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患者的人格特征明显的偏离了正常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为模式,对外界的环境难以适应,而形成人格障碍的病因都是多方面的,因此一些基本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还是需要适当掌握的。
患有人格障碍症的人群常常会感到很痛苦,其社会和职业的功能逐渐下降,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
人格障碍的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
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主要以患者的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缺陷和情感较为冷淡为特点。对愉快的事缺乏开心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缺少朋友,总喜欢我行我素,很少和他人来往,因此很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冲动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
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
患者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情感化以及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为主要的特点。而且情感较为浮浅,易受别人的暗示。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
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
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七、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
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八、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惯于隐藏内心的忿懑和仇恨。对分配给他们的事情,当面答应,唯唯诺诺,心里却在想方设法拖拉敷衍,常常找借口故意把事情搞糟。
人格障碍的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
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2、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
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有专家研究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网状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3、染色体异常
47XYY综合症和47XXY综合症患者中有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也非常高。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专家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气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家庭教育失当
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忽视、溺爱和放纵可以影响子女的人格发育,导致人格障碍。
3、心理因素
幼年失去母爱或父母死亡或遭受其他精神创伤也可影响儿童的个性的发育。
人格障碍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
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个性的缺陷,进而使其明白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重建自己健全的行为模式。如遇到困境可进行危机干预。
三、精神外科治疗
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教育、训练和安排
多数学者指出惩罚对这类人是无效的、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他们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育系统的配合。
以精神科医生为媒介组织各种服务措施。丹麦有处理此类人的特殊中心,由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员和律师组成,由一全日工作的管理人员主持日常工作,并经常与精神病福利官员、社会治安部官员、职业介绍所官员等取得密切联系。
实践证明
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和锻炼,适当的劳动对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是有益的,处罚很少见效。提高素质和改善环境是预防人格障碍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人格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1、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
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还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为我”,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
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那些主体意识淡薄,对自己缺乏尊重,对他人也缺乏尊重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更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
2、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
也就是奉行自我认可的原则,不抬高夸大自我——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分贬低自己,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他们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个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相互作用与协调。
在此基础上,社会,家长能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更能看清和认识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朝着确定的方向去实现自我。
3、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
在世界日愈市场化的21世纪,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物质享受和感观刺激,对物的顶礼膜拜造成了某些人追求的表层化和浅层化。
看重物质的同时,探寻精神的憩居点,是对商业社会把人们的全部活动简化为生产和消费过程,把人们的追求导向单极方向的反思及对新价值确定的努力。
这种人格追寻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物质享受和虚荣不十分关心,其价值追求多样化,并且在努力寻找某种大于个人的意义和目的,希望能过一种内心和谐宁静的生活。
结语: 通过对上面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人格障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都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今天我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生活是美好的,值得人们向往的,所以我们要随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格从某种层面上定义了我们是谁。它包含 态度、思想、行为和情绪 在内的综合特征,以及我们与人交往、和周围世界接触中如何表达这些特征。人格中的一部分是遗传的,一部分是由生活事件和经历塑造的。如果某些人格特征变得过于死板和僵化,就会发展为人格障碍。
患有人格障碍的人有着 长期存在的稳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不同于社会认为的通常或正常。有人格障碍的人性格僵化,应对能力较差,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社交功能受损,会经历很多生活困难和痛苦。
焦虑症患者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无法控制;而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也不相信自己有什么需要控制的。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障碍,有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不会自己寻求治疗。
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之一,经常与其他精神疾病一起发生,如物质滥用障碍、情绪障碍(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据估计,世界上 10%到13% 的人患有某种形式的人格障碍,多达 一半的临床精神病患者 有人格障碍。
大多数人格障碍开始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人格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因此,几乎所有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人都在18岁以上。
