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60岁以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年期,此时,不仅身体脏器功能逐年老化,还会出现如下心理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1.心理孤独--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靠靠,俊他们感到时间过的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
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一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医学上称"近事遗忘"'),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
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打呵欠,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志。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有的老年人丧偶后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心情愉快,其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老年人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
事例:刘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她的父亲要与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性格不和,两个人磕磕绊绊过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却闹起了离婚。”
婚姻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事业,还要照顾孩子,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就会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年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受到尊重
事例:刘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刘老先生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通过接触,两个人很谈得来,刘老先生决定再婚。但他的子女坚决反对,后来经过努力,子女同意刘老先生再婚,但前提条件是让他立下遗嘱,刘老先生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丧偶或离婚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呵护安慰。老年人需要爱情,并不是什么丑事。子女不尊重老年人的感情,不同意父母再婚,无非几点原因:一是观念上的,有的子女认为父母再婚丢面子;二是经济上的,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了自己的继承权;三是赡养关系上的,认为父母再婚后为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因此,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做子女的也要尊重老年人的感情选择。
如果父母一方不在了,我支持另一方黄昏恋,重新找老伴儿。
一、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需求。
01、情感需求
子女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不能填补父母内心的情感空白。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略,觉得情感需求更多的只是年轻人的渴求。老年人同样也需要爱与被爱,需要情感满足,需要被尊重,被在乎。而这些又是子女和旁人所满足不了的。所以做子女的要重视老人的情感需求,老人自己有了情感寄托的人,该鼓励而不是阻拦。
02、心灵需要慰藉
子女即便在身边,也不能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老人身上。再加上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情感沟通也有鸿沟。而老年人要是找一个老伴儿,都是同一个时期走过来的同龄人。他们的三观极为相近,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和处事方式都更容易达成一致。
人活着精神粮食和物质需求一样的重要。老年人心灵慰藉达到满足了,更有利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获得幸福的秘诀就是需要两个不断地为家庭付出,彼此没有计较,都是在为家庭而努力付出,成熟的人会解决婚姻出现的问题而不是逃避,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婚姻是成年人该做的,不要像更换物品那样,随意的更换婚姻中的伴侣,学会珍惜你们的婚姻,有问题就要去解决,共同经营好你们的婚姻。
1、双方要互相谅解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男性变得容易失眠、健忘、发火,而女性变得急躁、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忧郁、疑虑重重等。这就需要双方互相体贴、互相谅解。特别是身体较好的一方,对另一方要耐心、体谅,另一方也要控制自己,不要为了区区小事而喋喋不休。要做侣伴的热心听众,富有同情心地听其(她)抱怨,这也是一种爱。
2、双方要克服自身缺点
婚姻就像是两只刺猬过冬,靠近了就会互相伤害对方,不靠紧又冷,非得彼此拔了一边的刺才能靠近好好过日子。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性格越来越犟,听不进别人的话。这样的老年人往往闹得夫妻关系不和。
因此,每对老年夫妻都应珍视自己从年轻时培养起来的爱情。性子急、脾气犟的人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想要发火时,不婉想想自己的固执暴躁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伤害,想想夫妻恩爱时的情景,想想对方往日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
3、双方要相互关爱
步入老年的老人企求朝夕厮守的老伴能给予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这是其他亲属所不能替代的。当一方因生理变化或发生某些意外而产生烦恼和苦闷时,另一方的心理“搀扶”和生活护理,都会使对方从精神上得到慰藉。在对方患病时,不仅要用关怀的语言去询问病情,鼓舞对方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还要及时携其就医。
4、双方要坚持对感情的培养
幸福的婚姻不仅需要交流思想,也要感情交流,把感情关在自己心里,也就把对方推到自己的生活之外了。老年夫妻在感情培养方面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求实,而缺乏想象力,每日被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所淹没,过分淳朴而缺乏情趣,常常被呆板和沉闷所窒息。应该经常坚持感情的不断培养。人生至高的幸福,便是感到自己有人爱。
