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身世促成了她特殊的性格。她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六岁丧母,后父亲英年早逝使她沦为孤儿。虽然有外祖母的疼爱,把她接至身边照料。但小小年纪就要经历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她的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黛玉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她的诗词在贾府内亲外戚的同辈中居于魁首,可谓是才貌双全;但同时她又特别的敏感清高孤傲,这让大家钦佩她的同时又不得不陪着小心,生怕一不留心又惹得美人伤心落泪。宝玉对这个林妹妹的钟爱那可是没得说,发誓此生此世非她不娶。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唯与黛玉可匹敌的宝钗也爱上了宝玉!于是三人似乎被卷进三角恋爱中,黛玉和宝钗情敌的关系那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黛玉却愿意喝宝钗喝剩下的茶,这让在场的宝玉袭人等都觉得太不可思议。要知道,黛玉由于身子弱是有洁癖的。
宝钗处事圆滑城府极深,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能够泰然处之,这与黛玉的天真率直形成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嫁祸黛玉,才看到了宝钗的本真。芒种节这天,贾府的女儿们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的忙开了,她们要在这一天庆祝欢送花神。众姐妹都在,黛玉却生病没有出来,宝钗有意往潇湘馆去看望黛玉,却发现宝玉比她先前一步。可能此时更激起了她积累已久的嫉妒之意,要不然她想嫁祸人为啥一出口就说出“颦儿”(黛玉的别名)来?
当宝钗从潇湘馆附近折身而回时,遇见一只翩飞的蝴蝶,便乘兴追赶到“滴翠亭”,无意中听了两个丫头在纱窗里面说的私房话,其他丫头也就罢了,是红儿呢!连王熙凤都指名道姓要了去给她做帮手的人,眼看就要卷入一场是非之中。其实,这种是非又算得什么,毕竟你宝钗是主子呀!但宝钗是什么人,她不要粘上一丁点儿麻烦。红儿想打开窗户,马上要被发现听了墙角,宝钗灵机一动,用黛玉来打马虎眼,把矛盾全部转移到了黛玉身上,她即全身而退。
情敌之间的战争是残酷的!由此看出宝钗的心机有多重。
她们仅仅是情敌吗?那却不是。她们还是志同道合诗社中的成员,是青春时期的玩伴。她们也有惺惺相惜的时候。
秋天到了,宝钗看到黛玉的身体越发柔弱,非常关切,提醒黛玉要用燕窝滋补。黛玉道出了她的苦衷:自己仰人鼻息在贾府寄居这么多年,由于身子弱给外祖母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她不好再去打搅他们了,免得遭人口舌。宝钗慷慨承诺她会给她想办法弄燕窝的,而且言出必行一直坚持给她送燕窝。宝钗还促成妈妈收了黛玉做干女儿,这让黛玉感到特别的温暖,从心里面把宝钗当成了姐姐来看待。
从这里来看,黛玉愿意喝宝钗喝剩下的茶就不足为奇了。
人都有多面性,宝钗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成就了她世故圆滑的性格特征,但她也有善良的一面。这一点也是《红楼梦》作者的本意,作者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书写构造每一个人物,孰对孰错不去妄加褒贬。他崇尚人心的善良,所以尽可能去揭示人性善良的一面。
林黛玉自幼来到贾府 和贾宝玉都在贾母处一块吃住 可谓青梅竹马 两人在朝夕相处中渐渐产生感情 薛宝钗后于林黛玉来到贾府并常住 薛宝钗生的美丽性格大方很讨贾府里的人喜欢 贾宝玉也时常到薛宝钗处聊天玩耍 林黛玉为此经常吃醋 后来 贾宝玉渐渐明确在钗黛之间他真正喜欢的是黛玉 黛玉得知以后也非常高兴 两人虽没有明说但是贾府之中的人都知道两人彼此爱恋 但是随着贾府日渐衰落 需要找到有利于贾府发展政治立场一致的伙伴 同时 薛宝钗性格中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等方面非常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 再加上这时候宝玉半疯半傻贾府更急于找一个合乎要求的人嫁给宝玉来冲喜 因此虽然知道宝黛二人相爱却还是一厢情愿的安排宝玉和宝钗成婚 然而这时候宝玉并不知道自己要娶的人是宝钗 他一直天真的以为是黛玉 直到揭盖头那一瞬间他才知道真相 可这时候早就知道结果的黛玉早已命丧黄泉 知道黛玉死后的宝玉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 他和宝钗的婚姻也名存实亡 终于 宝玉出家当了和尚 宝钗守了一生活寡 封建制度造就了史上最悲的爱情悲剧