一些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而另一些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在男性中更常见。许多监狱里的人也有某种人格障碍。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是美国公认的精神疾病的标准参考书,它将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每一类中包含几种人格障碍类型。
这类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比较古怪,会经历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偏执是这种障碍的特征。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他人有持续的不信任和怀疑。他们认为其他人试图贬低、伤害或威胁他们,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爱人等。在美国,该障碍影响了23%到44%的成年人。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对社会关系很疏远和冷漠。他们通常是孤独者,喜欢独自活动,可能专注于内省和幻想,很少表达强烈的情感。患者中男性略高于女性。
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会表现出不寻常的思维、行动和外表。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有奇怪的信仰,而且往往非常迷信。
此类患者通常有强烈、不稳定的情绪、扭曲的自我形象,他们的行为表现比较冲动、戏剧性、混乱,甚至违法。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该类患者有时被称为“反社会者”或“精神病患者”。这种障碍以鲁莽、不负责任和好斗的行为为特征。患者通常表现为漠视他人,无法遵守社会规则。患有这种障碍的人经常犯下严重的罪行,并且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悔意。与其他大多数人格障碍不同,该障碍往往在儿童时期就出现了(大多数人格障碍直到青春期或成年初期才变得明显)。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这种障碍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差、人际关系混乱和冲动行为(如性乱交、滥用药物、过度消费和鲁莽驾驶)。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很肤浅,经常寻求关注。他们经常非常戏剧化,幼稚的,过度情绪化。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此类障碍的患者有一种夸大的优越感,一种对成功和权力的迷恋。然而,这种专注是由脆弱的自尊推动的。他们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缺乏同理心,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和认可。
此类障碍的患者通常都很紧张、焦虑、害怕/恐惧。包括: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此类患者倾向于避免社交接触。这种行为并不是想独处的结果,而是由于过分担心尴尬或尖锐评判。因为害怕被拒绝,他们经常错过许多有价值的社会经历。
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这种障碍的特征是依赖和顺从,需要不断的保证,感觉无助,无法做出决定。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和另一个人非常亲近,并努力取悦那个人。他们倾向于表现出被动和执着的行为,害怕分离。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这种障碍的特征是完美主义、缺乏灵活性、有控制欲、有秩序,并且非常害怕犯错。这种恐惧常常导致无法做出决定、难以完成任务以及对细节的专注。
人们可能有多种人格障碍的混合症状。目前, 我们更推荐从不同的人格角度来综合分析一个人的人格组织在某些方面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可能并没有严重到成为一种障碍。
人格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最不被人们了解和认识的一种。 遗传和环境 在人格障碍的发展中都起着作用。大约50%的人格障碍是由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 引起的。例如,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有家庭成员也有人格障碍;而家族抑郁史可能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或强迫症的风险因素。
虽然对人格障碍的研究很有限,但没有一项研究能够证明一个人天生就有人格障碍。正如许多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一样,人格障碍的发展倾向(易感性)可能是遗传的,而不是障碍本身。当有什么东西干扰了健康人格的发展时,障碍就出现了。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人们更容易患上这些疾病,而经验和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是人格障碍发展的触发因素。
童年创伤史、言语虐待 与人格障碍之间也有显著的联系。一项研究发现,遭受过言语虐待的儿童在成年后出现边缘性、自恋、强迫症或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三倍[1]。
人格障碍可能发展为一种应对困难或高压的方式。例如,一个儿童时期被虐待或忽视的人可能会发展出人格障碍,作为一种方式来应对周围存在的痛苦、恐惧和焦虑。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人格障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的。一个人不会突然“患上”人格障碍。
另外 儿童对光、噪音、纹理和其他刺激的高敏感性 ,也与某些人格障碍有关[2]。
症状因人格障碍的类型而异,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人格障碍的某些症状可以分为两类: 自我认同和人际功能。
自我认同问题包括:
不稳定的自我形象
矛盾的价值观、目标和外在;
人际关系问题包括:
对他人不敏感(没有同情心);
与他人难以建立边界;
矛盾的、冷漠的、过度情绪化的、虐待的或不负责任的关系模式;
理解人格风格和人格障碍之间的区别很重要。一个害羞或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是回避型或类分裂型人格障碍。人格风格和人格障碍之间的区别通常可以通过评估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人格功能来确定,包括:
工作
关系
感受/情绪
自我认同
现实感
行为和冲动控制
专业的评估一般要先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综合各种测试,如x光和血液测试,以排除导致症状的其他可能的医疗状况。如果没有发现导致症状的生理原因,就通过专业面谈和评估工具来评估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对症状的描述以及对患者态度和行为的观察作出诊断。
总体来说,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影响社会功能、工作、学校和亲密关系长期的、普遍的行为模式;
影响以下四个方面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思想,情绪,人际功能,冲动控制
这种行为模式的开始可以追溯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
无法用任何其他精神障碍、药物使用或医疗状况来解释的行为模式;
鉴别诊断
专业人士在诊断的时候通常要做鉴别诊断以排除导致相同症状的其他障碍或医疗状况。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人格障碍通常与其他精神疾病并存。一个符合一种人格障碍标准的人通常也会符合一种或多种其他人格障碍的标准。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约85%的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患者也至少符合另一种人格或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不会自己寻求治疗;因此,许多人得不到治疗。未能寻求治疗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许多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在社会中正常运作,超出他们的障碍的限制。
大多数人格障碍都是持久的、冷酷的,很难治愈。然而,治疗可以帮助缓解很多人格障碍的一些糟糕的症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循证治疗被发现对人格障碍有效。
治疗目标 围绕以下几点:
减少主观痛苦和焦虑、抑郁等症状;
帮助人们理解导致自身问题的内在方面;
改变不良适应和社会不良行为,包括鲁莽、封笔、缺乏自信和脾气暴躁;
改变有问题的人格特征,如依赖、不信任、傲慢和控制欲;
心理治疗如动力学治疗着重强调潜意识,在潜意识里,那些让我们无法直视的痛苦的感觉、冲动和想法都被隐藏起来了。还有CBT、DBT、MBT、心智化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治疗方法因障碍类型而异,但 心理治疗/咨询是治疗的主要形式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理解自己痛苦的所在,理解自己认知行为模式的成因,评估错误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形成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 药物 可用于治疗可能出现的极端症状。可能使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和稳定冲动的药物。
其他应对技巧
不断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主动学习障碍成因、治疗策略等。
积极治疗:主动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制定目标,遵循专业人士建议。
