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民间故事有哪些?这大家回答一下,我非常感谢!

民间故事有民间故事有哪些?这大家回答一下,我非常感谢!,第1张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2]

白蛇传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3]

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 [5]

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 ,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儿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来,太后接过香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哩,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啦!”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6]

苗族民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民间故事在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民间故事中,容量最大、最能反映苗族生产生活和心理状态的作品要数生活故事和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以人和人的关系为基础,在又有现实又有假想成份的情节中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对人物的评价。《孤儿当皇帝》讲述一个孤儿有幸娶到天神生老的幺女为妻,皇帝得知后,仰慕幺女的容貌而与孤儿换妻并将皇位让给孤儿。幺女设计置皇帝于死地后返回天廷并生育一女,又与其女历尽千辛万苦与孤儿团聚后共同治理国家。这个故事通过孤儿从穷苦孩子到皇帝的描写,展现了苗族人民渴望幸福、进取向上、不畏权威、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扎董丕然》讲的是苗族小伙追杀虎霸解救心上人的故事,情节曲折、首尾呼应、优美动人、结构严谨完整紧凑,在我州苗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诺施与龙女》通过青年诺施进龙宫娶龙女的曲折经历以及人物感情纠葛的描写,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幺豆歹与蒙施彩贡奏》讲述了聪明英俊的苗族青年幺豆歹在花山场上与美貌无双的姑娘蒙施彩贡奏巧妙周旋并在家里三难美人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歌颂了苗族青年忠贞的爱情,是民间故事中最具现代特色的一个。另外,像《癞哈蟆姑爷》、《琛姑娘与瑙姑娘》、《乔妮》、《两兄弟》等也是流传很广的故事。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不少的动物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如《狗找主人》、《猴子蚂蚱之战》、《嘀嘀鸟的歌》、《蚂蚱蹬雀蛋》、《梭云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以幻想和虚构的情节,寓褒贬于其中,具有浓厚的情趣,为人们喜闻乐道。

苗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并且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发掘这些文学宝藏,对繁荣文艺创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为社会、历史、民族、语言等学科提供珍贵的资料有着重大的意义。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和尚升天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除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安无事。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好个热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7]

夸父逐日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 [8]

以前听村上的老人讲过一个漂亮姑娘嫁给小偷的故事,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说有个小偷有一日饥饿难耐,于是晚上趁天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大户人家想弄点吃的填下肚子。怎奈**进入院子后小偷傻了眼不知道灶房在哪里,后来鬼使神差地居然进入了这家**的闺房。当时这位**正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突然听到响声,顿时就坐了起来。趁着微弱的灯光,看到一个男人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正想大叫,这个小偷忙上前制止住了她。说自己实在心中饥饿难耐,所以才会误闯了进来。

**细看这男子,觉得他虽然穿着简陋,但是出口不凡、气宇轩扬。于是心里一动,然后从旁边的茶几上拿了一些点心请他慢慢享用。二人边吃边聊,相谈甚欢。直至下半夜,这男子方依依不舍地离开。从那以后,很多达官贵族上门提亲,但这位**一直不为所动。直到有一天有个高中状元的男子上门提亲,**这才欢天喜欢地答应了出嫁。而这位男子正是以前误闯**闺房的小偷。

以前刚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听到一位大户人家的**居然嫁给了一个小偷,觉得很是不可思议。但是听到最后方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男子只是因为一时的窘迫才会选择当的小偷。但是后来遇到了美丽的**后,他努力读书学习,用状元之身风风光光地迎娶了自己喜欢的姑娘。真乃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令人佩服!

大概七八岁时,一次父母出门办事晚上没回来,奶奶来家里照看我。外面风雪很大,吹的外屋门板不停的咣当响。我挨着奶奶躺在被窝里。当时家里停电,黑乎乎啥也玩不了,觉的无聊,就求奶奶讲故事。

奶奶给闹得没办法,就讲了一个故事:

再早以前呐,有户穷人家,当家的白天在东家做活,晚间,赶上天冷下大雪,路又远,就不回家。

剩下当妈的,和三个不到十岁的姑娘在家。

这晚,一个狼精,就变成当家模样,来了。

半夜听见拍门声,当妈的就坐起来问:谁啊?

