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有哪些?,第1张

1、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2、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

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

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致英国人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3、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

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4、卢梭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

卢梭之后,自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12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多行业当学徒。

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16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5、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

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简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主要作品

《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推荐于 2017-11-2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2条评论

评论,是对回答者的感谢

热心网友2

写得好

热心网友1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靠谱的婚姻介绍所—来世纪佳

世纪佳缘知名靠谱的婚姻介绍所,免费相亲,交友,全新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广告2019-11-08

矛盾,闻一多,简介,及作品,

你好,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 、《腐蚀》、《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烟云》 、《有志者》 、《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7赞·124浏览

矛盾作品《蚀》的简介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13赞·1,525浏览

矛盾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沈德鸿)简介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继母养育长大。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从 毛泽东主席与周扬、茅盾、郭沫若 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见得他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13岁时,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结束童年时代,开始了中学生活。16岁时中秀才,通晓中医,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新学。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学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所所长发现,被调到国文部,帮助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文。茅盾在一个月内译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取名《衣》,后又译了《食》和《住》,后又帮他编《童话》一刊,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创造》、《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他还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茅盾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等,都是他用过的笔名,他还有许多笔名,有几十个。不过,茅盾和蒲牢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茅盾的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成立,他成为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5年5月10日,沈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7期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本月17日,31日和10月24日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73、175和196期继续刊载,这是1924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之后沈雁冰为了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各个方面试作探讨,同时也清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而写的。 文章共分5节。第一节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第二节论述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三节探讨对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第四节苏联的文艺现象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第五节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 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 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 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十年来,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 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 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 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 俄文本茅盾文集(20张)  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吐露出心声,他是李汉俊介绍入党的,应当是***最早的党员,因战争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盼望死后仍承认他是党员之一。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

1、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等。

2、欧•亨利 :美国小说家,其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欧•亨利式结尾扬名与世。代表作:《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

3、司汤达:法国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其代表作有《红与黑》《往事连篇》等。他的短篇小说也写得十分精彩。其代表作《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直译为《卡斯特罗修道院长》)等,写得生动传神,脍炙人口,堪称世界短篇小说花园里的奇葩。它们与梅里美的《马特奥•法尔戈纳》、《塔芒戈》、巴尔扎克的《戈布塞克》一起,标志着法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郭敬明《夏至未至》

  小妮子《恶魔之吻》《糖果屋里的小妮子》《仲夏夜之恋》

  饶雪漫《左耳》《沙漏》

  郭妮《麻雀要革命》《天使街23号》

  明晓溪《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明若晓溪》

  雪篱笆《帅老公是高中生》

  雪儿《帝凤高中》忘记是5部还是6部了,每一部都是独立的。

  千草《龟兔方程式》 《麒麟恋爱方程式》《霸道神兽麻烦爱》 《龙的驯养法则》(是带有魔幻色彩 的,不过很好看)