自我保健:有规律的锻炼、饮食和睡眠可以帮助预防情绪波动,控制焦虑、压力和抑郁。
如果不治疗,人格障碍会导致巨大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包括失去生产力、住院、严重的情绪问题,进监狱。人格障碍患者也通常有酗酒、吸毒、暴力问题,有自毁行为、自杀风险。
目前,还没有预防人格障碍的已知方法,但许多相关问题会通过专业治疗而减轻。一旦出现症状就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减少人格障碍对个人生活、家庭和友谊的破坏。
由于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不遵循治疗建议,因此很难准确评估预后。
参考文献
1Johnson JG, Cohen P, Smailes EM, Skodol AE, Brown J, Oldham JM Childhood verbal abuse and risk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during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Compr Psychiatry 2001;42(1):16-23 doi:101053/comp200119755
2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hat causes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10 https://wwwapaorg/topics/personality-disorders/causes
人格障碍是指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品质或整体人格上都是畸形的。为此,患者遭受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异常阻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他们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人格障碍通常始于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并持续到成年甚至一生。
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品质因素之一。临床上可以看出,某一类人格障碍与某一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就有人格分裂,偏执型人格容易发展成偏执型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会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人格障碍是由遗传、先天和后天不良环境因素引起的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固定作用模式。
这些行为偏离了社会文化背景,会给自己造成痛苦,甚至伤害周围的人。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明显格格不入,根本不会融入现在的社交圈。虽然他们的智力与其他孩子相差不大,但他们的行为却完全不同于其他人,尤其是放学后,他们经常会做出让老师、家长和同学吃惊的事情,比如逃学、躲藏。就算你错了,也不会吸取教训,下次还会再犯,不自觉。
再怎么教也没用,就是自己走自己的路。有些人格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问题,但他们经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经常被别人误解而感到极度不安。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想和别人说话了,长大了也不想出去打工了。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以前有人认为人格障碍中精神病的轻度表现是与神经症相同的反应过程,但最近的研究并不支持上述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型行为”,可在少年阶段或更早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类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有关研究和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类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有关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比率这几年呈上升趋势。
2、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类:(一)神经症 神经症也称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3、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4、不健全的个性特征是此类疾病的发病基础。
5、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创伤,便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6、在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
7、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
8、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
9、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成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
10、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
11、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12、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13、对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进行心理训练,如各种自我松弛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疗法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14、2.忧郁症 忧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15、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
16、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
17、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
18、 大学生忧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他们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和心境。
19、一般来讲,神经性忧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
20、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
21、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
22、自尊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
23、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忧郁症的发生。
24、忧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5、例如,倾诉、写日记、器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
26、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
27、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28、3 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
29、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
30、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
31、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多与其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
32、 强迫症的根治是比较困难的。
33、行为疗法对强迫动作有一定效果。
34、向患者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
35、4.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
36、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37、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脑机能活动的过度紧张,使精神活动的能力减弱。
38、有易感素质和不良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患神经衰弱。
39、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专业思想不稳定、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对人生思虑过多,在家庭问题上、恋爱问题上犹豫徘徊等。
40、所有这些,在患者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本身的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
41、对神经衰弱的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作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42、(二)人格障碍 人格,通俗地讲,就是人的个性。
