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初写于2017年,本次有较大改动)
在这次疫情面前,发现生命真是如此脆弱,压根不会给你太多的余地和空间,所以隔离,防护尤其重要。
而一个略长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下周开始大家都在公司上班还是在家里上班。
发现自己已经写了很多的生活随笔,我的公众号粉丝中有不少就是因为这些文字而结识的。
悟道可能是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里在追寻的东西,就好像是一个孩子在追赶着没有线的风筝,又好像是在一片沼泽中摸到了一条长线索道,也可能一无所获。直白来说,大家都想活得更明白,更通透,参来参去发现可能还是绕不开那些问题,权当是一些思考吧。
我会分为如下的几个部分来看待人生。
1数据调查看人生
2通过书籍看人生
3通过**看人生
4通过家庭看人生
1数据调查看人生
先来看一组数据吧。 有一家杂志曾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这样一次问卷调查:你最后悔什么列出了10项人们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多人现在不到那个岁数,但是我们有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清单。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所以说能努力的年龄选择了安逸,换句话说也是腐败啊。
2通过书籍看人生
这个结果和一本书《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 》的很多观点很相似,这本书里的故事更加深刻,他们面临的是另外一种生活边界,那就是已经到了生命的边缘,里面囊括了各种职业身份不同生活阶层的人对于人生的一个回顾,对他们来说,时间更加有限,所以他们的感悟更加深刻。里面有为了家庭而自买保险,吃过期食品导致癌症骗保的故事,有不到10岁的孩子因为谎话而破坏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有参与了战争的老兵在生活边缘线的挣扎,也有大学教授心里那一点点被压抑的萝莉萌动。
人生苦短,如果对人生没有规划 没有对于家庭的全面考虑,最后很多事情都会更加纠结无助,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循环之中。
这些故事我相信都是真实的,因为都是匿名的,而且是不同 社会 角色的人在临终前的遗言吧。有一个在美国艰难生活的印度人,他的一个惊天秘密是自己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于是就给自己专门买了一份保险,然后专吃各种变质过期的食物,然后在一段时间之后,确诊得了癌症,然后就在垂死的挣扎中留下了那些实话,相信我们读到这样的故事时,他已经离开了。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她的遗言竟然是想像孩子一样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到任何束缚,但是因为自己的 社会 地位和家庭环境,她感觉到这还是一种奢望。一个越战老兵,从战场残疾后归来,最后沾染了艾滋病,这其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都从他不断爆粗口的语言中感觉是在对于这种生活的呐喊,他的希望很简单,就是不要再有这种战争了。很多认得生活都会被彻底摧毁。一个年轻的小孩子,大概只有十多岁,他的遗言也是触目惊心,年少的他因为父亲是个军人,很少回家,而他从潜意识里就很讨厌他父亲,有一次就偷偷告诉这位父 亲说他妈妈在偷偷和别人约会,其实这是无中生有,最后主要是因为这个,他的父亲离开了这个家庭,而他又一直没有勇气去告诉妈妈这个真相。一个日本老兵,参与了当年在华的大屠杀,虽然自己改姓埋名,给自己找了其他看起来光鲜的 社会 身份,但是看起来命运似乎都在惩罚他,他的孙子孙女,儿子,女 儿都相继离世,而他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下,只好把自己作孽和这些联系了起来。觉得是上天在惩罚他,而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不要有战争,这些都会改变很多 人的生命轨迹。还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我感觉每看一个故事就看透了一种人生,我每次都会读一小部分,因为这个和读其它小说截然不同,这些都是一段人生感悟,草草略过就太草率了。还有一个多年前的新闻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喜得千金,他计划把个人财富的99%都作为捐助,我也大概看了下他写给女儿的信,感觉应该是写给整个世界的。他说到“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几十年后才能看到效果”,看起来这封信也能够给我一些答案。
第二本书《 最好的告别 》,压在箱底很长时间了,我是因为他的畅销被吸引,然后因为书的观点而感同身受。作者梳理了美国 社会 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 社会 以启迪。里面讨论的是衰老和死亡,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书的作者葛文德是个印裔美国人,被评为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的唯一的医生。
对于衰老和死亡,是我们都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我也不大愿意把这本书主动推荐给很多朋友,主要还是怕引起一些误解,我来解释下里面的一些内容吧。
总体来说,这本书会像一部**一样,让人感觉走过了一生,在每个节点和阶段会有哪些问题都如数家珍。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 健康 情况就好像是一个陷阱一样,是没有一个很缓慢的坡度的。而这也是现今的人不光对于工作生活焦虑,对于 健康 焦虑的一个原因, 健康 的问题不光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亲人,而这些都是不可控的。
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普及和提高,很多慢性病(比如肺气肿,肝病等)衰老模式已经减缓了,但是这个过程就好像陡峭的下坡路一样。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帮助我们临时渡过难关,但是我们的身体指标其实已经不如从前,这一点从30多岁的时候开始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对我来说前几年写个东西熬熬夜都没什么,现在有好几次都是坐着睡着了。
衰老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我们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的描述很细致,比如牙齿的部分,牙齿中的牙釉质是我们身上最坚硬的物质了,在生命历程中,我们的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牙口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转而吃一些柔软的食物,但是这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反而更容易让牙齿出现空洞,像在美国,人在60岁基本上会丢失1/3的牙齿,而85岁之后,40%的人就没有牙齿了。
牙齿变软,但是其他的部分(血管,关节等)却都开始变硬了。对于血管来说,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能产生更大的压力,而这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老人的高血压是很相对普遍的情况,而心脏压力加大,心脏壁会增厚,这样就会对一些反应能力开始减弱。
心脏壁变厚,其他部分的肌肉变薄了,40岁左右的人,肌肉力量会开始走下坡路,而到了80岁,会丢失25-50%的肌肉。
生命的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它变得相对缓慢一些。
其实对我来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原来不大关心的事情, 健康 问题是一个通用问题,对于衰老,我们能够理性去面对,当然对于死亡的态度还需要一个过程,里面的一个观点很好,我理解为:生命的质量很重要。
3通过**看人生
在这方面,我觉得日韩的很多**拍得很细腻,能把这些感情表达得很充分。比如 《象的背影》,《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松子让人嫌弃的一生》 ,《 遗愿清单 》我就简单来说说。 **1:象的背影
大象一旦意识到衰老,意识到因为衰老而将成为象群的累赘,他便会悄无声息地离群而去。偌大一头象默默倒下,默默消失,就像一片树叶飘荡和消失。这个故事想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情节,也可以说是尊严吧。当然里面也有矛盾和混沌。
主人公是藤山幸弘,48岁,是一加实力不动产公司部长,家里有美貌的贤妻和一对儿女,生活十分美满。然而,突如其来噩耗打破了他一帆风顺的人生——医生告诉他,他已经到了肺癌晚期,只能再活半年。经过反复思量,幸弘决定不进行延长性命的治疗。虽然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但一定要有意义地渡过。他决定去见见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没能碰面的人们,亲自做最后告别,比如当年不曾告白的初恋对象美穗,为一点小事吵架闹翻的高中时代的好友阿清、已经断绝关系的哥哥幸一。当然里面也有很多主人公不完美的地方,可以选择性的批判。
