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我们的英语思维,我觉得首先需要培养我们的英语思考逻辑。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比如说在一个同学会里来了很多你的旧同学,当你在遇到很多人的时候,就是有那么几个你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的,遇到他们,你只能说,“hey…你是…”“那个…”“hey…man”“bro…person”等。就连我们的母语也这样,你不常使用不常接触的词语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回想,更何况是我们不怎么常用的英语呢。
能够很快速的抓住到你需要的语言和大脑的联想力相关。很好的比喻就是你常用的东西就会在抽屉的外侧,不常用的只会越塞越里面,不够大多数的我们本身并不在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当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去训练英语的联想呢?这里提供给大家一种方法,就是利用英语去命名你周遭的事物,比如说我们的房间里就有computer,table,bed,book,pen。不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建议不要这样做会比较好,old ugly woman ,bald sad guy,oh hot chick!你可能会被打或者是被关到精神病院。你也可以跟进一步的命名你的状态,sad,mad,glad或是叙述你的环境sunny,tidy,cozy。
这样练习会有几种结果
1你可以直接联想出它的英语表述。
2你想不出来但是你要用英文去翻译英语
3你压根不知道他的英语是什么
如果你是后面两者的话呢,可以去查下字典,并且进行反复练习,你就可以第一眼就能直接反应出它的英语表述。这个联系会让你对实际物品或是抽象概念转换成英文这样的过程更加得顺畅。渐渐的就会变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 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 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
阅读笔记第39/365天
今日阅读《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美理查德·保罗 琳达·埃尔德 著
李小平 译
第四章:自我理解
一、监控你的思维和生活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1、自我中心。
将每件事都与自己联系起来考虑、混淆即刻的感知(事情看起来是怎样的)与现实、以自我为中心或只考虑自己或自己利益的倾向,自私自利、扭曲现实以求维持自己特定观点或认知的倾向。
2、我们的生活趋向于由自我中心思维,以及与此相关的情绪所主导。
我们的生活深植于自己即刻的欲望、痛苦、思虑以及情感中。
3、人们自我中心思维的倾向意味着我们很少甚至没有真正深入理解过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本性。让我们成为了自己思维和情绪的奴隶。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成功、成长以及快乐。
4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使得我们假装看不见自我,并让我们看起来是正派的人。
5、我们唯有发展外在的能够让我们抑制自己自我中心主义的习性,才能限制自我中心主义。
我们不是通过否认自己曾经用自我中心的情绪化反应行事来超越它,而是当这些反应发生的时候,我们接受它,并重建自己的思维,以使得自己的思维不会强化它。
6、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我们本能的自我中心倾向的掌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理性水平。
二、自我中心的准则。
了解自我中心倾向是我们了解自己心智结构时所必须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始面对我们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方式,就是揭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自我中心主义对自己的认同进行塑造。
1、自我中心的准则。
人们经常用来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的准则:
11这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它。
我们往往假定当他人的观点与我们一致时,他们的观点便是正确的,他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不一致时,他们的观点便是错误的。我们对别人的这种方反应方式,说明我们自我中心地认为自己对真相有独特的洞察力。
12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它。
13这是真实的,因为我想相信他。
我们的行为提示,我们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地相信与自己所想相信的东西一致的事物,即使达到荒谬的程度,也是如此。
14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一直相信他。
我们的行为说明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与自己长期坚持的信念一致的观点,我们自我中心的认定,我们早期的信念是正确的。
15这是真实的,因为从我个人利益出发,我相信他。
我们的行为说明,当我们所坚持的信念与促进我们的财富、权利或地位的提升的方向一致时,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它,即使这些信念与我们所持的道德标准相冲突,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些倾向并深思熟虑且系统的寻求公正思维,以战胜它们。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发展成为一个思想家。
2、我们的思想可以分为两类:
21服务于提升我们的自我中心天性的思想。
22服务于发展我们理性的、公正性的思想。
我们必须成为操纵我们心智的学生,特别是注意心智的异常状态。
三、认知心灵的三个不同功能。
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望。
1、思维的功能是产生意义。
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意义。
思维将事件按照已命名的类别进行整理,并为我们找出这个类别中的样例。
它告诉我们:“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注意这里或那里。”这就是思维如何清楚的理解某个情景的。
思维是心灵中指明事物发展趋势的部分。
2、情感的功能是监控或评估思维所产生的意义。
情感会评估各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多积极或有多消极,给出我们赋予他们的意义。
情感会持续的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你需要有怎样的体验,你做的很好;或者相反——小心你正陷入麻烦当中。
3、欲望的功能是激发能量以发起行动,并在方向上与我们所认定的渴求什么和可能得到什么保持一致。
欲望不断的告诉我们,这正是值得得到的!为之行动!或者相反,它告诉我们:这不值得争取,不要为之劳神。
4、思维、情感和欲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动态联系,其中任何一者都在不断的影响着另外两者。
四、理解你和自己的心灵存在的特殊关系。
1、每个人都生活在与自己心灵的特殊而亲密的关系当中。
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源自我们的内部观念,这些观念是关于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自己体验到什么,自己将到哪里去,自己从哪里来。另外所有这些观念都处在一个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相互作用的状态。
