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想必已经明白,你是生活在社会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你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客观地处理问题。
但是,控制并不等于压抑,积极的情感可激励上进,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与合作,如果把自已的诸多能量消耗在抑制自已的情感上,不仅容易患病,而且将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外界做出强有力的反应。
因而一个成功的人应是一个能调节与控制自己情绪的主人。理智做人少生气 净化心中的怒力,克制自已。把不良的情绪清扫出去,加强自身的素质并保持好冷静的思维
我是这样去想这个问题的,”,并不只限于爱情,父母之情,朋友之情,恋人之情,都是情感,我们在这里仅仅对爱情的情感模式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了解以下三种情感模式:第一种是安全型情感模式,既可以依恋爱人,又能够信任爱人。每当想到爱人,他们就会有满满的温暖和甜蜜,同时他们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放任对方去探索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第二种是矛盾型情感模式,就是经常吵架的情侣。他们对对方有着过度的占有欲,希望除了自己,对方不要有任何自己的空间。他们依赖对方,却又常常以伤害对方,当恋爱终止的时候,一方可能表现出极端的痛苦,甚至催生了不少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爱情恐怖主义分子;第三种是回避型情感模式,这种模式不能建立起正常的情感关系。他们眼里的恋人,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实物。当谈起和爱人之间的关系时,他们也只会说,就这样凑合吧。当有天恋人离开时,他们也不会很伤心。事实上,他们在冥冥之中,会猜测对方会离开,因此他们也不敢对对方投入过多的感情。
以上三种只有安全型是健康的情感模式,怎么达到这种情感模式呢?那就要避免其他两种非健康模式,如果你是回避型的情感模式,那么就要努力试着去信赖他人,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别人。信任的本质是分享。你可以把你能够分享的东西,比如金钱、物品、时间、心事、人生规划,根据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排个序,从易到难,逐渐和对方分享。如果你是矛盾型的情感模式,学着减少自己的占有欲,给彼此独立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方不在身边一会儿,不要妄加揣测他移情别恋了;有时他把目光从你身上放开,也不意味着他不爱你了。同时要学会在恋爱之外,创造自己的独立空间,发展自己的个人习惯。要记住,捆的太紧了,就不是爱情,而是粽子。不要过度猜测,要给对方自由空间,否则两个人都会喘不过气来,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最后,世界上的情感模式有很多种,任何一种归纳都不会极端精确。只要根据自身与对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才能达到一种健康的模式。
01 提升自我价值感,走出分手深坑02 重新审视自己,唤醒新的自我03 抓住单身契机,重启别样人生
结束恋情或者婚姻,分手人士亟待调整恢复,最好的办法就是展开一段新恋情?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整理好自己再重新出发。否则你可能还得再遭受一遍分手的结果。
如何摆脱痛苦的煎熬,从分手的沼泽中走出来?如何调整和重塑自己,过得更好?
01 提升自我价值感,走出分手深坑自我价值感,如书里说明的,被称作“自我概念”和“自尊”,指的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作为一个人,你对自己价值的核心信念。
“个体的自我感觉越好,就越能更好地应对危机。”布鲁斯博士曾对离婚人士的自我概念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概念良好的人能够更好地调整并适应爱情的结束,也更容易调整自身以适应生活危机。
分手之初,不管是失恋还是离婚,人们一般都会掉入如下“深坑”:否认分手事实,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面对未来,孤独,失落悲伤,对对方心生愤怒……
有些人顺利走出来,有些人却始终受困其中。在这里,自我价值感起到关键的作用。自我价值感高的人,越能接受分手这个事实,越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应对危机,越有信心面对和处理恐惧、孤独、悲伤等负面感受。
“我怎么这么失败”,“我简直太糟糕了”,“我该何去何从,好无力”,分手常常会打击人的自我价值感。
分手之初,当你认为自己很失败,没有能力面对未来,无力感很强时,首先要做的是:摒弃对自己的否认,鼓励自己直面失去的痛楚,承认事实,拥抱恐惧,敢于与孤独为伴,释放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去正面回应而非逃避这些负面感受。
接着,再去有意提升自我价值感,积累应对危机的勇气,你可以:
(1)追求有助于你提高自我感觉的关系:比如和一些鼓励你、欣赏你、让你感觉良好的朋友和亲人待在一起,远离那些热衷于贬低你的人。
(2)正向看待自己,去除负面评价:比如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刻意察觉内在批判自我的声音,别用负面词汇来形容自己。
(3)在行动中做出具体实际的改变:比如针对你自身想改变的方面,减肥,读书,学习新东西等等,设定够得着的目标,然后去执行,真正做出改变,让自己多感受到成功,还可以把这些小成就记录下来,没事看看笔记,增强自己的自尊水平。
布鲁斯博士告诉我们,随着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你就能走出分手深坑,自我价值感也会跟着提升,勇气会随之而来,而你需要这份勇气走进面对自我的旅程。
提升自我价值感确实需要花费力气,但绝对能够为你面对分手危机带来最初的勇气。
02 重新审视自己,唤醒新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最终还是要追溯到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中去。分手后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自我,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否在关系中失去了自我?
