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共情?

如何避免共情?,第1张

第一步:分辨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不难理解,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发自内心地渴望帮助对方。反观“有目的的共情”,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好处。你不需要过度担心,其实大多数时候,有目的共情是可以预测的。比方说,4S的汽车销售员,他会耐心倾听你的需求,即便成交之后,继续给你很多建议。甚至恳求你说:月底要冲业绩,能帮个忙吗?其实,你心里清楚他的目的是给你推销其它汽车配件。当你不需要的这些配件时,可大胆说不,为共情设限。

而真正的共情与有目的的共情经常共存,譬如父母哄孩子洗澡,会抱着孩子说:“我知道你还想玩一会儿,不过现在时间有点晚了,洗完陪你看书好嘛?”父母是真心爱着孩子,也希望他能听话去洗澡。所以,如果我们找到共情的动态平衡状态,才不会失衡。

文章4

第二步: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

你同意情绪会传播吗?有的时候,你的情绪只是一簇火苗,被别人煽动过后会成为极具破坏性的山林大火。这是因为共情的阴暗面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你的生活中,它的破坏力在职场上显得尤为突出。

小美对薪酬涨幅很不满,约同事下班后小酌一杯。同事似乎很关心她说:“我觉得你上司就是偏袒男同事,我看她对你一点尊重的样子都没有,就应该去投诉她。”语音刚落,小美越发感到纠结,难道上司真的性别歧视?

文章5

实际上同事对这位上司颇有微词,但敢怒不敢言。如果小美真的因此投诉上司,就正合她意。幸亏小美及时冷静下来,想明白自己只是对薪酬涨幅失望,并非对上司不满。她找到上司当面讨论,而真相是入职不满三年的员工统一涨幅3%,并不存在差别对待。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了解到共情的阴暗面并不是总带有明确的目的,高手会隐藏得很深,让人不易发觉。我们要是保持头脑清醒和警惕性,对方煽动性的目的才不会像病毒般入侵你的头脑,操控你的感受和行为。

文章6

第三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不一致性,其实就是言行不一,因为说永远比做容易。所以,留意哪些人存在言行不一的行为,这是个明确的信号,提示我们这个人难以说到做到。如果一个人持续出现不一致行为模式就表明了共情的缺失。

可是当我们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比较难看出端倪,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对方的做事方式。例如常说的婆媳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媳妇是不是表面上对公婆很恭敬,背后却爱说公婆的坏话;还有公司的同事,是不是对上司和下属都同样关怀备至,还是见人说人话;甚至通过与陌生人的说话方式,都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不一致的行为。具备这种特性的人,我们很难通过表象触达他们的内心,因此也难以与他们共情。既然共情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共情的阴暗面就会浮出水面。

文章7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积极的共情能力,能乘风破浪,拨开迷雾,把你带到安全的彼岸。

消极的共情能力,如波涛汹涌,暗礁浮沉,把你带到海的阴暗面。

提高自己的修养。坚持自己的改正信心。

没有谁能不感情用事。做什么事都是我们的感情。只是你的感情如果被公认了,便不再是所谓的“感情用事”。所以,提高自己的内涵,高尚了自己的感情,自然不再是感情用事了。

理智,是要学的。学会道理,增长了智慧。自然而成。

我想送你两个字,冷静。重感情是好事,但不要太感情用事。行动的时候先冷静下来想想后果,然后仔细分析你所面对的事情,看这件事是否值得你付出感情;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大局和后果是有利还是有害。最后祝你快乐!

