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书法鉴赏祭侄文稿

怎样书法鉴赏祭侄文稿,第1张

  《祭侄季明文稿》(又称《祭侄文稿》),书者颜真卿,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它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手书)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季明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平稿;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钊三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根本无法顾及行文走笔的工拙,一气呵成,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文中大量的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若滔滔江河一泻千里——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观其字如睹其人——作者无意于佳,却写得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凡人圣。

  《祭侄季明文稿》全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季明文稿》原文(附删涂字句)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编辑本段译文注释

  《祭侄季明文稿》(局部)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又朔又有初、始等义。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刺史本兼军民两政。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祭侄季明文稿》(局部)

  原文: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唐宋时为勋官。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共设十二转,第八转为“上轻车都尉”。七转为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下还有骑都尉等。“开国侯”为爵名。唐代将爵位分作九等,“开国县侯”为第六等。候前多冠以县名,但食邑不一定由该县供给。颜真卿的丹阳县开国侯的名衔也为他出任蒲州时所赐。 译文:授勋上轻车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侯的颜真卿 原文: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注释:“请酌庶羞’:酌,指酒,也指斟酒。请酌,指菲薄、便宜的酒类。羞,通馐,食物。庶羞,指普通的食物。“赞善大夫”:大夫,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赞善”为赞美之词。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曾担任乃父和颜真卿之间的联络工作,后被安禄凶杀害。已见前面说明。乾元元年,他被朝廷追赠赞善大夫。 译文:现在以清薄的酒类和家常的食物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原文: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注释:“惟”:语助词,用在句首。“挺”:特出、出众。“宗庙瑚琏”:宗庙中盛黍稷的祭器,夏代称瑚,殷代称琏。这里指颜季明已成为颜氏宗庙中的重要角色。“阶庭兰玉”:以芝兰(香草)玉树(仙树)比喻人们的优秀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问诸子侄曰:“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出于阶庭耳。” 译文: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祭侄季明文稿》(出版物)

  原文:方期戬谷,河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 注释:“戬谷”:指福、禄。戬,指福。谷,为粮食的总称。古代官俸以谷物计算,故可代禄位“闲”,同间。“称要犯顺”:以逆犯顺,指起兵作乱。 译文: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原文: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译文: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原文: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注释:“俾”:使也。“归止”;止,助词。《诗齐风·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爰千土门”:爰,乃,于是。土门,今河北井泾,时为战略要地。“蹩”:促、迫。局促不安。 译文: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原文: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注释:“贼臣不救”:如前所述.指颜杲卿收复土门以后,曾派泉明到长安报喜并求救兵,被太原尹王承生劫留,拥兵不救。“孤城围逼”三句:指安禄山回兵常山,颜杲卿孤立无援,终于城破被俘。颜季明和颜氏家族以及颜杲卿等先后被杀。造成“复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悲惨结局。 译文: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 《祭侄季明文稿》(出版物)

  原文: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注释:“荼毒”:荼指苦菜,毒药毒虫。按:此两句似乎在隐喻朝廷的成败和用人不当。“遘”;遭遇。“呜呼哀哉”:对死者的叹词。呜呼,表示叹息。哀:悲痛。哉:语助词,表示感叹。初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卒条。 译文: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原文:我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注释:“河关”:河流和关隘。此指蒲州,时颜真卿调任蒲州刺史。他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此州之地,尧舜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可见该地自古就是重要关口。“比”;亲近。“榇”:原指梧桐树,多用于制作棺材,此处指棺木。首榇: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兹”:此。原文“陷”字误书,应为“至” 字。 译文: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 原文: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译文: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原文: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注释:“幽宅”:阴间的住宅.指坟墓。 译文: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尚飨”;飨,通享。又指以酒食款待。此处指祭祀时希望死者能享用这些祭品。 译文: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编辑本段作者传略

  颜真卿画像

  颜真卿(《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有传);颜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监察御史、节度使、太子太师;进爵鲁郡开国公,比称“颜鲁公”。 颜真卿出身于书法世家。从小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工于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幼时聪慧好学,颇通文辞,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9年)考中进士,登甲科,从此步入仕途。 他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时,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南)久积冤案,长期得不到明断,到任之后,他亲自进行调查,在很短时间里处理了积案,释放了蒙冤受屈的百姓。此时恰值久旱而天降喜雨,老百姓欢呼为“御史雨”,以此来称颂他。 不久,他又奉命担任殿中侍御史、东都机采访判官、武都员外郎等职,因遭宰相杨国忠的排挤出任平原(今山东德县)太守。 在平原任职期间,颜真卿对安禄山企图反叛朝廷的阴谋早有所觉察。他一方面积极征兵储粮,一方面以防雨为托辞,组织兵民加固城防,后河北、山东的大片地区为叛军占领,唯有平原城坚守不失。颜真卿联络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竭力抵抗安史叛军,得到了附近十七郡官兵的响应,汇集兵民二十余万,颜真卿被推为盟主,成为“安史之乱”前期抗山叛军的领袖。 正是由于颜氏兄弟为首的朝廷军队奋力抵抗,安史叛军在占领中原大片土地之后,不敢急攻沛关,使得唐王朝在战争的间隙有喘息的时机。后来,平原城独立难支,颜真卿被迫放弃城池。经江淮、荆襄,转赴陕西西部凤翔朝见肃宗,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颜真卿出座入朝,极重礼仪法度;军国之事,知无不言,素为权臣所恶,屡遭排挤打击。他先后任同州、蒲州、饶州、升州等地方官。一度入京任刑部尚书。后又囚获罪于李辅国,贬为蓬州长史。 代宗时,颜真卿任利州刺史,史部侍郎,尚书右承。宰相元载结党专权,堵塞言路,规定百官奏书,必须先报宰相,然后才能上奏皇帝。颜真卿严厉痛斥这种“弄权误国”的行径,上书代宗率帝,指元载的做法“虽李林甫、杨国忠犹不敢公然如此”,“今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奏章不避权贵,义正辞严,深得人望,当时人们争相传抄。 元载之后,又有奸相卢祀专权。他忌恨颜真卿的仗义执言,企图再次将他排斥出朝廷。卢祀乘李希烈起兵作乱的机会,借刀杀人,奏请德宗皇帝,让年迈的颜真卿去宣谕叛军,招安李希烈。 当颜真卿奉旨到达李希烈盘踞的汝州(今河南临汝)时,叛军气焰十分嚣张,扬言要生食其肉,但他毫无惧色。接着他们又以利禄相引诱,李的部将当着颜真卿的面对李希烈说:“我们大家谁不知道颜太师的人名将军要称王,他不是最合适的宰相吗”颜真卿严正回答说:“你们可知道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颜杲卿吗他临死尚骂不绝口,那就是我的兄长!我己是近八十岁的人,官至太师之职,愿以兄长为榜样,以身殉国,岂能受尔等鼠辈诱胁!”兴元元年(784年),他亲自为自己写好墓志、祭文和遗表,随时准各就义——八月三日,李希烈差人将颜真卿绞死于蔡州(今河南汝南)龙兴寺,时年七十七岁。 唐德宗听到颜真卿壮烈殉国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废朝五日以悼其忠勇。

