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有哪些感情经历?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有哪些感情经历?,第1张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有过5段感情经历。

第一段,是他喜欢美丽的郝红梅,但人家不喜欢他。

第二段,是跛子同学侯玉英喜欢他,可他不喜欢人。

第三段,是他和田晓霞互相喜欢,却最终生离死别。

第四段,是金波的妹妹金秀喜欢他,被他冷静拒绝。

第五段,是师傅的遗孀惠英嫂和孩子,需要他照顾。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不是达官贵人或者大富豪,只不过是普通的老百姓。这部作品很好的体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间的人情冷暖,也描写了一个个的爱情悲剧。

所谓爱情悲剧,不单单是指那些现实中相爱但又求而不得的眷侣,还包括了那些本不相爱,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在一起。相爱而不能相守固然是一大悲剧,但不相爱却偏偏要禁锢住彼此虚度余生,不更是一大悲剧吗?《平凡的世界》中恰恰写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爱情悲剧,就如求而不得的顾养民,郝红梅,孙少平间的三角关系,禁锢住彼此的李向前和田润叶。

郝红梅是孙少平心中的悲剧,顾养民是郝红梅心中的悲剧,这一复杂的三角关系,在小说中便预示了这两段感情最终的结局。一开始,孙少平便已对这个长得还不错,家庭环境相近的郝红梅产生了一种暧昧的情絮,但当众人当众攻击她是孙少平的“婆姨”时,她又感到“又急又气又恼恨”。郝红梅出身于成分一点都不好的地主家庭,因此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于她的身上。她心中早有盘算,知道自己要寻个好人家,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因此在一开始孙少平接近她的时候,她也不过是抱着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至始至终,她都从未对同他一样穷的这个男人动过心。就如小说中所说的一样“她和孙少平的接近,基本上是一种怜悯——怜悯别人,也让别人怜悯自己。”经过侯玉英的攻击,她害怕因此而找不到一个“能高攀条件好的男人”,因此便主动疏远孙少平。正好在此时,一个她渴望的男人出现了,他就是顾养民。但是,顾养民的家庭很有名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郝红梅的家庭是地主家庭,况且高中毕业后,郝红梅回乡成为农民,而顾养民则考上大学并成为研究生,这赤裸裸的差距,使他们之间又多了一大鸿沟。试问顾养民的家庭会接受郝红梅吗?答案是确定的,一定不会。因此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就因为家庭因素和城乡差异草草收场。

李向前和田润叶的婚姻可以说是政治联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并不相同,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他们二人的结合可谓也是人生中一大悲剧。田润叶是一个“尽管在县城参加了工作,但本质上也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农村姑娘,一旦当她第一次对一个男人产生了热烈的爱情,就会深陷进去而不能自拔,可一旦这热烈的向望落空,又很难从因此而造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她对孙少平有一种执拗的爱没谁都无法改变,一旦对象不是她想要的人,一切都会被她推翻。但李向前忽略了两情相悦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她爱润叶就够了,这种痴痴的爱意,必然造就他们的不幸。一个两个痴情之人在一起,只要有一个不是为对方而痴,这段感情就必然是失败的爱情悲剧。

《平凡的世界》中的种种爱情悲剧,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还存在门当户对的封建残余,也表现出在那是相爱的情侣因现实的压迫而苦苦挣扎,求而不得的痛苦与无奈。

孙少平是一个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苦的家境、穿只能尚且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学的面前充满了自卑,随后和同班的郝红梅由于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少平在“初恋”失败后初步成熟。

随后随着出生大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慢慢走近他的世界,他的视野逐步开放,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工作、感情生活不断地锻造着他,最后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的少平在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

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人物性格:

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

高中时期,孙少平遇到了“班花”郝红梅,后来郝红梅成了他的初恋。

年少的怦然心动,没有利益和功名的裹挟,爱恋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

两人相似的家庭背景,都穿着破烂缀补丁的衣服,常常处在自卑的情绪中不敢抬头看别人。

机缘巧合,孙少平遇到了那个和他一样最后打饭拿黑面馍的女孩,贫穷,让他们同命相怜,此后,两人便不约而同的去拿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而真正连接起他们两个人情谊的桥梁是书籍。