感情用事,是指做事情的时候太过依赖主观意识,完全凭个人喜好来,而不去考虑后果。说难听点就是,头脑发热、不经过思考,也不管这样做是不是恰当就按着自己的意思来。我讨厌你了,就跟你一直对着干;喜欢某一个人就对她、他的一切什么都不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就跟别人一争到底,也不考虑错在哪一方。这样就是感情用事。

不感情用事,就要做到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凡事三思而后行,考虑下自己这么做之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袒护自己相信的人。毕竟人无完人,犯错是绝对会有的。也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个人,如果他城府够深,那么他藏起来的那一面你可能永远不知道。

就这么多吧,说得有些模糊,希望能帮到你。

人类是一种讲究理智与感情的动物,在认知事物时,人们总是期望在两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事实上,在更多时候,人们很容易走向一极--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脱离了感情其实,光从感情这一角度出发,感情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一种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应该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在理智允许的基础上,做到通情达理、有情有义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于人们判断、认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依靠感情判断、认识事物有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与个人的品德修养,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坏事儿,也常见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领导提拔小舅子,某某单位评先进又是领导的亲戚,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个人判断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实例笛卡尔在《心灵的感情》中写道:“一个人为感情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错误了,特别是这个人位高权重时,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幸也许还有人会说,正直的人是不会被感情的亲疏远近蒙蔽的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历史上不论是伟人还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误事的时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个人都有,有所区别的只是正直的人会更多地以理智来判断认知

  但是,一个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会怎样呢没有情感,没有人性的光辉,有谁愿意和这样的冷血人相处呢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写道:“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就是说,在许多时候,不光是理智,人们也必须依靠感情来认知事物,这同样符合人类思维的原理如题中所举的例子,宋国的富人对于同样一句话,为何偏偏相信儿子而怀疑邻居呢也许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对此一笑了之但仔细想来,也并非全无道理,富人正是从理智与感情两个方面出发,得出这个结论的:从理智上来说,富人的儿子是家里人,要钱可以直接向父亲拿,没有作案的动机;而邻居是外人,又偏偏是个知情者(知道墙被损坏了),嫌疑的确很大而这些结论的得出,是与富人对儿子及对邻居从感情上的了解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富人父子关系亲近,而富人与邻人关系疏远,富人才会得出此结论;又假如富人的儿子对父不孝、父子关系疏远,或者富人与邻居是至交、关系亲密,那富人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了我们对于与自己不熟悉的人,当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先怀疑再调查;同时,也当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样,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从理智上分析结论并不惟一,通过某些个人感情的辅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论的从这一点来说,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人们的认知是有帮助的--不可不靠“不可靠,也不可不靠”,这句挺拗口的话正说明了感情是正确认知事物必要却不绝对的条件,在认知、判断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与理智缺一不可,这正如雨果说的“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天上来的”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和滥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一、情感操纵的8 种典型表现

1 、环境破坏大王– "我不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2 、聚光灯爱好者– "你说你头痛?你知道吗?我有脑癌!" 

3 、乐于助人者– "我这么帮你,你要拿什么回报我?" 

4、无责任失败者-"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 

5、损人高手-"你看你,怎么那么胖啊!。。。啊。。。你生什么气啊,我开玩笑的。" 

6、负罪感大师-"不管你怎么做,你都对不起我。。。" 

7、暗示女王-"你如果爱我,就明白我的意思。" 

8、骗人专家-"我根本没说过那种话。。。是你说的!"

二、情感陷阱

1、好奇陷阱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总是闪闪发光的才会吸引人,大众口味一般都是喜欢牛逼一些的。有研究表明,自恋型人格和偏执型人格在情感中格外受喜欢。因为他们都可以展现出超强的自我。就男人来说,有三种男人最有人格魅力。

2、探索陷阱

一段好的感情往往就像是悬疑剧,我们都不喜欢一览无余的人生。情感其实就是两个元素:吸引和排斥,或者说就是顺应和挑战了。

三、避免情感操纵的方法

1、一份真正的爱

从本质来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是因为这种蝗虫式的生存方式不利于我们长期的存活,文明才会发展出来。我们文明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同理心。

2、可以脆弱相对

因为只有一个人不用忙于生存,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可以暴露出自己的脆弱,而不用担心被天敌所灭。

当我们脆弱相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摆脱内在的黑洞——缺失感的蛊惑。

感情这个江湖水很深,如果你不想要那么痛的领悟,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司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套路,免得成为别人的猎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8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