是我!

当妈的听声儿,以为当家的回来了。

赶紧下地,打开门一看,果然是当家的。

开门声,把三个姑娘都吵醒了,她们抬头看见,妈站在外屋间,拿着掸子给爹身上掸雪。

掸完了前身,掸后身。

最小的姑娘看见,从爹长衫底下露出个尾巴,挺老长,一直拖到脚底下,一转身又缩回去。

小姑娘就问:爹啊,你长衫里藏啥好玩地

管啥没有!当家的说:再不睡觉,我就揍你们哈。

吓的三个姑娘赶紧趴被窝里。

狼精把外屋门一关,转头咬死了当妈的。

开始一口一口吃。

姑娘们不见爹和妈进来。从外屋间还传来一阵吃东西声。嘎吱!嘎吱!

三个姑娘一听就馋了,抬头一起叫,爹啊,爹啊,你吃什么呢?

萝卜!狼精说。

哦。三个姑娘寻思,萝卜有什么好吃地,他一定在外面偷吃别的,不叫咱小孩知道。

他们越想越馋,又不敢出去,怕挨揍。

就又问,爹啊,爹啊,你吃什么呢?

狼精一听就擦擦嘴儿,推开门说:你们谁想跟我一块吃。

我!我!我!姑娘们争抢着都想吃。

狼精指着最大的说,你!

大姐乐呵就去了。

狼精一关门,转头就把大姐给咬死了。

一口一口开始吃。

 嘎吱!嘎吱!

剩下二姑娘一听又嘴儿馋了。

于是又问:爹啊,爹啊,你吃什么呢?

萝卜!狼精又擦擦嘴儿

开门问:谁想跟我一块吃?

我!我!

俩小姑娘都抢着要去。

狼精指着二姐说:你来!

二姑娘乐呵去了。

狼精把门一关,转头把二姑娘咬死。

嘎吱!嘎吱!连骨头带皮一块吃了。

三姑娘一听又嘴儿馋了。

就喊:爹啊!爹啊!你吃什么呢?

萝卜!狼精擦擦嘴儿。

又打开门问:谁想跟我一块吃?

我!

三姑娘乐呵就去了。

故事讲完了。

我问奶奶:然后呢?

奶奶:没有了。

我:三姑娘被吃了吗?

奶奶:吃了。

哦……我听见风吹的门板咣当响,心里就开始害怕。心想奶奶会不会是狼精变的她一会儿会不会吃我越想越怕。就把被子裹紧,一点缝隙都不露。当晚吓尿炕了。

这么多年一直没忘,恐惧的印象特别深刻,不知道是奶奶自己编的故事,还是听来的。悬念设计的非常好,她语速很慢,说的家乡方言,又赶上冬天,晚上大风吹得木门吱吱响,情景和故事配合的天衣无缝。所以把我给吓惨了。

这次写出来,才发现,这故事不单单是为了吓唬小孩,奶奶的主要目的,是教育我别嘴馋。

人呐,往往是要长大了以后,才能发现长辈们的良苦用心。

我听过"人心不足,蛇吞像"的民间传奇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年少时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并把它养大,而后蟒蛇潜住在深潭里,小男孩也今常到那个深潭里看望蟒蛇,跟它聊天,人蛇间建立了深厚的 情感 。后来小男孩长成青年了,娶了一个富余家庭的**。**今常生病,大夫开了一味药,需要龙肝做药引,小男孩就来到潭边哀声叹气,蟒蛇爬到岸边,叫少主人诉说了实情,蟒蛇当即表示:"主人这有何难,我张开口,你从我口中爬进去,把我的肝割一点,拿回去给少夫人医病。"小男孩的老婆病给治好了。此后每到她的妻子犯病,一次又一次,只到最后,蟒蛇紧剩下一芽肝,蟒蛇告诉小男孩,我的肝只有那么一点点了,切不可割完,我好把你送出来。结果小男孩爬进去后,一下子把蟒蛇的肝全部割了,蟒蛇永远闭上眼睛,男孩从此葬身蛇腹。这个故事告诉世人,蟒蛇的感恩心,值得世人铭记,凡事要有度,不能无休止的索取,即伤害了他人的元气,又毁败了曾今的善意。毁了他人,也毁了自身。

