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旅游方案

初一地理旅游方案,第1张

  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

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新的课标的要求,我选择的一条设计理论是改变地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的宗旨促进学生探究体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在当前课改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之根本才是最永恒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分析:注重情感教学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易学过的地理基本理论和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上来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发问,喜欢动脑、动口、动手,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三、教材分析:以学为重

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探讨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需要与交通、通信、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相互联系,因此如何选择、确定理想的适合个人需求的旅游地点;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怎样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旅游线路;出行旅游前应该准备哪些必需品等等问题,都是人们出行旅游前常常会遇到并解决的事情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与生活结合紧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空间概念较强其中旅游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2、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抽象的事务形象化、直观化小组合作可使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经过交流能够优势互补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旅游景点的资料使课程资源进一步得到扩充和拓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旅游可以欣赏自然风光美景,观光名胜古迹,了解民俗风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等许多好处,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很想去旅游,可是现在还不行,因为我们眼下正在读书,但是,大家可以先来设计一个旅游方案,以便在暑假期间与你的家人共享旅游的乐趣,想一想那该多好!

环节二:深入展开,分析问题

第一步:

去哪儿旅游——即旅游的目的地(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闲暇时间,不同的年龄结构等)主要由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二步:

相关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旅行社、亲朋等)此步一教师设问学生举手回答及学生相互补充教师补充来完成

第三步:

设计旅游线路——计划中的旅游过程(用时、花费、获取旅游信息量、满意程度)

1、 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2、 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路(或多边行),尽量避免往返线路重复

3、 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许多长时间尽量缩短单处的交通时间,留出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

4、 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把观赏内容安排得过多,以至无暇旁顾或过度疲劳

5、 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此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的成员按照教师的要求各抒己见共同完成旅游线路设计

第四步: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旅游用品配备

1、 必要的衣物

2、 常用必备药品

3、 小小针线包

4、 照相机、摄像机等

5、 足够的钱(最好是带银行的信用卡)

6、 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7、 一定要买保险

环节三:自主探究,制定方案

学生通过分析和运用以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分组上网查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来设计旅游方案这一过程充分的锻炼了学生资助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闪光点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分组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如:想去相同旅游景区的同学可以分在同一组等而且教师要规定好旅游方案的设计用时并且每个小组要有负责人和讲解员,各小组要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在讲解员的微机中要评出合作最融洽的小组、分工最明确的小组、设计用时最短且成功的小组等

环节四:作品展示

教师利用交互平台分别把每个小组的作品切换给全班同学,每组的小组长要把本组设计的旅游方案展示并讲解给全班同学教师要有适当的补充和点评(以表扬为主)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旅游方案设计的最佳小组此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评价

环节五:升华设计,发散思维

教师拟出新命题以“哈尔滨市(包括8区10县)市内游”为开发家乡旅游资源涉及旅游方案此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旅游资料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势合作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在一次升华,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和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的体会和理解结合多媒体设计了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的教学过程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参与《旅游方案》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地理学科的乐趣;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同学及老师认可的快乐;能够感受到群体力量的巨大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上总体来看是完整流畅的,但是在“深入展开,分析问题”这个环节上感觉时间安排略多了些以至于“升华设计,发散思维”这一环节上时间较紧张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尽兴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问题在下一个班级上课时要加以改进

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是极其丰富的,几乎在每个章节、课时里都存在明显的或隐含的德育素材,这是地理课开展德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优势。具体如下:

  一、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我国的自然环境时,通过学习我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多优良港湾;山川壮丽、河湖众多、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物产富饶、资源广布、众多物产居世界前列;我国还是有 56 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民族风格的宏伟建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遍布全国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之壮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我国的工农业发展时,通过介绍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尤其农业上创造了占世界 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 %的人口的奇迹;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青藏铁路的建成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如黄河的梯级开发,小浪底工程建成;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 三北 ” 防护林带的营造及沙漠的治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大地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在讲到我国人口时,通过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少;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大城市交通、住房拥挤;地区差异大,经济上仍是发展中国家等问题,以及自古以来有许多有志之士,为建设祖国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许多地理学家勇敢攀登、献身祖国和科学事业的精神,让学生正视我国现状及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启迪学生为祖国繁荣,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不难看出,地理教材中的确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讲课时,如何把这些爱国主义素材渗透到每节课中并发挥其作用,这需要针对不同内容,运用多变教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熏陶和培养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适当补充素材。针对有些章节,从外表看不出有爱国主义的字眼,可内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学生自己很难体会得到,我就及时增补一些内容。如在讲南极洲的考察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挖掘,还适当地增补了一些有关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在建立两个考察站的过程中出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当满怀激情地讲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没有破冰船,乘座的船为冰山所阻不能登陆,他们背着沉重的仪器设备顶着寒风暴雪从巨大的冰山上爬过去使五星红旗在冰雪大陆上空迎风飘扬时,全体学生情绪非常激动,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

