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育儿心得体会【十篇】

优秀育儿心得体会【十篇】,第1张

#心得体会# 导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积累了一些心得经验。以下是 为您整理分享的优秀育儿心得体会十篇,欢迎您的参阅。

1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就首先要从我做起。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体会到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的基础,而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培养则是目的和关键。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的状况,如何培养孩子自强自立,避免成为温室里的弱苗,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爱护孩子但不溺爱。例如,孩子经常提出到外边吃麦当劳、肯德基等问题。阶段性的外出吃饭,不但可以改善平淡的生活规律,同时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和适应外界的能力,但我认为,如果孩子为此采取哭闹的办法,家长绝不可放任。第二、有张有弛,宽严相济。对待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分析内在原因,首先林分明孩子是否故意。有一次,我正在休息,孩子把屋里弄得到处是水,我一看火就来了,但一问为什么玩水,孩子却说是在洗自己的手绢,并问:"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从中我体会到教育孩子决不是单纯说教、打骂就能解决的。第三、尊老爱幼形成家规。隔辈亲是现代家庭中普遍现象,而长辈的溺爱往往造成孩子在爷爷、奶奶面前没有样子,在这方面,我不但自己尊重公婆,并且直接与公婆交换看法,对他们提出教育孩子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在我们家中,上下形成了尊老爱幼的环境。

2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广泛兴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们家孩子既属于放养型,自然生长;又属于群居型,熏陶成长。

 为什么说是放养型呢,因为我们在她学习跟生活上基本属于放权型,让她自己来选择。

 在学习上我们对她的要求都是在她这个年龄段能做到的,我们不强求她学多少知识,如果她想学我们一定提供条件,如果她不想学我们也不会去逼她。我想在学龄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平时在家基本不开电视,她跟我们在一起时要么画画要么看书要么玩玩具,如果画画我们就陪在她身边上上网,如果看书我们就陪着她也看看书,如果她玩玩具我们就陪着她一起玩一会儿。她跟着她婆婆时那是肯定会看电视的,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看电视的,她一个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时看动画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时就会跟婆婆看婆婆喜欢的,但她看电视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而且看电视她学会了好多字,比如社会写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电视学会的字;看电视也让她学会了要尊重别人的喜好。她现在知道婆婆爱看社会写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欢看球赛、舅妈喜欢看湖南卫视。她跟他们在一起看电视时一般都选择他们的喜好,但是一到广告时间肯定是看她的动画片了。所以适当给孩子看电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在生活上我们从来不包办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学画画还是学乐器,我们都让她作主。我个人感觉一个孩子如果你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她,她也许会接受但那是因为家长的权威作用,我更多地时间是让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她隔天晚上就会把衣服准备好,因为她有过早上再找衣服换来换去结果差点迟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准备;还有像我们经常带她出去嘛,一般出发之前我会做个计划再列个物品清单,她经常看到我这样做,后来要去那儿玩时她会很注意去看那儿的天气预报,也会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带了她就自己承担后果,或者没得玩具玩或者没得零食吃。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让她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为什么说是群居型呢,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家里平时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较多,跟她同龄的孩子有三四个,她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游戏。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不错时我们都会去表扬他,这样就让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样,觉得哪样做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

 我们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但是只要是节假日我们肯定会带她出去旅游,从她四个月开始我们就带她游山玩水了。我们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户家庭,这样她就三四个伙伴了,因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伙伴们一起旅行经常会让她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游戏、新的歌曲什么的,让她在旅行中也能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所以我们家女儿是在熏陶中成长的。

3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目前我国城市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陆续开始学习特长,内容涉及绘画、声乐、器乐、书法、体育项目等等,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功课加重,尤其是到高中阶段,课外特长的学习便逐渐停止。

 看到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曾经刻苦练习钢琴,现今连一首简单的曲子都不会弹奏,数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钢琴也成了摆设,真让人嘘唏不已。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也经历了为孩子选择学习的特长项目、送孩子上课、陪孩子练习的艰难过程,庆幸的是,我的孩子自小学开始至进入大学,尚未放弃特长的练习,作为家长在这一过程中颇有些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他的绘画经常被贴在展览栏里,老师和我说过多次,认为我孩子有绘画天分,应该上个课外班培养这方面的特长。我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他自己没有兴趣,我也正好懒得接送,便作罢。