  编辑本段著录集评

  《广川书跋》 宋·董逌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处,乃知书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 《跋》 宋·陈深 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 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跋》 元·张晏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前宋名重当时。 《跋》 元·鲜于枢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跋》 元·陈绎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有”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泽”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藁》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卷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蛰,吁,神矣。 《跋》 明·文徵明 元章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剧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者也。 《书法雅言》 明·项穆 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王顼龄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吴德旋 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祭侄文稿》小评 现代·郭子绪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晓的艺术诀窍,书法创作尤以情真思深为极致,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于真情,神高韵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谓艺术价值的创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结构所无法包含的独立存在。它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往往是其它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获得。《祭侄稿》正是这样的作品。它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绪,它好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一闪即逝,不可复得。 人世间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艺更是如此。罗马时代郞加纳斯在他的古典文艺理论名著《论崇高》中提出崇高风格的五个来源时也曾强调了这一点,他说:“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并说:“激情对创作和风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个结构堂皇卓越。” 书法创作,正是以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是融情入书的结果,“情不真则物不能依而变,情不深则物不能引之起”(刘永济《词论》)。唯至情、至才、极思,“情方得以畅宣,物方得以具露。”尤其触物类情而发于不自觉者,更能创造出生动感人和新奇美妙的作品。故至上之佳作,必系于深情,笔虽简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真,其感人的程度决定于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力度。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在书法技巧中这是最难的技巧。在中国书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为遒劲,且和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实,《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身边的绘画

对于艺术家而言,从作品本身出发,试图给予中国画一个清晰的定位是件并不明智的事情。努力拓展中国画表现的精神外延是艺术家彰显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假若一个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以外的途径阐述其艺术主张与创作思想,对其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益处。

由于我们常常带着某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对待自己的生活,使得越熟悉的生活变得越发单调与概念,我们常常需要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空间与时间的环境,去寻求心灵深处完整的自我,寻求超越生活表象的心灵关照与体验,西方有句谚语“不知是谁发现了水,但肯定不是鱼”。我相信艺术能够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我不相信艺术仅能够存在于城市的美术馆与博物馆里,或是诞生在边远的山村乡野里,艺术应该诞生在艺术家熟悉的日常生活里。艺术家的作品应当呈现的是,作品是表达的需要。我并不在意所面对的山水景物是否符合某种绘画法则与绘画观念,是否有山有水、是否是山村、城市还是即将废弃的工厂,我只在乎它是否给予我心灵的触动与表现的冲动。在我们如流水般的日子里,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抓住了我,我希望通过绘画来抓住生活。我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生活本身存在的意义,它的见解,它的情感,甚至是它的偏见。我决定不断地这样做下去,直至我获得成功为止。我固然喜欢黄宾虹的山水,但齐白石的作品更加让我感觉亲切。对于历史而言,我们毕竟属于我们的时代,对于历史的眷念是人的自然情怀,但我相信艺术家的历史价值在于,作品代表其时代特征的深度与广度。

当我面对自然景物时,我既不会直白的描绘,也不会命题作文式的依据某种绘画法则或绘画观念选择对象。当某一感受有了清晰、整体的印象后,对象本来的形态反而变得次要,各自之间的协调得到突显,表现的目的、画幅的尺寸、使用的材质决定着我的墨、色与画面,而不是对象,或是某种法则与观念。它就如把一部**按自己的理解浓缩到一个平面画面中一样。我的作品的属性永远让位于对作品本身的表达。墨的干湿、色的浓淡、线的表情,山、水、房子、城市、树木都仅仅作为画面的元素,浓缩在画面或是清新、或是宁静、或是凝重、或是质朴的整体韵致之中。

如果我想要表现一个山与房子的景象,首先,我会考虑突出画面的主体是山还是房子,以及在画面所占的比例,而并不是实际对象的比例关系。然后根据表现的目的设想出整体的墨韵与色调。房子与山在光线与环境的影响下色彩显得丰富而纷乱,但我选择归纳出房子与山的墨或色的调和,为了突显表现的力度,有时我会把白色的房子画成灰绿色,把旁边的路或别的东西留出空白,以达到整体画面所需要的表现韵致,同时保持画面本身的平面、单纯、明晰、丰富与和谐。

我们应当象元代以前的作品一样,把色彩当作墨色一样在画面中使用,而不能对此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成见,艺术表现的真正法则应该以作品本身的表达目的为标准,而不是某种绘画法则或绘画观念。由于色彩在宣纸上的表现力不如墨色丰富,为此,我的一些方法是:尽量保持色彩的纯度与透明度,色彩之间不要相互掺和,特别是色与墨之间。为了保持墨色的透明,常常避免直接使用瓶装墨汁,如果要表现一块墨绿色的色块,墨与色必须分开使用,以保持色彩的透明并防止画面变脏。在渲染的过程中,应该用带有书写味的笔触渲染,以保持画面中用笔的价值,虽然接下来的笔触可能完全覆盖前面的笔触,但最终的视觉效果会因此而完全凸显出来。

艺术家必须清楚的是,画面的大小与物象的大小都是属于直线性的物体属性,它与画面精神境界的大小毫无关系,艺术家作品境界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心智曲度的大小,画面境界的大小与画面的尺寸毫无关系,表现对象的大小与画面追求的境界也毫无关系。

