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诗不会背诵口诀,但是也会刻意的去押韵。
古代写诗其实和我们现在写文章一样抒发内心情感,只是有的诗人水平比较高写的比较好,当然也存在不太好的。众所周知,每一种诗的格式方面都有它的要求。就像我们现在的议论文、记叙文等等。古代人在写诗时候也会考虑是否押韵或者是压什么韵。虽然没有我们现在学习的那么系统但也是基本上成型。
古代诗人在写诗时也会反复的斟酌自己的用词是否准确押韵。诗人对待自己写的作品也是很认真的,用词方面也相当严谨。
虽然说写诗注重的是自己感情的挥发,但其实写诗也是有一定套路。像八股文,词句之间都是有他固定格式和要求。每一种诗句它的格式和形式上都有要求,这也就使得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这个格式来写。
那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怎么来记呢?只要知道格律诗规则、交替、相对、粘、忌三仄尾、忌三平尾、奇数句仄声收尾,偶数句押韵就可以了。比如:
七言律诗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那么,第二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第六句、第七句、第八句类推。
如果说是某个字是平还是仄,这个一般也不需要特意去记,像我们现在讲普通话,第一声、第二声就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就是仄声。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会被淘汰了。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古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用这个来宣泄自己的某一种情感,押韵是他们对待自己所作诗的一种要求。
联想记忆法
方法/步骤
1/7 小学生们要背诵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其中在小学中尤其要背诵的古诗占了一半以上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按步骤来谈谈如何用快速记法进行记忆背诵古诗。
首先,我们来拿一首李白诗人其中一篇名作《早发白帝城》来举例
2/7 第一步,我们要进行对全诗的一个初步了解,包括对诗人一些简绍等。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联想法才融会贯通。所以我们不要太着急一步登天。
诗名:早发白帝城,那么“早发”就是早上出发或早上离开。“白帝城”是一个地理名字,我们就看成是一个地方,至于在那里可以不考究。
这下就可以这样来想象:我在白帝城的地方,早上我从这个地方出发了。
那么背诵时,由“早发”可以联想到“白帝城”。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记住了。
3/7 第二步,对第一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进行字段分解,可以划分为三个字段来理解:“朝辞”是早上离开的意思,“白帝”是一个地名,“彩云间”是指白帝城地势高、耸立于彩云间。这下理解了,我们就可想解,我在一个早上离开白帝城,这个地方很高,耸立于彩云间。这样,能记住标题,这句也顺应可以联想到了。
4/7 第三步,对第二句诗“千里江陵一日还”进行字段拆解。同样可划分为三个字段来理解:“千里”是指距离很久,“江陵”是地名也就作者要到达的目的地,“一日还”是指一天就能回去。合起来就可以想象成:我要回到江陵这个地方一天就可以到达了,真好啊。
5/7 第四步,对第三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也同样要进行拆分字段。由于古诗的对应关系,所以有了上面的经验,我们就很好的拆分了。"两岸"是指河的两岸,为什么?因为作者在下一句指明了交通工具是船;“猿声”是指猿猴的声音,"啼不住”是指不停息的叫。
6/7 第五步,对第三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也同样要进行拆分字段。那么就可以拆为“轻舟”是指交通工具船,“已过”是指越过或走过的意思,“万重山”意指为很多山头。这下容理联想了吧:坐在船上不知不觉地穿过了很多山头。
7/7 第六步,有了上面的理解及联想。我们就可以坐下来进行一翻想象:我要从白城帝这个地方早上出发,以船为交通工具,一日之间便可以江陵。河的两岸猿猴叫个不停,船走得很快一下子就穿过了很多山头。这样全诗就全出来了。
律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绝句: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扩展资料:
普通话的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
——平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