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夏天 (2014)
导演: 王维明
编剧: 徐琨华
主演: 徐若瑄 / 郭采洁 / 贾静雯 / 戴立忍 / 周幼婷/ 黄远 / 柯素云 / 夏宇童 / 赖琳恩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10-24(中国大陆/台湾) / 2014-10-06(釜山**节)
片长: 110分钟(中国大陆) / 109分钟(台湾)
又名: 寒蝉 / Sex Appeal
从未见过父亲的白白(郭采洁 饰),23岁时独来到东部音乐学院求学,她想离开台北的桎梏,去追求渴望已久的独立与自由。她满怀欣喜的加入学校的乐团,追求艺术的心灵,享受着自由的味道。在学校,她遇见在台东长大的19岁学弟木宏(黄远 饰),木宏天生拥有的自由与单纯的灵魂,萌发了白白与 他之间青春爱情的躁动。
学校音乐学院的李教授(戴立忍 饰),把毕生热情放在音乐上的他,在遇到学生白白之后,却唤起他对青春向往的欲念。利用手中的权利形成的封闭供生关系,让白白陷入错恋之间。一起校园师生恋迅速地成为人们茶馀饭后的谈资与网络上各自表白的激战。
方律师(徐若瑄 饰)为了老朋友的托付,到了台东协助白白走出巨大的人生考验。这样让方律师的内心重燃的正义和情感,也让她与的她的老友,台东大学的王老师,重新解开了彼此的人生心结。
在华侨大学(福建泉州)南区31号楼102室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由庄天山老教授和跨度近30年的不同届39位学生组成,这里交织着忘年交的深厚情感和学长学弟之间精神品质的传承发扬,也有力地证明了教书育人绝不仅限于课堂之上。用一句话概括:提携互济,亦师亦友;共尝悲喜,情浓至深。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想用心地讲一讲这里发生的故事。
庄天山(1934-),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中国流星雨第一人,主要研究古天文,来华大后把研究扩展至自然辩证法、闽南文化领域,文理兼修,曾是社科系的教授,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如今已是84岁的高龄,在过去一个甲子的时代巨变中,他经历了人生的跌宕,事业的柳暗花明,如今晚年却也遭受着淡淡的凄风苦雨,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克服阻力献身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事业,更难得的是始终保持着率性活泼的心态。作为这个“家庭”的核心成员,以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这39位成员的成长成才。
庄老为了教学方便和其他原因从84年开始,便没有和家人一起居住,独自居住教职工公寓,却也相继招纳了39位学生成为“家庭成员”,这些学生横跨了84届到如今14级,大部分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时间长短不同,有的三年多有的几个月,但都成了人生的宝贵经历。从时间上以2005年为基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庄老身体健康,生活自主,把公寓空余的房间借宿给同乡的刻苦勤奋学生,给学生提供便利和指导,又感受到年轻人的陪伴和活力;后一个阶段,庄老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大不如前,几乎每年住院两三次,生活上、科研上和住院时需要帮助,一些外省的假期不经常回家的学生就成为了主力军,这些成员也承担了更多的职责。从84年至今,这份传承一直从未间断,随着庄老的老去,102室的面孔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却是这里家的气息。
总之,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大学期间受到国家或学校的资助,刻苦勤奋、踏实认真,懂得感恩回馈,平时就热心服务社会,在庄老师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学业和生活方面又得到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加快了学业的进步和心智的成熟,在临近毕业面临选择的时候,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前几年每年一度的庄老生日宴时,那些已经步入中年的老学长们也专门前来给庄老祝寿,激动地讲着自己当年住哪个房间,和庄老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虽然无从得知当年他们相处的情景,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感谢当年那段时光,庄老师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使得他们在学业和个人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影响着日后的人生。
下面就说说我亲身经历的近几年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梯队的接力。
现居于102室的丁同学,赵同学,李同学三位同学是这个传承中最新的链条,他们的接力棒是从10级的任同学、唐同学,11级的李同学、詹同学手中接过。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为什么来到这里,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任同学第一天到来就给庄老打洗脚水,庄老看到后急忙制止道:“小任啊,放下,这个我自己来做,你们可以适当帮我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我来这里是敬仰着您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作为年轻人就是向您学习,为您服务的”,这样一席话温暖着庄老,也道明了加入这个家庭的目的,更是在毕业后读研期间仍践行“为您服务”的誓言,也影响着后来我们这些接力者。其次是这里其乐融融的亦师亦友的氛围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学长们没能陪伴着自己家的老人太多时间,但为庄老做足了儿孙们应尽的职责:小到生活中洗衣扫地、买菜买米、领取信件,科研上的打字校对,大到测量血压、生病住院时病榻前的端水喂药、倒屎倒尿。学长们又非常独立向上,有的热心学术投身考研,有的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成为学生组织的领头羊,有的热心志愿服务,但都把时间安排的妥妥当当,例如在2013年庄老住了两次院,第二次住院38天,无论是考研冲刺期还是校团委忙碌的工作,他们都轮流坚守在病榻前直至庄老出院。在这里,他们彼此产生深厚的友情,懂得了担当、有效地管理时间、坚定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毕业时或获得优秀毕业生,或考取了研究生,或入职了国企。在学长的引导和感染下我们搬到这个家庭,也逐渐承担起了这份角色。