今天这个事儿并非听说,而是我亲身经历的,说起来黄鼠狼迷惑人我亲眼见过…有一年我在工地,工地的看门老大爷买的老鼠药药死了几只大老鼠,然后就丢在工地的围挡外,当时工地靠着河滩,结果一天晚上,挺晚的了已经,看门老大爷就跟着了道似的,满工地走来走去,有人喊他也不理,后来经理觉得不对劲,以为他喝酒了,在工地晚上看门是绝对不允许喝酒的嘛,然后就叫住了他,结果他当然谁也不理,就跟喝多了似的…完全彪掉了,经理一看不对,马上叫人把他弄回了宿舍,然后仔细问他是怎么了,结果这大爷突然就爆发了,又骂又叫,说他儿子死了,我们把他儿子药死了,然后经理也犯嘀咕,问说你儿子在哪?然后大爷就说在河滩上,然后又是骂,又是笑,挺渗人的…[捂脸]经理也怕别真有啥事儿,就找了几个人,拿了几根钢管,去河滩上看看,结果就看到了一只死了的黄皮子,应该是吃了被药药死的老鼠……经理找人给埋了…然后回来跟看门大爷说,你儿子我们已经埋了,也不是我们害得,你赶紧走吧,别再折腾人了…结果还是不好使,看门大爷还是疯疯癫癫的…这时候经理就来火了,就让工地的人牵上我们工地的几条大狗,去河滩上找,因为据说这玩意迷惑人,应该隔人不会太远…老辈人经常讲,它怕狗,不过当然是没找到,但是也应该吓跑了,回来后看门大爷也不骂了,俩眼就发直…我们把他扶到床上让他睡觉了…第二天醒来,问问看门大爷昨晚发生了啥事儿,他一点也不记得了…亲身经历…14年

小时候,我听过父亲讲的流传在我村的 一则 民间故事。当时就觉得神秘万分,不可思议。

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一个长工王大耳朵,他给地主赵员外管理着十头水牛。他经常把这十头水牛放到村西的大汪里面,让他们洗澡。

偶然一次,王大耳朵无意中发现,在大汪中洗澡的水牛多了一头。他以为自己数错了,又数了好多遍,还是十一头水牛。

他很疑惑,又没有其他的水牛放进来,怎么就多了一头呢?

他把所有的水牛赶到岸上,再数,又成了十头。望望大汪里面,空荡荡的,一头水牛也没有。

他又把水牛赶进汪里,再数,还是十一头。这不出鬼了嘛!他惊恐万状,慌慌张张就往赵员外家中奔跑。一想牛还在汪中,又慌忙返回。

王大耳朵战战兢兢把十头水牛赶到东家。颤颤巍巍把情况告诉了东家。

赵员外不信。王大耳赌咒发誓地说是真的。

赵员外半信半疑。又让他把十头牛赶到大汪里面。自己在大汪边数了好几遍:确实是十一头。再赶到岸上,又变成了十头。赵员外这才完全相信。

赵员外久久不能平静,再三嘱咐大耳朵保密。

第二天还未亮,赵员外吩咐大耳朵把自家十头水牛的牛角上都拴上来红绸子。然后,赵员外拿着一杆猎枪,和大耳朵一起悄悄把十头水牛赶到了大汪里。

这时天已蒙蒙亮了,十头牛进到大汪里,又变成了十一头。赵员外和大耳朵,这回看得清楚,只见一头和自家水牛一模一样的水牛,和自家的十头水牛一起优哉游哉的在水里游玩,只是牛角上少了一对红绸。