**2:狗狗的十个承诺
整部片子看起来非常温情,很多都是父母之间的对话,对立面的很多情节都是记忆犹新,比如小晴妈妈去世,爸爸开始操持家务,做的饭非常难吃,父女之间的无奈和会心一笑;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女儿需要转学,父亲也会双手合一,非常诚恳的给女儿道歉;女儿长大了工作了,离开了家,爸爸一人照顾着索克斯,有一幕在海边的时候,爸爸坐在海边,自言自语,感慨时光如梭,然后拿着一瓶啤酒拿酒解闷,狗狗躺在椅子旁边,默默的听着,看到爸爸两边的白发越来越重,和影片最开始的对比极大。最后女儿结婚,爸爸捧着妈妈和索克斯的相片代表家庭成员的祝福。十岁多的狗狗绝对算是高龄了,在影片的最后,爸爸打开了曾经的约定,原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的小晴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狗狗的十个约定的中文翻译如下:
1 你要对我有耐心。
2 相信我,我永远是你的伙伴。
3 请多陪我 游戏 。
4 别忘了,我也有 情感 。
5 如果我不听你的话,那是有原因的。
6别和我打架。
7 你能上学校,能有很多朋友,但我却只有你一个。
8 我老了以后,请不要遗弃我。
9 我只能活十年左右,所以请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10 和你一起的日子我不会忘记,在我离去的时候,请务必陪伴在我身旁。当小晴看到后面,发现越来越内疚了,这个就犹如一页页的幻灯片在脑海里闪现,每一个约定都会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里面有太多的故事。
**3:松子让人嫌弃的一生
这部片子说实话,我看了好多天才看完,看完之后感觉很震撼,心里很压抑但是又找不到任何的解法,感觉这个人生真是可惜。
引用豆瓣的点评:
松子并不是一个拥有高度自觉性的女人,她对生命的热情来源于本身的直觉而非感悟。她渴望爱人也被人爱,渴望身边的世界能一团和气。小时候是父亲和妹妹,工作了是同事和学生,之后是男人们。她用尽心机让对方高兴、希望能让一切麻烦消失,更希望人们能主动将麻烦跳过,换取快乐的人生。
如果我的人生也是这样,如果我的以后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时间教晓我们的,是遗憾与困惑将会陪伴我们的一生,而且没有仙女和魔法可以改变和逆转。这就是人生。
**4:遗愿清单
这是一部相对来说比较特别的**,能够把一场重病的历程通过一种相对轻松一些的方式展现出来,两位身患癌症的病人,机缘巧合之下相识结为好友。二人决定在余下的日子里,完成他们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的故事。其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卡特采用了类似《肖申克的救赎》那种特殊的旁白,让整部片子不断的勾起人的思考和回忆。
4通过家庭看人生
我的一个想法,如果家庭里的关系总是谈钱,自然家庭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电话的时候很少谈这些,而且打电话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
而如果是结婚的状态,那就是组建一个家庭,会面对三个家庭的生活。而如果牵涉到兄弟姐妹,那就更复杂了。
不过不管如何复杂,一个中心点是父母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子女尽量不给父母找麻烦,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换一个全面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你的想法也会更加理性。
所以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到有时有还无。有人说这句话是红楼梦的精髓。
可能我们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很可能成为一个别人眼中倔强的老头子,老太婆。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可能会有一些偏差,比如《 国际市场 》这部片子,真是把我看得稀里哗啦,一个男孩子,是家中长子,因为战争而选择离开家园,在逃离的过程中男孩和父亲分开,就因为和父亲的一句话。为了等待失散的父亲,一直在一个国际市场的铺面默默等待父亲。
坚守了近半个世纪的誓言。直到他老了,最后准备把店铺卖出的时候,感叹说,我太累了。穷其一生的追求,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 。
5小结
如果要我总结下人生的意义,那应该就是你付出了多少。而如果说得更有内涵些,我索性用《迷失》里Jack的爸爸说的那段话:人终有一死,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这些人共度时光,这就是他们在这的原因,没有人是孤单的,你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你,至于原因,就是: 为了铭记,为了忘记(to remember,and let it go)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是我带来的《最好的告别》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一)在这个时间点上看了Being Mortal(最好的告别)这本书。阿图葛文德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患者的家属,亲眼目睹了众多病人,也包括自己的父亲由生病到离开的过程。他婉婉道来美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并与印度传统的方式进行比较。
美国从疗养院渐渐发展过来,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养老体系和临终医疗体系。这些国人目前还无法享受到的福利和服务,在阿图葛文德眼里是有众多弊病的,也正是他这样的人在不断促进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真正的去了解老人还有临终病人需要的是什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国内并非没有启动养老产业,就拿养老地产来说,多家地产商和保险商已经在布局。但目前这些企业行为的养老地产无一例外的是针对高端人群。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老人们往往是倾其所有才能给子女凑够买房的钱,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支付目前商业的养老社区费用。人口结构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从事生产、经济发展、教育下一代的人口都不够,很难对养老行业投入太多的人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先重视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由于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国需要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别,多多借鉴他人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
在我看来,至少善终服务(Hospice services),也叫做临终关怀,是一个有益的方向。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够节省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并让更多的老人在生命的末期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在离去的时候更有尊严。据我自身的了解,目前少有医生和护士愿意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既没有很高的收入,也不受重视,很多医院的老年科只是一个摆设,这样的状况必然不应该持续下去。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可能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改变,当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老人又无法自理时,现实会推动着观念的改变。养老社区在中国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既保证了老人的需求,让大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又让运营企业能够盈利,可能还需要政府的一些支持,比如说在土地资源上的优惠或者额外的补助。
医生拥有目前这种“起死回生”的能力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医生很多时候只能够安慰患者,大多数的死亡还都发生在家中。人类不过在医学技术上向前迈了小小的一步,却从未停止对于永生的追求,前段时间还看到女作家冷冻遗体50年这样的新闻。人类创造出来上帝,仿佛就是要给自己一个追求的目标似的。我们不过是凡人,确总是想要逃避这个事实。
生存和生活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我们先迈出“生存”这条腿,接下来要做的不是继续把“生存”这条腿往前挪,而是让“生活”这条腿也跟上。在我临终之前,想要的绝对不是带着各种插管多活上一天。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二)生活中,谈生、谈备孕、谈育幼、谈如何活得更快乐长久的书比比皆是,市场也非常庞大。但是,谈病、谈衰老、谈如何面对老病死的书少之又少,好奇书中的内容,决定买来看看。书的作者头上的光环也足够吸引你读一读这本书。阿图·葛文德是印度裔美籍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克林顿、奥巴马两届美国民主党政府医改顾问。这些头衔只是作者实力的一部分体现,其实阿图在整本书的措辞行文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目睹工作生活中各类人临终之苦后的理性反思、勇敢面对的精神是最让人流连的。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受各种商业利益的驱动,医务工作者因医患关系被束缚手脚,家属对于现代医学抱有的过高估计,病人因缺乏正确引导而不能认真思考自己的本真需要,这一切让这本书的问世,可谓雪中送炭。