 孩子上小学后,我感觉应该让孩子学一门特长,为了减少无谓的投资,我为孩子选择了不需要购置设备的行当——唱歌,只要带上嘴就可以练习了。从开始最初级的学唱,到后来合唱团的演员,我经历了6年的接送过程。我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唱歌的音准、节奏、音质都非常好,但是他不喜欢唱歌,主要原因是合唱团的老师比较凶,要求很严格。

 每次送孩子去唱歌的1个多小时车程中,他总是不停地说:“妈妈我不喜欢唱歌,我不想唱歌”。我几乎要磨破嘴皮,苦口婆心地劝说:我理解他的感受,让他先唱着,以后长大了如果实在不喜欢再放弃。孩子在练唱时,我一般在教室外面边等边织毛衣,几年下来织出的毛衣有好几件。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还要应孩子的要求,给他准备一堆零食在公共汽车上吃,让他高兴,以便下次还肯去。虽然孩子最后因为我出国无法接送而放弃唱歌,但是在合唱团接受了系统的乐理训练,视谱能力非常强。

 我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学校管乐队学习长笛,他之所以同意学,是因为我许诺如果他肯学长笛就可以不唱歌。我的孩子学习长笛也很有天赋,在管乐队十几个学习长笛的孩子中,他是学得的。但是和唱歌一样,他也不喜欢吹长笛。

 每天的练习我都要在一旁不停地哄着、表扬着,同时还要忍受他初期吹奏时刺耳的笛声。只要他肯坚持吹,我不计较他吹奏时的姿势、手式,甚至他不愿意跟老师学,我也同意他自学了一年多,以便他能够不放弃。我孩子曾跟他同学的家长说,他不喜欢吹长笛,但看在我和他爸爸的面子上每天都练习。听到这话我非常感动,深感孩子的不容易和对家长的体谅。

 为了有切身体会,我在2004年开始学习长笛,刚开始吹时真是头昏眼花浑身无力,才知孩子学习这门乐器费了多大力气。从那之后,我以更加体谅和理解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长笛吹奏,也说了更多更肉麻的表扬和鼓励的话。

 我始终牢记让孩子学习长笛的目的,是让他将来多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不是培养他成为长笛演奏员。我也曾抵御不住世俗的虚荣让孩子考级,枯燥的重复练习差点让孩子放弃学习长笛,现在想来挺后悔,这是不符合学习目的的。

 在家长的耐心劝说下,我孩子在五年级时同意重新跟老师学习长笛,之后考上了人大附中的交响乐团,现在是清华大学军乐队的长笛首席。回想孩子学习长笛的过程,深感家长的恒心和耐心是孩子坚持学习的根本,慎重选择学习项目、始终牢记学习目的、不盲目考级、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能坚持学习特长的重要因素。

4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孩子是未来的期望,父母把孩子生下,不光要把他们养育长大,更负有教育他们成人的重责。

 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我觉得父母就应主动地透过书籍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方法,或者经常和别的家长交流学习他们成功的育儿经验。当然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一些成功的育儿经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却未必有用。记得杰杰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学扬琴的培训班,我问他喜不喜欢扬琴,他说喜欢,于是报了名,但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去了。教扬琴的老师教给我一个方法:预先准备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告诉他务必认真听老师讲、跟老师做才能够得到,但是结果是无效。之后在孩子学扬琴这件事上我分析是孩子不感兴趣,理智地放下了。所以家长更要学会在和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中去体会、分析、总结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经验。

 父母还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不仅仅仅有遗传的因素,还有就是父母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个笑话:妈妈问儿子:“明明,你的练习本是哪来的”儿子回答说:“学校办公室没人时顺手拿了两本。”妈妈很生气,骂儿子:“谁叫你偷的我从办公室拿回来的还不够你用吗”所以父母在因为孩子的不良言行举止责骂他们时,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职责。当然如果期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诸多优良品质,那么父母就就应做好榜样,言传不如身教。

 在孩子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上我觉得贵在坚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孩子有很多坏习惯,比如邋遢、做事拖拉、自理潜力差等等,这都是我的职责,等发现问题要改变过来那是相当的困难。所以我自认为不是个成功的母亲,但是孩子有两个优点是我至今都为之骄傲的:一是善良。善是为人根本,我鼓励孩子的善举,让他感知与人为善是完美的。二是爱读书。孩子小的时候我陪他一齐看书,等他自己识文解字了,需要我当听众的时候我从不吝啬我的时间和赞扬。