赵员外悄没声的举起猎枪,瞄准那头牛角上没有红绸的水牛,迅速地开了一枪。

随着一枪响,一道金光晃起,直向西方遁去。那十一头水牛也同时不见了。大汪中满汪的水霎时变成了一池血水,红得耀眼。

没有几年,赵员外的家便败落了。后来,竟然全家人都沦为了要饭的。

村里的人都说,那是赵员外冲撞了神牛,得到的报应。

再后来,我们村子西面的店子村,有一个外号叫疤癞的光棍汉,一早起来拾粪,遇到了一头水牛。疤癞也没在意,以为是村子里谁家的牛。

谁知,疤癞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那头水牛头上很奇怪,长着一个大大的疤痕。疤癞头上也长着一个大大疤痕。于是,疤癞就觉得这头牛亲切得很。疤癞拾了一天的粪,那头牛就跟着疤癞跟了一天。疤癞跟它说话,它也好像能听懂一样。一人一牛,一天处下来,有了感情,竟有些不舍。但是疤癞认为是别人丢失的,不舍也是人家的牛。他把牛牵回他早上遇到牛的地方。原地又等了一天,不见有人来找,就把它牵回家中,暂时喂着,等人家找时再还给人家。

但是那头牛始终没人来找,疤癞就一直喂养着。

不几年,疤癞就发起来了,家里面牛羊满圈,并且还娶了上了媳妇。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后来竟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疤癞成为了大地主后,再也没有人叫他的外号了,人称李员外。李员外到处行善:办义学,开粥棚,修路铺桥。人送外号李大善人

有人问起那头水牛的事,李大善人就笑笑,什么也不说。

可是大家都知道,他家里供养着一头从来也不干活的水牛。

那当属很小的时候听到的田螺姑娘的故事了,一个勤劳的小伙子捡到一个田螺,养在家里,谁知道那是个田螺精,每天趁小伙子出去种田的时候,出来为他洗衣做饭,后来被小伙子发现了,两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看过这个故事以后,曾经挺认真的去河边捡田螺,并且分析哪一个田螺成精的可能性比较大,还考虑如果真出来个田螺姑娘,每天让她做什么饭菜好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时候做过的蠢事太多了,捡田螺姑娘并不是最蠢的一件,所以很快就淡忘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喜欢这种情节比较简单的故事,故事里没有梁祝那种虐心的爱情,也没有横插一脚的反派,不曲折,不花哨,只有普普通通的柴米油盐,平平淡淡的白头到老,如此,甚好。

我来讲个一个外地朋友的故事,也是多年前他讲给我听的。

他有一年,春节放假回家过年,到了老家农村已是天黑了,他进村的时候看到了两个小男孩相互搂抱着在前边走,他就一直跟在后边。快到他家的时候,他看到两个小男孩进了一户村民的家,也没当回事,就直奔自己家了。

吃饭的时候,和家里人聊起了天,说起了刚才的事。家里人说没听说那家有俩孩子呀,但是知道那家媳妇快要生了。

第二天,邻居家来了消息,说是生了双胞胎,一对男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听完他讲完,感觉真的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有转世轮回。

小时候,大人们说祖辈相传,小孩不能吃猪尾巴,不然走夜路时后面会有鬼跟着走,俗话叫后影。

一般的孩子都被吓一跳,不敢吃猪尾巴。有一年我们家杀年猪,我们讲究吃杀猪菜,大锅炖肉,就有一根猪尾巴在锅里炖。那个年月吃猪肉越肥越好,都讲究大肥猪。我又喜欢吃肥肉又觉得发腻,吃不了几块,我看见猪尾巴就起了好奇心,偷偷吃了一口,哎呀怎么会这么好吃,比肥肉不腻比瘦肉香。吃了一口不过瘾,偷偷拿走,整条猪尾巴都吃了才作罢。

等我回去时,看到杀猪的屠夫在大喊大叫我的猪尾巴哪去了?