中学时看到鲁迅弃医从文,不能理解,总以为解除病痛要比医疗精神来的更切合实际,因为病痛才是切肤之痛。但是,长大后才知道,疾病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情绪焦虑,因为科学分析早已证明,免疫力是直接受人的情绪左右的。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却可以医治人的思想。无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皇帝内经”还是现代西方医学,医心才是本质,无论对于疾病的预防本身、还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对待生死,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才能够警醒人们在挥霍健康时的肆意、人们在面对“苦”时候的彷徨、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失措。当然,社会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重视和设立,提供一个体面养老的场所。
书中引用了很多科学发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经过萨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研究发现。随着变老,人们根本没有变得不开心,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这一点可人让人不在惧怕,变老。的确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应了中国一句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书中提到从医者的责任。“我们从医者的责任,是按照人类本来的样子对待病人。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在异常无法获胜的战争中,你不会想要一个战斗到全军覆没的将军。你不回想要一个乔治卡斯特,你需要的是一个罗伯特李,一个既懂得怎样攻取能够赢得领土,也知道无法制胜时如何投降的人,一个明白如果全部所谓就是苦战到底则会造成最大损失的人。”这些我们老祖先也早已经说过,比如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法自然”;比如李汝珍 《镜花缘》中的“尽人事、安天命”。这些都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真正的爱心与理性。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愿勇气和智慧成为人类的两翼,护送每一个人到达想去的地方。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三)这是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让所有人恐惧的命题,这两者所带来的阴影同时也迫使人去思考终极的哲学问题:关于人生的意义、个人对于人生的期望、怎样取舍、怎样保留对于生命的控制。
即便在少年时期,衰老和死亡对于我们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无可避免地,我们几乎都经历过亲人离去的过程,有时候这过程甚至至为漫长,即便只是旁观,也能够隐约感受到那种痛苦。
在80岁之前,我外婆始终是整个家庭的掌控者,她独力支撑,一手带大了三个女儿,在女儿成人之前,她的收入就是家里的所有经济来源,她也习惯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即使成年之后,她也习惯于按自己的要求规范女儿们的行为,甚至包括晾衣服的方式、换衣服的频率、吃饭的坐姿等,最喜欢给孙辈们讲的是二十四孝里割肉求母的故事。后来衰老逐渐剥夺了她外出的能力、自己洗澡的能力,她对零食的热爱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也变成了一种经常无法被满足的任性要求。
后来每一次见她,我都更多地感受到她正在失去对生命的控制:她不能再到门卫那里参加每天下午两点的牌局;她不再出门,女儿们来选择用轮椅推她出门溜达的时机;她喜欢的甜食没能吃完就会被拿走;她后来用上了尿不湿,在每次弄脏床铺的时候都羞愧得像做错事的孩子……
而我的记忆里,还是70岁时拄着拐杖在厨房里指挥女儿们置办宴席的外婆,即便只是一次家宴,她也带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那时候的她,眼睛里面是有光的。今年,96岁的她住进了医院,医生对于她超出正常指标数十倍的血样检测结果无能为力。住院一周以后我外婆坚决要求出院,她几乎近于哀求地不断催促我妈妈去问小姨,能不能让她回家去,躺在她自己的床上。小姨当着她的面点头,外婆才露出了她入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她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了下来,疲惫而宁静地躺在床上,像一个瞌睡的婴儿。
尽管回家以后她的情况时好时坏,她糊涂的时候甚至谁也不认识,但在短暂的清醒的时间里,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离开医院的决定,她很高兴是所有家人陪着她离开医院,我们也都很清楚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一定是在她熟悉的床上,一定会有人握着她的手。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太过于关注结果,医学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延长生命,而不是给予安慰和陪伴; 我们太执着于问题得以被解决,而忽略了这一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痛苦。
我并不能像一个年迈或濒死的人一样,深切地体会独自等待最黑暗一刻来临的孤独。但我很清楚人类对于自己掌控人生的需求。在人只能听任他人摆布的时候,总是惊疑忧惧或是歇斯底里的,就像婴儿在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大声啼哭,少年倔强时总是以决绝的姿态对抗,不惜与全世界为敌。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场闹剧,回过头去看,激烈反抗的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时,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能并不是真的想要穿着破了洞的牛仔裤耀武扬威,并不是想顶着非主流的乱发抽一根烟。想来,任何时候我们都只是在变换着方式喊“我在这啊!”,只是希望那些我们在乎的人能够转过头来看一看,哪怕他们对我们的困境也无能为力,但是试图理解并试图给你你想要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慰了。
如今突出的医患矛盾也好,城管和小贩的矛盾也好,其实都和人类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慌类似,人生之中的困境无处不在,尽管有各种为了规避风险而存在的制度,尽管社会努力去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黑暗面,很多人还是常常忘记了,处于矛盾中心位置的还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小贩和病人处于弱势,他们更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需要。任何职业的实质其实都一样,都是为人或社会提供服务,社会又是人的社会,所以即便从事专业技术行业,其核心还是关注人的发展和需求。即便不用直接和人打交道,如果在专注于技术精进和达成目标的同时,能关注到消费者、使用者或接受服务者的感受,能尝试理解并设法改善对方的体验,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翻译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时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文化,甚至翻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别人理解并接纳对方的不同,所以这份职业给予我更多的可能,先更多地了解,再理解和转达。甚至肢体语言和表情上的细微差别都能带来情感交流结果的明显差异。
书中写道:“当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他们就不再要求太多。他们不再寻求更多的财富,不再寻求更多的权力。他根据自己的优先顺序作出选择们只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被允许保留塑造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命故事的权利——,维持与他人的联系。”人在最后时刻想要留住的才是对他最重要的,所以情感上的需求,特别是平等、尊重与理解才是最能触及人心的部分。放到职业上来说,不企图控制,不降格以求,不居高临下,而是了解、信任、关怀,然后再加上勤奋和用心,就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对于设计,书中也有特别独到的解释:设计追求的理念是:有价值的生活是可以创造的。创造性地工作,和智商关系不大,更多在于能否观之于微,而观察力这回事,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在乎他人的感受。任何发明,不也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的生活而出现的吗
用我很喜欢的一部德国**结尾,《脑中蜜》里的小女孩问得了阿茨海默症的爷爷,生这种病是什么样的感受,爷爷伤感地说,就像是啊,像是脑子里进了蜂蜜,然后所有东西都黏到一块儿去啦。人生常常让人充满了无力感,可是如果有人真的愿意了解你的处境,在乎你的感觉,哪怕是老年痴呆这么可怕的事,也能心甘情愿用蜂蜜的甜美来形容,让彼此都多一点坦然面对的勇气吧。
