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比较

浅谈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比较,第1张

浅谈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比较

 新中国的散文创作与其他文类创作一样,来自解放区的作家位居文学主流,也代表了时代风尚;作为新中国著名散文作家的杨朔、刘白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我国代文学史上并驾齐驱,他俩创作风格迥然不同,各自表现出饶有特殊情致的风味和格调。像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一样,杨朔的散文是一种清逸灵秀的诗化散文,似在花前月下编织着锦绣美景,具有“小桥流水”的特色;刘白羽的散文则是一种雄浑壮丽的散文,犹如站在时代的巅峰,向人们演说着人生的大课题,具有“大江东去”的气魄。以前,人们会比较豪放派跟婉约派;今天,小桥流水也对上了大江东去,让我们细细比比他们两家的区别吧。

一、 从他们创作的思想特色,创作角度两说:

 杨朔满腔热情地表现和歌颂劳动人民的劳动和智慧,思想和品质,这是他散文创作中十分突出的思想特色他是个性格内向,感情蕴藉的人,因而在作品的感情抒发上,常常采用隐而不宣的手法,将感情潜藏在艺术形象之中。如《香山红叶》,文章通篇都是写到香山欣赏红叶,直到结尾,我们才领悟到,作者前前后后都在写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而刘白羽则是个截然相反的人,他常为新时代留影,给创业者立传,是他散文的思想特色人们称他为军旅的号手,他的散文就是进军的号角,嘹亮的战歌他曾说过:"从英雄的战争到沸腾的建设生活,我的心随着时代的脉搏跃动我也就一直继续写下去(长江三日&;里,他借三峡雄浑,险峻的山势水势,山影云影日光水光来歌颂我们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祖国,歌颂我们千万代与险滩恶水战斗而前进的人民。

 二、 从他们的创作手法来看:

 杨,刘许多散文尽管都在追求一种精神旨趣,追求一种观念的表达,都采用托物抒情借物喻志的手法。但是刘文多客观的景观渲染,言山水则忘却自我如《长江三日》里的第一日中"器塘峡中激流澎拜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又如《日出》的中"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初看这些客观的景观描写似乎与人的精神不相关联,其实写景是为了写情托物是为言志正是借描写自然风光来歌颂与险滩恶水战斗的人们一定能战胜黑暗,漩涡,险滩,走向光明的`未来杨文直叙一物后便坦率地生发出许多感慨将自己观念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娓娓诉来,少隐微而具晓畅字里行间均是作者言情标志之语如《雪浪花》里,"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一浪高似一浪,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又如《荔枝蜜》中,"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啊!--蜜蜂在酿蜜蜜蜂更是在酿造生活"无论是"浪花还是"蜜蜂",都是为表达作者的一个观念:人民群众是新生活的创造者和保卫者,从而尽情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 从他们的风格来说:

 杨朔散文的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作品的静态刻画如(茶花赋)里对各类梅花,茶花的描写其次是语言的亲切淡远如(拇市)中"我正看得出神,眼前刺溜一声水里飞出另一条鱼,展开翅膀贴着水波飞出老远又落下去"第三是情感细腻意境含蓄如(雪浪花)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副美的图景,作者把对于中国劳动人民改天换地,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美融注在雪浪花击礁石的壮美景象之,给景色以新的生命,凝成一种令人陶醉的诗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刘白羽散文的"阳刚之美"则表现在:首先是作品的动态气势如&;长江三日&;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源远流长,浩浩荡荡汇入东海,气势雄伟,姿态壮美,加上各种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织成动态雄奇的画其次为语言的痛快洒脱,刚劲有力如(长江三1)里描写船过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巨浪向船头劈开一下又激荡开去"作者写景状物运用刚健有力的语言表现出这种雄浑,奔放的景象第三,是情感表达的高亢,激扬如(长江三1)第一写"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

 四、 从他们各自创作的主张来说:

 杨朔提出了诗化散文的主张,而且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很多散文都运用了石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杨朔的散文很讲究艺术结构,追求构思的新颖,奇巧他的散文因为很讲究语言美,文词清新,俊逸,简练刻意的追求语言的概括和表现力

 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点是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他的散文结构富余变化,格局汪洋恣肆语言绚丽,声音铿锵,气势雄浑是他散文的语言特点

;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赏析加评论阿

解析:

读完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我的强烈的第一直觉就是,刘白羽老了。查了查作品所著年代,可不,其时刘白羽已年逾古稀之年了。

人在中青年的时候,生命力旺盛,血气方刚, 似火,壮志如云。及至步入老年,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对世上万事万物则更多了烛微洞察及了然人生后的沉静。刘白羽也是这样。你看他中青年时代写的《万炮震金门》,那是何等的气势;《日出》,又是何等的壮观;《长江三日》中的 ,如长江三峡中的江水一般,在读者心头激荡,至今让人不能平息;《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中献身的火热,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仍让人感到躁动不安。这些名篇,与情感、事件的超常连为一体,一同进入了文学史的画廊。在这些名篇中,你是看不到那些纤细、弱小之物的。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中,中青年的刘白羽被天空中时代风云变幻的奇色异彩所吸引,被大地上的熊熊烈焰所诱惑,还没有敏感到在这其中的个体生命的牺牲,甚至以这种牺牲为必然;还没有敏感到生命中的另一面,甚至将这另一面冠之以“多愁善感”、“小资情调”。但你看他的这一篇短文,却是截然的不同。

作品写“春意甚浓”之时,“在鲜嫩的春草上”,一只“雪白的蝴蝶”,“奄奄一息,即将逝去。它白得像一片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这就是说,在最为美好,在最为充满生机的环境中,也会有卑微、美丽的生命无辜地死去。在过去的作品中,我们或者认为在残酷的斗争中,个体生命的牺牲天经地义;或者认为在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再有不幸发生。刘白羽在这篇短文中却通过“一只雪白的蝴蝶”,在美好的“春意甚浓”之时,在充满生机的“鲜嫩的春草上”的不幸遭遇,对此提出了前所少有的质疑。这个质疑质疑得好。这个质疑好就好在质疑出了我们一向%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的是作家乘“江津”号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在作者笔下,江轮在前进,景色在变幻,思潮在翻腾。船出夔门,夜色降临,天空江上一片云雾,电光闪闪,水天、风雾浑然一体。在这雄伟长江的夜航之中,作者感到整个宇宙,都展现在胸前,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仿佛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子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思想由然而生。当船过瞿塘,天晴日朗,但见,两岸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江面,碎光荡漾;近处山峦,绿如翡翠;远处群峰,如红宝石闪光,又是一幅色彩缤纷,万千气象的画面。而当江轮在那江流特别凶恶的西陵峡,越过旋涡万千,巨礁耸立的泄滩,江面陡降,波涛汹涌的青滩,看到一只木船逆流而上的情景时,便顿然悟到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不管航道多么复杂艰难,只要人们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会战胜大自然了。长江三日的第三天,船出西陵峡,江面顿然开阔,这时:碧波雪浪,海鸥翩飞,水天柔和,江船宁静,可是,作家的心潮,却在剧烈地翻涌,他又被卢森的《狱中书简》,带到那艰苦而悲壮的斗争年代:风雨雷电中,响着夜莺银铃般的啼叫声;灰深深的天空上,一块玫瑰色的云彩涌现在东方——“不论我到那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在。”这是一位革命战士对光明的强烈向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在作者笔下,长江三峡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同作家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作品充满着一种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光彩。 刘白羽的散文诗意更多表现为壮美、明快,充满哲理。《长江三日》中,作者以游踪为引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奇伟壮丽的三峡。作者笔下的长江一会儿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会儿安静温柔,像微微拂动的丝绸;一会儿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一会儿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仿佛长江在高唱、在低吟、在咆哮、在深思。那云雾变幻、朝晖夕照、电闪雷鸣,更给这显示大自然生命力的河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作者把我们带到了那变化莫侧的水上世界。阅读这篇游记,就像是欣赏一幅壮丽的三峡风光图,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和一种奇伟、刚健的美的享受。但是,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熔铸,江轮便成为我们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因此,气势壮阔,格调高昂。读起来扣人心弦,使人精神振奋。 刘白羽的散文在结构上,以“意”为帅,以抒情为牵引线,散文中的人、事、景、物、情、理,是随着感情的发展变化而摇曳铺陈的。因此,他的散文结构挥洒自如,波浪起伏,跌宕有致。《长江三日》描写自重庆到武汉之间长江两岸的绮丽风光,作者用“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贯穿全篇,在此基础上,作者一会儿打开大合,简笔写意;一会儿浓墨重彩、精勾细勒;一会儿运用精辟的比喻;一会儿说古道今,随着江轮的航进,奇峰、急流、险滩、暗礁、丽日、风雾在哲理思索的红线牵引下,按照作品感情发展的脉络,贯穿起来,挥洒自如地勾勒了这幅气势磅礴、神采盎然的山水长篇。它浓密而又淡远、简约而又细腻,神情逼肖而又变幻多姿,充分地表达出刘白羽散文的雄健浑厚、优美细腻的风格。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风格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是统一的。深刻的哲理、磅礴的壮怀以及灿烂的山川、江河,一但孕育成散文的意境,优美浓烈的文词便奔涌于笔端了,试想,面对气象万千的长江,没有一支浓妆艳抹的彩笔,巨幅画卷是不能制作的;面对扑面而来的奇特景致,没有丰富美丽的语言以及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战斗的诗情就不可能抒发得如此壮美。《长江三日》中,作者用淋漓的彩墨描绘雄伟壮美的长江风景“万水奔腾一样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石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壮观的场面,与作者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给人以强烈、壮观、豪迈之感。总的看,刘白羽的语言畅达、热烈、明朗,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刘白羽的许多散文,经常采用一些引文,精粹巧妙,给文章增添