2、依据心灵的三个功能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关系,练习训导自己的心智功能。
当我们理解了思维、情绪、动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当我们看到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状况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思维出现,这一思维又驱动着我们去采取某些行动,那么我们便能开始分析处于我们情绪和欲求影响下的思维,例如:当我开会时感到沮丧,我便能问问自己,我实际上是对什么感到沮丧,是什么思维导致我沮丧。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决策。
感悟:
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来改变不良情感和欲求。
当一个情景出现时,我们的思维如何来定义它的意义将决定了我们对这一情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思维来改变我们的情绪。
当情景出现时,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思维产生积极的想法,继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欲望。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七、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参考文献:wwwewcomcn
摘 要:英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思维的制约。本文结合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受汉语思维的制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英语写作的对策。
关键词:思维模式 英语写作 对策
英语写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自觉地带有汉语思维的痕迹。美国研究写作的教育家Robert Bander 曾指出“写作是一种思维行为”①。作为一种思维行为,写作势必会受到思维的影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英汉语言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其结果是英汉语在语言结构、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大相径庭,为英语写作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结合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受汉语思维的制约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一、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制约因素
1在词汇选择方面的制约
汉语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语言中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②,思维的抽象性导致了英语的名词化倾向,构成了以静态为主的语言特色,介词的大量使用,使英语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例如:It will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so long as they catch sight of it(只要看它一眼,人们就会动心)He often acts after he has thought about it seriously(他常常谨慎行事),按照汉语思维,用动词+主从复合句才能表达的思想,如果改用名词,以上两句就会简单得多:The mere sight of it turned one’s mind(名词作主语,取代状语从句)/ He often acts after serous thought(介词结构代替状语从句)
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词连用”,即汉语的一个句子里可出现几个连续的动词,比如在“他们患得患失,拒绝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在汉语思维定势下会用多个并列的动词结构“They worried about their personal gains and loss and refused to accept the job assigned to them”,这不符合英语习惯,因此显得文笔平淡,改用名词consideration代替worried about,变并列句为分词结构,“Swayed by consideration of gains and loss, they refused to accept the job assigned to them”这样就精彩多了,更有英语味道。
为了追求音韵和谐与结构平衡,汉语经常有用词造句的重复现象,蔡基刚③、连书能④认为,汉语的重复倾向与其语言文字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相互合作”、“依然存在”、“外国进口”、“不切实际的幻想”、“毫无根据的诽谤”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说法,但于此对应的英语“mutual cooperation”;“still exist”; “foreign imports”; “unrealistic illusion”; “groundless scandal”前面的修饰成分就被认为是不必要的重复,是冗余,应该删除。
用词简洁是英语的一大特色,而学生的英语表达太抠字眼,唯恐言不尽意,过多地依赖于汉语分析型的短语表达形式,造成冗余。比如“他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很容易写成“His talk made me suddenly see the light”, 这是因为他没有想到“enlighten”这个词,如果想到的话,上句完全可以更地道地说成“His talk enlightened me”再如He indicated his approval by nodding his head他点头表示同意。(He nodded his approval) She took care of him like a mother when he was ill 在他生病期间,这位老奶奶像妈妈一样照顾他。(The old lady mothered him during his illness) 句中的nod和 mother 表达的简洁性和生动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汉语思维则制约了这种表达方式。
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词语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其汉语对应词的影响,这是因为学生在记忆词汇时倾向于在单词和“汉意”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在写作中的词汇选择时发挥重要作用。
2在句法方面的制约