作为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梯队,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这里的生活。无论是身份上以及年龄上的差距却丝毫没有让我们在这个家庭中造成任何的隔阂。例如我们的称呼是庄老概括每个人的特点再加上一个“娃”(闽南语指淘气的小孩子),反过来我们便叫庄老为老娃。庄老在生活中丝毫没有架子,甚至比我们还具有童心,经常用各种方法和我们逗趣;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中又展现了他博闻强识的一面。所以生活中就真是一幅‘童颜白发,相乐其间’之景。生活上,庄老以严苛的标准要求我们,比如:内务整理、生活习惯、柴米油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节日也组织聚餐过节俨然一片家庭的氛围,另外在庄老生病住院期间,我们更是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学会做饭,了解医护知识。爱好特长上,庄老有好几项体育特长,也引导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至少培养一个爱好使之成为特长,于是我们开始爱上骑行、游泳、篮球、羽毛球,甚至有的去参加马拉松。学习上,庄老生动风趣地普及了古代史、古代文学、闽南文化,又在学业方面给予我们指导。价值观上,经常以自己的丰富经历为例引导我们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或突破点,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近两年因为庄老身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三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也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在庄老和我们梯队最困难的时候,那些已毕业的学长们仍然尽力地给予帮助。由于庄老去年暑假回石狮老家期间中风病重,便不得不在家休养,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和庄老通电话,每个月去石狮看望他一次,也许我们现在三个成员将是这个家庭中最后一个链条。
这个持续30多年的家庭诠释了一个学者尽职尽责地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将育人的环节扩展至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后辈年轻人的提携和关爱。也丰富了我们对于家庭、感情、事业的认知,让我们有机会获得各方面的锻炼,使得我们身在其中成长成才。如果说走向独立,懂得担当,学会生活,找到目标倾心于事业,懂得感恩并回馈社会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一个标准,我想我们比其他同龄的同学更接近这个标准,也展现出我们公管学子的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我们这39位庄老的“关门弟子”非常珍惜和感激有这份经历,感谢庄老的苦心培养,也感谢我们自己没有辜负青春虚度时光。
林纾属于民国初年的文坛怪人之一,像辜鸿铭、刘师培、严复、黄侃等人一样,都是古古怪怪的,他也大概属于这个类型。林纾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但他对外文可以说是几近一窍不通,大部分译著是与精通外文的王寿昌合作的;由王寿昌口述原意,他则以生花妙笔顷刻成章。如此这般,竟翻译了一百八十多部西方文学作品!特别是《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书出版后,风行一时,有情男女几乎人手一册,赚尽了不少痴情男女的眼泪,也扎扎实实地感动了京城八大胡同里的名妓谢蝶仙。
谢蝶仙于是经常幻想:这个名叫林纾的作者,其文笔如此缠绵悱恻、极尽多情;如果能得到他的轻怜蜜爱,那该会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就在谢蝶仙跃跃欲试、却苦无路子可通的时侯,机会竟然来了——林纾的结发妻子刘氏去世了。老年丧妻,林纾整天窝在“苍霞精舍”里,唉声叹气的。刘氏生前贴身的侍婢,生得粗粗壮壮的,后来嫁给了一个木匠师傅,经常有事没事地回来走走。此刻见老主人颓唐的样子,她屡屡劝他也不妨出去找些乐子,以调剂那凄怆的心。
于是,这位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著名老教授,便也偶尔到那灯红酒绿的烟花巷里去找些“ ”,提提精神。那时,他并不知道这里还有个叫谢蝶仙的想念他老人家。而他自己又爱面子,在妓院中仅仅是耳听、眼看而已,并未真刀实弹地上阵;还自己写诗表明心迹,诗曰:背人小绾髻丫叉,隔着床帏六幅纱。隐隐衣裳秦云气,水晶帘外望梨花。那女婢把老主人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的木匠丈夫,作为一笑。恰巧,这位的丈夫在松花班修理门窗,午间休息的时侯,班中的红妓谢蝶仙与他闲谈,听说他正是林纾女婢的丈夫,便显得格外殷勤,一会儿送茶,一会儿送烟,收工时还格外多给了些工钱。
木匠正自狐疑,谢蝶仙竟用湖色绸帕包着一个小食盒,递到木匠手里,并郑重拜托他,说务必要把食盒转送给林纾。当天夜里,木匠便专程把食盒送到了林家。林纾打开食盒,只见重重棉纸锦笺,包裹着四只特大的柿饼,每只均被咬过一道,齿痕历历,犹带脂香。木匠对林纾说:“蝶仙姑娘寄语先生,她仰慕您的才华已非一日,听说鲲弦待续,意欲委身相侍,先送几个柿饼表示一下意思。她请您屈驾前往一会,也好当面倾诉衷肠。”林纾想到自己年近花甲,而谢蝶仙尚在妙龄,一个是日薄西山,一个是旭日东升,大大不妥,便对丫姑爷说:“果真如此,盛情着实使人感动不已。不过,红粉固然情多,怎奈青衫命薄,美人之贻,我是无福消受的。”把四个柿饼重新包好,退了回去。
当年在北京八大胡同像样的妓班中,繁文缛节的规矩特多。每当季节转换的时候,循例以时新佳果馈送恩客,以博得受之者的欢心。过了些日子,正值枫红菊黄鱼肥的时侯。多情的谢蝶仙,又特地托人给林纾送来时鲜鲥鱼。林纾正好有友人在座,怂恿他煎了下酒。酒阑客去,空斋凄清,微醺之际,最易动情。“林教头”当夜左思右想,理智与情感反复交战,晨鸡报晓,终于做成决定,大声对自己说:“鲥鱼多刺,不好招惹。一缕情丝,也许会成为自缚之茧。风尘之中不乏侠女,但若为良妇,并非易事!”
