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语文的各种手法(修辞,表达等)。一一列举就成,无需具体解释

高中阶段语文的各种手法(修辞,表达等)。一一列举就成,无需具体解释,第1张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五、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六、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七、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八、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古诗词

内容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情思诗、友谊诗、讽喻诗、风物诗、闲适诗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一、真情实感缺失的归因

不说考场作文,就是平时作文,比如一些所谓的优秀作文选本,也大都是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难得有“情动之于中而形之于言”的本色。这些文章之所以空洞肤浅、矫揉造作,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思维禁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构模式、选材范围、文体意识,若学生的作文中稍有个性的张扬,形式的不拘,做教师的就“苦口婆心”地“删其密,斫其正,抑其稚枝”,这种做法导致同学们思维简单化、模式化,思维被预设在已有的体系中,于是在写作时,硬生生将鲜活生动的文章“腌制”成了新八股,给自己戴上了冷冰冰的假面具。同时,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

(二)评价错位。长期以来,作文评分一直受“道统观”的影响,潜意识里仍是“政治挂帅”的那一套,由此而被低评的作文何其多矣!在“主题的意识形态标准成了判断作文好坏的绝对尺度”这种思想霸权的钳制下,同学们交出了自己的话语权,重复着“真理”的声音,具有了单纯地追求“崇高”“积极”的“伪圣化”倾向。于是在作文时,往往不顾材料本身的内在意蕴,或胡乱引申,或乱加比附,或生搬硬套,或大肆发挥,或无限上纲,总之,不把它拔到某种“思想政治”的高度决不罢休。“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崇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如果一味强调写作必须符合当下的“道”,那无疑是在谋杀真情的萌芽,在鼓励或暗示考生变着法子去迎合或媚俗,从而放弃自我,矫饰自我,扭曲自我。

二、真情实感的生成策略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此乃文之本也” 。但它是体现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之中的,其培养策略是:

(一)塑造完美的人格。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因此同学们在作文时,要特别注意人格的塑造。优秀的人格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坚持实事求是,“文必己出”,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即使是在虚拟情境的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已有的事”,但一定是“会有的情”。如写《纪念》这样的记叙文,本身就包含了很强的生活气息,只要实事求是地写出纪念的原因和方式就行了。其二,活跃的思维。要从公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多角度地去质疑求异,探究思考,形成深刻新锐的思维。其三,正确的审美观。要走出旧的审美“围城”,抛弃“高大全”,可“审美”,也可“审丑”;重情感,也重艺术;尚崇高,也尚平凡;有阳刚,亦有温婉。

(二)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同学埋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甚至说什么活得累,活得烦。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如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杨柳飘絮到底是哪几天;你该留心同学的眉头何时蹙了起来,嘴角是否含有笑意,兴备与悲伤时的语调、表情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同服饰的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等等。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这是说当同学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止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真径,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写真情的源头活水。

(三)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每人每天都不会糊里糊涂地度过,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思想的活动,都有情感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短的浅的则往往如轻风拂面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它们就会成为历史的陈迹,越来越缥缈,越来越虚空,以致于趋向于无。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把每日所思所想的及时记录下来。取得好成绩,心情愉快;受到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日记,一方面是练笔,更主要的是为真正写作做了思想情感的充分准备。我们还要养成作札记的习惯。读书时,不要只瞧热闹。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的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札记。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平时还当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内容的习惯。这将是一个中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当我们养成了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四)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再加工,它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但虚构不是胡编乱造,寓言和神话没有一件是真的,但它们都是生活情理和艺术再现。所以,我们说“感情真挚”不是说不允许虚构,但要注意的是,作文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其实,“要有真情实感”这项要求还包括着不允许考生抄袭他人作品的意思。但也不是说听来的看来的素材不可用,否则就不会有“历史剧”了。中学生活普遍单调,学生对社会人生体验也不深,我们不能只要求写身边的事。只要是能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都可以写,都不能算抄袭。所谓抄袭作品是指那些照抄、照搬、不做深加工的文章。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从阅读的层次上说,这一要求更高一些。