水墨材质具有非常精彩的吸引力,我喜欢它不断加法的绘制方法,开始根据表现的要求在心里预留出画面的留白位置,用带有书法味的淡墨进行勾、点、染、皴,落笔时不能犹豫,一笔是一笔,笔笔都有笔意的流露,一层觉得不够,再罩二层、三层,最后才根据画面的整体需要使用浓墨。留白与浓墨都需谨慎,这方面的才能,古代的艺术家应用的非常好,董其昌、倪云林的画面没有使用一点色彩,但他们的作品使人感觉清新、透明、静谧,层次丰富而富有韵致,用墨惜墨如金,从这一方面衡量,石涛是有些不足的。

我以为练习书法对于艺术家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画家练习书法不仅是为了成为出色的书法家,而且是积累与掌握笔、墨、纸与心之间的协调能力,修炼心、手、脑相协调的最有效方法,是技术上缓慢而成效不快的积累过程,但它如文学家与文字的关系一样。能够帮助艺术家超越对线条横竖笔法的装饰性表象,寻求更为内在的、真实的、本质的笔墨特质精神,他如人的气质一样,很难描述,但又妙不可言。

 

现实的乡村在画笔之外

每次回乡,感觉乡里人总在疑问。男人们常常聚在一起提出各种疑问,然后各抒己见。乡亲们爱认真,说话像打架,没有斯文的感觉,有时激动地额头上青筋直蹦,全身抽筋,两脚打抖也见不着半缕妥协的愿意,而争论的事情往往并不关己的。一阵口沫子横飞过后,其中的一个疑问得到大家的认可,给出答案的人一整天都显露着满足的神情。

这时,是听不到女人们的半点声音的,她们正静静地坐在男人们的外围,手里忙碌着为孙子准备冬天毛鞋子,她们并不是没有说话,三姑娘的针法、哪家的媳妇、责备自己男人…实在是热闹着的呢,只是男人们的声音与动作总是控制着全场节奏的起伏。

这是乡里每天发生的事。

乡里人直接,现在不再崇拜各路神仙,他们赤裸裸地崇拜城里人,爱把城里发生的一切当成他们制造传说的宝贵素材。没有进过城的人在每次的乡村论坛上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自己也觉得连身材都比别人矮了一截,大多数人为能够参与城市的高楼建设而感到自豪,常常炫耀自己是第一个住过某某高楼的人。

谈楼、论楼、爱楼不仅只是城里人的专利,也成为乡里人每次论坛的主要话题。和城里人一样,“有房阶层”也是身份的象征。只不过乡里不同的是,祖上留下的房子是不能够凑数的,必须是自己新建的水泥洋房。是否拥有公路两旁的黄金地段,是否运用瓷砖水泥大理石,是否有雕花汉白玉大栏杆等等,是彼此之间不言而喻彰显能力的宣言。随着政府落实“村村通水泥路”的政策,乡里人谋划着在乡村里的造城计划。从前建的二层小洋房迅速落伍了,三层、四层、五层甚至六层,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地一排排耸立在拥挤不堪的乡村公路两旁。

乡亲们爱阔气,活着不就是为了一口气么?像夹心饼干一样夹在高楼中的二层水泥房的主人们,哪还甘落寞,纷纷在二层的平顶上加砖添瓦,往上冒到自己满意为止,乡里人怕面子胜过怕地震。去过城市的人指着这一一幢幢楼影,指手划脚地相互谋划着,说要在青山绿水沟打造一个“西毕地”(CBD)。

乡里人比城里人阔气的是,一栋栋五六层的房子,除了一层住着人外,其他几层都住着空气与老鼠,也是毫不在意的。有了房子的乡里人,富足的神情常常溢于言表,有时一语惊人:“往后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后代”。

为了节约成本,房屋的主人总是在正面的墙上,铺上雪白光滑的瓷板,上面还镶上一块带有迎客松之类的幸福之家的横匾。乡里人喜欢热闹,似乎是看腻了祖屋前绿木成荫的传统,常常会扫光屋前的一切林木,让自己的幸福之家直裸裸地呈现在路人面前。主人们喜欢自己的房子上写着花花绿绿的文字,因此,常常含蓄地嫉妒邻居家的墙壁上写上了一大排“为官一任,兴教一方”“要想岳母眼色好,请用×××”之类的宣传标语。

现在,能够在公路两旁弄到一块地皮,本就是件值得让人夸耀的事情。对着公路旁唯一剩下的一块巴掌大的稻田,乡里人会瞪瞪着眼,举着两个指头对你说:“寸土寸金”。在公路旁有房子的人家,都是乡里的准中产阶级,这些人家除了有关系的就只能是有“数数”的人,虽然马路上整天尘土缭绕,但你还是能从他们整天扑满尘土的脸上感觉到那种对身份的满足。

乡里人看不起不进城的年轻人,因此,乡里除了老人和成群的小孩,平素里是见不到年轻人的。有的奶奶在家要带上五六个孩子,就像一个小型的幼儿园。深夜,常常会从水泥窗户里传来新的童谣“妈妈生崽跑天下,奶奶在家受磨折……”奶奶低沉的歌声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入梦乡。

善于精打细算的乡里人议论着种地的各种成本,算下来的结果使得乡里人纷纷丢弃了手中的锄头,老老实实种地的年轻人是娶不着婆娘的,老人与小孩们都努力为电视剧的发展作着自己的贡献。国家封山育林的政策得到了落实,山封了,土地也不耕种了,却育了一山的杂草,等待秋天的大火。

老人们认为的勤俭美德被认为是保守与古董,常常成为笑谈的话资。传统的家族聚居观念,无论是在心理距离还是现实距离上都逐渐消失,哪怕是亲兄弟、亲父子,也是“道不同,不相与谋”。乡里人自由地形成了不同的清闲圈子,有专门打麻将的圈子、游山玩水的圈子、时事评说的圈子、妇女儿童的圈子。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内,打麻将的圈子势力最旺,声势也最大,很自然地成了乡里的主流与正宗,掌握着乡里的话语权,城里头最新动态也是从牌桌向四周扩散的,他们的喜好直接影响着乡里的色彩。乡里人一见面爱打吆喝,“你赢了么?”只有老太太们之间还习惯地说 “你吃了么”。