我精心推荐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医生的修炼》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1《医生的修炼》是一本令人惊艳的作品。这本书魔力般的文字,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仿佛正在我们眼前上演。书中每一个病例故事饱含了对医学事业深刻的反思,触碰到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对于如何修炼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如何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这本书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因为医学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体系。医生所知道的和医生所追求的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正是这个差距使得我们更加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临床医学作为经验学科,需要的是不断的练习和总结。但每一次的练习都生死攸关,我们必须认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不断进步的科学指引着我们。
外科机器人与人机博弈几乎所有的竞赛中电脑要么与人类战平,要么战胜人类。反对方认为现代的医学关怀已经很缺乏人性的温情,倘若继续技术至上,人类会感到越来越孤独,病人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病例上的数字。或许数码医疗的前景是水火不容的,不是相辅相承而互恰方则支持医生可能会摆脱医疗错误的困扰,转而更多的关心病人。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2翻开《医生的修炼》的首页,我便生出了浓厚的读下去的欲望。在这一页,睿智的学者面带从容淡定的微笑,旁边编写着简短的简介(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时代周刊》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作为一名医学后辈,在看见如此优秀的前辈时的那种激动,我是无以言表的,对于他的作品当然也就兴趣满满。
带着对阿图医生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下读了下去,然而,让我惊讶的是书的开头竟是我是菜鸟。在这一段,我看见了我的偶像褪去光环而作为菜鸟的成长经历,受到深深的启发。能达到如此成就的阿图医生应该算的上我们口中的天才啦,然而就算是天才,在最初也不过是一个菜鸟。
优秀如他在第一次做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时也是错误不断。当他以为万事俱备时,指导医生问他血小板是多少?,他因为紧张而忘了检查;当他消毒时,医生问他给他垫布卷了没?,他才惊觉自己又忘了;当他要开始注射时,医生问他用来冲洗导管的注射器呢?他着实又懵了。外科手术像其他事情一样,技巧和信心是从经验中积累的,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中,半年后的他学会了阑尾切除手术,一年后的他可以做截肢手术,两年后的他已经能胜任气管切开术,而今的他正在努力学习处理腹部主动脉瘤。天才在于积累,一如他所言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傻瓜,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就可以做到。
明明知道手术可能会出错,下手时却重来不会有丝毫犹豫和怀疑。我觉的这就是一名医生的魅力所在,从容淡定,给予患者心灵最大的安慰。当然这般从容淡定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积年累月的练习,不仅仅是住院医生需要不断练习来完成菜鸟的逆袭,经验丰富的医生也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更先进的新技术。可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学习。
医生的修炼,修炼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3作为一名刚踏入医学院的精神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有幸读到了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修炼》。
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十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不确定和做决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讲述了年轻的新手医生阿图出生在医生世家,毕业于名校医学院,满怀抱负的进入了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从硬起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第一次气管切开等种种经历;眼见身边曾经尽责的医生最终沉沦;面对种种无法解释,又难以治愈的病症,体验生命从自己手中一丝丝的逝去讲述了医学工作者的无助、无奈。而且里面有些医学知识,对初涉临床的我是个学习,更是种警示、鼓励。
临床医学作为经验学科,需要的是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说实在的,最重要的才能就是练习,愿意练、肯练。然而每一次的练习都生死攸关,我们必须认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不断进步的科学指引着我们。当然也有习惯和本能,还要靠一些经验,有时还有运气,然而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存在一段差距,不过,正是这个差距驱使我们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我发现医学真的很奇妙,在很多方面很难解释,风险那么高,病人却信任我们,让我们自由发挥。医生总会面临两难的境地,有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医疗决策,而这样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并发症呢?不确切的答案让人难以回答。
毕竟医疗上的决定是错综复杂的,当你遇到三岔口的时候,很难决定要走那一条,就好像阿图第一次做深静脉穿刺,第一次做气管切开,这就需要医生果断决策,敢于实践,就和网球运动员,钢琴弹奏家和电脑修理工一样。我们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但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矛盾。像机器一样完美成为医学界的一种目标。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明白医生是不被允许犯错的达到完美的关键是多学习,只有终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犯错误的可能性,我父亲告诉我,你认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不久后你会发现有人做得比你更好,因为新技术和掌握新技术的人层出不穷,你必须去不断学习新东西,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其中大部分以前上学都没学过。医学也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人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远还没有达到理想和完美的境界。事实上每个医生都有相似的经历: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生也必须不断尝试、学习新事物。不能适应新事物就意味着降低治愈病人的概率,使他们不能享受到现代医学进步的好处,然而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这个事实,每天,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术后状态一定会比原来好。教科书里讲的各种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却无法找到一个人能把所有典型症状都见全,尤其是许多的病本来就难以鉴别诊断。
唯有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总结,谨小慎微,才能把失误降到最低,但是医生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医生要通过严酷的医学训练,本来应该比大多数人更坚强,更抗压,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还要面临医患纠纷,麻烦出现时,还不能得到外人的理解,最炽热的人,也要被冰冷的态度所浇灭。医生属于一个孤立的世界,一个不断流血,不断实验,不断切开人体的世界。我们是活在病人群中的少数健康人,因此,我们很容易被孤立,就连我们的家人也很难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医生常常被认为是冷血、没有人情味面对活生生的病人表现出冷漠的样子,事实上,这正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至少,在医学医疗活动中,这种表面的冷漠也是必要的。医生在情感上比较冷静,能理性地看待所有不确定的事情,不会因为恐惧或感情用事来歪曲事实。我们无法获得每一个病人的谆解,但是最起码做到问心无愧!