  落落《年华是无效信》

  易拉罐《遵命,女王陛下》

  萧紫竹《童话般的浪漫旋律》《童话般的浪漫舞曲》

中国青年小说家前十名第一名 金瑞锋 当选理由: 风格无限,犀利睿智,想象奇特,意境深厚,善性鬼才,人品高于文品。 点评:金瑞锋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是散文,是评论,或者是哲学随笔,还是诗歌,都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并且在优美的文字背后常常隐含着无数的深刻意义,也令几乎所有人不明其意,金瑞锋在80年后文坛上,是属于深不见底的代表作家,被称为“80后鲁迅”。金瑞锋到现在只有十三个短中篇小说,但是,十三个小说,就是十三种风格和十三种境界,这在80年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金瑞锋正在博览群书、潜心学习、体验生活,以构思创作长篇,可谓后劲十足。最重要的还是金瑞锋的人品远远高于文品,这在80后是非常少见的。金瑞锋一直淡泊明志,希望他能够宁静致远。所以,在之前他就连续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和2006年度中国十大80后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简介 :金瑞锋:浙江人,1983年生,现就读于四川某大学,在中安网、博客网等处开有专栏,被称为“80后鲁迅”,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被绑在树上的男孩》和散文杂文集《梦的传说》。2005年11月被小作家联盟评为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此榜被《新周刊》、《华西都市报》等纷纷转载和报道。代表作: 《被绑在树上的男孩》 第二名 韩寒 当选理由: 引导了一场80后写作的风暴,另类勇敢,直率真实,机智幽默,才气锐不可挡。 点评:韩寒是80后写作的****,80后名气最大的一位,出道最早的80后代表作家,他也是非常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作家。韩寒一出道,就拿教育开涮,考试门门挂红灯,高中里就退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韩寒以他叛逆勇敢的个性,机智幽默的文字,奇特丰富的想象,锐不可挡的才气,写出了许多令人惊叹不已和可歌可泣的作品。韩寒对青春的描绘是淋漓尽致的,对生活的描绘是一针见血的,对社会的描绘是入木三分的,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简介:韩寒:上海人,1982年生,80后****,出版有《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一座城池》等。代表作: 《一座城池》 第三名 李傻傻 当选理由: 乡土写作,自然实在,至情至性,语言干净幽默。 点评:《花城》杂志发表李傻傻的长篇小说《红X》,马原将他推崇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荣登“羊城晚报”80后作家创作实力排行榜榜首,荣登《时代周刊》(全球版)……这些事件使得李傻傻横空出世。李傻傻的细密和华丽有种妖媚的感觉,他可以说:“时间过得飞快,我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飞驰”,却不能忘记“月光如潮水,好象真的在流动”。他牵扯并摆弄的是一些纤细的线,动作精细但是潇洒自如,仿佛独行于深夜指尖上却缠绕着光芒。李傻傻的散文是一种剥除恶俗后的纯澈自然,洗尽了铅华色彩,回归于纯朴内心。李傻傻的文字好像林间一股清新的空气,不动声色的将你拉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引人入胜又令人向往。简介:李傻傻:湖南人,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80后代表作家之一,被称为“少年沈从文”,《锦瑟年华》华筝卷(青春散文)的主打作者,出版有《红X》、《被当作鬼的人》、《李傻傻三年》等。代表作: 《红X》 第四名 张悦然 当选理由: 奇特和瑰丽,飞扬的想象和透明的忧伤,迷幻的情和撕裂的爱。 点评:张悦然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在执著的梦和悲剧意识双重构筑的基座上,想象力将故事弹开,火花一样闪耀着它们迷幻的光。她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但凭靠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和聪颖感悟,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便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奇景。强烈的梦幻色彩使她的小说显得超凡拔俗而又高贵华丽。她的小说,读起来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胧又明澈,既真切又虚幻。她的作品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如咖啡,在苦中你体味非一般的甜,这种甜是来自于她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忧愁和奇特的想象。 简介 :张悦然:山东人,1982年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2004年获《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单位主办的2004华语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出版有《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书。代表作: 《誓鸟》 第五名 刘卫东 当选理由: 80后散文一绝,农村、土地、语言、思维、自然、精神。 点评 :刘卫东凭着自己的散文创作,连续夺得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成为《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的代表作者。刘卫东的散文,一直在农村、土地、语言、思维、自然、精神等方面精益求精,文字暗香,意境深厚,气势磅礴;出神入化的象征,变化万端的语言,有水的灵秀,有海的博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刘卫东很容易成为一代散文大师。简介:刘卫东:安徽人,1983年生,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代表作者,《锦瑟年华》华筝卷(青春散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出版有散文集《指尖流水》。 第六名 白雪 当选理由: 悲情和唯美,优美的文笔处处透着白雪一样的冷清和洁白无暇。 点评:看白雪的作品,我们发现,她一直在用她雪一样冷清的心在文字中飘然起舞。她波涛澎湃的心,用缠绵、奇妙和瑰丽的语言绘成了一幅幅长卷,她的文字她的心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把读者淹没其中——跟着她的气息,或流泪,或流血,或窒息,或汹涌,或折断,或碾碎,或悲伤,或痛苦,或……让人撕心裂肺和无法自拔。简介 :白雪:河南人,1984年生,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称为80后唯美派和悲情派的代表作家。《锦瑟年华》瑶琴卷(女版小说)的主打作者,出版有个人短篇集《邂逅相爱离别》,著有长篇小说《任年华折裂》。代表作: 《邂逅相爱离别》 第七名 麻宁 当选理由:纯美的情感与迷人的故事,清新恬淡与柔和安定,瑰丽的想象与平静的叙事。 点评:麻宁的文字,清灵而柔婉,像水一样淡然恬美,也如蔷薇,淡而不俗,花蕊小但是不能挡住它的芬芳。她的作品常常融瑰丽的想象与平静的叙事于一体,被读者称之为“指尖的温暖”。麻宁善于描写和刻画校园情怀和都市情感,其散文灵动跳脱,以细腻温馨、真切感人见长;小说创作不落窠臼,能将创作触角延伸至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想象丰富,叙事富于色彩感和画面感。简介 :麻宁:河南人,1985年生,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80后纯情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锦瑟年华》瑶琴卷(女版小说)的主要作者之一,出版有个人文集《教室朝南没有风筝》和《年华,恍然》。 代表作: 《教室朝南 没有风筝》 第八名 李海洋 当选理由: 才气,个性,幽默,感悟。 点评 :李海洋携《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在《萌芽》杂志连载数月,声名鹊起,成为了2004年度“《萌芽》文坛”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其人气只有韩寒、郭敬明才能与之相比,他也成为了《萌芽》杂志当之无愧的新一代希望之星。李海洋以鲜活有张力的文字,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幽默搞笑甚至反讽的语调,真实地展现了青春的激情与热望,成长的叛逆与迷惘,让人在感受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的同时,还引人深思。他的成就还不在于对校园和生活的如实书写或“原生态”,而是执著于对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情趣盎然,曲折委婉,毫无滞碍的流畅与生动,坦露了他坚实的创作水平和潜力。简介:李海洋:湖北人,网名死胖子,1985年生,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锦瑟年华》清陨卷(男版小说)的主打作者,出版有长篇小说《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和《乱世之殇》。代表作: 《乱世之殇》 第九名 林静宜 当选理由: 怀旧主义,传统精神,细腻温婉,文风保守却不乏锐意求新。 点评:林静宜是一个梦幻的女孩,也是典型的恋旧写手,她用笔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如同高高悬挂在月亮稍上的爱情梦,令女孩无限向往却不由望而却步。林静宜的文字干练、准确,连铺陈都毫不拖泥带水,隐隐有凌厉的暗涌藏而不露。她就像一个很聪明的导演,在控制节奏的同时牢牢地抓住读者欲罢不能的心,偶尔插入一节周星驰“含笑半步癫”的广告片在众小说当中并不多见,而她描写事物的时候大都能够天马行空,形象而生动地进行叙述。简介 :林静宜:福建人,1985年生,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协巴金文学院新苗工程重点青年作者。出版有长篇小说《逆时钟》。代表作: 《逆时钟》 第十名 春树 当选理由: 残酷青春,个性张扬,大胆,叛逆,开放,先锋。 点评:无论在诗歌或是小说中,春树的用语永远是极简的,她在用一种毫无华丽词藻却近乎撕裂的文字营造炽烈的残酷。春树的文字与她的境遇有很多的重合,她的尖锐的性格和坎坷孤独的经历促使她用文字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独特的门——一扇揭示当代青年另一面生存状态的门,一扇惊心动魄和全陌生的通向残酷精神世界的门。在这扇门里,她奋不顾身的追寻着她所热爱的一切——爱情、自由、朋克的精神、物质的虚荣,这种激烈和昂扬的情绪带给春树的作品以及她本人一种无穷的魅力。简介: 春树:北京人,1983 年生,2004 年 2 月成为美国《 Time 》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分子”,出版有《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长安街少年和玩火》、《2条命》、《激情万丈》等。 代表作:《北京娃娃》