 以上是我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个人心得。什么是好的育儿方法没有现成的标准,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给了我们大人重新学习的机会,为人父母就应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孩子一齐快乐成长。

5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很优秀的人,但是很多家长喜欢抱怨,喜欢找理由: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说自己孩子如何难教,或者说自己没文化、家里条件不好,没时间等等,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但是我觉得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教育好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我觉得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接纳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的表现是好或者不好,学习是好是差,都得接纳他,只有接纳了孩子今天的表现,才能心平气和,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说话。我相信有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指责或者打骂孩子,因我以前也是这样,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和我对着干。而且抵触我说的话,也不喜欢我。后来我反思了自己,是不是我自己对孩子太严厉,结果造成孩子的心里负担?孩子怕我不是一件好事。必须接纳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接纳你。沟通和教育才能开始。不要做一个家长式的家长,而应该做一个朋友式的家长,让孩子觉得和你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有什么话都会跟父母讲,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

 其次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像我们家双胞胎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理解能力比较差,功课不是很好,所以在家我们经常会给她们多做点练习,做练习的时候,我们尽量少出难题给她们做,而让她们做些简单基础题目,一来,简单的题目做的多了,稍难的题目也自然会做了,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也上去了,二来,简单的题目做的多了,正确率高了,也提升了她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相当重要,就是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独立地完成作业。我们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但是我们只要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至于错对,我们做家长的尽量不要插手,不要去辅导孩子做作业,有可能这样做结果是孩子最后答案错了,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能够自己负起学习的责任,因为我们老是辅导孩子作业,这样会培养孩子的依赖性,一旦碰到稍有困难的题目就不愿动脑子想,我女儿就是这样。所以虽然每天交上去的作业准确率很高,但是很多都是在我的辅导下完成的,我每次辅导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好像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所以是今天教会明天忘,很不上心。而且辅导孩子也不好,因为现在的教材和以前都不一样,家长也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有时候可能要误导,反而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如果家长和我一样有这种习惯,千万要改正,因为这很不利于孩子成长。

6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知道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在过生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许下一个有意义的愿望,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意义。女儿一岁生日时,我们希望孩子能顺利地学会走路并爱上走路,女儿眨着亮亮的眼睛,笑着“答应”了。经过一年的训练,手拉手,哼着歌一起上小白山是我们母女最快乐的时光;女儿两岁生日时,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吃饭喝水穿衣睡觉,为上幼儿园做好准备,女儿摇着胖胖的小手,笑着“答应”了。八个月后,蒙八班里多了一个胖丫头,老师总是说“别看小家伙年龄最小,自理能力很强噢。”女儿三岁生日时,我们希望孩子开始学习舞蹈,培养乐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女儿点着头,笑着“答应”了。小脸一天天红润起来,学期末女儿获得了全勤宝宝的奖状,高兴地不得了;女儿四岁生日时,我们希望孩子开始学习绘画,还没等我说完学会画画的好处,女儿就很认真地加入我们的讨论中,“我要学武术,站似一棵松。”一年后,孩子的五步拳和长拳打得虎虎生威;女儿五岁生日时,我们希望孩子开始晚上独自睡,把妈妈还给爸爸,女儿歪着头想了想“好吧,不过星期二我们定为妈妈宝宝日吧,这样妈妈就不想我了。”今年,女儿六岁生日时,我们期待着……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广泛兴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7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略显胆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忙碌并快乐着。孩子的成长有赖于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降临最先接触到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养育孩子既是一种负担、一种责任,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以下是我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心得:

 首先,让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需要,早睡早起,准时送到幼儿园,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去接受老师们的教育,家里的作息时间要与幼儿园的相辅相承。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家长要有耐心。

 第二,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韧的意志。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适时给予引导。当孩子说“我自己来”的时候,都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晚餐前的准备,让孩子一起参与,他会觉得自己在劳动中得到肯定,让进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他摔倒时,我们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夸他很勇敢,是个男子汉,他便乐呵呵地又开心地玩去了。