后来我琢磨,这个鬼故事就是屠夫们编的为的是没有人和他们抢猪尾巴吃。

有一个乞丐,竟被公主看上,之后的故事非常不可思议!

书生张固家在山西某县的农村。有一年,全省大旱庄稼地里颗粒无收。

全县的人几乎都去逃荒了,张固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留在家里。

每天白天,他去山里挖野菜。回到家就煮给母亲吃。挖的少了,张固就只喝点菜汤……

就这样,坚持了3个多月。

母亲病死了,张固只身出去逃荒……

后来,张固一路乞食来到了都城洛阳。

看到洛阳的繁华,张固决定,在这里留下来。

他一个乞丐,要想在这里生存谈何容易,每天都要受一些老乞丐的欺负。

一日,张固正在大街上转悠,忽然听到有锣鼓开道的声音。

原来,是公主的銮驾要打这里路过。

这位公主,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小妹妹春平公主。

公主的凤驾经过张固这里时,风吹轿帘,春平公主的美貌一下子映入了张固的眼帘。

张固此生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

一下子,张固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

等张固回过神来,公主的銮驾车队早已走远。

从那天起张固立志,一定要娶这位美丽的公主为妻!

有志者事竟成!

几年后,张固经过层层考试,成为了金科状元。

只可惜,当时春平公主刚刚完婚,嫁给了一位将军之子。

又过了一年,春平公主的驸马在边疆战死。

当时在翰林院工作的张固一看机会来了,辗转讨得皇帝的喜欢。几个月后,迎娶了春平公主,成为驸马。

可惜后来,朝廷政变,春平公主不幸成为牺牲品。新皇帝派人追杀逃跑的张固。有传说他被乱刃砍死,也有传说他出家为僧……

给大家讲一个我爷爷讲给我的古老传说

话说很久以前,有一家大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他们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是父亲把儿子养大的。

大儿子已经娶妻成家,小儿子还没娶妻,父亲年事已高过了不几年去逝了。

大儿子夫妻俩就霸占了家产田地 ,只分给了弟弟一亩薄地和地边的一间破草房。

转年春天到了要播种的季节,弟弟去哥哥家借了一些高粱种子,可他那很坏的嫂子却把种子都给炒了,弟弟全然不知依旧把高粱种上了。

过了些时间一亩地只出了一棵高粱,弟弟没日没夜的照管着高粱 只为了收获后好来年做种粮用。

有一天弟弟爬到了高粱边的一棵树上睡着了,到了半夜弟弟被吵闹声惊醒了,他睁眼一看在树下有几只大猩猩在喝酒呢,只见一只健壮的猩猩手里拿着一个金棒子 用手指敲了敲说道:来两瓶美酒,地上立马就出现了两瓶酒,也没看到是从哪里出来的。那猩猩又敲了敲说:再来一只烤羊,地上立马又出现了一只烤羊。

烤羊的肉香味 美酒的醇香味不时的钻进弟弟的鼻子里,弟弟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这是一只猩猩说:好生人味 找找吃了。另一只说:这是羊肉的味道不是人的味,我们继续喝酒。

这是弟弟不经意的碰到了一根枯死的树干 卡的一声,下面的猩猩大声叫道:快跑树要倒了,猩猩们一哄而散 逃之夭夭。

这时弟弟从树上下来收起了金棒子。从那以后弟弟建了新房买了田地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事不久穿到了他哥嫂的耳朵里,嫂子让哥哥去弟弟家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了个清清楚楚,嫂子也让哥哥去地里种了一棵高粱,也日夜在那里看着高粱,也晚上在地边的树上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天晚上那几只大猩猩果然来了,还是那只健壮的大猩猩拿了个金棒子,又是敲敲金棒子要出了鸡鸭鱼肉和美酒。