在关系里,我们可能会因为戴久了面具而失去自我,进而阻碍了关系的发展。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人格面具”理论,是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在不同场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寻求社会认同,融入社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格面具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是有利的,但它也有不利的方面,如果你热衷于戴着面具,沉浸于自己扮演的角色,那就会离自己的天性越来越远,迷失自我,产生心理困惑和冲突。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为了给对方展现美好的自己,或者为了讨对方欢心而戴上面具,比如你本不爱吃西餐,结果为了配合对方,装作很爱吃的样子。
如果老做一些与自我疏远的事,久而久之,你就会迷失自我,连自己都变得不了解自己,还容易在关系中感到疲累和负担,渐渐与对方发生矛盾或者想要逃离。
布鲁斯博士告诉我们,“面具有应该戴的和不应该戴的之分。工作时戴着“乐意为你效劳”的面具会使你与他人顺畅合作,但和朋友或是爱人待在一起时,若还戴着这样的面具,就会阻碍你们直接的交流,在情感上拉开双方之间的距离,让你们两个人都没法做自己。”
今后与人相处,适时把面具摘下来,展现真实的你,率真地与他人交流,让对方知道你的真实感受。这样你便能筛选和留下那些愿意接受真实的你、与你坦诚相待的朋友,从而获得更亲近亲密、更舒服自在的关系,免于情感痛苦以及情感精力的消耗。
《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内页
(2)我有真正地爱自己吗?
很多走向分手的人,起初踏入恋情,是为了摆脱孤单,或者只是希望在对方身上找到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东西,而不是真正地爱对方本来的样子。为何会这样,根源就在于不懂得爱自己。
当你爱自己时,意味着你愿意悦纳自身那些不够完美不够理想的部分,愿意无条件地爱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能够为自己做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满足自我内在的需求。
那么在你遇到彼此心动的伴侣,踏入一段亲密关系时,你便不会在对方身上索求那些你内心缺少的东西,反而能够全然投入和滋养亲密关系,建立起成熟而持久的关系。
此外,如果你把对自己的爱放在心中的C位,便不至于在失去对方后就仿佛失去支柱。分手难免痛苦和受伤,但不会毁灭性地击垮你,因为你有能力给自己爱,根基很稳,打不倒。
在布鲁斯博士的离婚课堂上,很多人认为的爱是以他人为中心的,而不是在自己心中,很多人觉得爱就是照顾、给予,并且让对方感到幸福,几乎没有人在定义中包含了爱自己这种成熟的概念。他认为这些人一旦离婚,受到的伤害会很大,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或是无法爱别人。
爱自己,并不是一件自私的事,而是一个有力的根基。你自己先懂得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一旦遭遇分手,你内在对自己的爱就会给你托底,支撑你走出阴霾。
(3)我是否受困于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书中指出: “过渡阶段,你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你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的配偶非常像与自己关系不好的父亲或母亲,你会在自己的成人关系中试着解决童年没有完成的成长任务。”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探究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模式,不免要思索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深入研究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相关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在其《原生家庭》这本书中,她指出,“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者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这种熟悉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感和整体的架构。”
比如有些人的父母控制欲很强,啥都管,但这些人可能还是会不知不觉地找一个同样控制欲强的伴侣,哪怕这样的关系让他们感到痛苦,但熟悉和安全的感觉让他们深陷其中。
而这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会一点点侵蚀和破坏关系,终有一天会极大概率地因为一方压抑太久而爆发矛盾,以分手收场。
回首过往,你身上存在的不利于关系发展的东西,是时候清理掉了。当你打破原本惯有的情感模式,重新学习和尝试健康的交往模式,你才能与对方建立更加顺畅和投入的亲密关系。
图为《原生家庭》一书封面
03 抓住单身契机,重启别样人生布鲁斯博士说:“无论你以前的经历如何,现在的单身期作为独立个体的成长阶段,是非常有价值的。分手后的这一调整会让你真正做到对过去释怀,让你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学会自我增值。”
民国第一离婚案的女主角张幼仪女士,就是一个在分手后完成自我成长蜕变的女子。徐志摩与她离婚,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没有把她击倒,反而使她强大。