林纾对谢蝶仙的那一片痴情,竟三番五次地拒绝。谢蝶仙难免口出怨言道:“林纾的诗文小说,无不情意缠绵;轮到他本人有所施展时,何以如此不具水准”这话很快传到了林纾的耳朵中,他无可奈何地说:“我已老迈,早已看淡儿女私情,哪还有依红偎翠的念头!”并写了一首诗送给谢蝶仙:不留夙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谢蝶仙愿嫁林纾的消息,竟很快地便传扬开来;虽然还没有为事实,却使谢蝶仙声名鹊起。毕竟,想嫁北大老教授的京城花魁独她一位。许多走马章台的富商巨贾,有心附庸风雅,便一窝蜂地都来到松花班,指名道姓要谢蝶仙陪客,以争睹她的风采。谢蝶仙不胜其烦,竟一气之下答应一位茶商的婚约,双双出京远走岭南而去。
京城里失去了谢蝶仙的踪影,却越发使人对她产生好奇心理。从外地来京的,此后还络绎不绝地后人慕名到松花班访艳。谢蝶仙远赴岭南后,风月场中的常客们都说她太过执拗,说她是一种自暴自弃。宿命论者则认为,这一切都应了她的名字,蝶而成仙,翩翩飞舞,以至于飞到岭南去了。这边厢人们对谢蝶仙议论纷纷,那边厢她本人却因不适应岭南的湿热气侯,加上茶商不懂得怜香惜玉,终于恹恹成病,不久就逝世了。
林纾在得到谢蝶仙魂断南天的消息时,已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他非常感慨,就写了一首诗来纪念谢蝶仙。有人拿他写谢蝶仙的这首诗,说他与对方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吃了她的一条鲥鱼,期间定然还有过一段温馨旖旎、云雨欢歌的男女生活。那首他写谢蝶仙的诗是这样的:水榭当时别谢娘,梦中仿佛想啼妆。魂来若过西江道,好忍临川玉茗堂。
林纾本来对谢蝶仙的死黯然神伤,觉得是自己辜负了她。但当他看到有人来挑剔自己与谢蝶仙的关系时,又立即把一篇小文《自题像赞》登在报上,含沙射影地表白心迹,说道:“……汝少任气,人目为叙利亚,且汝老自奋,谬托迂儒。名为知止,而时好名之心如。名为知足,而治艺之心勃如。为已与为子孙与吾劝尔姑徐徐而留其有余。饱汝食,宁汝居,养心如鱼,树德畲,岂无江与湖宁为马与驴子孙有福宁须汝!”谢蝶仙若九泉有知,看了这篇文字,不知会不会觉得林纾太过矫情、虚伪,是不是觉得自己死得太不应该呢
设计理念: 11、唯一的听众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精神和语言和谐共生,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质疑激趣 (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她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总会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出示最后一段2句话)
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经是一个音乐白痴。 (出示第一段2句话)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这节课让我们怀
着虔诚的心走入那清晨,走近那神秘的唯一听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小学语文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
(一)显然同学们都对这位神秘的的听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课文,抓住描写她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好好去品茗,更深层地去感受这位唯一听众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好做个简单批注。
(二)重点交流:
板块一:抓三次对话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Δ 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点拨: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2、她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3、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用心良苦?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委婉地提出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激励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
4、朗读指导:你能想象出老妇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Δ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人格。
Δ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体会出老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我琴艺上的长进,另一方面又勉励我要不断的努力。一老一少在音乐的流淌中相互给予快乐,融洽温和。
小学语文
板块链接:在老教授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同样在人物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不言而语的点点滴滴。(两个板块之间应顺学而导)
板块二: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平静的后面往往蕴涵着不一样的思想。同学们,你们能读懂老妇人三次平
静的神情后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吗?
Δ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一位优雅的很有气度的长者,平静的神情仿佛告诉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拉锯般的琴声所惊扰,平静的眼神充满着包容与友善,让我羞愧、惊慌的心也很快地平静下来。
Δ以后,每天清楚,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平静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默默的关心中让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每天如一日,真诚可鉴。