葛文德在书中还谈及了外科机器人与人机博弈命题。1996年,瑞典兰德大学附属医院负责心脏监护的资深专家沃林主任与电脑识别仪比赛,分别对2240份心电图资料(其中一半是问题心电图)进行分析识别,结果沃林正确地挑出620份,电脑则正确的挑出738份,电脑以20%优势击败专家,几乎所有的竞赛中电脑要么与人类战平,要么战胜人类。反对方认为现代的医学关怀已经很缺乏人性的温情,倘若继续技术至上,人类会感到越来越孤独,病人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病例上的数字。或许数码医疗的前景是水火不容的,不是相辅相承而互恰方则支持医生可能会摆脱医疗错误的困扰,转而更多的关心病人。
在医生的队伍里,常会有一些问题医生需要矫正,文中详细分析了哈里森的问题医生。详细分析了他的心灵堕落史,问题医生会面对同行的责难,最终哈里森在专业的矫治中心治愈。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生病的时候,都是医生在掌握着我们的性命,而医生通常是不完美的,他们也有可能犯错。
选择医学就是一辈子的学习,作为正在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我们,在为人类战胜疾病的理想中肩负责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
关之琳在**《做头》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怕老胜过怕死。”
对于女人来说,年龄尤其是个敏感词。我们用着各种高档的护肤品,做医美、做瑜伽、去跑步……这些都是为了让岁月尽可能少地在我们脸上、身上留下痕迹。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希望留住青春。
然而事实是,衰老可能只是一瞬间,猝不及防又无可奈何,由不得你害怕和准备。韩剧《耀眼》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瞬间变老的故事。
该剧于2月11日开播,目前正在热映当中,豆瓣评分84分。不少网友评论称该剧有笑点有温情,但也带着一点生活的辛酸和丧气。虽然剧情节奏很慢,但生活感却很强烈,适合
喜欢温情、治愈风格和展示日常生活场景的观众。
《耀眼》讲述的是25岁的花季少女金惠子转眼变老的故事。
惠子5岁时,在海滩上捡到了一块能让时间倒流的手表。每次想要赖床时、成绩考得不好时,她就会利用手表回到过去以修正自己的错误,不过代价就是加速惠子本人的衰老速度,这也导致她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得多。
本来惠子已经决定不再使用这块手表了,然而上帝和她开了个玩笑。由于父亲遭遇车祸,抢救无效后死亡,为了救回父亲,惠子无数次拨动了手表,无数次前去抢救父亲。她最终成功了,可她,也一瞬间变成了比自己爸妈年纪还大的80多岁老妇人。
这部剧包裹着时光倒流的内核,不仅讲述了亲情和爱情,其实也讲了不少老年人的困境。
瞬间老去的惠子,每天都切身地体会着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年轻时期的差异:
原本跳台阶不会轻易觉得累,现在走5步就喘,10步之后膝盖就开始咯吱咯吱地响。更别提跑步了,根本跑不动。
去到歌舞厅唱不了高音,而且唱到一半还会累到睡着。走路走几十分钟就得休息几十分钟。虽然心里想要和年轻时一样飞奔跳跃,可身体却不再允许,并且状态是“一天不如一天”。
惠子的状态,也印证了美国知名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所描述的人的衰老变化特征。
葛文德曾说,不管你采用了什么办法想留住青春,衰老都是不可逆转的事情,因为——
从30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逐年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
40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
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
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之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80岁时,我们会丢失25%—50%的肌肉;
到85岁,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痴呆症。
患病、行动缓慢、反应不灵敏……其实不用多说,从我们身边的亲人身上就可以看到,老人其实越上年纪,身上的毛病也会随之增多,严重时可能会遭遇大小便失禁,完全需要他人照顾,甚至是患癌离世。
就如惠子妈妈所言:“ 变老,不过就是重新变成婴儿而已,没有别人的帮助没办法活下去。 ”衰老的、患病的老人们,可不就像刚出生的孩子需要别人护理吗?只是人们照顾的心态各有不同,在照顾老年人时更多视之为负担,并在过程中感到伤心、苦闷。然而,婴儿却犹如萌发的新芽,人们在照顾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喜悦和憧憬。
面对老去的身体,惠子最初是感到绝望而悲观。对她来说,她的人生被迫按了快进键。于是,她开始终日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饭,也不与人交流,她默默地给自己判下“死刑”,觉得这一生不会有任何希望和重回青春的可能性了。
在她看来,年老的她没有任何价值,只会是是家庭的负担,还没开始孝敬父母,却已行将就木。这是惠子最初对自己的误解,其实也恰好反映出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
惠子尝试离家出走,在失败之后又决定去“老儿园”,一处专门给老人提供餐饮、娱乐、和同龄伙伴交流的地方。“老儿园”每天早上都会有专车来接送年迈的老人家到园区,到了晚上再一个个将老人安全送回家。
本来“老儿园”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是件挺好的事,大家一起做游戏、跳舞、做手工也挺开心的,但实际上,“老儿园”的管理者却以卖给老人高价的无效保健品和骗取保险金为生计,将老人们视为低智商的、可愚弄的群体,并未真正地付之真心和给予关怀,这让知道真相的老人很容易陷入更深的失望和抛弃感当中。
除了觉得自己被抛弃、成为家庭负担外,外界的反馈同样也会加剧老年人的孤独感。
当商场紧急信号响起时,惠子明明是先走进电梯的那个人,却在一群年轻人别有意味的注视下被迫走出电梯。惠子的慌张无措让人心疼,而年轻人们“责备”的眼光让人感到寒心。
当惠子走进整形医院时,她原本抱着愉悦的心情做好了准备,却被一对年轻人嘲笑年纪这么大还来整容,不由地愤怒地教训了对方几句。
其他以及种种这些,其实都暴露出社会和年轻人对老人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包括在很多广告里,老人们多数都被塑造为寂寞、孤独、无人陪伴的悲伤角色,他们或是佝偻着,或是无所事事、死气沉沉,或是苦苦地等待子女归家,总之让人觉得老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5至8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275至708倍,并且这个数据正在持续上升中。
社会对老年人普遍的看法,如老年人无用、智商下降,以及对应想法引发的具体行为,如疏离、不理解等,都影响着老年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判断,加剧老年人的抑郁和孤寂感。因为物质和情感上得到的反馈不多,所以自杀,便成为老年人结束孤独的一种选择。
幸运的是,剧中惠子的母亲和闺蜜共同帮惠子建立了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惠子的闺蜜,即便当她突然衰老也仍旧不离不弃,仍旧陪她一起喝酒、逛街,一如过往地陪伴着她,让惠子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排解了她的日常忧郁。
只有把生活中的老年人当成一个个性丰满的真实的个体,去真正地了解他们,才有可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没人能与时间为敌,但也不能任时光将人吞没,所以,惠子开始学着接受变老的事实在这之后,生活似乎也没有糟糕到底。她接受了身边不知情的人称她为“奶奶”;她年轻时苦苦寻不着工作,到后来放下身段,反而找到了工作,还被老板极力称赞;甚至还有老头子整天猛烈地追求她,屁颠屁颠地跟着她到处走。
惠子一如既往地穿着亮色的衣服,时而是**小羊毛,时而是牛仔马甲,还会搭配一条小丝巾,和周围黑白灰轮流替换的老太太们形成鲜明对比,看起来充满活力。
尽管我们无法阻挡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但就像惠子80多岁的身体底下仍旧是一颗25岁的心, 年龄的老去并不代表青春的老去,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保持一颗积极不老的心,便不怕时光的侵袭。
著名明星刘嘉玲就曾在节目《我们来了》上表达自己对老去的看法。当时她被问最想回到哪个年龄,她回答说:“我还真就非常喜欢现在的年龄。我不喜欢我以前那个时候,因为你很彷徨,你很不确定,你很不自信。我现在这个状态,是我最饱满最自信的。”
一个50多岁的女人,能在银幕前如此坦然地表达对当前年纪的享受,这是何等的自信和从容?
这无疑也是告诉我们: 既然没有人能成为岁月的漏网之鱼,那为什么不接受既定轨道,选择享受当前?