对读书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一个友善的眼神,一次愉快的对话,在一次次借书和还书的传递中让自卑而又敏感的少平第一次感到了青春岁月里的温暖。

孙少平懵懂的 情感 心扉被打开了,也让他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了,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他开主动和同学们交往了,给同学们讲故事,当众发言,打篮球场,玩乒乓球。

在郝红梅住进孙少平的心里后,孙少平的生活变得生动、有意义了,他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幻想着自己是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和自己的和冬妮娅能够一起生活,一起努力,创造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可当这个美梦碰到现实的时候,就如同色彩斑斓的肥皂泡泡一样一碰即碎。

当同班同学侯玉英应为在劳动时孙少平给她发放的劳动工具不满意而恶意当众揭穿孙少平和郝红梅的关系时,孙少平和郝红梅两人的关系就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

刻意的疏远,干净整洁的衣服,积极排队打饭领自己的两个黄面馍,不再互动看书

当孙少平还在为自己的初恋患得患失的苦恼的时候,在篮球场上郝红梅把篮球没有传给他而传给了高干子弟顾养民这个动作让这段恋情戛然而止。

之后,两人再无 情感 交集,只是同学关系。

孙少平的生活再次归于平淡,炽热的爱恋生活不复存在,往昔念念不忘的人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幻想着爱情幸福的模样也渐渐模糊,初恋变成了自己青春年少的美好的回忆。

初恋为什么让人难忘,觉得美好?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不是因为他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理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就没有这么纯洁无暇了。纯真是人世间最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它。

每个人在少年的时候,大概都有过一个郝红梅,她曾让我们的心脏在青春岁月里狂躁的跳跃着。

只是这样的恋情只存在炽热而单纯的少年里。

纯净的年少一去不复返,在以后岁月的长河里,只剩下与生活和平共处的世俗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事艰难中我们的笑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快乐,我们的哭变得不仅仅是难过的泪水,更多的是无奈,不由得为身不由己的生活生出些许感慨。

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就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孙少平的爱情里,我最喜欢田晓霞。

一个是城市长大的干部子弟,一个是土生土长的世代农民;

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高中毕业;

一个是省城报社记者,一个是居无定所的揽工汉;

两个人唯一相同的是都有一颗不屈服于苦难,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心。

就像欢乐颂中说的:“最好的爱情一定是棋逢对手的快意人生,相扶相携的相互成全。”田晓霞为孙少平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从此,孙少平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理想不再拘泥于在双水村当一个名人,世界很大,他要去看看。

田晓霞,阳光、热情、充满活力,被善良、真诚、倔强不屈的穷小子深深的吸引。

孙少平,真诚、坚强、不屈不挠,被自信、率真、洒脱豪放的假小子彻底的折服。

外人看来极不般配的组合,但是只有他们自己对彼此的认同和喜爱是无法言语的,一样的灵魂,相依相伴。

当田晓霞为孙少平换上崭新的被褥,还贴心的留下纸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久违的心跳加快让孙少平再次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已经陷入爱河。

古塔山上,杜梨树下,孙少平和田晓霞确定了恋爱关系,许下了两年之约。

大亚湾矿上,田晓霞突然的探望,让孙少平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孙少平激动的喊出那句:“我没有白白在这人世间枉活一场!”

都说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相互帮助,相互认同,在精神的世界里平等、自由的相谈甚欢。

可这样热烈而又深沉的恋爱却因田晓霞在洪水中救人牺牲而倏然冷却,凝固,结冰。

空留下孙少平一人千里迢迢赶到古塔山上,杜梨树下赴约。

再没有昔日爱人的读诗,交心,谈理想,期待未来,痛苦的爱无处安放,孙少平的世界里只剩下无尽的颓废和绝望。

翻开晓霞的日记,“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

令人心碎的文字记录着田晓霞对孙少平最真诚的爱,也寄托着对他们爱情最美好的希望。

田晓霞就像一朵开的非常明艳的鲜花,在孙少平的生命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刻骨铭心,永不褪色。

孙少平和田晓霞相互成全、心意相通,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谱写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神话。