 第三,多与孩子沟通,尊重、理解孩子,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互相了解。做到教育的一致性,不要一个管一个护。和孩子建立友谊,让孩子把你当成朋友,愿意跟你交流。多换位思考,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尊重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

 第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独立看书的习惯。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习惯在临睡前跟他讲个小故事,讲完后我就让他独自看书,当然,我也以身作则,专心看书。上了幼儿园一段时间后,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他不但能独立看书,还能提问题了,这得益于幼儿园老师们的悉心教育。

 第五,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强和老师、阿姨的沟通,这点我觉得是最关键的。在幼儿园这段期间,家长应该意识到上幼儿园并不是让孩子学多少本领,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树立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8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家长这次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家长能够通过本次家长会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达到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衷心地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孩子的耐心教育与细心呵护,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今天,我受蒋老师的委托来谈谈自己在教育孩子绘画方面的经验,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对于教育孩子自己也是一张白纸,有时还很茫然,只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体会罢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这就要靠父母的努力,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是让自己的吃好穿暖,还要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念念儿歌、做做游戏、讲讲故事、画画图画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我的育儿宗旨是:“不要求孩子学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多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凡是教育孩子以鼓励、表扬为主,尽可能不直接批评孩子的不足,而是以希望的口吻勉励他改进,这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培养孩子画画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孩子刚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他教育和启发,培养孩子兴趣点。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一只笔,找一些旧杂志让他乱画,注意培养他的绘画兴趣。孩子稍大一点时,我就买一些简单一点的涂色书让他涂色。

 二、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其绘画

 如我孩子喜欢奥特曼,我就买一些奥特曼大迷宫、找不同的书来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买一些奥特曼涂色书让他练习涂色等各种方式引导他画画。

 三、学会欣赏和评价孩子的画

 平时,孩子无论画什么我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表扬他画的不错,然后启发他将画的不足地方在这样那样画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绘画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9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育儿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仅需要财力,更需要精力与耐心,然而在与孩子共同学习中能收获一些快乐与甜蜜,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思索和启迪,总之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都会令我们惊喜不以,因为那是老师与家长辛苦付出后所收获的果实。当然,我的孩子也并不是天才也没有十全十美,他还是有些粗心大意、做事情还是会有点些粗心大意、做事情还是会有点慢吞吞的小毛病,我也想请教其他家长,看看有什么好的方法,因为到目前我还未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更好更多的育儿方法,也希望好的育儿方法和好的老师就如同一艘轻舟,载着孩子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让孩子们更健康,更优秀!

10优秀育儿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赖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待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年轻时候的我们都很喜欢秀恩爱,有事没事秀一波,到处撒狗粮。虽然有点"可恨",但真的很甜蜜。但我们一旦成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显得害羞和矜持。他们很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表露夫妻感情,在孩子面前也很忌讳。因为父母认为在孩子面前表达感情是不好的,怕会教他们不好的。

但事实上,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秀恩爱爱并不是坏事。相反,它就像是给予了孩子一份情感套餐,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增加更多的家庭乐趣,帮助孩子成长。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表达他们的爱,是有一定好处的。

父母秀恩爱为何是孩子情感的套餐

1孩子们在父母身边生活和成长

情感观是人们对事物是否满意的一种内在体验。它是一种在经历之后形成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孩子的情感需要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起来。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感受情感最直接的对象和场所。孩子们将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学习父母的行为和情感。父母会影响孩子生活情感的形成。

2孩子的情绪观是否乐观取决于父母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关系长大的。孩子三岁时情绪逐渐形成,但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完全形成。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儿童的积极情感观与父母关系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彼此相爱,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甜蜜生活,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父母带来的一些积极情绪。这种亲身体验是孩子树立积极情感观的最好方式。

但是,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吵架的环境中,他们的情感就会缺乏。他们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情感,而是提前感受到世界上较黑暗的情感,使孩子们的情感观念很消极。

《父母不幸论》的作者巴山人曾经说过:父母是我们心灵的地图绘制者。它们影响着孩子们思想的好坏。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仇恨,那么孩子的思想就会被仇恨的路线所印证,反之亦然。因此,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情绪是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引起的。父母要为夫妻关系伤心,不要让孩子面对自己的婚姻问题,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父母常"秀恩爱"对孩子好处颇多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在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里,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因为孩子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甚至有一种父母的情绪崩溃,这让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拖瓶"。这中家庭的孩子往往敏感自卑,更容易叛逆和极端,这与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关。