Δ我也常常会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
2、
3、 引导点拨: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的努力。 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
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沮丧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洋溢 抱歉 割舍
二、 继续研读文本,了解我的成长历程
1、正因为老教授孜孜不诲的教导、默默无闻的关切,我的学琴经历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过程,请你利用刚才听写本上的词语说一说。
小学语文
2、在这个过程中,哪一幕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自己最深情的朗读告诉大家,与人分享。
3、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明白了……
说话练习,分层要求:我明白了 也明白了 更明白了 。
4、(机动)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树林,而我唯一的听众也已经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你能假想这一幕吗?请你试着用上‚平静地望着我‛,用最
吻合的语言把这一幕写下来。(背景音乐:小提琴曲)
三、
1、 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那时的我总是那么的 ,为什么?(或许有着成功的喜悦,或许有着感恩的思绪,或许有着……)
(2)不管如何,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
2、 就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就这样一位‚不教而教‛的师者,同学们,你
们能用哪些名言诗句来赞美她?
3、小结: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四、作业
1、
2、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写一则 读后感 。
小学语文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用
心良
苦
小学语文 真诚无私
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如果说父母赐予了你生命,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善恶美丑。那么老师无疑是赋予你灵魂的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敏锐,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与修辞学使人善辩。”正是老师引导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这些可贵的品质。可以这么说,一个智慧的老师,能让你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尊重,从而对学术充满一种圣洁的情怀;一个道德的老师,能教你明辨是非,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无畏的人,从而让你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
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漫长历程中,我与许多老师相识,他们有的严肃,有的随和,有的风趣,有的沉稳。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的过程中,他们都给我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即使处于如今的大学环境之中,我一旦想起他们,仍怀有一种敬佩与感恩的心情,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才从一个幼稚的孩童变成了一个懂事的青年。他们组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学习生涯中最温暖的回忆。
大学时代,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大学的老师也必然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我对我的大学老师怀着无比美好的期待。
我心目中的老师,我想象他一定是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轻松幽默,有亲和力。他的到来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整个校园,有他的地方一定会充满笑声。我们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非常愉悦,他能让我们觉得生活之美好,永不丧失快乐生活的追求。花儿和阳光,是大自然中最美丽最光明的意象,与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成为知己,你同样也能得到最美丽最光明的生活心态。
我心目中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博学智慧的人。他已经送走了无数届莘莘学子,也即将培养我们这些随之而来的青年。我想他不仅会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我们的心智更加健全。或者,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哲学家,能给我智慧,使我聪明,使我在现实生活中思考社会的千姿百态。他还会给我展示这个大千世界的风俗习惯、艺术、文学、思想史、自然风景、地域风情。他会领我去希腊欣赏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智慧,学习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人生哲理,观看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去英国看工业革命时的火车和机器;去法国看大革命时的翻云覆雨,感受拿破仑的军事天才,去埃及看神奇的金字塔,看罗尼河怎样蜿蜒在那片金黄的土地上;去美国看华盛顿隐居时的小山庄,看斯伦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看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演讲。这一切都是我想知道,我深知我的老师必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