这是哥哥在树上再也忍耐不住,他用力拉断了一根树干,可这次猩猩们没跑,那只拿金棒子的猩猩说:上次就是这小子抢走了我的金棒子,这次我不会放过他。这只猩猩噌噌两下爬到树上把哥哥伶了下来 就要吃了他,哥哥吓得说:你不能吃我,我没拿你的金棒子,那猩猩说你没拿那把你的鼻子给你拉长,说完大爪子一伸把哥哥的鼻子给拉出了两人长,之后便把哥哥放走了。

哥哥一路狂奔跑回家叫门,嫂子高兴地不得了,以为丈夫大功告成,丈夫刚进门嫂子立马关上门,这时丈夫嗷嗷大叫:慢关门 慢关门,疼死我了 鼻子还在外面呢。嫂子一看就翻白眼了。

这故事是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将给我听的,那时候还不曾有手机,我现在想起来感觉是不是那时古人穿越了,故事里的金棒子就是玉米,那猩猩敲金棒子是不是就是在点击手机上的键盘拨号要外卖?我认为好多传说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欢迎讲出你听到的民间故事让大家一起分享。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三、 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当年,雍正皇帝就是以孝治天下的。现在民间淬着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你,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并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净净,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吃奶的小娃娃长成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你可曾想到,这十多年来,我们的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务,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而日夜操劳,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这中间充满了自我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苦心,应该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在现在社会里,有的人却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这是一种十分缺德的行为。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爱父母,听从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长大成人后,自学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弘扬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历程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随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探索自己的方式来建立坚实的教育基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充实的人生。

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我的家庭教育历程始于我的小学时代。当时,我的父母非常重视我在学校的表现,努力帮助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他们花费很多时间模拟考试情形,和我一起复习课程和完成作业。在我进入中学后,他们开始鼓励我参与各种活动,包括体育和音乐比赛。他们希望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将来做准备。

对我来说,家庭教育并不仅限于成绩和活动,而是更关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我当地的社区中,我常常看到一些年轻人从小依赖于父母,无法独立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学会勇敢而独立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让他们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我曾经的家庭教育失败

尽管我的父母在我的成长中做得非常好,但在我开始自己独立地教育孩子时,我也遇到了许多坎坷。我曾经尝试过强迫孩子去做一些让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行为迎来的反应往往是不合作和抵触情绪。我也曾经把年龄较小的孩子跟随长姐学习,结果他们对这些活动失去了兴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期待孩子跟随我的指导的同时,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需要协调,并且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在孩子生命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应该是一次双方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家长向孩子灌输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并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和信心。

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它需要父母不断探索,创新,并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创造力和价值观。同时,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经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

最后,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挑战的过程。虽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失败,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让孩子有一份快乐、有意义的生活,迎接自己的未来挑战。

你好,我是一名PEC专业教育顾问。分享一好的家庭教育故事:

父亲是家族的长子,父亲这一辈还是按家族的序列排行。我的亲叔叔和堂叔共六个,姑姑也是六个。

我是家族里的第一个孩子,这个位置注定了我得到很多特别的爱。

我出生的时候,一个叔叔结婚,另外一个叔叔和姑姑还都没成家,加上爷爷奶奶,我们这么多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小的时候,家里人多,争着抢着和我玩,也很娇惯,现在想想那时候其实很“欠揍”,后面我会提到。

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缠着姑姑和我玩,她有事情,就让我出去和那群孩子玩。当时他们大概正在玩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那时候家里都没电视呢,孩子都在外面玩,很容易动员起庞大的队伍。我印象中当时可能有三五十多个孩子在一个空场上疯跑。那种欢乐的氛围感染了我,我很想玩,就混进去和他们跑。

我当时五岁,又瘦弱。很快就被发现,最先反对的竟然是我的小堂叔——他只大我两岁。他大概嫌我像绊脚石,不带我玩,也不准我跟着跑。他恐吓我,驱赶我,在那么多孩子面前取笑我是“小麻雀”,我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躲在一剁矮墙的后面,看一群孩子疯跑疯闹,他们多快活啊!那伤感的体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心里朦朦胧胧地在想:小叔叔,你不知道我很难过吗?如果你们嫌我小,不带我也行,就让我跟着跑也好啊。如果你怕碰倒我,告诉我在边上跑也可以啊,我会听话的,可是,你为什么不和我玩呢?为什么吓唬我?还在那么多孩子面前羞辱我?