而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表露爱意,这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当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们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2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儿童性格更加积极乐观

父母关系差的原始家庭对儿童最坏的影响是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他们的性格往往有某些缺陷,比如懦弱、自卑、被欺负、忍者一句话也不说,或者脾气暴躁易怒。他们对内心某个地方特别敏感,一旦被触动,很容易失去对情绪的控制。

但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表达他们的爱,给孩子展示一个温馨和谐的原始家庭,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爱,看到更积极乐观的事情。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积极乐观,孩子会更善于与他人沟通,不会太敏感和偏激,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

3为孩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幸福树立一个参照物,孩子长大后不会走弯路

孩子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往往对感情好的家庭表示爱意,孩子长大后更自信,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婚姻。而对父母不好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反抗婚姻和爱情。

父母的婚姻可能会映射孩子的未来,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婚姻幸福感无疑是孩子恋爱婚姻幸福感的一个很好的参照,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父母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1树立好榜样

平时,父母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感情,对待彼此多一些耐心和宽容。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夫妻关系的影响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父母通常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并通过自己的爱的表达行为教育孩子的情感,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

2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分歧而争吵,然后不管孩子在他们面前吵架,让孩子们亲眼目睹父母吵架的情景,体验父母的坏心情,这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和不好的感觉。

当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应该冷静下来,互相讨论。对方应退后一步,冷静耐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解释。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父母争吵的影响。同时,它也让孩子们知道,当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冷静对待,而不是用暴躁的情绪来表达。

3让沟通轻松、快乐、充满爱

良好的夫妻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技巧。一旦发生冲突,只要运用好沟通技巧和方法,就可以小而精,这样就容易化解冲突。有些夫妻显然彼此相爱,但往往在表达方式上失败。他们总是需要说相反的语言来打败对方。

这时,最好换一种方式,让彼此的交流变得更加幽默轻松,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例如,你可以经常告诉你的爱人一些你所看到和听到的有趣的事情,让你的家人不断地笑,并显示你深深的爱。

4尊重与信任,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

尊重和信任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只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如果他们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除非他们走到一起,往往双方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坦诚相待。不要互相怀疑。努力协调和公开对话,避免冷暴力。

毕竟每位父母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难免会存在冲突。此时,夫妻双方都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不断扩大、多赞美对方,不要吝啬和夸奖言语,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把甜言蜜语当拖拉机对待,在生活和工作中互相扶持和管理解决问题,有些人遇到挫折,对方应该是坚强的后盾,相互支持,相互感激。

在近代,梁启超的育儿观是情感优于教育。他说:"在古代,伟大的宗教教育家最注重情感的培养。老实说,他们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他一直在进行这种教育,正是由于这种教育。他的孩子们在各个领域也很出色。

所以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用的。父母的爱可以促进孩子的幸福,有助于孩子的情感教育。你应该明白情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的情感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爱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基础,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此外,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的情感教育是育儿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父母应该尽量多地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父母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总之,做好父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方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希望以上育儿经验和教育指导能够对广大父母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里,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烦心事就是,孩子爸爸/妈妈与我养孩子的观念完全不同。最开始,我是只想写爸爸总是质疑“我”养孩子的选择。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爸爸们也对我表示过同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我的职业,我遇到的很多爸爸也会主动说起很多他们养育孩子中的困惑。队友质疑我养孩子的选择与方式,肯定是绝大多数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WHY

首先,为什么养育孩子应该共同合作和谐分工的两个人,总是出现争执呢?

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是我们上学时,政治课本上的一句话,这样说来,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常识。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也就不存在看法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会存在差异。认识到这一点,真心接受这一点,可以在和队友讨论的过程中,更心平气和一点(占有一定心理优势)。