  (二)分析比较法。比较是一切理解思维的基础,学生在鲜明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纵向比较我国解放前后经济的发展变化,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横向比较今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使学生认识到振兴中华,繁荣经济的重担就要落在他们身上;纵横比较,优势对比,便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更加热爱祖国,使学生产生忧国、富国、强国的崇高情感和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野外考察法。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通过实地考察,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不仅学到生动的知识,领略到本乡土的建设风貌,而且通过家乡这一窗口,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更深入对国情、国策、国法的理解,达到以知国到爱国最后报国的情感升华。将热爱家乡的情感转化为行动,自觉地保护家乡的环境,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总之,发挥地理德育功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深挖教材,讲究效益,注意方法,形式多样,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攻之以心、导之以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西亚的知识点是 七年级地理 中地区的部分,一篇好的说课稿让学生更容易记忆西亚的内容。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地理西亚说课稿,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七年级地理西亚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西亚》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二章《了解地区》的第三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犹太教、__、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以及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几千年的历史纷争和突出的地理位置使得西亚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的 热点 地区。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也使的本课在整套教科书中的地位显现了出来。

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本节教材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 能力目标:

(1) 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1)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

感。

(2) 通过学习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

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地位及分布。

2、 难点:西亚石油输出路线。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训练,对于 地理 学习 方法 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形成较好的习惯。同时本节课是本单元《了解地区》的第三节课,学生对地区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同时,七年级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强,有一定的 儿童 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运用直观的视频穿插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作为90后的七年级学生普遍个性突出,主观意识较强,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意识相对缺乏。因此,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我安排了以下 教学方法

1、 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探究、讨论教学法。几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创设情境---讨论分析---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以学生为本,老师为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模块,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为主线,以生活为平台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度。)

2、学法

初中学生 逻辑思维 从 经验 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因此,课堂上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取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和世界石油宝库三个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对西亚地区的认知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将教学顺序调整为:世界石油宝库、五海三洲之地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并且运用短小精炼的视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设计理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育 理念。完全根据学生对西亚的认知特点来重新编排教学顺序,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与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以西亚地区争端不断的原因探讨为主线,分为六个部分。

1、 热点追踪,激趣引思。

主要通过热点追踪《叙利亚冲突最新局势》的视频,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叙利亚在什么位置从而引出《西亚》这一学习主题。

2、 聚焦石油,体悟争端。

叙利亚冲突实际上是西亚动荡不安的一个缩影,西亚为什么会成为争端不断地地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七年级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来看,对石油资源引发争端这一方面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因此运用地图教学深层次探讨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石油资源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设计理念:以知识为模块的教学原则的体现,实现重点内容的知识目标。)

该环节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对“西亚石油输出路线”这一教学难点的技巧性突破。转变直接提问探究的方式,设置“角色模拟”环节:“假设你是主要产油国的政府首脑,你会选择将本国石油卖给哪些国家,并且通过什么路线”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通过观察地图最终选择正确的石油输出路线。

3、 重要位置,列强所向。

播放视频《霍尔木兹海峡—西方国家“生命线”》强调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输出路线的咽喉,同时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西方国家争夺的目标。由此自然过渡到重点内容“五海三洲之地”的学习上。通过展示西亚空白图,由学生对照地图册探究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位于三洲五海之地,连接了两大洋,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设计理念: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重要的地理学习能力之一。通过学生自主读图探究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的能力目标)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学习上,设置提纲及问题完全放手学生自学,自学和探究之后进行效果检测。

(设计理念:新课标下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同时效果检测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 高效课堂 中对于当堂学习任务当堂检验完成的理念。)

5、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联系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播放《云南干旱缺水视频》,强烈的视觉冲突以及低沉沉重的音乐会带给孩子们一次心灵的撞击和洗礼。由此开展课堂讨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最后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联系我国云南缺水的实际,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实现本课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课堂讨论的设置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

6、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西亚战争不断的三个原因,同时让同学们课外探究更多可能的原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建立开放性课堂的体现。)

五、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的引导、合作探究以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展现,运用视频、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注重师生交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七年级地理西亚说课稿(二)

说教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西亚和埃及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说出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制约经济的因素。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西亚和埃及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爱好 和平,反对战争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

《西亚》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主要讲述了西亚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西亚的位置和资源为重点,分别介绍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气候与物产;④以石油为支柱产业;⑤人口的数量、种类、宗教、语言等。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本节内容是各个地区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世界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西亚和中东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西亚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①掌握西亚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②掌握西亚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西亚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西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

教学重点:

① 西亚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 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西亚的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

说教法

1、教法及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

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说学法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发散性思维逐渐彰显,课堂上小组讨论法与合作探究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练,通过一定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看过“七年级地理西亚说课稿”的人还看了:

1 初一地理东南亚说课稿

2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3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4 七年级地理下说课稿

5 七年级地理日本说课稿

6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7 初一地理上册说课稿

8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

9 初中地理美国一课说课稿

10 初中地理台湾说课稿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实际的需求,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初次学习地理的初一学生中利用实际还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问题。如利用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对周围地貌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这个概念,进而进一步认识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0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