之后很久我都为这件事情绪低落,我那时候还太小,还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家里那么多人都没发现一个孩子的心事,那是我第一次不愉快的体验。

因早早有了被排斥的体会,我就想,以后要是我在跑,有更小的孩子要加入,我一定同意。我会照顾他,或者让他在边上跑,总之不会像小叔叔那样做。反正我不要让别的小孩子不开心。

之后,我的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陆续降生。最后我们自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游戏圈子,在一起玩很多年,发生过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因这些孩子很少有同岁的,玩游戏就有参差不齐的感觉,所以我们分组时候都是大小搭配,尽量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感受,让每个孩子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你相信吗?我真的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我自己做了教育咨询才发现,一次带十几个孩子玩,并能保证友好相处,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快乐,其实蛮有难度的。每当想起,心里都会偷偷得意五秒钟^_^

引言: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是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的,这样的话孩子就能够有更好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些重视家庭教育的情感故事就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带入到故事集中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父母的苦心。该怎么从这方面着手给孩子进行教育呢?

可以采取的方式

其实父母在跟孩子分享故事的时候,孩子也会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所代表的含义,而重视家庭教育的情感故事就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一般这种故事都比较的感人,而且生动形象,小孩子听了之后就很容易带入进去,从而十分的感动。在感动之余,很多孩子都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好好接受父母的教育,或者是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并最终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会给父母道歉。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更好的管教,而且也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对于孩子的情感成长而言,就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事件,并且培养自己的获取能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情商。所以说父母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有培养了亲子关系,也能够让孩子的心智更加的成熟。这样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些家庭教育的情感故事来帮助孩子们成长。

跟孩子一块阅读的方法

其实跟孩子一块阅读最重要的是陪伴以及相互之间的讨论,还是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要随意的打岔,要不然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思考。而且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读书过程总是受到限制,等孩子读完之后,家长再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说说孩子的想法,并且要给孩子合适的发挥空间,那孩子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家长也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建议,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感觉到阅读是真的使自己快乐。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将来能够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代社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于是家庭教育便成为现代父母的热门话题。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1

 教育孩子不可主观行事

 黄昏的时候,公鸡和猫头鹰碰头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争论。

 公鸡说:“这是确确实实的,天上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天气一下子就暖和了。谁都感觉到,它是能够发热的。”

 猫头鹰说:“你的说法毫无道理!我以亲身的体验打赌,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只觉得冷凄凄的。它一点也不发热。”

 公鸡说:“发热的。我已经试过不止几十个早晨了。”

 猫头鹰坚持道:“不发热。我每天开始活动的时候,一次都没有感到过它会发热。”

 他们一个说的是太阳,一个说的是月亮。

 教子智慧

 片面产生主观,而谬误又常常是跟随着片面和主观而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父母常把孩子当作手中的泥人,认为想把他捏成什么样,他就应该成什么样。现代不少中国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受封建教子观的影响,也认为孩子是我生,是我养,他就应该听我的。

 有些家长给孩子设计发展方向时,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明明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喜欢锻炼身体,家长却硬要孩子去弹钢琴去搞摄像,并且为此,他们不惜工本,置办诸如钢琴、相机之类的高档品,然后请专家向孩子“传艺”。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即浪费了金钱,又浪费感情,并且还委屈了孩子。

 因材施教,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就是尊重个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即使同卵所生,其个性亦存在着差异。父母应像根雕艺术家那样,根据不同材料,就其形其势,注入艺术的匠心,将它们雕成各种各类、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把不同个性的

 孩子,培养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

 教子格言

 轻率地对孩子们下断语的人,是往往会判断错误的!这种人反而比孩子们更加幼稚。

 ——卢梭

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2

 教育要以理服人

 爸爸和儿子一同来到谷场中,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爸爸说:“那是黑豆豆。”儿子说:“那是黑虫虫。”爸爸和儿子发生了争论,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壮。真理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

 教子智慧

 这种不讲道理的父亲真是可笑!