 “揣摩”和“初步领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仍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师硬性灌输有关写作特点方面的知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阅读的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

 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了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对阅读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1)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包括各类故事、小说、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应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阮恒在输血时的动作、神态等,从侧面反应出小男孩胆怯而又勇敢、无助而又坚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小英雄形象。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揣摩记叙的要素和线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顺序细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

 阅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大都如此,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将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丰碑》

 (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用抓总起句、总结句的方法。如阅读《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4)阅读诗歌,应以朗读、诵读和想像为主。可分四步进行阅读。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以便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借助字、词典,疏通诗意。

 ③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意境。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一定的跳跃性。阅读中,一定要细读诗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歌的美好意境。

 ④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在吟诵中想像,在吟诵中品味和升华。

 (5)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如阅读《清明上河图》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图》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

 4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时间、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目标部分,特别强调读者自身的个性体验。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做繁琐的分析讲解,多让学生体会感受;少做知识性讲解,多让学生阅读积累。

 如读《童年的发现》一文,就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没有过类似的发现你的发现被认可了还是被压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

 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例如,《荔枝》一课中,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联系母亲临去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例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地体会这种感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古诗鉴赏最大障碍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了诗歌的情感内容。这有诗家语言的疏离陌生之因,有时间距离和历史情境之异,也与我们对诗人抒发情志的规律把握不够有关。本文试从诗人情感抒发的角度作一点探讨。

诗主情,或者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迸发,就没有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把握诗人情感抒发的方式,就不失为我们体味诗歌情感内容的捷径。情感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内容一眼便知,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间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借助对景、物、史、人的描写或咏叹,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在间接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发蕴积胸中,有时这种感发甚至被遮蔽着,耳目一旦触及外物,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于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缘物而发,际会历史风云,神遇相知之士。这一类诗歌,意蕴丰富,手法鲜明,便于设题,所以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

一、写景抒情式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二、写物言志式

写物言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诗人在对象――物上,发现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物与志的“契合点”,引起了心灵的感会,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一抒心中情志。咏物诗特点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扣准所咏之物,又在诗中有所寄托。诗人在诗中展开诗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志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何处是写物,何处是写人,又处处是物,处处是人。字字摹写物象之态,句句曲尽胸中之志。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选苏轼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在诗中,既兼顾梅花的物态和本性,又将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达出了红梅娴静高雅而不浅薄庸俗的神韵。句句写梅,字字喻己。

同一个物,因为诗人个人的性情、际遇和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所咏之情也就相异。从诗中可以明显地读出作品背后独特的“那一个”人来,所咏之物后潜藏着作者强大的生命感发力。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己。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况,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写古喻今式

这类诗歌写古意在喻今,写史意在抒怀。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及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诗人以情统史,以志言古。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沉溺声色,终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的史事,表达了对晚唐社会日趋衰败的隐忧。在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自从赤壁一战后,赤壁就成了诗人们洗浇心中块垒的意象。富有才华,志存高远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运,面对赤壁,其情感是复杂的,虚无与悲凉同在,愤慨并无奈交融。

在咏史凭古中,往日的历史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历史与当下统合为一,诗人的情志超越了时空。将个人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暂,对历史的回顾之中又富含着今生的悲伤。

四、写人言己式

写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写的是别人的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运的不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富有智慧,胆略过人。谈笑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轻时候就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此时的诗人却已鬓染霜发,一事无成,徒有一腔无处施展的报国之志。两相对照,诗人内心的苦楚不难体味。

借写他人的不幸来暗喻自己的哀楚。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运,两人情感相通,故歌咏之。秦韬玉诗《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平。

五、写事抒怀式

在此类诗歌中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2004年全国卷张籍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位新嫁娘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动形象的比拟了自己临考前紧张担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被录取的心情。