孙少平沉浸在失去晓霞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每天拼命的干活填补失去爱人的空白。

闲暇的时候,孙少平回去惠英嫂家,帮她干一些体力活,捡些碎煤,陪明明玩耍。

惠英嫂一日三餐都给少平备好,让明明叫他回家吃饭;

抽时间去他宿舍找出脏衣服、被褥拆洗,再送回来;

每天在山头和明明等待受伤后去医院治疗的少平回来。

退却所有的激情,孙少平在惠英嫂默默的关心和照顾中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慢慢的开始享受这样平淡而温暖的生活。

生活总是这样,一半是回忆,一半在继续。

我们渐渐明白,人生就是带着曾经的快乐和悲伤继续行走在前进的路上,碰到难过的事情,把以前的快乐拿出来温习一遍,带着温暖和感动继续前行;遇到幸福,将记忆中的悲痛重新安抚一遍,让幸福解开曾经的伤情结,一路治愈,一路前行。

时间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也是见证一个人成长最忠实的观众。

孙少平每一段恋情中走出来,他都会用现实的眼光打量贫穷带给自己的苦难,但至始至终都坚守着自己高尚人格的底线。

孙少平在洪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曾经断送了自己初恋的侯玉英,当侯玉英被少平的人格打动,想用父亲的关系给他一份工作来换取爱情时,少平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孙少平的勤劳和正直让雇主曹书记刮目相待,想招他为上门女婿,还帮他在城市里落户,最后以曹书记的女儿不同意父母的包办婚姻而告终。

孙少平在受伤住院期间,照顾他的金秀喜欢上了他,但是他知道自己对金秀只有兄妹之情,没有情侣之爱,并没有欺骗一心爱慕自己的金秀,再加上自己是挖煤工人的身份,脸也被毁容,所以干脆的拒绝了金秀的爱意,也拒绝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他始终尊重自己的本心,坚守着自己做人的道德。

经历了6个女人,3段爱情,种种苦难和考验,孙少平终于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自强自立的孙少平,穿过世事变迁的生活长廊,他明白:

生活虽然平凡,但贵在不留遗憾!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思想独立,自尊自爱,顽强拼搏;

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因为爱情,相互成全,一起成长;

真正的生活,虽然平凡,会有凄风苦雨的洗礼,也会看到明媚的彩虹。

文·段宏刚

路遥在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里,塑造了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敢爱敢恨的青年形象,这个青年就是孙少平。他是主人公,其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激励着许多青年以饱满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性格很复杂,勤劳、善良、坚韧、勇敢、踏实、自卑、敏感、小气的性格,在他身上兼而有之。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他渴望学到知识,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中毕业后,他像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城市打拼,由此拉开了自己壮丽的奋斗史。

孙少平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成熟,实际上从他的5段感情经历里就完全能体现出来。这5段感情,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真正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第一段,孙少平跟郝红梅的感情昙花一现,始于孙少平的暗恋,止于两人人生观的不同。

郝红梅长得很漂亮,却因为祖上是地主,家庭成分受到很大影响,成为跟孙少平一样的穷人。在学校里,他们只能吃最便宜的黑面馍馍。

因为贫穷,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让彼此滋生了抱团取暖的想法。在相互帮扶里,情窦初开的孙少平暗恋上跟自己同病相怜的郝红梅,两人产生了朦胧的恋爱关系。

然而,郝红梅非常现实,也许是她穷怕了,他希望找一个能养活她、让她过上好日子的男人。很显然,贫穷的孙少平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最终,郝红梅喜欢上家庭条件较好的班长顾养民。就这样,孙少平的初恋如同昙花一现,让他第一次尝到了爱情带给自己的苦楚。

第二段,孙少平与侯玉英的感情,始于侯玉英的感激,止于孙少平的拒绝。

侯玉英是一名家境殷实的跛子,但她跟“长舌妇”一样,喜欢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导致班上同学没有一个人喜欢她。

侯玉英仗着家里有钱,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甚至多次侮辱过孙少平,让孙少平对其深恶痛绝。