英语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汉语思维重视辩证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as, if, because, although, however, while等明确表达出来的,这样表达使句子结构严谨,文章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句子结构松散。中国学生在用英文写作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往往不注意句间衔接,给人跳跃和不流畅的感觉。例如:A student acquires knowledge mainly from the text book and in class When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he can do nothing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eachers told him He would be disappointed and frustrated He may even be afraid to face the real world Our universities have turned out people of no use由于缺乏必要的连接形式,整个段落给人松散的感觉,意思也不明确。如果我们给上段句子中加入连接词,意思就会明确,结构也会紧凑。As he acquires knowledge mainly from the text book and in class, a student finds himself capable of doing nothing when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For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eachers told him, he would be disappointed and frustrated As a result, he may even be afraid to face the real world Obviously our universities have turned out people of no use
英语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和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语言上,英语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以物或抽象概念充当主语,“The medicine will make you better”远比“You will get better after you have the medicine(你吃了这药就会好些)”更地道,“The matter asks immediate attention” 要比“We shoul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此事需立即办理)”更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而汉语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受此影响,中国学生极少采用非生命的词做主语,常常用“I think”,“ we must”, “ someone says”, “you should”, “ let’s” 等主观倾向鲜明的表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发现很多这样的结尾:Therefore, we should waste no electricity We must remember without electricity, there would be no power, no energy ; As a student, I should study hard to gain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 I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echnology等中国式的表达方式。
3 对篇章结构方面的制约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更明显地反应在篇章结构上,根据Kaplan⑤的研究,英语的语篇思维模式为线条式(liner),而东方人的语篇思维模式为迂回式(circular, or approach by indirection),很明显这是两种差异很大的思维模式,线条型思维表现为注重理性,突显中心意思,表达直截了当,用事实说话;而迂回式思维则表现为偏重情感,遵循思想的自然流向,波澜起伏,曲折入题。汉语句子间没有那么多连接词,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和前后呼应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种与英语完全不同的汉语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种种影响,写作时游离于段落中心之外,不能直接入题,不能保持段落的统一性,如:I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almost eight years Although I have made a lot of effort, and spend much time on it, I do not make very obvious progress I think it is because we have few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what have been learned How can I memorize it if we learn a new word without any chance to use it! But if we encounter or use it in real life many times, things will be quite different For example这段文字由学英语付出努力而没有效果说起,到不能学以致用,后过渡到记忆单词考试用,接下来说如果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遇到的单词,情形就会不一样。这样一直在不停地变换话题,说不定在举例之后,又会对产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段落可能一直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显示了典型的汉语思维在写作中的“思想自然流动”,但是违反了英语思维的“段落统一性”原则。
重理性的英语思维在论述问题时习惯于用事实说话,而情感型的汉语思维习惯于陈述观点和想法,受此影响,学生会这样写:Taking part in sports can also help improve study efficiently It can give you a rest after a day’s hard work It can make you relax when you feel tired and broken-down It can relieve the pressure you have in studies If you take part in sports regularly, your study efficiency will be surely improved这段的作者想表达参加运动对学习的积极作用,用汉语思维来看无可厚非,但对于喜欢在论述问题时用事实说话的英语读者看来却显得空洞无物,造成“东拉西扯”的感觉。如果把段落中空洞的 口号 转化为说明段落中心的细节,那么结果会好得多。Taking part in sports can help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One study shows that people who take regular exercises suffer less from anxiety and are able to work better My person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half an hour’s exercise every morning can help me keep concentration in class
二、克服汉语思维模式制约的对策