诗人的间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分类也不尽然,各类之间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写古人喻己既属“写人言己”,也属“写古喻今”,怀古诗中也有景物描写。之所以这样归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间接抒情的方式特点,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诗人的情感涟漪,引发了诗人的生命振动――生命共感,生命共感是联结诗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纽带。正是缘于生命的共感,诗人才能借助绘景状物、怀古写人,抒一己之情,言一己之志,叙一己之意。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如何下载PDF文档

1、识别小程序二维码跳转到指定页面

3、可以转发给任何一个人,下面是转发给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接着点发送就可以到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找到刚刚下载的PDF文件

文件已经上传到小程序了,可以扫码下载PDF文档

识别文末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指定页面下载

篇幅有限下面仅展示部分答案

六年级

1北京的春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2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答案大家找〕从他“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体现了八儿焦急的心理,一个天真、嘴馋的可爱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描写“等粥”这部分详写,“喝粥”这部分略写。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而喝粥部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家人吃粥时的其乐融融。这样写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看”“闻”“吃”等角度写出了腊八粥引人垂涎,美味可口,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答案大家找〕示例:上至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下至刚会走路的小朋友,提到饺子,谁不立马口舌生津把白菜、葱姜、精肉剁碎,加上食盐、香油、醋调和均匀,用筷子夹起一团放在面皮上轻轻捏,一个匀称健美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单看它们优美的舞姿,就垂涎欲滴了,何况是,满盘地盛出来,一口一个往嘴里塞呢!

3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案大家找〕《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诗人借天上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人间爱情的相思悲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选做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答案大家找〕《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佳节望月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写了七夕节的习俗;《寒食》写了寒食节的习俗。还有不少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

通过阅读这些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相应习俗,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充分感受到古诗的优美凝练,以及古人过传统节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答案大家找〕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大家找〕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鲁滨逊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勇敢地生活。鲁滨逊具有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 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多读几遍,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文。另外,还应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以便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1) 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2)仿写示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流逝;发呆的时候,日子从那美丽的风景中飘过;骑车的时候,日子从耳边呼呼的风声中过去。

9那个星期天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 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的热切盼望、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无奈、最后的失望委屈。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

音)

〔答案大家找〕 (1)“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作者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了“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的这种心情。

(2)表现了“我”知道不可能出去以后失望、难过的心情。从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从侧面描写更能反映出“我”的失望与悲伤。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大家找〕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则是通过多处的心理描写,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1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名师来指导〕

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在熟读背诵《竹石》的基础上,默写古诗,做到正确书写,没有错别字,不加字,不丢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大家找〕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大家找〕 (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答案大家找〕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答案大家找〕 类似的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赵一曼:1935 年 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的帮助下,她于 1936 年 6 月 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第三天凌晨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杨靖宇: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 50 米处,喊话劝降,对方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杨靖宇壮烈牺牲。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 5 天以上,能够在零下 20 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一条好汉!”

12为人民服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 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另外,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有助于我们背诵。第 2 自然段是关于死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第 3 自然段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案大家找〕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只要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大家找〕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 年 1 月 8 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 月 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14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大家找〕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答案大家找〕 善:善于,擅长。之:指弈秋的教导。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

学 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答案大家找〕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大家找〕 (1)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是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2)给我的启发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答案大家找〕 (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将蚯蚓的分布写进书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2)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3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答案大家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

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演讲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而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却因为演讲而成名。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和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工、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 30 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

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应该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千万要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

失败乃成功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你若能从挫折中站起来,重新出发,必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

“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者的事例,他们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16表里的生物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大家找〕 (1)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不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我们默读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会影响阅读速度,“用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另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2)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答案大家找〕 (1)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这样的句子还有: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3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示例: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表达真实情感方法不止两个:

1真情实感来自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2也会来自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3总而言之,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真实感受的描述,也就是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1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