乡里留下的唯一一座古桥成了乡里信息交流的平台,不同观念与圈子的人们可以在此获得信息的交流,这里每天都有专题辩论会议。坐在清凉的木桥上,打着二郎脚,望着面前的青山,有时也会偶尔怀念过去在山里整天忙碌的日子,老人们却指着桥下浑浊的河水,常常向连虾米都没见过的孙子们炫耀在桥下捕鱼的经历,孩子们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听得一阵阵地惊颤。

乡里的故事总是说不完的,乡亲们每天捏着腮帮子,构造着引人注意的话题,总是想获得更多关注与认可的目光。因此,有一个话题总是符合每一个参与者的兴趣与利益,这就是太阳村里的“狄奥根”。乡里人都拆了祖屋,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红砖屋,他却还是固执地住在祖上留下的木屋里,他从来不参加木桥上的各种论坛,却与每个人都是朋友,常常是笑容可掬的样子。乡亲们都在电灯下烤着煤火看着电视,他却还是吹着浓烟烤着松木,乡亲们在木桥上打着二郎脚,他却牵着黄牛在群山中回转。乡里人说他有三怪:一怪不远行,足不出乡;二怪不买卖,所有食物自产自消;三怪不疑问,不参与议政。听说到了冬天,乡里的新闻平台就会从冰凉的木桥上转移到他那烧着松火木炭的老木屋。

乡里人爱热闹,有时成堆的乡亲叉着双手在我身后争论着画上是谁家的房子,是谁家的土地,他们总是要问我为什么画了这家的房子,不画那家的房子,这里少了一棵树,那里多了一条路;总是疑问我几年前画的比现在更像,他们爱打听我的画能卖多少钱,总问为什么不用相机照而要一笔一笔画。进过城的人则不屑地大着嗓子教育说:“这是艺术,你不懂”。

这就是太阳村,我为之感受到正在变化着的故乡,她如我在画上所表达的一样,在真实而丰富地存在着。这其中,我体味着了她的滋味与色彩,体验着一种世事沧桑的实事与存在,它发生的是那么的真实、自然,存在于我的理想之外与现实之中。

 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书法艺术审美鉴赏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书法艺术的内涵

 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所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已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已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日常工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黏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含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点画线条是书法的主要语言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 ,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2空间结构与整体布局是书法特有的艺术美

 (1)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如大小、奇正、宽窄、比例等。字的造型有点类似建筑。西安大雁塔——庄重雄伟;小雁塔——基础窄、比较高,轮廓带有裙线,感觉玲珑秀美。书法也一样。不同书法家写同样的字,由于结构处理不同,感受就不同。颜真卿、王羲之同写兰花的兰,结构不同表现特点就不同。甚至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情感下写同一个字,结构也不同。结构是说书法的空间特征。

 (2)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也称作“布白”,在多样统一中显示作品整体的和谐。看一幅字一眼看上去,黑白大效果,有气势的字,马上会感到一种气势。整体布局开头至结尾,中间书写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也就是“积划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在欣赏时要把握整体,讲究一气呵成,气脉连贯。李志敏先生书写的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描写洞庭湖的气势。作者的表现从整体上看,字与字间安排紧密,有大气磅礴之势,对比强烈,用笔粗犷,且字的大小对比、宽窄都很鲜明,表达了书法者对洞庭湖浩瀚气势的感受。李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山没清波里,帆在浮云中”,看上去,大的效果是轻松愉快;布局方面,字与字之间感觉舒展,中间空白很多;从字的结构看,横向扁平,横向的趋向于安静;用笔也比较细,柔和,柔中有刚。通过这些处理表现一种优美的意境。山的影子在波光里,帆似乎在云中游动。可见书法作品能通过整体布局,字的结构,用笔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些都是书法特有的艺术美。

 (3)以墨色表现意境。墨法即书法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二枵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问已淹淹无生气矣。”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书法艺术作品鉴赏的方法

 1宏伟把握与技艺分析相结合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进行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学,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国书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2揣摩作者融入书法中的禀性气质

 一幅作品体现着作者的爱好,甚至体现了作者的性格和书写时的情绪。比如,毛主席的作品。我们看毛主席的诗词时,总是说其具有豪迈奔放、气吞山河的气势。但是,在我们欣赏毛主席的草书作品时,又会体会到其“一座城中百万兵”的胸怀,并不是那种“势在外而内已空”的体现,说明毛主席的处世风格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进而体现出的豪迈风格。

 3欣赏者应提高自身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4了解书法历史,多看多思

 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干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法家还是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辨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

 四、王羲之书法艺术作品鉴赏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324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的字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而且,唐太宗也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摹制多本《兰亭序》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13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人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20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l600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王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萧衍(梁)《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由此可见,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

怎么写随笔散文

事实上我也是初中我六年级就写过了随笔散文。

家里的花瓶中,突然多了几朵玫瑰。

昨夜,她们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今晨,我惊讶的发现她绽放了。

她在自己的绿屋中没完没了的梳妆打扮。

她精心挑选着自己的颜色,她慢慢的穿戴着,将花瓣一片一片整理好。

我想,她会很美。

直到今天,她才亮出了自己。

是的,她是那么的俏丽迷人。

精心挑选的花瓣不是庸俗的大红,也不是妖艳的胭脂红,而是高贵的玫瑰红。

她与生长在泥土中的玫瑰不同,她是晶莹的,柔弱的。

水珠在她的花瓣上闪着光芒,看上去很美。

花瓣在阳光的注视下几乎透明。

她是那么的精英,但她又是那么的脆弱。

几滴水珠就会压的她喘不过气来。

虽然她那么柔弱,但谁也不能阻止她绽放美丽。

她不那么香,但她仍是骄傲的释放全部的香气为我们营造优雅的环境与气息。

虽不浓郁,却沁人心脾。

但她是转瞬即逝的,说不定,在下一刻她就凋零了。

可她仍是尽情的绽放,用她所剩无几的时间来欣赏这个世界,尽管她不能看到多少。

于是,我用我手中的笔写下了她的美,令她的美成为永恒。

就算她凋零了,起码还有我会记得她。

这是范文= =。

写随笔散文我个人觉得要写出意境美,如果散文是散的,要写出意境。

比如你要写什么可以从他各个方面来写但也不用写的太清楚= =。

[歪理歪理你随便吧……(上面的范文有版权。

摘自知音漫客论坛。

作者是vaeshadow。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随笔和散文的区别?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随笔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

