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原文_翻译及赏析

咏牡丹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宋代·陈与义《咏牡丹》 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牡丹 , 思乡爱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著盛开的牡丹。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著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著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683篇诗文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

夏意

宋代 :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古诗三百首 , 夏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先秦·佚名《击壤歌》

击壤歌

先秦 : 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古诗三百首 , 赞颂 , 生活 , 民谣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代·杨万里《三江小渡》

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古诗三百首 , 送别 , 友情写景

有以下诗句: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_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_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描写夏天的古诗40首

 描写夏天的古诗40首,夏天的燥热让人的心情不那么美丽,但是夏天的景色却也是非常唯美的,古代的诗人们也纷纷写下了这样的诗词,下面看看描写夏天的古诗40首。

描写夏天的古诗1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5、《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夏日山中》(李白)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0、《得胜乐·夏》(白朴)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11、《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2、《子夜吴歌·夏歌》(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3、《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4、《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5、《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16、《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7、《纳凉》(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8、《夏日杂诗》(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19、《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0、《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22、《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3、《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4、《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25、《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26、《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7、《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28、《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29、《首夏山中行吟》(祝允明)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30、《夏城坐雨》(李梦阳)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朝庭遣使吾何补,白面渐非济世才。

 31、《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32、《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33、《曲院风荷》(陈璨)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34、《夏吟》(戴石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35、《初夏绝句》(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6、《初夏》(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37、《初夏戏题》(徐夤)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38、《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9、《初夏淮安道中》(萨都剌)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40、《早夏》(钱起)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描写夏天的古诗2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6、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13、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2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25、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9、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3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5、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36、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0、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描写夏天的古诗3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1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避暑南亭,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了来自身心两方面的适意和快感。此诗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法上行云流水,诗味盎然,孟浩然诗力可见一斑。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2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放荡不羁举世闻名,尤其是在暑热逼人的夏季,纵情山水自然不拘流俗。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更是魏晋遗风。诗人忘情沉醉,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3

 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李白的狂放不可复制,相比之下白居易的避暑却有俗趣,又带些哲思。这两首消暑诗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心静自然凉。相比于他人对于暑热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4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韦应物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但其田园诗实际上常常是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这首诗就是在自己避暑之时心忧百姓疾苦,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关心民瘼,反映民间疾苦,颇富于同情心,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5

 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杜牧常以豪放笔调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悲慨,因此诗文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夏至避暑本是乐事,红药绿萝本是美景,但寄居南邻终是羁旅,所以才有故山云水乡的感慨,可见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6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人用小荷的情表现自己的情。用荷花“深藏”来写天气之热,化静为动,使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暑热,透露出清爽之情。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写出了对夏季傍晚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7

 赵必象

 远迎风,回避暑。

 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

 无限情云并意雨。

 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

 约重游,轻别去。

 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

 旧日秋娘犹在否。

 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这是一首次韵词,同样是描写景色,与原词的工笔白描相比,这一首更多地加入了个人的感情。避暑忆旧,写眼前荷花风月,景色虽然不如原词的含蓄淡远,却是情深义重,更有端方文人的风范。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8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首词描写的是闲散生活,却也透露了身世之痛。虽然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但寓居乡下,宏图难展的沉重与乡间亮丽美景带来的闲适交织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也因此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辛弃疾。

描写夏天的诗句摘抄汇总如下

1)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____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____李白《采莲曲》

3)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____杜甫《夏夜叹》

4)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 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____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6)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7)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8)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____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9)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0)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____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____白居易《采莲曲》

2)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____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3)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____杨万里《夏夜追凉》

4)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____李白《渌水曲》

5)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____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6)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

7)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____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8)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9)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____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0)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____骆宾王《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8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