首先,正视思维差异,树立中西方思维差异观,认识到汉语和英语由于思维差异而造成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并在学习中重视西方思维的习得,克服汉语思维模式的制约。
其次,阅读时重视篇章结构的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篇知识能力对英语写作存在着间接影响⑥。外语学习的重点不单纯在以词法、句法为基础的语言点上,更重要的是语篇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语篇分析,找出关键词,主题句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的主体框架和主题扩展脉络,然后以主题为中心进行具体剖析,使文章呈现立体化,通过层次衔接与意义连贯和逻辑推理等手段来分析文章,从而摆脱语法分析的羁绊,增强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能力。
再次,强化输入,勤于实践。注重阅读在于建立一种外语思维模式,而注重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写作意识,在分析文章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逐步接近作者,从而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写作萌动,这样就可以进行范文模仿写作或重写,改写,续写,然后再逐步从这种依赖性的练习转到灵活、独立的写作实践上来。
本文从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方面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制约出发,分析其错误或不地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引起英语写作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注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注释:
①Bander, Robert G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172
②申小龙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③蔡基刚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④连书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⑤Kaplan, R Culture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2:15-2
⑥马广惠,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1999, 4:34-39
(4)适当放松,让自己的思维更加轻松和自然。
3 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4 如何应对胡思乱想
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与思维紧密相连。在人的思维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影响人的思考方式,让人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但是,情感也会让人胡思乱想,导致人的思维变得不清晰。那么,为什么人会胡思乱想呢?
(1)分析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
中国传统的英语教育多教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单词,语言的学习与文化背景、学科知识、能力培养脱节,所以孩子们多是背一些英文单词,很少能说流利的句子,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工作,无法在国际化职场竞争中轻松胜出。我们需要将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工具,进而帮助少儿建立英语思维,启发、引导和培育孩子的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演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基础
应用著名的布鲁姆(Bloom)认知理论,帮助孩子建立英语思维通常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Memoryand comprehension(记忆和理解),老师会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联系已有背景知识,借用一些美式思维图表,辅助孩子们阅读理解文章。第二个阶段是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评价(Evaluation),创造(Creation)。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故事的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你认为哪个阶段决定了最终结局?要求孩子们在纷繁信息里,筛选有用信息。针对孩子得出答案,老师还会问一些开放的问题,启发孩子批判性思考,如:你会同情主人公吗?为什么,最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用英文演讲本小组的结论,或英文进行写作表达,让语言回归于实际生活应用。 ①排序思维,让孩子正确认识事情发展规律
在语文课中,有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通过学习这些故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排序思维,通过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情的开始、经过与结局来帮助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获取信息,并在写作中得到运用。
语文课上,孩子们学习了小主人公如何与小Ben成为好朋友的课文。老师让每个人写出谁是你最好的朋友?怎么成为好朋友的?Lucy到台前说,她最好的朋友是Lily,大家说她们长得特别像,她们发现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在阅读、整理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排队、分分类的方法高效地获取信息,学会了分析事件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条理性的思考和认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写作与表达的时候,让别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意图。
②分类思维,让孩子学会寻找共性、辨别特征
3岁以前的宝宝大多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摆弄物品,他们不会特意把西瓜、小食品一类食物放到一起,把铅笔、书本这些文具放在一起。为了培养让宝宝学会分类思维,分辨不同事物的特征,通过阅读学习从不同事物中找到相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事情。
如:在1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小学员已经能够从课文中分析出“他的肌肉好像是钢铁铸成的”是夸张修饰的短句,而“他很高、很强壮”是简单描述的句子。当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使用夸张生动的描述语句,当他们陈述客观事实的时候会用平实简单的方式。
