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 浣溪沙 股市和情感

李璟 浣溪沙 股市和情感,第1张

李璟 浣溪沙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股市与情感

谈朋友叫选股,结婚叫成交,生子叫配股,超生叫增发,感情不合叫套牢,白头偕老叫长线,自由恋爱叫开放式基金,离婚叫解套,吵架相当于震荡,分手就是割肉,失恋等于跌停,山盟海誓实为股市泡沫。

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 李璟 系列:宋词三百首 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  1珠帘:即真珠。  2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3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4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李璟《摊破浣溪沙》的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变式。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

梦回鸡塞: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今在内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倚:凭靠。

译文

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

赏析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其词仅存四首,风格凄婉。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词人通过秋景写心中忧愁,写出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从词语的选用上,便已达成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阕前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上阕的呼应。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是汉时一个边塞,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无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

注:后六节来源于网络,有改动。

1、简述: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有“春恨之愁”“伤春之愁”“孤独寂寥之愁”“音信不通之愁”。

2、原词: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3、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4、注释: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不知道你说哪首,就调拿来了

  1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这首词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很浓厚。

  2浣溪沙 苏轼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⑤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和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4浣溪沙-髻子

  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两幅清淡典雅的画面:一是室外“闺妇夜晚伤春图”,一是室内“闺妇夜晚怀人图”。不同感受通过基本相同之处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现,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两幅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突出了词旨。

  5浣溪沙-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6浣溪沙(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7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8浣溪沙-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注释

  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地衣:地毯

  佳人:指宫女

  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

  溜:滑落

  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

  花蕊:此处代指花朵

  嗅:闻

  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

  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9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10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11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

  12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13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14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15浣溪沙-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此为闺怨词。

  16浣溪沙-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

  17浣溪沙-(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此为送别词。作者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

  18浣溪沙-晏几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此词通过歌妓内心痛苦的真实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与怜惜。全词以精美之词传达沉郁悲凉之情,貌似轻柔,而笔力沉重。

  19浣溪沙-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20浣溪沙-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两三个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

  21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22浣溪沙-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与闺怨。词中共包含六个画面,其中有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这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本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23浣溪沙-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24浣溪沙-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5浣溪沙-况周颐

  惜起残红泪沾衣,他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著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欢喜只成悲。

  26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27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8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销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29浣溪沙-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推破浣溪沙李璟诗意: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原文如下: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作者:李璟(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1、依前:依然,依旧。

2、春恨:犹春愁,春怨。

3、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4、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5、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1、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2、原文

作者: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李璟贵为国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现。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沉的大感慨。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王国维以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高远而浑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7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