43、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已基本形成。
44、但有些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着不良特质。
45、一方面,这些不良的人格特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社会性活动,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而又无力改变时,会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应及自我否定,结果给个体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6、一般说来,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
47、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
48、人格障碍种类很多,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种:1.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49、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我评价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又过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
50、这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大学生。
51、2.情感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
52、它可以表现为抑郁型人格、躁狂型人格、躁郁型人格等三种形式。
53、 抑郁型人格多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悉善感精神不振,少言寡语,看任何事都会从悲观的角度出发,无法体验明快的心情。
54、躁狂型人格则与此相反,多表现为情绪高涨,急躁、热情,有很多设想,但却有始无终。
55、终日兴高采烈,雄心勃勃,过于乐观,常常表现出无端的欣喜。
56、3.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主要是指这类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不一致。
57、主要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语怪异,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耽于纪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
58、他们回避竞争性情境,对他人漠不关心,独来独往。
59、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在孤独的环境中,尚可适应,甚至可以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但在人多的场合,在带有合作性质的任务中,由于与其他人完全不能相容,因此,往往很难适应,从而导致极度适应不良。
60、(三)适应障碍——失落、冷漠、自杀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敏感而不稳定。
61、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一系问题。
62、如何迅速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适应眼前的现实,主动运河接受几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最为实际、最为紧迫的问题。
63、适应障碍,就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64、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
65、失落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某一事件前后自身感受、评价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
66、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往往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觉得迈进大学,一切如愿;然而,随着现实生活的展开,发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充满浪漫情怀。
67、这一现实,对于思想尚存在片面、生活阅历一帆风顺,而又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未曾料到的。
68、这就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69、他们一下子从希望的塔尖坠入失落的谷底。
70、开始阶段,或许尚有信心奋起,但又时时感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感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困难,因而,很可能索性放弃一切努力,而在情绪上又往往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71、大学生的冷漠感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
72、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常觉得“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运河为之努力的事。
73、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种自觉性,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为什么活着。
74、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剧增,大学生往往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
75、身在大都市中,孤独感加重了,个体丧失了与他人的感通性,因而冷漠丛生;另一方面,通过激烈竞争而升入高校的学生,一下子失运河了奋斗目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
76、再加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对专业不感兴趣,便会倍感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以度时日。
77、失落与冷漠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标的丧失。
78、进入大学以前,上大学成了众多中学生们的第一大梦想。
79、待至梦想成真,他们从狂喜中冷静下来之后,如果未能及时地树立起新的目标,或者未来的目标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就会觉得生活平淡、乏味与无奈。
80、重新的奋起需要强大的动力,而人又往往是存在惰性的,很容易就此消沉,以对人对事的冷漠,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81、如果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就很可能诱发出自杀的意念甚至行动。
82、严格地讲,自杀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人在受挫折之后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毁行为。
83、毋庸置疑,自杀与心理压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84、据调查,大学生的自杀比例,在同龄人中是较高的。
85、在大学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引起挫折的因素,如学习上的失败(成绩不理想、考试不及格等)、失恋、学业上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专业不理想,以及毕业分配不顺心等等。
86、此外,由于重病或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胜任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困难,也容易产生挫折感。
87、这些挫折是诱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
88、由挫折产生了绝望情绪,而自杀便成了摆脱这种情绪的手段。
89、然而,单凭这些,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学生中的自杀现象。
90、这里还存在一个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问题。
91、当较大的挫折落到一个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特别是对于那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内向的人,自杀的悲剧更有可能发生。
92、有关挫折与自杀的关系,在后面的有关章节还将详细讨论。
93、在本节的最后,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对心理障碍,尤其是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94、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95、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96、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足为奇了。
97、因此,心理疾病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
98、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
99、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请教专家或医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