我心目中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在生活上待学生如子女,在学习上视学生如朋友的人。我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虽然衣食无忧,但我们仍然渴求那份难舍的亲情。漂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需要亲人真挚的关怀,让我濡沫不忘。也许,生活会变得空虚,情感会出现空白,但一有知心的朋友出现,我们便会涌生出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从而无话不谈。我的大学老师会给我情感上的支持,让我在面临困难,遭遇挫折时能有人与我共同分担;获得成功,感受欢乐时有人与我共同分享。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我觉得老师更像春天,与其说他在精心呵护花朵,不如说他在制造整个春天的气息。春天里,草长莺飞,万紫千红,一切都进入了生活蓬勃活跃的时期,处在大学的我们,沐浴在如此怡人的盎然春意中,怎能不感恩戴德?
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一定是一个与学生帮助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人,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理想帮助我们成就了美好的现实,让我们有目的地在人生的天空中搏击翱翔。在我们即将走过的四年学习生涯中,必定会遇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这些困难只有我们自己身临其中,只有我们亲感亲痛。我们迷惘,彷徨,恼怒……但我们有远大的理想,永不屈服的信念,我想念一切困难在我们的锐气面前都会烟消云散。我不希望我一生处处依赖别人而生存。但老师的一句激奋人心的话语仍能使我倍增勇气,顽强地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障碍,执著于我的理想,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我希望他在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间里,能使我们脚踏实地的同时,对天空保持一份崇高的向往。我固执地认为:一个人只要心怀天空,大地上的一切苦痛和泪水将变为珍宝,一切迷惘和失落都能从中看到永恒的希望。
我心目中的老师,一定具有一颗青春的心。科特斯曾说:“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留住青春的心。”其实,一颗青春的心也正是我们生活态度积极,面对未来勇敢与自信的表现,表春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年轻是一笔可以拼搏挥霍的资本,只有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才可以尽情地享受人生,但我不认为青春的流逝可以迫使我们改变对斑斓生活的向往,岁月的侵浊可以蛀垮我们坚固的人生大厦。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我想念他一定能保持一颗青春的心,不管他处于年富和强的青年,还是凝重沉稳的中年,抑或是两鬓斑白的老年,我们仍然热爱他,追承他。我要他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同我们共享春的灿烂,夏的明朗,秋的萧瑟,冬的清冷。快乐可以传染,我真诚地认为:如果拥有一个青春的老师,我们人生的四季必能郁郁青青,永不丧失生存与奋斗的希望。青春让我们燃起了无限的希望,愿我和心目中的恩师共同期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我心目中的老师,一定是努力追求世间一切美好品质的人。知识使人聪明,美德使人崇高,我丝毫不忽略美德对我们人生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正处于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期,我坚信美好的品质一旦在我们心中生根必定会开出看世的花朵。我渴望善良,因为善良能使我变得理智,能让我从不对生活产生厌恶之意,能让我相信世界上美好多于丑恶,夸赞多于怨愤。我期望理解,因为生活中有着悲剧性的误会,性格的迥异会使它们变成无法逾越的鸿沟,我相信老师的教导一定会使我们学会理解别人,保持一份宽容之心,以一种童真的天性面对生活,那样周围的世界在我们的眼中才可能更美好。我还想拥有许多美好的品质,比如:信任、谨慎、感恩、团结、博爱等等。好品质就像根植于人心灵上的一棵树,它需要在生活的活土中吸收营养,需要我们用心浇灌,善心呵护,以助其成长。唯有如此,美德之树才能茂盛参天,我们的心灵才能永沐在清凉的绿荫之中,不会被风沙掩没。
岁月的车轮已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辗转了二十年,在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父母一直离我很远,曾经的朋友也都已与我分离。我都在不经意间勾起我的惆怅之感,但当我听着老师讲课,便总能从那些忧伤的回忆中解脱出来。大学时代在我的蓦然一瞥中悄然到来。初见大学的风景,我从心底感到一阵全新的惊喜。姹紫嫣红的花儿随风摇曳,成排的垂杨柳依依撩人,清翠欲滴的松树挺立遒劲。于是,我便怀着一种美好的期望,期望大学的老师也能如这动人的风景一般,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愿我的理想在你们身上开出现实的花!我要热情的赞美你们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却不曾知道这“十年寒窗”,尝尽了世间多少的疾苦,明了沧海桑田,在知识的海洋中徘徊挣扎,期待着成功的彼岸。功成名就、千古流芳,更是古今学子的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充实了多少个孤独的夜晚。
曾几何时,大学的多姿多彩吸引着我,让我魂牵梦萦。刚刚步入大学,与大学里的老师接触渐渐多了起来。教授、副教授原来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闻其言,观其行。随着时间的断推移,每位老师的特色与风格便了然于胸。那么,对于我来说,什么样的老师才应该符合大学老师的要求呢?