③归因思维,让孩子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在1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一组让孩子们来分析,哪张应该是先发生的,什么导致后面事情的结果,小组长Linda说:“我们把孩子们打棒球的放在最前面,因为棒球飞出了栅栏,所以进到了货车里,然后被海运到遥远的日本,因为一个男孩在家里的新车发现了里面的棒球,所以通过上面的地址寄给了踢球的孩子们。”
在写作课上,老师给大家出的题目是:“因为我错过了公关汽车,所以……”“因为你的床下面有一个怪兽,所以……”“因为你的表弟很聪明,所以……”通过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问题,系统地培养孩子们的归因思维来帮助阅读理解,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④理解表象与象征,让孩子热爱文学、热爱生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统教育中孩子学习诗词就是背诵记忆,在“美国小学”语文课中学习诗词、戏剧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的诗歌学习,将诗歌与音乐、色彩、图画结合起来。首先,老师读诗,播放旋律优美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孩子们陶醉其中;随后,老师再读诗,换了把摇滚风格的Hip-hop背景音乐,让孩子选择哪种音乐适合这首诗歌,孩子通过对比找到了合适的旋律和诗歌传递出的情绪。之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诗歌,在安静的教室中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孩子们轻轻拍掌……接下来,老师朗读诗歌,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诗人想表达的色彩。最后,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们看着一副副自己描绘的色彩,把诗歌默写下来。通过对诗歌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受、美的熏陶和智的启迪,增加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语文课占学科英语75%的比例,融入大量科技的、情感的、方法的教育内容。一方面,学习掌握语言层面实用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高境界的人文素养。
无论科学家、CEO还是普通人,都需要通过文字这个载体去获取信息和知识。语文课不是读书、背书,而是一种工具,要利用书来学习,而不是跟随书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而是通过掌握阅读的能力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仅学到丰富的知识,更多的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今后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生活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回归于运用
数学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课件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和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事物,学习各种数学知识,包括:价格和购物,钟表和时间,面积、体积和测量等等,并回归于实际,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如:在学习了各国钱币的单位和英文表达方式后,孩子们跟随课件里的真实生活场景,用钱去购买水、冰激凌、鱼竿等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能感受到真实生活中要用到数学,从中理解了学数学的价值,并不是简单地套公式、做题,而是实际生活中确实需要用到加法、减法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和渴求,并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②思维的数学——重视思考过程 启发探索创造
数学课反对死记硬背概念或公式,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验证分析结果等过程性研究,习得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能将数学思想应用于解决普通或复杂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整堂课没有出现面积的计算公式,依据课件里丰富多彩的工具,孩子们亲自动手“涂漆”,通过估算、比较、找替代物(小圆形、正方形)等方式,去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会全方位展开想象,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③③
③能力的数学——团队分工协作 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课重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堂通常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锻炼孩子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不是简单地分小组,而是依据多种分组策略,让孩子们之间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既有组间竞争,还有组内分工协作,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荣誉感。
如:学习三角形(Triangle)一课,则是帮助博士(professor)一次奇妙的城市旅行,在规定时间选择去三个不同景点。首先,小朋友们进行分组,小组长带领组员为professor设计行程,有人负责计算距离,有人负责计算时间,大家各抒己见,最终由小组长用英文展示本组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旅游的英文表达方式,还锻炼了时间规划、组织协调、判断推理等能力,最终理解了三角形的表达和属性。 ①启发探索,培养孩子观察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牛顿能通过观察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因为这类科学家通常都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很多奇怪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观察看似每个孩子都会,但观察不同于看到,而是要看到需要看到的东西。不仅锻炼孩子观察的敏锐度,更培养孩子从如何观察到单个物体或现象特征,到如何观察到几个现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如何把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观察经验产生新的联系。如在学习季节的科学课上,老师先让孩子们看一幅季节的图画,观察里面动植物的状态;接着,老师会让孩子们对比另一幅季节图,观察不同季节动植物的变化;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对应不同场景,找不同事物的联系,帮孩子们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习得了科学知识,还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②分类概括,教孩子多角度多维度看问题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上“美国小学”的科学课,因为课堂上总有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场景,与课件进行互动,感受到探索式学习的乐趣。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每件事物都有特点,但这时孩子还是单向思维。在学习动物习性的知识时,通过尝试,来验证其观察总结出来的不同动共性特点。孩子们去发现不同动物的共性,对不同种类动物进行分类,帮孩子们建立分类概括思维。如:有翅膀的是一类;4条腿的是一类;2条腿的是一类等。当然,有的孩子会大胆进行想象,创新分类标准,也会受到老师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们独立思考、分类以及概括的能力得以建立起来。