《日出》作者刘白羽,1916年生于北京。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小说集《早晨六点钟》、《政治委员》、《刘白羽小说选》及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及《刘白羽散文选》等。刘白羽是以一个革命战士的艺术理想与人格,把追随时代步伐、配合政治形势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自觉意识的。他的作品多以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活为素材,用战士的胸襟和眼光去回顾历史、瞻望未来,笔下总是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在艺术上,他的散文较多地透露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热情的想象多于平静的观察,抒情议论穿插于形象的描绘之中,风格雄浑豪放,画面阔大瑰丽,时代精神强烈。

《日出》与《长江三日》一样充分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阔的特点,是作者以新的审美观“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与某些描写日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使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刘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标。《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日出》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五幅图画,前四幅全是辅垫,全是曲写,是“杨”前的“抑”,是欲扬帮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对此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绚丽、雄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1, 艺术上,透露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热情的想象多于平静的观察,抒情议论穿插于形象的描绘之中,风格雄浑豪放,画面阔大瑰丽,时代精神强烈。

2, 社会背景上,以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活为素材,用战士的胸襟和眼光去回顾历史、瞻望未来,笔下总是充满着战斗的激情。

3,文章布局上, 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4,思想内容上, 《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

5,语言表达上, 绚丽、雄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刘白羽的散文属于战歌散文,主要作品有《日出》、《红玛瑙》、《长江三日》等。特色是雄浑壮美,视野宏大,画面壮阔;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蕴含着伟大的哲理。

散文的三大模式:诗化散文,小品散文,战歌散文。

“散文三大家”即指杨朔、秦牧、刘白羽三位散文作家。他们代表着五六十年代艺术散文的主要面貌和基本特点,既强调时代的需要,又注重情感和理想的表达;既重视内容的开掘,又重视形式的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特点,为当代散文从朴素走向优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淡淡的朝阳

轻轻嘶叫的小蝉

5.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6.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7.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

8.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6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