在我中学的记忆里,我感觉老师像慈祥的父母,除了学习之外,在生活中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另外,学识渊博,是我在未上大学之前对大学老师的第一印象。
大学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这是老师最伟大人格美丽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得,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成教。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觉得应该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要有“春蚕”吐尽青丝,“蜡烛”化成灰烬的精神,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大学老师,当然不同于以往初中或者高中的老师。对于大学的理解,我本人也并不认为大学仅仅只是以讲解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的场所。《礼记》有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主要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在于培养乐群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于通过不断的自我锻炼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追求。我们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我们要学的还有就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大学老师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学生做人。做人?不要怀疑,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学习做人,做人是要一门哲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要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并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因此,在我的心里,大学老师不仅仅是那种散发出清新墨香的智者,而且还要能够引领我走向理想彼岸的导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年之前,前辈们就已经总结了师者的任务;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接受了这一道理。传道第一,授业次之,解惑跟之,有不少“师者”一辈子埋藏在粉笔灰里。这样的老师,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教书匠”。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大学老师首先必须是要有真才实学、卓尔不群、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之辈。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乃古今绝艺于胸,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论古谈今,畅言世之奇伟瑰怪。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雾,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合天下奇观慧人心智。躬身亲传,教人以“止于至善”之理。
当然,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绝不是那种私塾呆板的“教书先生”,也不是复古木讷的“孔儒”。更不是箕子佯狂那般疯癫,“天下风云出吾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我喜欢的是一种奔放,一种洒脱,一种笑傲江湖似的无拘束,一种笑谈大千世界的自由,嬉笑怒骂皆不一格,激扬文字,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里霜天竞自由的激昂情怀。曾追慕先秦张仪、苏秦二人,他们急智诡辩,谈乾坤论天地,纵横古今,指点江山,畅游于列国;曾崇拜苏轼的激昂豪情,临滔天巨浪大抒于心胸,游江而追古遗事,高诵“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浩然正气,盈于天地,气贯古今;亦曾震慑于成吉思汗的文韬武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情万丈,纵横驰骋,逐鹿中原。在我的心里,我的大学老师应该有这份洒脱和豪气。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湘江水浅,怎得居龙?洞庭草稀,猛虎不居,龙之志在碧海深潭,虎之志在茂野苍林,生为当代的大学生,当志在四方,游历天下。因此,在我的心里,大学老师应当教人以理想远大,胸怀天下,教人以刚正不阿,勇于追求。为师者,必因善而教导之,增其志,砺其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良师领之,上行下效,耳濡目染,纵然穷途末路,亦不坠青云之志。“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所以,在我的心里,大学老师应该用这种气概来教导当代的大学生。