自己回答的哦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悲剧只是时代的一个悲剧而已。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和金玉姻缘。贾宝玉本来神瑛侍者,林黛玉原是世外仙姝。在警幻世界,他们有灌溉之恩;下世托凡,所以成还泪之说。这就是木石前盟。一个于天无补的顽石,一个报恩还泪的仙草,作为神仙物体,原本无情,更无爱情,但托身凡世的宝玉和黛玉却在爱情的煎熬中走向毁灭和引退。作为神话体系,林黛玉的死是绛珠仙子还泪而逝,贾宝玉的出家也是顽石回归净地,并无悲情可谈,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先天注定,自然而成,并不为凡胎肉体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所能左右得了的。这样就有点“命运悲剧”的意思了。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便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林黛玉也惊疑似曾面熟。即便是这样的一见钟情,也最终只落一个“冷月葬诗魂”,白茫茫一片落空。宝玉和黛玉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又在仙机的作弄中死别。宝玉虽然于幻境和现实中几进几出,最后了然无挂,拂然归去。但这时候的宝玉其实已经不是宝玉了,他更趋向于脱去“臭皮囊”的亦僧亦道的了,而不是凡身肉体的贾宝玉了。仙界无爱,凡情感人。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明明知道木石前盟悲剧已定,但却仍然努力期望奇迹的出现,而当愿望落空时,又情愿去为原本知道就不可能的事而凄挽落泪的原因了。总之,那样的悲剧与时代、自己都有原因。时代不同结局也会不同,若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生在现代,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既然现代不像古代那么悲剧,就好好把握自己的珍惜自己的爱。写作的话就从那个时代他们的悲剧所想到现在的爱,无须刻意的写贾宝黛之间的爱。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待黛玉一篇真心,从先前黛玉情急说出《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词(古人将《牡丹亭》等列为不健康读物),宝钗没有拿为话柄,黛玉依然改变对宝钗的看法。这次黛玉因气候变化老病又犯,宝钗耐心开导,黛玉深受感动,逐渐视宝钗如亲人,后来更是以家人对待薛姨妈、薛宝琴。
宝黛爱情是木石姻缘,黛玉对宝玉的爱是自由的,真诚的,没有一点封建主义的那种矫揉造作,他们两个注重心灵的交流,并且在感情中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理解。要求在人格上平等的进行爱情,他们两人的爱情,是很理想的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模式。每天吟诗作画,从来没有看中过古代封建的那种门第 地位 金钱和官职前程等等一系列的世俗因素,也没有考虑到封建家族和家长的看法和意愿,这也是他们的爱情注定会是悲剧的。
而宝玉对于宝钗严格上讲并不是爱她的,而是对宝姐姐的敬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两个人婚后,宝玉仍然“空对山中高士晶莹雪,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原因。他不爱她,因为他知道宝钗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典型的封建时代的贵族女子,在宝钗眼里注重的并不是宝玉本身,更多的是宝玉作为贾府唯一的继承人的二爷的身份。因此她或许是爱宝玉的,但同时他更爱宝玉的身份和自己宝二奶奶的身份。别忘了,宝钗原本是“志在宫闱”的。只不过因为不明原因没有选上,所以才嫁给了宝玉的。但是宝钗对于黛玉还是一片真心的,她还是替黛玉想过的,问题是她在自己的婚姻上没有发言权。所以就算她知道宝黛深爱对方,但是她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对小说的解读见仁见智的,现代读者往往以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判断对人物的好恶,又根据自己的好恶去解读人物的一些行为。但就作者对人物本身的描写看林黛玉是外冷内热,薛宝钗是外热内冷。林在许多事情上的反应都是本真的没有雕饰的所以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是有点刁钻、小性的,这更证明林的单纯,与大观园的许多人形成强烈的对比,这许多人我个人认为是包括薛的。薛为人热情、宽厚这些都是她的优点是不能忽略的,她积极昂扬的性格也是人物靓丽的一抹色彩,但是正向作者所安排的“冷香丸”一样,薛宝钗她的内心是寒冷的,不管是对莺儿、香菱、对金钏,就算是她最热心对待的史湘云在中秋夜宴那晚对她的认识也有所改观,看出她是个明哲保身的人,至于对姐妹的情分则在自身的安危之外。从上面对两者对人的态度可以想见,林对薛的感激是从内心所发出的,以至于认为薛是从心底对她好的;但是薛对林的态度和对史湘云一般,则是在不危害到自己厉害关系的时候能帮则帮,建立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环境。但是我并不认为薛已经老练到要算计和迫害别人,她应该不是一个为了打击对手而收服人心,心计歹毒的人,她毕竟还是年轻的少女,只是做事的方式受到身边许多虚伪的人的影响,行事为人带出的自然的状态,中国有句话叫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小说人物的解读不仅要看人物的开始,更要看她最后的表现;对人心的评价也亦如此,中国的老祖宗真是有极大的智慧,让人肃然起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