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散文 文学体裁之一。

散文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

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

中国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杂文、小品、短评、随笔、速写 、通讯 、游记 、报告文学 、书信、日记 、回忆录等 。

按其内容和性质 ,它大致又可分为 3 类,即侧重抒情的散文,侧重叙事的散文,侧重议论的散文。

在西方,散文并不像中国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韵文的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体的日常应用文字也属散文之列。

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自由,多种多样。

它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等手法创造意境 , 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点。

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 , 必须做到散而不乱 , 散而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散文随笔怎么写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

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要短篇哲理类,写景类散文,或短篇随笔杂感。

400

一路诗意 文 心语雨心香樟树香,玲珑月明。

夜晚,将近九点,从自习室独自漫步回寝室,途经一段不短也不长的樟树大道。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晚,天,一直阴沉着脸,最近几天,才开始放晴。

樟树花极力汲取春天里柔和阳光的精华,促成自己在4月底的开放,抓住这迟来又即将逝去的春天,开出朵朵小小的白色小花瓣,散发出属于自己那独特的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

一个难得的晴朗的夜晚,明月高悬在空中,像大地铺洒着透明的亮**,温和地斜射在地面的每一个袒露在它怀抱下的物体上,像是赋予他们以独立的灵魂。

在地面上,斑驳的影子依稀可见。

或许,这些影子就是它们的灵魂,它们在月亮的照耀下,在微风地吹拂下,婀娜地扭动着自己的身躯,此刻地它们是灵动的,它们在影子中寻找自己存在的印迹,认真地审视着自己,宛如一个美少女在镜子面前端详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容貌,久久地,似乎为自己而倾倒。

风轻轻地拂过脸颊,送来阵阵香樟清香。

立下来,深深地呼吸一口这奇特的清香,体验着这夜的寂静,感受着透身的凉意,倾听着风路过时的脚步声,我告诉自己,此刻的我,活在醉人的诗意里。

在这里,我可以忘掉我自己,想象着把自己幻化在拂面的春风里,柔和在透明的月色里,抑或,变成一株小小的香樟花,在路人的记忆里,留下一段清香。

刚开始发现,这段路只有我一个人,除了风声,就只剩下我的脚步声。

路旁的两排白色的路灯发出白色的光芒,与月亮一起调和着这动人的夜色。

看着自己斜映在地面上的拉长了的影子,突然感动了。

影子,这个最忠实的伙伴,从来不会离开你,时时刻刻地伴随着你,而人,往往在身心寂寞的时候,才能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心灵从中得到一丝慰藉,或许,这就是影子存在的意义,它让任何人任何物都不是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默默地坚守在它们的主人的身边。

突然,想问问影子,它自己可曾觉得寂寞过?我慢慢地走着,尽享这段属于夜色和我的片刻的宁静。

后来,前面不远处传来女孩子们的笑声以及她们的跑步声,她们与我擦肩而过,这让我想起了今天在看的那本小说的女主人公为减肥每晚坚持跑步的场面,这又使我的思维沉浸到那部小说里。

接着迎面来了一对竞走的中年夫妇,或许,这就叫做人生的惬意,不禁使我想起,那个曾经陪我在夜晚竞走的男孩,能不能在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还能拥有这般惬意的画面。

没过一会,在道路的右侧的小道上,走着一对情侣,男孩用手轻轻地搭在女孩的肩上,像是呵护自己梦中的天使,他们肩并肩,轻踩着樟树的影子,闻着花香,漫步在童话般的夜色里。

踏着一路的诗意,不知不觉,已悄然来到寝室门口。

再留恋地回头看看充满月色的天空,今晚的月亮,是圆的。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 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生活小学随笔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活小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小学随笔1

 很多时候,心里总是感到莫名的孤独。我以前希望一个人,哪怕就是一个人傻傻的坐着,也总觉得比旁边有人要好。可现在,我真的是一个人了。我又希望旁边有个人,哪怕不发出声音。可到了旁边真有个人,心里又总是厌烦。

 雨在下着,风吹着,就这样静静的敲打着键盘,听那机械跳动的声音,我注视着一分一秒逝去的时间,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回想一下,上周我究竟干了什么。我不知道,我的恐惧总是从周一前的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一周的结束。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啊!我就这样任凭自己的时间逝去,我什么有意义的事也没干。我荒废了课堂,荒废了时间。冰冷的黑体字不能反映我内心的懊悔。我看着眼前这本全然陌生的作业本,我变得茫然了。

 总是羡慕别人,可自己却很少知道去奋斗。即使知道自己要去奋斗,可也总是三分钟热度。我似乎集所有坏习惯于一身,我感觉自己好像把自己亲手推到了深渊。

 我真的要完了吗?不,我也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堕落。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孝子,可这时候真的难免不考虑起自己的父母。小时候还好,可现在,我是真的冷落了他们许多。我总是一味地抱怨他们不懂自己,他们不管自己,可何曾想到,自己对他们又关心多少。自己总是对他们发脾气,他们也总是默默承担。现在想起来,自己真的是愚蠢。我自己要毁自己,为什么要让他们受罪?他们是无辜的,甚至是不幸的。我也该醒醒了,不能再如此自私了。

生活小学随笔2

 寒假的时候,数学老师曾在练习本上布置了几何的复习作业和代数的预习作业。开学后,陈老师批改了这些作业,并对其中的11名同学进行了表扬,让他们不用再写现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而这11人中,有一位就是我。

 刚刚听到这则消息时,我还很高兴,很兴奋。但好景不长,不久我就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与美好。当老师在布置完练习本上的作业后说“这些题目那11名同学不用做”时,往往还要再加一句“那11名同学做黑板上的补充题”。补充题目与书上的题目相比,不仅难度增大,解起来也更加麻烦,所以我总暗暗地想:“早知如此,我还不如退出那11人的行列呢!”然而,有一天,老师因为没有布置补充题目,所以就让我们这11位同学也写书上的题目。当我再一次写书本上的题目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些题目的难度是多么的低,我也才感受到做补充题的乐趣。只有当自己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问题而反复思考,最终解决了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一种成就感。如果问我这种成就感是什么我想,这就是竞争的乐趣!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激流勇进,与狂风大浪拼搏,才会不断提高。寒假作业优秀并不代表可以现在休息,而是要向新的顶峰继续攀登!