虽然是常识,但是我们总是渴望对方完全和自己观点一致,因为对方和自己观点一致,可以通过对方的肯定增加自信,更重要可以让事情简单顺畅,所以,常常想说服对方。其实,这是一种较量,一种权利的角逐,这种暗中的心理,不仅不会让事情简单,还有可能发生“核爆炸”。想一想,你有没有因为和队友的一点点的争吵,最后升级为“跟你这样的人真是过不到一起去”“跟你没办法沟通”“我要跟你离婚”的爆炸场面。我们的观念里藏着我们对孩子的担忧:我们每个人养育孩子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事情,希望孩子尽可能少的遇到。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就会在生活中格外重视孩子的一些方面。比方,有的家长会特别在意孩子要开朗外向,所以总是想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展示或者去克服内向的表现,而他的队友就认为他的方式对孩子非常有害,或者并不认为孩子内向就有什么不好。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很多分歧,都来自这一点。对对方方式的不认同,或者对对方重视的养育方面认为没有那么重要。

方式不认同,养孩子的重点不统一。

3我们的观念里藏着我们的经历与过去: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可能碰到的一些事情格外在意,另一些不那么在意。是因为,我们的过去在影响着我们。希望孩子开朗的家长,可能自己过去很内向,觉得因此失去很多机会,所以,想让孩子开朗一点,不再吃自己吃过的苦。或者,自己非常外向,善于交际,知道外向带给自己的机遇,所以,希望孩子也可以享受外向带来的利好。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过去,带来的判断。

而队友不一定有类似的体验,所以,不能理解对方的真正的出发点。比方,有的父母可能小时候很想弹钢琴,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如愿,所以,他很渴望孩子可以在音乐上发展爱好。可是队友没有这样的经历,就会认为喜不喜欢音乐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天天花这么多精力和金钱在这方面。并因此发生争吵。这样的事例有很多,而且有一些是非常不常见且隐蔽的,甚至当事人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是这样的过去在影响着自己。清楚了无论遇到谁,我们都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清楚了对方其实是在不可避免地带着担忧在养育孩子(虽然没有担忧最好,可是做父母的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吧),清楚了对方其实受着他过去的经历的影响,我们在沟通时,是不是可以稍微理解下对方的立场呢?

怎么办HOW

1平常心:遇到分歧,遇到质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要把问题的质疑当成是对你人的质疑。虽然,很多时候,对方会因为说不明白,而上纲上线进行人身攻击。不要被对方的情绪淹没,被对方带偏(或者,自己先不要跑偏去人身攻击)。慢慢训练自己有“保持理智”的意识,会有助于你,在争论中清醒。虽然这非常非常难,几乎是所有人一生的功课。

友情小提示:什么是人参攻击?对性格或者个性所说的一些负面评价。比方“为什么你总是什么事情都记不住?”“怎么这么自私”等。更具有人身攻击性的是“鄙视、冷嘲热讽、讥笑、挖苦、不友善的幽默”,伤害性非常非常大。

2倾听:有了平常心,在面对对方的“陈述”时,才可以仔细聆听。不打断对方,让对方将所有的观点痛快的阐释清楚。这样,是因为:一是你可以通过对方表达的完整信息,理清楚他的逻辑思维路线,找到你和他不同的矛盾点。对方的逻辑思维路线很重要,因为没有人是只有结论的,他的结论往往是有缘由支撑的。仅仅否定他的结论,并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交流,应该看到导致他这样结论的上层甚至上上层逻辑。二是每个人都有他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与自由,即使和自己毫不相同。当然对方带着人参攻击,话语有时候像子弹像刀子的时候,要要求对方立即停止(这里省掉千言万语,所以我不太愿意写关于婚姻的话题,因为太复杂)。比方“我听了这样的话很不舒服,觉得自己被攻击,显然现在的情绪气氛不适合讨论问题。我们停止讨论,再找其他合适的时间。”“请不要这样跟我讲话。谢谢。”

当然理论和实践有时候是两回事儿,但是,先有理论引导,慢慢可能在实践里就真的可以做到。而如果没有引导,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要向那个方向努力。

3收集信息,理清思路:听到对方的观点或者看法,如果不是十分紧急的事情,可以先试着不要回应。而是想清楚对方的观点和逻辑,然后收集信息,整理好自己的思路。

比方,有很多家长会认为“锻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强迫孩子去解决。或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让孩子去经历。”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在游乐场玩儿,结果被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他爸爸看到非常生气,没有去扶起孩子,反而是对孩子大声斥责“你怎么这么没用,站起来,去,去把他推倒。天天遇到一点事就哭哭哭。”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可是我在商场游乐场见过与此非常相似的情况,不同的是,是一位妈妈。

