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恨,何时灭是岳飞《满江红》里面的词句。岳飞《满江红》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虏宋徽宗赵佶与子宋钦宗赵桓北去,囚禁二帝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耻”。
臣子恨,何时灭的前面是靖康耻,犹未雪。意思是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表达了岳飞抗击金人,还我河山,迎请二帝还朝的决心。
在当时来说,即位皇帝是宋高宗赵构,他的哥哥是宋钦宗赵桓。如果宋钦宗赵桓还朝,赵构这个皇帝位置肯定保不住了。所以,赵构向金人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来阻止岳飞的主战抗金主张,并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whatIamdid在回答中说岳飞对国家形式不乐观的愤恨,是完全错误的。不解释。
这句的意思是: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公元1127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金兵占领开封,太上皇宋徽宗赵佶、皇帝宋钦宗、皇后、太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押上北去的囚车,从此被关在金人专为之准备的“五国城”。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耻。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3-
满江红,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另外,苏轼、毛泽东、辛弃疾等名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原指愤怒得都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邯郸磁县境内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啊!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楚江怀古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其二: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芦洲生早雾,兰湿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其三: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 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诗人描写了洞庭湖的风景,触景生情,追慕前贤,凭吊屈原,感怀身世,抒发了自己羡慕屈原的情怀,表达了自己苦闷忧伤的心境。
1 关于一雪前耻的诗句
关于一雪前耻的诗句 1表现希望一雪前耻诗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岳飞的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
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另一首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一雪前耻
洗掉耻辱。《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 周文 用 吕望 於屠钓, 齐桓 起 宁戚 於饭牛,雪耻蒙光,去辱居贵。” 清 冯桂芬 《制洋器议》:“有可自强之道,暴弃之而不知惜,有可雪耻之道,隐忍之而不知所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你们须忍耐,坚强的沉毅的忍耐,心中永别忘了复仇雪耻。”
可见,雪是洗的意思。应该是引申意,雪本洁白,名词动用,使自己的耻辱洗去,洁白如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