“毫无例外地,杰出的老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都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者科学家,杰出的老师在各自的领域内追求重要的智力和科学或艺术的发展。”曾有幸读到这句话,可见大学老师不仅仅要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所突出,在别的领域亦应该有足够的杰出表现。当然,这也是我心目的大学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孟子曾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三乐”之一。传说孔子弟子三千,朱熹门生亦过千人,然而,两位圣人的学问和恩泽并没有因此而减弱,相反,几乎每一位弟子都认为自己获得了明澈的真理,感受到了厚重的师恩。我想,这就是卓越老师的最高境界。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像圣人一样门生过千人,让世人所传颂,毕竟圣人很少。在我的心里,大学老师应该让自己教育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获得明澈的真理。
罗素曾说:“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智慧均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老师有了气概,有了洒脱,有了豪情万丈,有了斐然卓著的成就,难道这就是我心目的大学老师吗?不是,我希望老师和我成为朋友,成为那种真正意义上朋友。可以倾听我的话语,感受我的心声。不仅要关注我们的健康,更要关注我们的灵魂深处;不仅仅只关注我们的学习,更要关注我们的创新活力;不仅仅只关注我们的智力,更要关注我们的所想所做,不仅仅只关注我们的今天,更要关注我们的明天。
在我的心目中,大学老师就是如此。
不需要太多的闻嗅,却能够从行动中感受到一股从古至今的书卷气。
不需要太多的掩饰,却能够从中感受到一股油然而生的豪情。
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只需一句问候,就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不需要太多……
日更第92天。近些日子业余时间以学习网课和写文章为主,纸质书搁置床头,翻动很少。今早醒来,忽然醒悟,重新制定计划,每天至少阅读6页纸质书。
喜欢熊培云,随手翻到他的《自由在高处》中“老教授与小王子”,重新再读,依然浮想联翩,感触极深。
罗兰夫人有许多名言,如“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再如“接触的人越多,发现自己就越喜欢狗。”最后这一句,听起来有点不雅,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与狗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
2007年7月成都的一位老教授,为家中死去的小狗办丧事,两天花了10万元,舆论一时哗然。熊培云在书中分析了老教授与狗的感情,在养小狗的三个月时间里,狗狗一直守候在孤独的老教授身边,像亲人一样陪伴着他,产生很深的感情。舆论中有人责怪他,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捐给山区的孩子,并且正气凛然。但熊培云说,这经不起推敲。一方面给狗花钱并不能推导出老人没有给应该花钱的孩子花钱;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有人生的当务之急,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要这些钱是老人的合法所得,怎么花应该是老人自己的事,旁人是无权干涉的。我们要尊重老人的选择,老人没有对社会造成任何伤害。
谁能理解老人晚年的落寞?老伴去世,孩子不在身边,生活能自理,不愿意找保姆,所以他将情感寄托在一只小狗身上,不幸的是现在小狗没了,他为小狗举办葬礼,是他对狗的一种感情表达,在情理之中;他的奢侈,不过是他的心愿。
熊培云在书中讲到《小王子》中的一个故事。小王子特别喜欢他天国里的一朵玫瑰花,他非常爱着这朵玫瑰花;然而,当他看到地球的花园里有许许多多和他爱着的玫瑰花一样时,他觉得她爱着的那朵玫瑰花原来和许许多多玫瑰花没有什么区别,他倒在草地上哭了。狐狸过来给他讲了关于“驯服”的道理,小王子恍然大悟。狐狸说人的感情是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而“驯服”就是建立纽带,有一份默契,一种责任,在驯服之前人和成千上万的同类并无区别,也不互相需要,但是驯服后就会彼此需要,而且对于各自来说,对方就是整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换句话说,你深爱一个人,不忍舍弃,不是因为他独一无二,而是因你爱他,才让他变得独一无二。小王子猛然醒悟,当他再次看到他的那朵玫瑰花时,他就认为它是他的唯一了,它和花园里看似一模一样的玫瑰花并不一样。
人与人、人与物的交往更多的是通过心灵而不是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老教授和狗的这种关系了。
当我们对一些道理没有正确认识或认识比较浅薄的时候,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总爱评价别人自以为不太合适的地方。实际一个人的包容性、一个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学习不够,思考不多,认知层次较低时,妄加议论,自寻烦恼;当我们明白了事和物的一些道理时,我们对他人的宽容度、对社会上许多事情的包容就会增加很多。
我突然特别理解我的朋友的朋友,她对她的宠物狗的那种爱惜和感情,我们曾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嘲笑她对狗的溺爱,对狗的过分依赖,对狗的“奢侈”,觉得不可理喻,现在想来,她有她的感情寄托,不可理喻的不是我朋友的朋友,倒是我们对她的无端评论。
学习无止境,境界无顶峰,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无知”领域和“不可理喻”。每天学习一点点,一年成长一截截。
截至目前,我是同意熊培云的观点的,也许以后通过学习,有了新的认知,还会有不同观点,这也很正常。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