我们可能都会觉得这不是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其实两位家长的做法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因为他们在事后,都有说是要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力,孩子平常太弱了。这个案例,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可以分析,我们今天先来看看,如果队友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而你不同意,我们可以怎么做。

(1)首先,理清对方的逻辑线:对方的逻辑点是“不会回击的孩子都是弱的”“要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力,就要让孩子回击。”以及最大的问题是不清楚概念的具体含义:“什么是抗挫折能力”,“怎么培养抗挫折能力”。更深一层的担忧是“他为什么担心孩子的抗挫折力,是害怕孩子太软弱被欺负?还是不能接受温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认为强者都是先发制人?等等”,最后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拥有了这样的观点”。想清楚以上问题点:①不清晰的概念含义、②逻辑点、③深层担忧、④过去经历,再去收集信息,整理思路。就比简单地跟他讲“你这样做不对,这样对孩子伤害非常大”,要有说服力。

(2)其次,收集信息的方式:文章和书,或者网络,朋友的意见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书,也会有不完全正确的时候,文章或者网络更是各家之言。这要求我们在收集信息时,多从不同渠道收集,看看有没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样,其实可以训练我们的思辨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3)最后,需要注意地是,信息的时效性。有很多父母之间的争论,其实是不同时间不同时代导致的不同养育方式的争论。比方,我们很多人喜欢用我小时候就,来作为论据跟队友辩论。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到过,环境”对人的影响。时代变了,整体环境变了,方法有时需要重新考证,确实不一定不对,但也不一定就仍然对。就好比一方说“这种病还是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另一方说“不,这种时候还是相信望闻问切吧,让医生把把脉”。我们的很多争论就是属于类似的道理。

举个例子,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都是青春期从十三四岁开始,一般在初中。现在的孩子,起码从前几年开始,过了十岁十一岁,有所谓“青春期特征”的孩子非常多,他们一般在上小学高年级,所以很多父母始料未及,因此咨询的家长不在少数。这就是时代与环境变化带来的结果。需要父母从此时开始就要注意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当然,如果从小建立好的沟通方式会更好。如果其中一方家长,仍然认为孩子还是小学生,不改变教养方式,双方一定会有冲突。比较严重的一个案例,孩子举着菜刀指着爸爸说“你要是再这样跟我妈说话,我就砍了你”,真人真事!这是很多家庭矛盾累积到最后的爆发。也有一句俗话“枕头边上没有权力”,是说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忽视自己队友的话,认为对方“什么都不懂”,我的观察男性女性都有这种倾向。可能是因为再有能力的人,贴近观察的时候,都有脆弱、愚蠢的时候。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这样的时刻肯定更多,这导致了队友对我们或者我们彼此之间的印象分“唰唰唰”往下跌。

5瞅准机会,娓娓道来:

同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好几次,像步骤4一样的交流机会。那么可以瞅准一个机会,双方来一次深入全面的交流。注意措辞,娓娓道来,尽量不要情绪太激动,否则对方会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应对你的情绪上,而不是你说话的内容上。

交流是为了交换信息,而不是为了“说服对方”,你只要想着你把自己想说的话清晰表达出来了,这就达到了交流的基本目的。至于对方是不是接受,那是对方要思考的问题,不要揽到自己身上,给自己徒增烦恼。

其实,本质是建立“就事论事”的讨论习惯,因为有一些分歧是永远不可能统一的,很多事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是不是更好。“就事论事”的讨论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彼此都进一步认识问题的深层次,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总之,交流时保持冷静,搞清楚逻辑,注意措辞,注意节奏,会更有利于沟通。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的心理是“凭什么我就要保持理智,对方就可以大吼大叫”,你可以从“结果导向”来思考这个问题,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这些只是在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对方的行为对方负责。换句话说“保持冷静的人握有主动权”,你只是在掌握主动权。这么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是不是心里舒服多了,哈哈。最后,最深的层面是“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上面的都是“术”的部分,人与人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仅仅有术,即使做得再好,可能结果都不如人意。最好的交流,是能真正体会对方的痛苦,“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不要因为知道了对方的痛苦,就用来攻击对方。体会对方的痛苦,知道对方为什么而痛苦,即使什么也做不了。

总结

1为什么: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担忧、过去

2怎么做:平常心、倾听、收集信息、节奏、娓娓道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3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