情感共鸣 人格特征

情感共鸣 人格特征,第1张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正因为差异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才使得共性变得难能可贵,因此不少人在选择恋人的时候,总将精神共鸣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婚恋专家也表示,多数男女在确认恋爱关系前,都会有一段短暂的暧昧期,这段时间便是双方互相考察的契机,双方处于友情之上爱情未满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源自于共鸣所产生的吸引力。

共鸣不单单反映了两个人的默契,更反映了双方的成长环境、脾气性格、处事作风及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先说成长环境,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待人接物等日常习惯,多源自于原生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潜移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心态及做事能力等方面。

反过来看,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差异过大,则会导致恋人双方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暴露使对方难以接受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原生家庭中发生过重大变故的一方,在婚姻生活中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与摸索。

我们在此所说的“共鸣”,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共情”,也就是另一半的体会我都能感同身受。打个比方,童年成长环境相似的两个人,大概率都吃过同一种零食,玩过相似的游戏,说过差不多的童谣或顺口溜,对于两个刚刚相识来说,这便是最好的共同话题,陌生人之间,有话题才更有机会搭建起友谊和爱情的桥梁。

而将目光投入到性格差异的话,“情感共鸣”便更显得无处不在了。有人做事雷厉风行,有人做事闲庭信步,粗浅来看似乎性格互补的人更适合一起合作,可婚恋生活不是工厂流水线,不只是机械化的生产加工,还需要双方之间的交流、相互的心灵抚慰。

婚恋心理专家认为,“慢性子”的一方看似不与“急脾气”的一方针锋相对,但其却在默默背负着双方的情感摩擦,长此以往总会有压力爆发的时刻。而灵活精明的一方也往往会随时间推移,受不了木讷、迟钝一方的固执。

可以想象,在面对孩子升学问题的时候,木讷固执的一方坚持严师出高徒的思想,逼迫孩子选报一家军事化管理类学校时,灵活精明的一方是多么的无奈与困苦。或许平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可以被消弭,但面对孩子命运、家庭事业等重要选择的时候,两个向左的性格便有可能挑起难以调和的争端。

但实际上,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个人习惯,也不会因为双方相处时间增长而日渐消弭,有些时候,甚至会因为日夜的量变积累产生本质变化。毕竟人们生活中,最基础的事情无益于衣食住行,这些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事情,将有机会每时每刻制造摩擦。

当你有一天吃过晚饭,刚想窝在沙发里看看综艺、玩玩手机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鞋柜里堆着数不胜数的脏袜子,那对于一个喜欢干净的人来说,将是怎样一种怎样的触怒。

喜好干净的两个人在一起,无疑会让自己的生活更为光洁,不拘小节的人恋人间相处,也不必在为打扫卫生的问题发生摩擦,也就是说两个习惯相仿的人生活在一起,将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不会经常性因细节问题发生摩擦。虽说生活中勺子难免碰到过沿儿,但频繁的摩擦肯定难以起到情感摩擦剂的感觉。

情感专家笑言,其实看一看祖父母辈的生活就能发现,多数家庭都处于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女方总是对男方言听计从,日常只负责料理生活琐事,在家庭大事上也缺乏商量,都由一人拿主意。

这便是包办婚姻下忽视人与人之间共鸣造成的隔阂,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造成的家庭环境,有的老两口甚至一辈子没有共同语言,每天的交流不过是柴米油盐,老汉讨厌老太太跳广场舞时的吵闹,老太太厌弃老汉下象棋的枯燥。

可以说,共鸣是双方走在一起的粘合剂,也是婚姻生活的润滑剂,往小了说因为共鸣存在才让人与人之间有了血缘以外的联系,往大里说共同的信仰和国家情怀,才让一个团体团结一致。爱的释义中,本就包含包容与理解,而包容与理解正是源自于你和ta之间的不言而喻。

这样确实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首先你要从心理上改变自己对情感的模糊。慢慢试着让自己去接受别人的关怀,或者自己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物。学着慢慢的释放自己的情感。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此症患者出现兴奋状态时易与躁狂发作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调不是躁狂发作时所表现出的高涨而表现为傻乐,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

注意重度躁狂发作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重度躁狂发作常常伴有易激惹、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知、情、意不协调,情感反应不协调,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问诊患者既往病史,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二、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场所,招蜂引蝶。

三、精神病需要注意什么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理治疗

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回到宁静平和的情绪当中。

四、什么原因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5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