5、双方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有的老年人由于身体不太好,不愿意到外面去,老两口整天厮守在家里,时间长了,难免要发生口角。实际上,老两口可以到外面走一走,活动活动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仅对身体有利,还可以解除心头的郁闷,使心情豁然开朗,这样老两口出现冲突的机会也就少了。
6、对双方要多赞美对方
老年夫妻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容易趋向过分求实而缺乏浪漫,满足现状而保持平淡,正所谓“老来情比少时淡”。因此,双方要不断创造魅力,以持续吸引对方,相互满足情爱和性爱的需要。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多欣赏对方。
7、双方要懂得自我批评
夫妻之间不用所有事情都分清谁对谁错,也不要总想明确谁是谁非,老两口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分出谁胜谁负也没有意义。双方都不应斤斤计较,应当在冲突中主动妥协退让,大度一些,宽容一点。事实上,一旦有一方表现出大度,另一方也不会纠缠不休,这样,老两口之间妁紧张气氛旃会烟消云散了。
8、双方多培养共同的兴趣
有些老人比较清闲,每日无事可做,因此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运动、练书法、画画之类。因此这时要给对方自己的空间,尊重对方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的使对方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对方生活圈子对方的生活中去,一起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只有有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生活方式才能幸福长久。
9、双方要互相尊重
古人说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这一点在新婚时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到了老年,很多夫妻往往忽视了这点。年轻时代的夫妻吵架是爱情的纠葛,而老年夫妻吵架则令人心灰意冷。造成婚姻破裂的四大恶魔:批评、蔑视、自我保护意识太浓、难以沟通。
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平等、不尊重是造成蔑视的主要原因。家庭生活中,难免有不同意见和争执。这时,要懂得让步。如果为非原则性问题,应互相谦让。想一想既然是几十年的老夫老妻了,就要多想对方的好处,多看对方的优点,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注意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双方固执己见、争吵不休。
属蛇的人和属牛的人晚年的感情会越来越好。其实婚后夫妻就是一个整体了,谁过得好不好都能影响到对方,所以越是到晚年就越能看出他们的感情,越能体会他们之间的爱到底有多深了。
属牛和属蛇的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吵,偶尔因家庭琐事争吵时会谁也不让着谁,会相互生气埋怨,但多是床头吵架床尾合,决不会影响婚姻感情。老年阶段夫妻互帮互助,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两个人相依为命安享晚年。他们在晚年的时候比较的和谐,都是在极力的保护对方,不会让外界的事情来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许的年轻的时候吵架太多,所以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对方,如何去保护对方。
所以相对而言,他们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的幸福的,他们的互相理解,使他们一起共同努力度了各种困难的时期,感情也会因此会越来越好,偶尔小吵小闹,会抱怨生活,但最终还是会拥有好的感情生活,这样的感情让人羡慕。
幸福的生活都是靠双方一起去创造的,一段美好的婚姻,除了外在条件很重要,内在因素也是不能缺少的,想要拥有幸福的家庭,就应该靠自己的真心去维持,彼此要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不能因为一件小事情就大吵大闹,伤了对方的心,要互相体谅对方,不能自以为是的去主导一切,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我觉得高龄老人之间会有真爱,“夕阳恋”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
对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普遍比较孤独,有些老年人也存在丧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年人需要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也需要满足现有的情感需求。如果老年人能够找到心仪的伴侣的话,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非常幸福。
高龄老人之间会有真爱。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真爱只存在于年轻人当中,事实上,爱情本身就没有年龄之分,即便两个人已经是老人了,老人之间依然会有真爱。有些人会把爱情看得相对比较狭隘,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如果两个人能够真心以待,并且能够照顾两个人的生活,两个人之间依然可以被定义为真爱。
我认为“夕阳恋”可以解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问题。
在现代社会,很多老年人的子女并没有陪在身边,这也导致老年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孤独。如果老年人能够获得“夕阳恋”的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基本保障,老年人之间也可以满足相应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有一个人能够照顾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老年人之间的爱情可能没有轰轰烈烈,但细水流长的爱情一样值得我们羡慕。
我觉得自己需要支持老年人的“夕阳恋”。
有些子女对“夕阳恋”非常排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作为老年人的子女来说,年轻人需要尽可能多去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同时尽可能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想要自己家里的老人幸福快乐的话,我认为自己的想法需要尽可能开放一些,没有必要过分苛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之间的婚姻,我觉得爱情大部分而言是不存在的,我来说说。
一、老年人对于自己上一个爱人都很可能没有爱情
老一辈的婚姻很多情况下都是没有爱情的存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老一辈的人很多人结婚都是做媒做成的,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然后自己都没有见过对方几面就稀里糊涂的结婚了,这种对于对方缺乏了解的恋爱状态出现的情况就是压根就没有爱情的存在。