图为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第一张合影(来自《小脚与西服》一书)
离婚前,张幼仪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她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和缠过脚的妇女一样,以至于徐志摩还曾把他们夫妻俩比拟成小脚和西服。
离婚后,有孕在身的张幼仪开始觉醒,努力摆脱旧式思想的束缚,学习进修,自我增值。在德国,儿子出身后,她为了自力更生,很快地从产后的悲痛中振作起来,学习德文,专攻幼儿教育,练就一技之长。
当她3岁的二儿子不幸死于腹膜炎时,历经丧子之痛的她并未就此倒下。她回国后,抓住事业上的机会,先后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还出任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她在职场披荆斩棘,战绩斐然,曾使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扭亏为盈,经营能力倍受认可。不仅如此,她为了弥补自己正规教育的不足,工作之余还跟着一位中文老师上课学习。
离婚后的张幼仪,致力于追寻人格的独立发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经历不幸的人生际遇之后逆风翻盘,蜕变成“一位兼具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坚强女性”,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世人称赞。
她曾发自肺腑地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分手后的单身期,煎熬伤痛在所难免,改变自我亦不可或缺。是对自我的重塑调整,促使你对过去真正释怀,确保你对未来心怀希望。
图为张幼仪1924年摄于德国(来自《小脚与西服》一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分手带来的伤痛看似是沉重打击,实则是个体成长的契机。布鲁斯博士在《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中不断强调:“虽然分手给你带来了感情创伤,但你却可以找到极大的个人成长空间。”
学习如何调整和重塑自我,在山底下勇于向上攀登,最后才能破茧成蝶,通往自由之境,那时的你将拥有独立和成熟的自我,内心充满爱与自由,可以享受独身,也有能力再次去爱。
01享受型情感模式
中年人的爱情,如同一只鸵鸟,一旦习惯了他人的给予,就会安于表面的幸福,停止思考与成长。
若子经历过三段爱情,第一个男友在她怀孕后离她而去;第二个男友工作太忙,聚少离多;最终,她与疯狂追求她的商人结婚,成为了全职太太。
好景不长,生完二胎,她发现丈夫在外面鬼混,经过一哭二闹,她选择视而不见。因为享受惯了男人给予的生活,她失去了独立的勇气。
所谓享受型情感模式,指的是心安理得接受他人赠予的物资和情感,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类人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有时只要哄一哄就会忘记不愉快。但面对情感挫败,她们却会放弃思考,选择把头埋起来。
02自虐型情感模式
习惯生活在阴暗中的人,看见的世界都是充满瑕疵的,他们往往会把一切局面搅乱,以此来考验爱人的真心。
白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被灌输了满满的自我保护观念,患有情感洁癖症。她不喜欢男友享受他人的赞美,也拒绝与他人竞争爱情。
强烈的自尊心更接受不了对方忽冷忽热,一旦男友的态度超出了她的设想,她就会彻底将这段感情拉黑。
自虐型情感模式,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决定一段感情的去留。这类人群,骄傲又脆弱,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她们深怕自己受到一丁点的委屈与伤害。
一旦出现精神内耗,她们就会走向决裂的局面,以极端的态度来看待爱情的考验。
03掌控型情感模式
因为我爱你,所以要掌控你的一切,不允许你有自己的立场与态度,也不允许你活在我的手心之外。
她的父母感情不和,常年吵架,母亲脾气暴躁,父亲便选择了离婚。
因此,在简里的情感经历中,每一次错付真心后,她对男人有了防备,事事都想掌控对方的行踪,害怕遭受欺骗。
掌控型情感模式,指的是害怕自己无法预测对方的变化,因此,想要通过改变对方,来主宰这段感情。
她们外表看着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早已兵荒马乱。只是因为疑心,就想干涉对方的行为,最终会导致爱情破裂。
04取悦型情感模式
因为在乎,所以甘愿为你付出一切,哪怕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但为了取悦你,会隐藏真实的情绪。
在外人眼中,罗艺是个开朗大方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只要别人夸赞她,或者需要她,她就会选择自我牺牲。
然而,不懂拒绝的她,活得很累也很痛苦,经常因为吃亏而感到憋屈,最终把自己推向深渊,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取悦型情感模式,就是指用压抑自己来换取他人的认同感,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评价,容易陷入道德绑架的漩涡。
越懂事的人,同理心越强,越习惯包揽责任。善于体恤他人,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为别人排忧解难,最后往往令自己左右为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