 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我也会不断努力。

生活小学随笔3

 春节到了,人们都拿着大包小包赶往车站,返回家乡和亲人团聚。

 每当春节的时候,我们都给每一位家人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我的老家在漳州龙海,因为很冷,有时还要买一整套暖和的衣裤等,这都是我们春节前就要准备好的礼物。

 除夕上午,老爸的工作才结束,我们开始启程回家。"就要见到奶奶了,好兴奋啊!"我高兴地喊着"瞧,爷爷奶奶正向我们招手呢!"还没进门,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原来是爷爷在煮面。"真是百闻不如一尝"爷爷煮的面果然是天下一流的,哇,还有年糕,真好吃!

 后来,我的干妹妹一家来拜年,我们俩光是东串串,西串串,玩了整整一个下午。

 晚上,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有令人捧腹的小品,有抒情动人的演唱,还有神奇的魔术表演,还有主持人流利的话语,节目又多又精彩,浪费点电费也值!

 我们和爷爷奶奶相处了两天,又要依依不舍的离开老家了。我想,爷爷奶奶就是我的老老朋友!

生活小学随笔4

 ——one

 今天我到了姑姑家,妹妹哭了,大声的喊我,我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她走后我躲到了一个角落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妹妹真可爱,我非常爱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放弃一切!

 ——two

 到姑姑家已经2天了,好想家啊!想妈妈,想爸爸,想妹妹,想自己的房间,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想家的感觉真难受!

 ——three

 回忆起自己的七年级生活,一点都不充实,好后悔啊!这几天很想林,很想见她一面,我意识到以我现在的状态升入八年级是肯定不行的,我必须要忘记,在八年级要好好努力,我并不笨!

 ——four

 今天,她竟然这样说我,她说我不但自私,而且性格还有些令人讨厌,骄傲的家伙,她有什么资格这么说我?她还说她不自私呢!她还说要是八年级她跟他们一个班的话,会想办法难为他们呢!哼!在八年级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超过她,看到她那样骄傲,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从她的谈吐中,我听出来了,她有点看不起我,我一定要努力,向他们证实自己!

 我会努力的!

 ——five

 今天晚上在姑姑家楼下玩,认识了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他是学围棋的,很聪明,他数学考了119分,在班里是一名英语课代表,并且他全面发展,学习很好,体育也很棒,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我相信自己!加油!

生活小学随笔5

 20xx年即将过去,即将到来20xx年的春节,看到街头巷尾忙着打年货的人们,我不禁想起去年的春节。

 去年三十的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到奶奶家,与奶奶爷爷一起欢渡春节。到了奶奶家,我和爸爸贴春联,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准备美味团圆饭,爷爷在打扫卫生。外面不时传来阵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家家户户都忙着粘贴迎新春的祝福对联。有的家里还挂起了大红灯笼。到了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奶奶和妈妈把美味的团圆饭做好了,大声吆喝:“吃团年饭了,吃团年饭了。”我们赶紧围上来,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垂涎三尺,忍不住拿了一只鸡腿放到嘴里,奶奶笑眯眯地说:“小馋猫!”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放烟花,开家庭联欢会,每人都要表演节目,完了再去看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虽然是去年的春节,但却永远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欢乐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回想起去年的春节,那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美好啊!想到今年的春节,心里有些酸楚。因为去年过年以后,奶奶的身体日况愈下,最后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天国。不知道她在那里好不好想到今年的春节,我更加想念奶奶。奶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春节回忆里。奶奶,不知道您在那边有没有春节呢到时候,就让烟花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给您吧!

生活小学随笔6

 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我在家里无事可干。突然,我想起来了家里还有很多很多书。我就拿了一本很厚的书,叫做《魔术全书》。这本书里有很多立体图形,也有很多魔术器材和魔术理论。我翻开了第一页。哇!第一页讲了用眼睛里的盲区做出的魔术,比如说:用一张扑克牌放在一面镜子前,使扑克牌的1消失。第二页说了用某一个特定环境会让眼睛糊涂,比如说用你的两根手指相对,看起来两个手指的第一节断掉了,十分神奇,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生活小学随笔7

 这次寒假北上的目的地是长春,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我们和爸爸商量了一下,毅然决定继续北上,到达素有“东方俄罗斯”之名的哈尔滨,去感受下零下三十度的“冰城”。

 长春坐动车到哈尔滨,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哈尔滨不愧是“冰城”,街道旁、高楼下、花坛中,各处都有透明的冰雕,而且保存完好,千姿百态。妈妈见我看花了眼,说:“这不算什么,晚上我们去的地方更好玩!”

 暮色渐渐笼罩了上来,霓虹灯映照下的“冰城”更加华丽缤纷。这时,是参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最佳时间。所谓的“冰雪大世界”就是每年一度在哈尔滨举办的 “国际冰雕艺术节”,今年是第十三届。去了那里,我才体会到真正的“冰天雪地”!因为在那里,一切都是用冰和雪做成的。内部气温已经低于零下三十度!在这里,冰和雪不再是不成型的小块,而是成为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变成了一座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如北京故宫、法兰西大教堂、希腊神庙、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它们全都由大冰块搭建完成,全都晶莹剔透、光滑坚硬。每一座冰宫的内部都有五彩缤纷的灯光映衬,显得格外壮美。

生活小学随笔8

 夜,静悄悄的,星星在天空中快活地眨着眼睛。月亮披这银纱散步,皎洁的月光透过窗纱,洒在正在熟睡中母亲脸上,望着母亲一天一苍老的面庞,望着那令我熟悉而有陌生的面庞,我的泪水止不住留下来…

