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具体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屈原离骚具体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屈原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歌,它篇幅最长,字数两千多,句子达到三百多句,而且离骚所表现的意境和个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屈原画像

司马迁对离骚两字的解释为,遭受忧苦。因为他们离的时代比较近,所以相对来说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正宗的。离骚整体讲述了作者个人出生名字经历和曾经的抱负,将古代传说,人物对话,自然以及对美的追求,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诗歌所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用词押韵上,它开创了诗歌的楚辞体,以兮押韵,字词表达华丽率性,这种文体诗歌对后人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句子结构,字数要求则比较没有限制,突破了之前旧文学传统的禁锢。兮字的大量反复运用,也是离骚的一大个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思想,经历,转变,神话和现实巧妙结合。这些也体现了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发了后代诗歌史上对诗歌以丰富澎湃的个人情感来大胆创作的新潮。

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过去,陈述现状。内容包括了诗人自己的出生名字,经历,政治抱负,以及被小人陷害抑郁不得志和对楚国昏庸政治的愤怒。

后一部分描述向往未来追求真理,表达自己对贤明政治的不懈追求还有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甚至还表示出以死殉国的决心。

屈原九歌

九歌是优秀诗人屈原的一首经典诗歌,这首诗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词华彩瑰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是战国时期诗歌的典型代表作。

九歌舞台照

屈原和李白堪称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双绝,和李白的豪放洒脱不同,屈原的诗歌里有时会多一些悲怆,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优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这样。诗歌讲述了一位多情惆怅的女鬼在山之巅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着漂亮精致的衣裳,上面点缀着朵朵鲜花,山间的微风吹来,衣袖飘飘,芳香迷人;女鬼还画着迷人的妆容,娇艳欲滴,像是刚被露水打过的花瓣一样。她从幽暗神秘的竹林深处而来,来到这座高高的山岗上面。

山岗下面过客很多,山鬼耐心的端详着每一个人,等了很久还是没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自己来晚了?她恨自己走的太慢,她恨这山路太过陡峭崎岖。她满腔是恨,寂寞又凄凉的站在那,孤苦伶仃,行单影只。风吹动天边的一片片白云,连白云都是成双成对地簇拥在一起。

白云变成了乌云,山风越来越大,马上就要下雨了,还是没看到心上人的身影。乌云越来越密,天地间一片漆黑。劲风吹的树叶哗哗直响,吹散了女鬼漂亮的妆容,冷得她瑟瑟发抖。她多么希望心上人此刻就出现,给她一个宽广的肩膀,为她遮风避雨,驱寒取暖。

大雨倾盆而至,夹杂着电闪雷鸣,天地间一面灰蒙,还是没有心上人的踪影。

屈原橘颂

一代诗人屈原的一生起伏不定,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安危绑在在一起,以投身报效国家为终身目标。当楚国灭亡,屈原的生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他所创作的《橘颂》可以说是他信仰追求的真实写照。

屈原剧照

橘树生在气候温润的南方,如果强行移栽到北方,那所结的果实就又酸又涩,难以下咽。这在屈原看来,是橘树对故土忠贞不二的表现。这样的品格正是屈原毕生所追求的,他借助橘树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身为楚国朝臣他心系国家危亡,到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其实,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很多士大夫在本国得不到器重,转而投向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别国君主。在那样纷乱的年代,忠孝情意反倒没有个人抱负那般重要。

但是,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把橘树当做忠贞不二的榜样,借物言志,把橘树当成是自己的化身,绝不会因为权势而投向他国,对楚国的感情至死不渝。这不仅仅是他作为文人的一代风骨,也是他楚国贵族身份的最好出路。他的国家没有了,他的生命也就随之消失了。诚如橘树一般,脱离了故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养分,还有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他所创作的《橘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辟了借物言志诗歌的先河,非常值得后世借鉴。

关于屈原的故事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剧照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屈原生于公元前278年抱石自尽于汨罗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中国五千年历史悠长,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屈原画像

这一是纪念他出色的文学成就,二是纪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呕心沥血作成的诗歌,开启了楚辞这一文体的先河,把赋、比、兴巧妙融合在一起,将借物明心、抒发思想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屈原在楚怀王时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他的骨子里流淌爱国的血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罢黜而怨恨不以个人处境悲凉而心有怨怼,一心只想着自己能为楚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屈原一生历经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怀王时得到重用。他能够现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预见未来政局的走势,主张富国强兵抵御秦国。无奈屈原他算的准未来却看不清现在,受到其他各方势力的排挤,最终与楚怀王之间产生嫌隙。即使这样,在楚怀王死后,他仍对楚国王室抱有期许,不想自己满身本事被白白浪费。随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带有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宝贵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这部作品主要就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君王的不满,讽刺政治朝堂的黑暗,而他只想坚持自我,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的政治理想,甚至最后屈原自己跳河都是因为国家,可见他有多么爱国。

《离骚》这部作品在文学的地位非常的高,就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文学造诣非常高。全诗主要就是屈原通过讲述自己,还有表达以此来体现出君主的昏庸无能,朝廷官员同流合污,而自己只想坚持自我,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情系百姓的高尚情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屈原之所以会在文学坛上的地位如此之高,就是因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而且他也是第一位人民诗人。而且他还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骚体,就是楚辞,可见屈原有多么的伟大,但是最后却跳河身亡。虽然屈原最后以这样的结局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就给了后人很多文学宝藏,《离骚》这部作品可就是高中生必背课文之一,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里面的文学造诣,还有屈原在里面所表达出的情感,都是非常宝贵的,这些都是文化瑰宝。

当然,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太多像屈原这样的诗人,郁郁不得志,但是又特别想要报效朝廷,只能说他出生的时代不好,所以没有办法挥发出这些人的力量。

《离骚》集中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深情

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急剧变化的战国后期。当时,七雄并起,逐鹿中原,楚国内部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激烈斗争,在外交上表现为亲秦、亲齐的斗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对内能否进行彻底改革,对外能否实行正确的外交路线,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键。

屈原自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把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他爱祖国、爱人民,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但诗人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却因触犯贵族集团的利益而招致重重打击,遭到“党人”的阻挠、破坏。他们“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蝇营狗苟,将楚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乎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而楚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馋而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诗人特立独行,深思高举,决不随俗保身,遭受迫害却仍不放弃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苦闷彷徨地面对未来,叩帝阍,求佚女,询问、探索自己的出路。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悲痛怅悒去国远游,驾飞龙,乘瑶车,度天河,行流沙,济赤水,神驰意纵,将翱将翔,正当升腾远游之际,“忽临睨夫旧乡”,顿生眷怀故国之情,终因难以割舍而毅然留下。“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否定了与他的爱国感情和实现理想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关心祖国,上下求索,当“美政” 理想无法实现而绝望,不惜以身殉国,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博大深沉的爱国情怀。“烈士殉国,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洁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高山仰止,撼人灵魂。“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他惊人的才华象飘风那样奔放,宏大的志愿象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踪迹,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同样无边无际。

这种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即缘于屈原以天下为己任,了解、同情人民,关心民苦,反映人民的呼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以,流放僻远荒寂的江南,“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颜色憔悴,形容枯搞,“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仍能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丝毫不因个人的名利得失动摇对祖国的忠诚,而是更加炽烈地怀念祖国,以死唤起楚人抗秦爱国之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1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