③大胆猜想,培养孩子预测未知的能力
若干年前,谁也不知道大轮船能在水面飘起来,谁也不知道,飞机插上翅膀就能邀游蓝天,科学起源于猜想,“美国小学”课堂鼓励孩子们进行猜想,创造性地思维。
如:结合在课件里的场景,孩子们理解了不同温度、气候对动物的影响,从而学会了依据周围环境变化,大胆进行猜想和预测。老师说:“This is summer!”,有孩子说:“No,this is winter!”他们会预测说,在赤道,冬天也是这么热。当看到有企鹅,孩子们会预测,只要利用冷气给它们提供低温环境,他们都能活下来。在看似漫无边际的猜想和预测中,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兴趣,也迈出成为科学家的第一步。
④判断推理,帮孩子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科学家通常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已知预测未知的能力,还具有严谨的思考力,善于判断推理。科学理念通常都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孩子,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科学家”,通过试验、与课件互动,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判断和推理,养成科学思维的好习惯。
如:学习水的性质,老师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拿出几杯水,一杯放在教室外,一杯放在教室里,一杯盖上盖子,孩子们讨论不同杯子里的水在若干天后会有什么变化?Julie推理说教室外的肯定少,因为有阳光;Luck却推理说,里面有空调,里面的也会少……随后,孩子们聚精会神跟随老师做一个关于水滴的试验,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从而发现随着温度和环境变化,水分子在高温、开放式的环境中会变成水蒸气蒸发掉。
⑤度量估算,培养孩子科学的测量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除了培养孩子的估算能力外,还要教孩子用地道的美式度量单位测量长度、体积、容积、温度等。得到数据后,孩子们还要学会分析数据,把握其中的规律,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三种状态时,孩子们可通过对温度的感知,预估物体在特定温度下的状态,也可以通过物体的变化,估算出当前的温度。但不同物体在什么时候会熔化成液体呢?液体会在什么温度下蒸发变成气体呢?这些都需要孩子们运用较精确的数据说明。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老师会教孩子们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测量和数据分析,从而证实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
⑥审慎严谨,教孩子学会评判性思考问题
若干年前,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平的。只有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产生过质疑,直至100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地球是圆的进行了论证。
不盲从,不偏信,是美国孩子的特点之一。在“美国小学”课堂,经常会有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如:老师会问大家“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还是在水中传播得快?”一开始不告诉孩子们标准答案。老师指导孩子们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最后鼓励孩子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评估,最后下结论。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了不轻信,不盲从,懂得要客观分析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⑦思维外化,教孩子用英文攥写科技小论文
科学家会假想一些新颖的论点,通过设计实验步骤去验证,当验证不成立后,还会进行新的假想,进一步验证。他们通过描述实验步骤、现象,最终用论文来展示自己的论点和验证结果。在“美国小学”科学课中,孩子们也有自己得意的“小项目”,
例如:老师会提供材料,请孩子们设计实验证明“水循环的哪个过程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孩子们要先想一想:What have we known about the water cycle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通常老师还会给出一个Possible Answer,引发孩子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继续探索。最终,孩子们会通过科技小论文为载体,展示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论。
⑧学以致用,教会孩子用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想象
通常大家对科学怀揣着一份敬畏,认为科学是深奥的,甚至是难以理解和琢磨的,但“美国小学”科学课并非如此,老师会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现象去挖掘和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老师在讲“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时,并没有从原理层面直接切入,而是运用了童话故事,利用小主人公和蝙蝠先生的对话向孩子们娓娓道来“What echo means”。老师还会利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鼓励孩子结合已学知识编撰科学小故事,在活学活用中,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真理。
美国小学科学课充满趣味性、探索性。科学教师非常重视孩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提出个性化、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将孩子的亲身体验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应用实验步骤,同小伙伴们一起验证自己的设想。孩子们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得了自主习得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中国的科学课理论多于实践,多是知识的传授,即便是有科学实验,老师一般都会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孩子们动手操作都是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得出相同的结论,证明科学课本上的理论或者定律。孩子们的探索被忽视,教学以考试为导向,考试以知识为衡量标准,会导致孩子动手和思考能力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