 或许,我已经忘记了发生过的一切,但眼泪不会,眼泪伴随着时间,不会融化,也不会忘记。母亲走了,她要离开我,离开这个地方,让我尝式没有母亲的悲痛,让我明白我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我本以为没有人管的滋味很好,我终于逃出了父母所控制的天空,张开自己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但是…

 回想到那一刻……

 我正津津有味的坐在电脑前打着电脑,突然母亲走进来,神情凶恶,开始一场铺天盖地的“河东狮吼”说道“你一天不好学习,不急不忙的,我也为你急啊”并且将我的电脑“封杀”可我什么也听不进去,还依然沉寂在母亲“封杀”我电脑的气氛之中,还与母亲争吵起来,母亲打了我一把掌,并且说明天她就走,离开我。我冲进了屋里委屈的大哭起来,哭着,哭着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到了半夜,我昏沉沉的从睡梦中醒来,似乎听到有人在哭泣,我悄悄的打开门,看见母亲靠在床上无助的哭泣,我的泪水也争先恐后涌出来,呆望着深沉而又平静地无限浑浊的暗天,刚才一幕在我脑内你停出现,我明白,是我错了,我深深感到歉意与愧疚,但我没有勇气说对不起。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早一失去了踪影,我四处寻找母亲,但希望一点点破灭,母亲真的不见了,我怀着一颗受伤的心来到学校,学校紧张的学习麻痹了我内心的伤痛,忘记母亲的离去,回到家中,我熟悉地叫着“妈妈“妈妈””,可是没有人应答,地毯上空旷旷的,只摆放着三双空空的拖鞋,整个家冰冷冷的,我的泪水顺着脸颊一滴,一滴往下流着。走进厨房,没有了往日的温暖,没有了往日的香味,灶炉没有一丝的温度。突然,母亲出现在我眼前,手中抬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亲切着对我说“孩子,饿了吧,快吃吧”。啊,这画面,这声音我是多么熟悉啊!一瞬间,那幅画象梦一样刹那间消失不见,泪水又我眼中旋转,奔涌而出,时间一天过去,母亲已离开我两天了,可这两天,我度日如年,但也在这两天,我明白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鼓起勇气拿起手机给母亲的发了一发个短信“妈妈,对不起”时间一分一秒过着,但这对我来说,时间好漫长。

 这也是母亲离开我的第四天了,这天中午,我静静靠在床上,这时有一把有钥匙插入门,我屏住了呼吸,心里既紧张又害怕,但眼前的她是多么熟悉,这是梦吗不,不是,母亲回来了,见到母亲我即惊讶,又恐惧,我呆呆望着她,不争气的眼泪奔涌而出,我哭了,我哭出了对母亲的思念,对自己的责备,我噗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母亲流下了泪水,母亲也哭了,哭出对我的思念,哭出对我的无奈,期盼。想到着里,我的眼眶又湿润了,望着身旁的母亲,望着母亲那苍老的面庞,日夜增长的白发,一滴滴泪珠顺着我脸颊流结成珍珠……这世界上最美丽,最无价,最动容,最饱含真情与爱意的珍珠,我要将这万物间最没珍珠献给母,在过去那几天,我流下了数千滴眼泪!

 我用我的一千滴眼泪化成耀眼的光环,照耀着母亲对我的爱;我要用我的一千滴眼泪织成天使的羽翼守护母亲的用心良苦;我要用这一千滴眼泪建起一架桥梁,感受母亲对我的炙热的爱。

生活小学随笔9

 时光就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已经上六年级了,成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初上六年级,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忙碌而充实,我的心情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先来说说开心的事吧!上了六年级,我分到了一个新的班级,遇到了三位尽职的好老师。课堂上,她们倾囊相授,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课后,她们还挤出时间为我们补课,讲解难题。我还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学习上,我们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课余,我们一起谈天说地,快乐玩耍。我真幸运遇到了这些良师益友,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初上六年级,除了欢乐,也伴随着许多忧愁。爸爸妈妈老师们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亲戚朋友一见到我就说:“小涵,你成绩这么棒,考上重点中学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呀!”听了这些话,我真是压力山大啊!因为,上了六年级,我的数学和英语成绩还不错,可是语文成绩就像滑滑梯似的——一落千丈,几次考试都是七八十分,而在五年级,我的语文成绩可都是九十分以上的啊。看着试卷上刺眼的红叉叉,我心如刀割,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原来,我的课外知识真是太薄弱了,试卷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课外知识我都一窍不通。其次,我的作文能力也有待提高。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定要对症下药,多阅读、多练笔、提高写作能力,积累课外知识,希望我的语文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是小学生活中关键的一年,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相信成功一定会在前面向我招手的!

生活小学随笔10

 六年的小学时光流逝快飞,在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身旁悄然流逝。不知几时,心中想起只有一个学期了,接着便是分别。

 漫步于林荫小道,花还开着,只是盖上了一层薄霜;草还绿着,只是披上了一缕轻纱;树还挺拔着,只是绕上了六圈年轮。茫茫的世界,物是人非。

 六年一路走来,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洒下过希望的汗水,收获过成功的种子。想到分别,我就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泪水已朦胧双眼,往事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记得我们曾共同携手,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奋勇拼搏,洒下了成功的汗水;记得我们曾万众一心,在爱心义卖中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共筑爱的桥梁;记得我们曾孜孜不倦,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成为年级段的佼佼者;记得我们曾共同欢笑,在金华双龙洞秋游时的那个不眠夜,宾馆上空久久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记得那一切的一切。老师。同学。还有那挚爱的母校。

 就要分别了,我们将告别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去迎接团徽的召唤。第一次感受到离别时的不舍,第一次感受到老师的教诲是那么悦耳,第一次感受到同学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真的要走了,要离开相伴六年之久的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中学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我们不得不进行最后的告别。

 再见。母校。

 再见。老师。

 再见。同学。

 脸颊上多了两行还未被风吹干的泪痕……

 默然。

生活小学随笔11

 2月7日晚上,我度过了20xx年春晚,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的节目非常精彩。一开始,各民族的演员们身着绚丽的服装,跳着民族舞,一起登上舞台。顿时,五彩斑斓的颜色聚满了春晚的舞台,观众们齐声叫好。

 第一个小品是冯巩徐等人演的《快乐老爸》,具体讲的是冯巩徐做了一件好事,他把自己的失狗找回来,但是,别人都以为那是阿姨的失狗,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他儿子坦白了真相,因为他把阿姨的失狗找回来,人们才相信他。这个小品说明了做好人容易被误解。

 还有一个小品我很喜欢,这个小品是《放心吧》,说的是老孙帮了一位觉得身体不适的老伯伯 ,老伯伯叫老孙打电话给他的儿子,但他的儿子在电话中说老孙是向他行骗……

 最后,他的儿子亲临老孙面前,当面道歉。表演时语言诙谐幽默,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又看了一会,我便和爸爸回家睡了。20xx年春晚真精彩啊!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20xx年春晚!