一辛夷坞,主要写青春类言情小说最爱她写的小说,情感深刻且不造作,感觉特别真实,像是每个角色都注入了真真切切的灵魂最最最喜欢她的书了!代表作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尤其喜欢她的<许我向你看><我在回忆里等你><原来你还在这里>

二缪娟,她的作品大部分是成人都市言情小说带点H情节读她的作品,很容易沉浸其中,并且由于她阅历丰富,在她的小说中还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她的代表作是<翻译官>,但我个人比较喜欢她的<我的波塞冬><丹尼海格>

三唐七公子,她的作品很少,但部部是精华!她的小说语言风趣生动,情节感情却深刻,看她的小说通常都是又哭又笑的,有<岁月是朵两生花><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九洲 华胥引>10音社出了<三生>的广播剧,我那叫一个喜欢啊~~

四桐华,既写现代文,也写古代文代表作是穿越文<步步惊心>,已经拍成电视剧啦!不过我更喜欢她的<云中歌><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尤其是<时光>啊,我看完后还特意买书收藏了! 她的新书《曾许诺》倒感觉不怎么样。

五九夜茴这个姑娘绝对有让你心疼不已的本事,记得当初看她的<匆匆那年>,深陷其中,好久都没有爬出来她的《初恋爱》写得很纯情,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一般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这三位文学大师。

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880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

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凡卡》、《第六病室》、《套中人》《假面》 《牡蛎》 《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小公务员之死》 《名贵的狗》等。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欧·亨利

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

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莫泊桑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们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但是三位巨匠的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莫泊桑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在写作中他正视现实、尊重历史,特别是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小说善于用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他的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往往用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强人物的命运的悲剧气氛。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 “欧亨利笔法”。他的短篇小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美国社会生活,以及借鉴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都有极大的意义。

契柯夫的写作洁净、幽默和深刻,他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