 父母培养孩子大多是让孩子懂道理,会做人,将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是,有些父母却不跟孩子讲道理,认为孩子小,懂得什么道理,只有棍子、拳头才能让他记住他应该记住的事情。这样做对培养孩子成长并没有好处。

 教育孩子采用暴力手段,往往会使孩子盲从,有时孩子吃了苦还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即使知道父母是为了什么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如果长期下去,孩子会失去正常人的人格,将来也会用暴力去对付别人。

 其实,孩子虽小,也知道事物有“好”、“坏”之分。因此,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让他懂得做人的原则,那么他会变成一个懂道理的人,相反如果对孩子实行专制式的教育,会使他不知道什么叫做道理。

 父母教育孩子不讲道理,孩子也容易不讲道理,甚至对父母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许多孩子对父母进行反抗,不能不说就是父母对孩子不讲道理的教育造成的。

 教子格言

 压制是一种坏方法,因为它从未真正成功过,而且父母和孩子还因为它会心理失常。

 ——罗素

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3

 父母要做到有令必行

 一个牧羊人,带着一群羊在离村庄很远的草原上吃草。

 这个牧羊人喜欢恶作剧,经常向村人大声求救道:“狼来了!”村人三番两次匆匆忙忙赶来,发现受骗以后就很生气地回到村子里去。

 有一天,真正的狼来吃羊了,牧羊人大声求救,但村人以为他又和前几次一样恶作剧,就不予理会,结果牧羊人所有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教子智慧

 这就是随意说谎的坏处,而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也是随便吓唬孩子,而不进行真正的惩罚,那么下次的话语便起不到作用了。

 孩子犯了错误,表现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可以听见父母对孩子经常这样说:“只这一次,下不为例。”“今天原谅你。”父母一时心软,处罚的事就会半途而废,或允许孩子拒绝处罚,或在孩子犯错误时,故意佯装没有看到……然而待到下次孩子再犯错误时,精明的孩子会用另一种方式央求你破戒,这样向孩子让步,想让孩子日后能确实遵照规定行事,就甚为困难了。这不但妨碍了原本不难的管教,而且会令孩子更加放纵。

 对于说得太多却无行动的妈妈,孩子便得出一个结论:妈妈的话可听可不听,因为不听不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不论父母在平时有多么和蔼,都会坚持管教原则,有奖有罚,言出必行,始终如一,这才是对他们的真爱。

 父母以威胁的口吻告诫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但始终不曾真的执行自己所说过的话,这一如“狼来了”的故事,假消息听得多了,便不会理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吓唬人,并不相信会付诸行动。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教好孩子,还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有时父母有令不行的原因是不想和孩子争下去,想把事情快些完结,好继续做自己的事。然而越是不想找麻烦,以后麻烦就越多,因为这次你没有坚持自己的决定,下次还会争吵,你还会改变主意。父母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孩子不尊重他们的决定。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如果你不忍心看到孩子受到严厉惩罚,在当初警告时就必须考虑此项惩罚是否适当,因为话一说出来,就须落在行动上。6岁以下的孩子不宜使用“罪有应得”式的处罚,这易使他产生深重的罪恶感,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孩子6岁以后,已逐渐养成道德观念,合理惩罚可以使他心眼。一个较大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东西,你可罚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一个新的作为补偿。有时罚孩子坐在一张专用作处罚的椅子上,为时数分钟,其效果也不错。

 教子格言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要知道小孩子知识薄弱,以父母之言为言,以父母之意为意;现在他们俩意见不对,互相吵嘴,那么使得小孩子“无所适从”了。

 ——陈鹤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2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