生活小学随笔12

 生活多姿多彩,我喜欢的事非常多。比如:游泳、写毛笔、打羽毛球等等。这周,我写出了一副书法作品。

 这个书法作品是王安石的梅花。你们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是里面有很多技巧呢!比如说墙角数枝梅中的枝和梅,木字旁写得要像提手旁一样,后面再出一个千丝就可以了。凌寒独自开中的凌,竖要写得长一点儿。这才符合王羲之的行书。你看,小小的一副作品里就有这么多讲究,这么多要注意的点。

 这说明了我们不能从外表评判,要从内在评判。

生活小学随笔13

 早晨,下课了,教室里的空气浑浊的很,我一口气冲下一楼运动场散心。不知不觉,坐在了那棵在遗忘的角落里的大榕树下。我被它完全给罩住了,在它眼里,我是多么的小。难道世间不是这样么总以为自己是最强的,殊不知,还有多少人比他强呀。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满招损,谦受益。”还是谦虚一点儿求学好呵!

 六年了,说这么快,二千多个日子就悄悄溜了去,连这个榕树都曾添了不少美髯。默数着岁月的倒数,猜测着老树的年轮,想想,以后的日子,它可能依然这么挺拔罢。手一碰,碰到了它黑忽忽的根。连着主干的根,少部分暴露在地面。光秃秃的,像八爪鱼一样向大地深处延伸,难道学习不是这样么只有好好大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向更艰难,更没有水分的地域拼搏,从而走向成功。蓦然,我更加喜爱着黑乎乎的根了,不为什么,而是——它把自己埋在泥土深处,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只是默默无闻地为换来榕树挺拔、苍翠奉献自己的一切的宝贵品质。

 突然,上课铃声响了,我这才如梦方醒,以最快速度向六楼奔去。

生活小学随笔14

 思绪乱,不知做些什么好。

 乱,现在思绪还乱,脑子里数学题,物理题轮番轰炸。

 眼下又不知该干什么,政治,历史还没背,心静不下来,做什么都烦。

 于是胡乱写些文章,将心中苦闷写出来,或许会好受些。

 想想初中,自己边玩边学,班里第一就没丢过。到了高中奥赛班,从第一到第四十四,压力骤增,要发奋学习了,却有心无力,课上就像丢了魂似的,一些普通题都不会做,尤其是数学物理。初中理科挺好,到高中却与废了无两样。数学课上,我对老师的话像免疫一样,一句都记不心里去,或许是我根本听不懂吧,看着老师在讲台上仔细讲解,同学在台下流利应答,我只能木然跟着附和,表情木然,心里却被针刺了一样,又似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眼泪直冲眼眶,心是种无奈、无力的痛。真的是无力,老师同学不会理解,于是擦干湿润的眼眶,继续装下去。一天十二节课,就像十二个恶魔折磨我。我只能握紧笔杆,用别人两倍的努力换取一半的效果,堪堪支撑住。别人在周末尽情玩耍,我却要复习别人已掌握而我还不明白的知识。说什么智商没有差距,现在想想,只是笑话。

 在家里,因为考上奥赛班,家人对我期望很大,拿985名校做我的目标,985?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到高三,211能考上都是走运。家人只顾期望幻想,却不知道他们这些期望不只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更像子弹穿过胸膛,那是绝望。过节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时,孩子必定是谈论焦点之一,姐姐已经高考完,免除这些折磨,我却要独自一人扛下。

 大伯对我未来做着精彩的描绘,我笑着陪应,他们却看不出,这是苦笑,你们说的未来,我怕是没希望得到。

生活小学随笔15

 爱,一个神秘而又真实的字眼,神圣而又朴素的情感,我曾一度无视它的存在,可它却一直未离去,至今已伴随了我13个春秋,可我却毫不自知,挥霍无度。爱,让我感动。

 世界上最真实的爱来自你的亲人。是啊,母亲给我的爱一直都是真实的,母亲给予我的爱实在是太多了,她给了我生命,赐予我灵魂,她把最真实的生命之爱都给了我。难道,这不是最真实的爱吗爱,让我感动。

 朋友的爱是最朴素的,它并未有什么华丽的字眼出现,它让我感到的是一份踏实的付出,正如春天的细雨一样,柔和,虽无华丽的色彩,但有一份踏实的感觉,这份爱无法替代,在我心底的感动又一次升起。

 还有一种爱让我受用一生,这份爱不同于前者,或许,这份爱有时会严厉了点,但他(她)是爱我们的,正如冬雪盖住了春天的幼芽,虽寒冷彻骨,却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生活而攒下营养。这份爱很平凡,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存在,但平凡并不代表平庸,这份爱就是神圣的师爱。

 写到这儿,我的手不觉有些发抖,眼圈里似乎眨动出一些晶莹的泪花,回忆起这样几个片断: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正扒在一位妇女的腿上,母亲熟练地给她梳着小辫,那轻柔的动作里是否也包含着爱呢我轻轻地拭去了眼角的泪花,记忆的片断又出现了:一个女孩正在呕吐不止,小脸冻得通红,旁边的另一个女孩见了,立刻脱下了衣服替她穿上,然后把杂物清扫干净,扶着她一步一步地走。这时,另一个片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微弱的灯光下,一个女教师似乎正在和她的学生讨论着什么,那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时,我恍然领悟,那个小女孩,女孩,学生不都是我吗我会心地笑了笑。

 “那些都是爱吧,平凡、朴素和神圣。”我口里喃喃说道。就在这一刻,爱包围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动、喜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59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