有一次,全班同学在外劳动,突然天降暴雨,瞬间洪水横流。其他人见状都跑到高处躲避,唯有腿脚不好的侯玉英落在后面,眼看她即将被洪水冲走。这时,孙少平出手相救,侯玉英非常感动,从此改变了对孙少平的看法,并开始喜欢上他。

后来,侯玉英既给孙少平赠送礼物,又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之情。

只不过,此时的孙少平对郝红梅还心存幻想,对侯玉英压根没有往恋人方面去想,最终,他拒绝了侯玉英的好意。

第三段,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感情,始于两人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两人的爱情冲破了世俗观念,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想爱情,止于不接地气以田晓霞的死去而破碎。

田晓霞是一名官二代的千金,却没有千金的架子和脾气,相反,性格很温和。

她跟孙少平一样,都是求知欲很强的人,在许多事情上他们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因此,他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终,两人的友情升华为爱情。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两人的感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可见,路遥非常欣赏这样的爱情,在他眼里,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纯洁如水,珍贵如玉,这样的爱情,可以升华彼此的生命,一方是另一方的人生知音。

然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俗社会里,要食人间烟火,孙少平和田晓霞彼此身份上的巨大差异,为这段爱情的未来埋下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注定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路遥在内心深处,是不愿看到美好爱情被现实活生生地撕裂,宁愿让它被命运捉弄。所以,路遥只能安排田晓霞死去,阐述了他的 “爱情败给命运总比爱情败给世俗要好” 的爱情观,最终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要不然,路遥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往下去写了,毕竟,这种情节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生活经验,依靠胡编乱造是会辜负读者的。

可以看出,从田晓霞身上,孙少平尝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明白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开始懂得自己需要找什么样的女人来度过一生,为他以后爱情观和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段,孙少平跟金秀之间的感情,始于金秀的一厢情愿,止于孙少平爱情观的形成。

孙少平有一个同学兼好友叫金波,金波有一个妹妹叫金秀,孙少平也有一个妹妹叫孙兰香,金秀和孙兰香又是同学。

有这层关系,让孙少平、孙兰香兄妹和金波、金秀兄妹很早就认识。四人经常见面,在一起玩的机会也很多。

已经成为煤矿工人的孙少平在一次受伤接受治疗中,被孙兰香和金秀细心照顾,渐渐地,金秀喜欢上孙少平,并开始主动追求,甚至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孙少平上班的煤矿医院里工作,达到朝夕相处的目的。

此时的孙少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个煤矿工人,而金秀是大学生,如果他接受她会毁了她,因此,他拒绝了。

第五段,孙少平跟寡妇惠英嫂之间的感情最终走向圆满,始于责任的担当,止于思想的成熟。

孙少平的矿工班长,也是他的师傅王世才在一次矿难中遇难,留下惠英和儿子艰难生活。

动了慈悲之心的孙少平,冒着别人说闲言碎语的风险,主动承担起照顾惠英嫂和儿子的职责,几乎每天下班去惠英家劈柴、做饭,包揽了所有力气活,逐渐让惠英从失去丈夫的阴影里走出来。

此时,孙少平正在跟田晓霞处朋友,压根没有对惠英嫂有男女关系上的想法。很多次,他对别人解释说,他和惠英只是姐弟关系。

也许是日久生情,孙少平内心对惠英的感觉慢慢发生了变化,每天即使在矿上干活累得腰酸背疼,但一想到“家”里有惠英母子在等他,他的心里就踏实许多。

后来,在一次下矿受伤中,处在昏迷状态里的孙少平,嘴里呼唤出三个字——惠英嫂。

显而易见,一个人到了生离死别之时,才会喊出心里最重要之人的名字。

在经历这么多感情后,孙少平的心似乎累了,他心里迫切需要一个家,一个像港湾一样温暖的家,在惠英家里,或者说惠英的善解人意,俘获了孙少平坚毅的男人心,他心软了,也踏实了。

出于对责任的担当,以及思想的成熟,他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女人,需要什么样的家。

正所谓,他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最终会促成不错的结果。

小说结尾,惠英和儿子站在一棵树下等待。

他们在等待什么?显然是等待孙少平回家,孙少平和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依靠,唯有结合,才是众望所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3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