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3、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作品原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②,彩丝穿取当银铮③。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忽作玻璃⑤碎地声。
作品释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原文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稚子弄冰》的中心思想是:全诗通过对一次小孩子玩冰游戏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儿童淘气活泼的天性和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一、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掉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扩展资料
《稚子弄冰》赏析:
诗中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这首诗杨万里从一个老年人的角度,诗里有形有声有色,写了一个幼稚天真的小孩子“脱冰做戏”的场景,虽然语言朴实,但却趣味盎然,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诗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稚子做冰锣,玩冰锣时高兴的心情以及冰锣破碎后失望的表情,刻画出了稚子天真,活泼,快乐,内心情感丰富的形象!
1、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古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无限向往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中,诗人杨万里描写了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诗人对于童真的尊重,并向往着如同孩童一般自由自在的生活。
3、《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4、古诗的前两句写孩子们取冰作乐器的场景,一个“脱”,一个“穿”将孩子们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的形象。后两句写孩子们的顽皮,刚刚做好的乐器没过多久就被摔碎了,全诗突出一个“稚”字,表现出孩子们的稚气和乐趣。
稚子弄冰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译文对照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注释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 相关内容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南陵别儿童入京 》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 》
宋赵文
田舍儿童走似麞,踏歌椎鼓斗颠狂。
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
《村居 》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
唐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秋日郊居》
宋陆游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
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