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丘的文言文翻译,,是一片很长的文言文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
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
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
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
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
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2 文言文 < > 的翻译游虎丘小记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 游虎丘小记翻译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4 游虎丘小记译文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整夜都不停歇。于是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 ,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作品赏析
写作者两次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观察。
5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6 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急至晴日,春和景明,父率妻子同游于五台山五台山者,属恒山余脉,为河北群山之冠,矗然凌于张家口南部,凛然而生威沿溪行百余步,望一奇景,名曰“一线天”殊而奇之,略而望之,见两巨石巍巍而相依,仅余狭长一线,以直出奇,故呼之“一线天”复前行,忽逢石洞,有清流潺潺泻出于其间者,曰“圣水”相传此水可利百病,长人寿,故游客争相品尝吾试之,入口甘冽,清新凉爽,不负其名上者,有奇石突兀而起,争形斗俏,不可枚数又前行,河水湍急,“油瓮”是也漩涡庞然坐于河上,以“鬼见愁”行世,吞往来不慎之人吾罕之漩涡之威矣既名五台山,寺庙必存焉具传祈愿于此庙者,皆可欣然而见愿成,故善男信女熙熙而来,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占山顶之势凌然下望,及遐烟云缭绕,迩处绿树成荫,美不胜收顿时博然之气油然而生,内无杂念,只余天地盖此之谓人生之真谛也。
7 满井游记的译文,从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1、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2、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3、生平过虎丘才两,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言哉。
1.(1)在心里领会、品悟。(2)听到。(3)去。 2.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3.可是终究比不上山静无人,(我)独自一个人去用心领悟(它的美景)。 4.月色幽美,夜静使人心悠然。 5.虎丘的本色最佳是“夜色”静美。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 亦 不 复 谈 /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月色美好;幽静。
两篇文章都是以游记的形式完成的,都记述了自己游玩的过程;在结构上都是先写风景,再发表议论,且对风景的描写各具特色,同样美不胜收 《极乐寺纪游》写的是白天出游的故事,它关注的重点不是朱门绀殿的寺院,而是路途的景物:白练千匹,山如螺髻;两波夹堤,绿杨成行……秀丽清幽的景象也许和钱塘苏堤有几分相似,这不能不使“身在魏阙,心系林下”的作者触景生情,发出“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的感喟暇日,能携同二三好友,到郊外去饱览田园风光,对不得不在官场中讨生活的袁宗道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解脱 而《记承天寺夜游》着力描写的是人在夜晚出游的情感状态,由自己的心理安慰带来对身边事物的新观感写景时,仅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粗粗描绘出月夜出游的情致,后文中却笔锋一转,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点名了“我以我眼看世界,则万物皆着我色彩”的境界,让人不禁与其同喜同悲
1 小石潭记与三游乌龙潭记对比文言文答案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水流声,(这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生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
(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便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池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那小溪)像北斗星分布和蛇爬行那样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般相互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境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一同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 韬光庵小记文言文答案韬光庵小记 [明]萧士玮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 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竞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3 《韬光庵小记》的文言文阅读答案《韬光庵小记》原文是: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 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96436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竞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译文是: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作者萧士玮 (生卒年不详) 字伯玉,泰和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因故谪河南布政司知事、光禄寺典簿,后迁评事、礼部主事、吏部主事、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明亡后,回到故里,专心著述,著有《春浮园集》lO卷、《起信论解》1卷,另有多种日录传世。遗著以日录为多,是读书、吟诗、做学问、研究学术时的札记,有较为浓郁的抒情昧。还有些是诗品、诗话。文笔简练,文境较宽。钱谦益论其为人:“无俗情、无俗务、无俗文、无俗诗。”
4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答案7D 8A 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5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15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8、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王安石,号_____,世称_____(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1分,扣完为止)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何可胜道也哉( ) ④。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0、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21、翻译下列语句:(5分)①、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求思”应具备一些条件。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认为这些条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8、游褒禅山记 半山 王荆公(写王临川、王文公亦可)(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1分,扣完为止) 19、①责怪 ②辅助 ③尽 ④说出名字(4分) 20、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 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21、①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3分 然、焉、为、通顺) ②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啊。
(2分 所以、慎取、通顺) 22、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 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
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
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
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
(3分)。
6 游颜洞记文言文答案《游颜洞记》徐霞客 原文及译文供参考:原文: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
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jù鹿也。遂由省中南过通海县,游县南之秀山。
上一里半,为灏hào穹宫。宫前巨山茶二株,曰红云殿。
宫建自万历初,距今才六十年,山茶树遂冠南土。又南抵临安府。
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
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隔江东北小路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由寺北循塘岸东行,塘东皆红莲覆池,密不见水。
东北十五里,渡赛公桥。水自西北来,东南入泸。
又五里,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
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 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
二里,则极东石壁回耸,如环半城,下开洞门北向。余望之有异,从之直下,一里,抵峡中。
一又一里半,抵东壁下。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
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出后门,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而得之重崿绝巚间,且但知万象、南明,不复知有云津也,诚出余意外。
遂瞰洞而下。洞底水从西南穴中来,盘门内而东,复入东南穴去。
余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
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
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
岭埠中东向一里,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乃导者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
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抵老鼠村,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即前所从下山处,洞甚深,历降而下,底与水洞通。
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阳侯隔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
我一到云南省,时刻不曾忘游颜洞的事。于是从省城昆明往南,经过通海县,游览位于县南的秀山。
上山一里半,是颧弯宫。宫前有二棵巨大的山茶,名红云殿。
颧弯宫建于万历(1573-1619)初年,距离现在才六十年,但山茶树就已经是滇南第一了。又往南抵达临安府。
府城南部临近沪江;沪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
去颜洞的大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沪江桥;导游从寺前与大路隔江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沪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从接待寺北沿着池塘岸边往东行,池塘东部全是红莲覆盖,密密丛丛而看不见水。
往东北走了十五里,过赛公桥。桥下的水从西北流来,往东南注入沪江。
又走五里,上山,是金鸡哨。哨南沪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
峡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左右。远远看去,洞顶两边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银子。当地人因此苦不堪言,便乘普名胜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的出口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从这一带出没,于是来游洞的官员才绝迹了。
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沪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沪江桥大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
7 《游西溪记》原文阅读答案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
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因为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就给翻译了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凤凰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
(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
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8 游虎丘小记全文和注释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
1D
2A(这题我不确定是A还是D)
3①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②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静
1 《虎丘(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 虎丘的原文虎丘去城可六七里⑴,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⑵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⑶,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⑷,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⑸,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⑹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⑺,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⑻,空旷无际,仅虞山⑼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⑽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⑾;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3 虎丘两篇的译文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
n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每到这天,全城的人都关闭门户,肩挨肩地来到(这里)。(上至)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下到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化上艳丽的彩妆穿着华美的衣服,在行人往来的道路旁边铺设垫席,摆上酒菜。从千人石向上直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像梳子齿、鱼鳞一样,檀木做的歌板像山丘一样堆积,酒樽里的酒就如流云一样倾泻。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漫天的)云霞铺在江面上一般。(即使)雷鸣电闪也无法描绘那热闹的场面 。
4 关于虎丘的古诗文有哪些除了LS所说的袁宏道的《虎丘记》外 还有张岱的《虎丘中秋夜》 原文如下虎丘中秋夜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土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 好女、葸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亻奚僮走空之辈,地不鳞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天螟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挠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
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皆下船水嬉。
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秦,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萧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5 08江苏南京卷文言文部分的答案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
答案!
二(42分)
(一)
7(2分)D
8(2分)A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
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或在这个上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