从容地享受老去的每一刻,坦然面对老去的现实,不要被年龄束缚,也不要沉湎于过去年轻时的岁月,关键是要怀着积极的心态,像年轻时那会儿去尝试新事物、去挑战,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更舒坦,说不定还能活得更耀眼。
1、最先带来冬天的信息应该是雪了。你看,它终于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走来了,步履是那样轻盈,舒缓,悄悄然,从遥远的天际飘落,片片光洁如絮的雪花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落在袒露着胸膛的大地上。哦,它是在为大地编织厚厚的洁白的羽绒衣吧!此时,那灰蒙蒙的天空似乎也明郎起来,天和地完全融和在一起。啊,好一派银装素裹的世界!
2、我早盼着下雪,就可以打雪仗了。整整两年都没有下一场雪,可刚入冬却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遗憾的是这场雪随下随化,虽下了一整天,地上却没有多少积雪,只在树叶上和墙脚处留下少许积雪。
3、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以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它让我想到温暖的阳光,使人想到明亮的笑容和蓬勃的青春。冬天代表着一种生命体验的需要,代表生命在艰难的日子对信念的固守。其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
4、初冬的校园,无论向蓝白调和而成的天空凝望,还是朝衰弱无力的树木远眺,这被凄冷的风轻抚过的画面,总是抹上一层厚厚的凉意。一片肃杀,下午的时候竟从云层上射不下一丝的阳光,天灰蒙蒙的,只差白雪飘舞了。
5、其实,初冬不太冷,虽然已经到“小雪”了,但天气依然晴朗,天空高而深远,不算无暇,但绝称得上洁净。在没有风的午后,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显不出一点寒意,阳光在眼前逝过,向我们显示着生命的淡远。大地上的景色一片灰暗枯黄,总使人感到冬天还没有到来。那些干枯的枫叶,已由淡黄变成深红,山脚下的野菊花还顽强地表现它的桔黄。只有在收获的土地上,几株没割倒的玉米稞,在北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哗的声音……
6、初冬的早上,一片白茫茫的浓雾,从薄处看,雾已结霜。经过秋风修剪后的疏柳枯杨,倏然间变得粉妆玉琢,仪态可人。湖水茫茫,冒着白气。霜天把近处的山衬托得愈发清亮静穆。小路边的衰草,顶了层柔厚的新霜,变得那么白素神秘。眼前的千枝万条,本是干硬如铁,了无诗意,竟一夜之间面目新爽,婷婷妩媚,静若处子。那厚厚匀匀的霜粉,使我想起了林黛玉的清纯。
7、雾变得越来越厚实了,白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厚重,迷人!万物像披着一条白色的丝巾似得,让人捉摸不透那云雾中到底是什么?引人无限遐想!远处的山峰看不见顶儿,那山儿就跟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亲昵的在和我玩捉迷藏;东躲西藏,若隐若现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北!风儿阵阵的吹着,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气,发丝随着那北风舞动着;这也许就是秦春的力量吧!也或许是和风儿嬉戏打闹吧!那毫不留情的树叶儿纷纷落下,在大地上铺上了那厚厚的一层。
8、天空灰蒙蒙的,遮住了我的视线。远处的铁塔,连绵起伏的高山,隐隐约约地看见有几点亮光,就像荧光虫一样一闪一闪的。那些高楼大厦,都在蒙蒙胧胧的雾气之中。什么都看不清楚了。大地都沉浸在寒冷的初冬之中,就连大街上的汽车也看不清了。模模糊糊的。菊花开了,梅花也开了。微风一吹,和着花香一起飘到了我面前,真香啊!那是多么的美啊!
9、树的叶子都已落得一片也没有了,几乎成了光秃秃的,只有松树、柏树还是那么绿,那么有精神。因为辛勤培育这些树苗成长的叔叔、阿姨们怕它们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所以就给它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10、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心头不免涌起一阵悲凉。秋天已去,只剩下一副躯壳,在那炎热的沙漠的坑里,翻滚。落叶虽逝,但明年的春天它重新恢复生机。巨星损落,可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他的脚印追赶。
11、也许,这就是我在冬天里看过的最美的雾吧!初冬的早晨永远是最美的,最耀眼的!那是属于我的无价之宝,一个永远只属于我的宝贝,当然我也愿意和大家共享!无论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迷茫,多么的黑暗,你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走下去!这样你才能推开你心中的那层“迷纱”。试着去寻找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就如初冬的早晨这般!
12、雾浓浓地扯起它宽大的白袍子把我家后面那座小山全给罩了起来。一阵寒风吹来,树叶被吹得飘舞起来,飞舞着、旋转着,前呼后拥地飘着,宛如浪花欢笑、奔腾。空气湿润、寒冷,白茫茫的雾团飘忽不定。我坐在爸爸车上,行驶在上学的路上。看着白茫茫的雾气像妈妈揭开锅盖时冒出来的蒸汽一样,在四周弥漫。一切都坠入烟海,虚无缥缈,给人以新奇之感。啊,多么象在那云雾缭绕的天上!
13、杨树上那仅剩的几片有点泛黄的叶子,在冬风里打着旋儿,看着似乎马上要从树上跌下来,但它们也并不担心,因为风娃娃每次都会把它们平平稳稳的吹送到地面上。一片叶子没抓紧,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但这也并不代表它的一生就此结束了,他会在自己掉落的地方静静地等着,等时间把它和其它的叶子深埋进土,成为树的养料。
14、河道边,风中柳树瑟瑟地抖动着身体,树叶无助地飘落下来,留恋着在“母亲”怀抱时的时光。河道干枯了,露出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偶然发现了一块绿色石头上,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苔,虽然是毛茸茸的,但摸上去依然冰冷。
15、我站在桥的一端,清灵的湖面月亮洒下的幽光,朦朦胧胧,带着肃杀的寒风在上面飘扬,荡荡漾漾,似乎要将幽光温柔的撕开,撕成两瓣,抛向悲伤和忧伤冻结凝成的河流里,左岸叫思念,右岸是“甜蜜负担”;一瓣是是幸福,一瓣是忧伤……月下,桥头,路人耸肩拉襟走向幸福;我呢?我在桥头微微打颤,我在幻想,幻想湖面的断桥残雪和梅花失魂地飞舞。夜深深的,月亮化进了云层,被似茧云团缠绕纠结着,那是情感炼狱的唯一安慰叫温暖。
16、初冬的早晨充满着活力。那习习的北风“倒吹”着树枝!恰似在迎接冬儿的到来吧!也许,我对冬天情有独钟吧!这习习的北风竟也变得温暖起来了!
17、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城市的树木依然苍葱,路两边绿草如茵,点缀在冬青丛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风中摇曳着、绽放着,火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白的,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18、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应该珍惜早晨的这宝贵的时光。你瞧,那些小运动员们在教练地指导下练习跑步。他们你追我赶,不但不感到寒冷,头上直冒热气哩!老人们在专心致志锻炼身体。一走进校园,就听见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我加快步子,走进教室,拿出书,高声朗读起来!
