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含蕴丰富,独具一格的幽默感。老舍的幽默,是温暖的北平的幽默,简朴、利落、善良、生气勃勃。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是逐渐成熟的,早期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显示出他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老舍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首先是老舍雨济南的关系:老舍在30-37年之间在济南呆过一段时间,主要是教书和写作,生活相对来讲比较平静和安稳,作品很多问世,可见老舍那是生活和创作都很好,另一个方面说明在济南过得很好。所以对济南整体感觉不错,加上向来山东民风淳朴,在那个乱世来讲,算是难得的好地方啊。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想象一下,有山水环绕,冬天也很温暖的济南,加上老舍在这段时间锁经历的事情,这个地方能不留下感情吗。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1(1)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2)老舍先生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3)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
2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老舍先生是动情用饱蘸笔墨将济南这座老城的四季和山水灵动起来,试问,从古至今有那位文人墨客,像老舍那样对济南相知,相亲,而又写得这样灵秀美丽,意境悠远而又仿佛可及呢?这也许就是济南和老舍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倘若济南有心,也一定将老舍视为人生知己了吧!
《吊济南》一书体现了作者用两种眼光理性地看待他所深爱的这座城市的。用所能最美的词汇语言去向读者展现它的自然美丽风光,同时也悲切痛心疾首的批判它社会上存在的腐败和愚昧,以及关心人们的疾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爱之深。只有爱一个人,才会用那样彷佛滴着血,带着泪轻轻批判它的不好之处。这样的批判,让人心疼并跟着去思考!
综上所述,在《吊济南》里有有一句这样写道"时段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笫二故乡"。对于他的第二故乡,老舍赋于了其由衷的祝福。那个心目中的济南美好的样子勾勒于心,于现实,也缓缓地向他走来!最后用巴金的一句话作结束语:我之要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