所以说老一辈的婚恋观很少会有爱情这个因素存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就是两人门当户对就在一起了。
所以说没有爱情观的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再找伴侣的时候还会考虑爱情吗?我觉得很少,更多的还是一些依靠的考虑。
二、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依靠和情感上的慰藉
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他们少了很多对于情感上的追求,他们变得更加务实,因为年纪更大的人已经没有余力去像年轻人一样去游乐场,去旅行这类的事情,他们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在自己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身边有着一个能够说话,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的人,这样的依靠和情感上面的慰藉还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所有说老年人之间的婚姻,我觉得已经是没有爱情的存在了,当然这只是对于大部分的老年人之间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没有例外的情况,老年人的婚姻更加务实,更加追求的是一个陪伴和依靠。
在现代社会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对于此类心理疾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预防各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1、失落心理。有些老年人离开领导岗位或工作岗位后,赋闲在家,少了昔日的“前呼后拥”,说话少了份量,办事多了难度,有时感到“人走茶凉”,产生“无可耐何落花去”的失落感。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了,而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怀旧心理。退休后,老年人清闲下来,总是喜欢回忆过去,对过去的事情感到美好难忘,而对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感到难以接受,常常因一些新生事情困惑不解,甚至大动肝火。
4、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6、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
7、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保持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即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既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1、热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现代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终身学习”。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虽然已经退出工作岗位,但是还要继续生活,因此,必须有知识作为精神依托,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适时地学习有关知识,以使自己的生活有目标,有方向,健康有保证。老年人可以去老年大学学习,也可以在家自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更高。
2、寻找生活寄托,使生活充实。离退休老人首先面临的是极度的空虚感。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熟悉的集体,没什么事可做,整天会感到空荡荡的。这时就必须立刻寻找精神寄托,做自己爱好的事,使自己过得有充实感,如写作、练书法、绘画、烹调、摄影、旅游、养花、养鸟、下棋、跳舞、钓鱼、扭秧歌、学唱歌、照顾孙辈等,从而使自己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就不会感到空虑了。
3、扩大社会交往,结识良师益友。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先的集体,往往将自己关闭于家庭的小天地里,特别是现在的都市住房都是独门独户,使老年人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老年人就应该主动地走出家庭的小圈,扩大社会交往,去开拓离退休后的新天地。比如,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重新联系过去的一些朋友,多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聊聊天,玩儿一玩儿,乐一乐,或外出郊游、旅游,使单调的生活骤然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若遇到一些悲伤愁苦的事,还可以找朋友倾诉,并得朋友的安慰和劝解,使情感得到发泄,心情得以舒畅,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有规律,一日三餐运动健身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睡眠都应有规律。不是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打破这种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晚年有一个较好的身体,从而有一个较好的心情。老年人离退休后,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像上班时那样需要服从单位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生活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5、充分发挥余热。老年人阅历深、工作经验丰富,可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特长,既使自己有事可做,又为社会贡献了力量。比如,积极参加社区、街道开展的“老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维护社区治安,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家庭纠纷,还可以到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老年人可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通过参加夜大、上老年大学等,不断学习知识。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可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家务活,从中寻找乐趣。
6、适度运动。社会调查表明:长寿老人都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的特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现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室相继建立,既有文娱活动,又有体育锻炼场地。老人应积极参加,自选适宜自身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