20、初冬的第一场雨,在昨晚不知不觉中下了起来。一直下到现在都没有停止的意思。雨中丝丝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冬的寒彻。雨把苍茫,萧煞的世界变得烟雨蒙蒙了,看不清天穹也看不清大地。只有那么黄叶飘零在那些烟雨蒙蒙的雨中。飘零的黄叶,在这烟雨蒙蒙的世界里变得特别的显眼。黄叶加上人们的雨伞让这烟雨蒙蒙的世界,有了几分色彩。站在雨中,看着过往的人们,看着这飘零的黄叶,很想让雨水把思念和痛楚冲刷去。可没想到在这烟雨蒙蒙的雨中,思念和痛楚被冲洗得,越来越清晰。思念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而雨水像是燃烧剂,越是冲洗火就越烈。
描写初冬的精彩句子1葛文《胜春一家》
初冬,西建阳春的早晨是美丽的。远山、近村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烟雾。经太阳一晒,地面冻结了一夜的冰霜,开始溶化了,冒着热气。谷秸上,草垛上,热气缓缓上升,而炊烟就像一层薄纱,缠绕在树顶。大地一片光明,迎着大道一辆双套马车,飞跑进村来。
2李季《马兰》
正是初冬季节,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轻轻的羊毛毯子,覆盖在这广漠的荒原上,闪亮着寒冷的银光……
3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
一夜寒风就把不凉不热的秋天吹走了。讨厌的冬天追随着最后一批南迁的大雁,降临在黄土高原上。浪涛起伏般的千山万岭,很快变得荒凉起来。县城周围的山野,光秃秃的,再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绿颜色。
4禾子《生活从这里开始》
冬天来了,大地像刚刚生产过的母亲,在白雪的覆盖下,疲惫地睡去,和煦的阳光照在上面反着圣洁的光。原野像没有生命的图画一样沉寂,只有画面的一角飘着一股浓烟,给这图画增添了动感。运送麦秸的车队,穿过原野向着那浓烟下的造纸厂进发,长长的路上留下一串鞭声笑语。
5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秀丽富饶的湘江两岸,碧绿的枫叶渐渐变成暗紫色,又由暗紫变成一片深红了。红枫恰似一把炽烈的火炬,在青山绿水间举了起来。它给祖国江南的初冬原野缀上一片盎然生气。
6(法)莫泊桑《一生》
在红艳艳的天空中,旭日像醉汉的面孔般涨得通红地从树后出现了,大地上覆满了白霜,干燥而坚硬,在农庄里的人们的脚下,踏得簌簌作响。一夜之间,白杨树上的叶子完全落光;在那片荒地后面,望得见一条长长的碧绿的波涛,翻腾着白色的泡沫。
梧桐树和菩提树的叶子在疾风中纷纷凋落了。每吹过一阵寒风,经霜的树叶猝然脱离树枝,像一群飞鸟一般,在风中飞舞。
7(法)左拉《崩溃》
一天又一天,十月终于流逝过去了,这是连续灰暗与阴郁的天色,风停止了,只为重新引来更昏黑的密云的飞舞……风已经卷去灰白天边之下的树叶,赤裸裸的乡野上,只有深而又长的静寂,这寂静里掠过乌鸦的叫声,报告一个严寒的冬季。
描写初冬的优美句子1、初冬的早晨充满着活力。那习习的北风“倒吹”着树枝!恰似在迎接冬儿的到来吧!也许,我对冬天情有独钟吧!这习习的北风竟也变得温暖起来了!
2、我早盼着下雪,就可以打雪仗了。整整两年都没有下一场雪,可刚入冬却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遗憾的是这场雪随下随化,虽下了一整天,地上却没有多少积雪,只在树叶上和墙脚处留下少许积雪。
3、一夜寒风就把不凉不热的秋天吹走了。讨厌的冬天追随着最后一批南迁的大雁,降临在黄土高原上。浪涛起伏般的千山万岭,很快变得荒凉起来。县城周围的山野,光秃秃的,再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绿颜色。
4、初冬,骑车或步行在上班的路上,凤鸣广场迷人的舞姿,轻快的旋律,处处透露着健康的笑脸。
5、也许,这就是我在冬天里看过的最美的雾吧!初冬的早晨永远是最美的,最耀眼的!那是属于我的无价之宝,一个永远只属于我的宝贝,当然我也愿意和大家共享!无论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迷茫,多么的黑暗,你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走下去!这样你才能推开你心中的那层“迷纱”。试着去寻找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就如初冬的早晨这般!
6、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应该珍惜早晨的这宝贵的时光。你瞧,那些小运动员们在教练地指导下练习跑步。他们你追我赶,不但不感到寒冷,头上直冒热气哩!老人们在专心致志锻炼身体。一走进校园,就听见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我加快步子,走进教室,拿出书,高声朗读起来
7、河道边,风中柳树瑟瑟地抖动着身体,树叶无助地飘落下来,留恋着在“母亲”怀抱时的时光。河道干枯了,露出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偶然发现了一块绿色石头上,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苔,虽然是毛茸茸的,但摸上去依然冰冷。
8、初冬夜的更凄迷弥漫,月更忧伤。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头顶夜幕,在这个初冬夜,我站在月亮下,左右悲伤,左边是我那流逝的年华和我碌碌无为而羞耻的感伤,右边是我不知所措的,摇摇欲坠的,朦胧略带死亡的的“甜蜜负担”。
9、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心头不免涌起一阵悲凉。秋天已去,只剩下一副躯壳,在那炎热的沙漠的坑里,翻滚。落叶虽逝,但明年的春天它重新恢复生机。巨星损落,可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他的脚印追赶。
10、初冬的早上,一片白茫茫的浓雾,从薄处看,雾已结霜。经过秋风修剪后的疏柳枯杨,倏然间变得粉妆玉琢,仪态可人。湖水茫茫,冒着白气。霜天把近处的山衬托得愈发清亮静穆。小路边的衰草,顶了层柔厚的新霜,变得那么白素神秘。眼前的千枝万条,本是干硬如铁,了无诗意,竟一夜之间面目新爽,婷婷妩媚,静若处子。那厚厚匀匀的霜粉,使我想起了林黛玉的清纯。
11、初冬的校园,无论向蓝白调和而成的天空凝望,还是朝衰弱无力的树木远眺,这被凄冷的风轻抚过的画面,总是抹上一层厚厚的凉意。一片肃杀,下午的时候竟从云层上射不下一丝的阳光,天灰蒙蒙的,只差白雪飘舞了。
12、最先带来冬天的信息应该是雪了。你看,它终于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走来了,步履是那样轻盈,舒缓,悄悄然,从遥远的天际飘落,片片光洁如絮的雪花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落在袒露着胸膛的大地上。哦,它是在为大地编织厚厚的洁白的羽绒衣吧!此时,那灰蒙蒙的天空似乎也明郎起来,天和地完全融和在一起。啊,好一派银装素裹的世界!
