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给予我们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力量与光芒,它的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种伟大取决于丑石对世俗讥讽的一屑不顾;取决于它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信任,这种伟大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的。
《丑石》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在形象的贬值里,精神增值了。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阅罢《丑石》,一时感慨万千。文人的眼光,确实是独到而又敏捷的,他们往往可以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说,丑石。2丑石是丑的,不论是拿来砌房或是修路,甚至是供孩子们玩耍,都无法做到。它在当地人们的眼中,是没有其价值的,所以无论如何,它都是丑的。然而,它又是美的,在科学家眼里,它的美甚至超过了《蒙娜丽莎》!它简直就是世间美之始来。3同一件东西,每个人的眼光都是有差异的,在我国好苗条美女,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好苗条美女,比如非洲国家。《丑石》中其实引人深思的并不是开始,而是结尾,作者写到了他与姥姥
阅读贾平凹《丑石》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用横线画出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字“屈”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参考答案:
1D
2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3B
4C
5A
6表面“丑”而不为人欣赏的东西,也有关的价值:“丑石”默默忍受、坚定不移、甘于寂寞的品质,不屈于误解和寂寞生存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学习;认识人和事物不能光看外表的“美”与“丑”,真正的美,美在内在的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