13、树的叶子都已落得一片也没有了,几乎成了光秃秃的,只有松树柏树还是那么绿,那么有精神。因为辛勤培育这些树苗成长的叔叔阿姨们怕它们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所以就给它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14、杨树上那仅剩的几片有点泛黄的叶子,在冬风里打着旋儿,看着似乎马上要从树上跌下来,但它们也并不担心,因为风娃娃每次都会把它们平平稳稳的吹送到地面上。一片叶子没抓紧,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但这也并不代表它的一生就此结束了,他会在自己掉落的地方静静地等着,等时间把它和其它的叶子深埋进土,成为树的养料。
15、冬天来了,大地像刚刚生产过的母亲,在白雪的覆盖下,疲惫地睡去,和煦的阳光照在上面反着圣洁的光。原野像没有生命的图画一样沉寂,只有画面的一角飘着一股浓烟,给这图画增添了动感。运送麦秸的车队,穿过原野向着那浓烟下的造纸厂进发,长长的路上留下一串鞭声笑语。
16、一天又一天,十月终于流逝过去了,这是连续灰暗与阴郁的天色,风停止了,只为重新引来更昏黑的密云的飞舞……风已经卷去灰白天边之下的树叶,赤裸裸的乡野上,只有深而又长的静寂,这寂静里掠过乌鸦的叫声,报告一个严寒的冬季。
17、初冬,西建阳春的早晨是美丽的。远山近村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烟雾。经太阳一晒,地面冻结了一夜的冰霜,开始溶化了,冒着热气。谷秸上,草垛上,热气缓缓上升,而炊烟就像一层薄纱,缠绕在树顶。大地一片光明,迎着大道一辆双套马车,飞跑进村来。
18、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以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它让我想到温暖的阳光,使人想到明亮的笑容和蓬勃的青春。冬天代表着一种生命体验的需要,代表生命在艰难的日子对信念的固守。其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
19、初冬的第一场雨,在昨晚不知不觉中下了起来。一直下到现在都没有停止的意思。雨中丝丝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冬的寒彻。雨把苍茫,萧煞的世界变得烟雨蒙蒙了,看不清天穹也看不清大地。只有那么黄叶飘零在那些烟雨蒙蒙的雨中。飘零的黄叶,在这烟雨/ 蒙蒙的世界里变得特别的显眼。黄叶加上人们的雨伞让这烟雨蒙蒙的世界,有了几分色彩。站在雨中,看着过往的人们,看着这飘零的黄叶,很想让雨水把思念和痛楚冲刷去。可没想到在这烟雨蒙蒙的雨中,思念和痛楚被冲洗得,越来越清晰。思念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而雨水像是燃烧剂,越是冲洗火就越烈。
20、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城市的树木依然苍葱,路两边绿草如茵,点缀在冬青丛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风中摇曳着绽放着,火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白的,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21、雾浓浓地扯起它宽大的白袍子把我家后面那座小山全给罩了起来。一阵寒风吹来,树叶被吹得飘舞起来,飞舞着旋转着,前呼后拥地飘着,宛如浪花欢笑奔腾。空气湿润寒冷,白茫茫的雾团飘忽不定。我坐在爸爸车上,行驶在上学的路上。看着白茫茫的雾气像妈妈揭开锅盖时冒出来的蒸汽一样,在四周弥漫。一切都坠入烟海,虚无缥缈,给人以新奇之感。啊,多么象在那云雾缭绕的天上!
22、雾变得越来越厚实了,白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厚重,迷人!万物像披着一条白色的丝巾似得,让人捉摸不透那云雾中到底是什么?引人无限遐想!远处的山峰看不见顶儿,那山儿就跟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亲昵的在和我玩捉迷藏;东躲西藏,若隐若现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北!风儿阵阵的吹着,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气,发丝随着那北风舞动着;这也许就是秦春的力量吧!也或许是和风儿嬉戏打闹吧!那毫不留情的树叶儿纷纷落下,在大地上铺上了那厚厚的一层。
23、我站在桥的一端,清灵的湖面月亮洒下的幽光,朦朦胧胧,带着肃杀的寒风在上面飘扬,荡荡漾漾,似乎要将幽光温柔的撕开,撕成两瓣,抛向悲伤和忧伤冻结凝成的河流里,左岸叫思念,右岸是“甜蜜负担”;一瓣是是幸福,一瓣是忧伤……月下,桥头,路人耸肩拉襟走向幸福;我呢?我在桥头微微打颤,我在幻想,幻想湖面的断桥残雪和梅花失魂地飞舞。夜深深的,月亮化进了云层,被似茧云团缠绕纠结着,那是情感炼狱的唯一安慰叫温暖。
24、天空灰蒙蒙的,遮住了我的视线。远处的铁塔,连绵起伏的高山,隐隐约约地看见有几点亮光,就像荧光虫一样一闪一闪的。那些高楼大厦,都在蒙蒙胧胧的雾气之中。什么都看不清楚了。大地都沉浸在寒冷的初冬之中,就连大街上的汽车也看不清了。模模糊糊的。菊花开了,梅花也开了。微风一吹,和着花香一起飘到了我面前,真香啊!那是多么的美啊!
25、其实,初冬不太冷,虽然已经到“小雪”了,但天气依然晴朗,天空高而深远,不算无暇,但绝称得上洁净。在没有风的午后,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显不出一点寒意,阳光在眼前逝过,向我们显示着生命的淡远。大地上的景色一片灰暗枯黄,总使人感到冬天还没有到来。那些干枯的枫叶,已由淡黄变成深红,山脚下的野菊花还顽强地表现它的桔黄。只有在收获的土地上,几株没割倒的玉米稞,在北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哗的声音……
描写初冬的词语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例: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冰天雪 地
形容气候严寒,冰雪漫天盖地。如:北极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
例: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例: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
同义成语:冰天雪窖、雪窖冰天
滴水成冰
滴下的水很快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例:严冬冱寒,滴水成冰。(宋钱易《南部新书》)
例:更有一节苦处,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污秽衣服,还要憎嫌洗得不洁净,加一场咒骂。(《醒世恒言》)
亦作:滴水成冻。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例: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
六出纷飞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扬。大雪纷纷。
例: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汉韩婴《韩诗外传》)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例:冷锋过境,寒风侵肌,大街上行人稀少。
千里冰封
冰封:被冰雪覆盖。如:东北的严冬,千里冰封。
朔风凛冽
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凛冽:寒冷刺骨。
另见:寒气凛冽
例:严冬惨切,寒气凛冽。(唐李白《大猎赋》)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例: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例:岁弊寒凶,雪虐风饕。(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
例: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亦作:饕风虐雪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例: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吴伯箫《菜园小记》)
寒蝉凄切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
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例: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
林寒涧肃
寒:寒冷。肃:肃杀。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例: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北朝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例: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例: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明施耐庵《水浒传》)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例: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宋史朱弁传》)
冰天雪窖
形容极为寒冷。
例: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例: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
瑞雪兆丰年
瑞:吉利的。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亦作:雪兆丰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