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送友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标签: 友情 写景 唐诗三百首 情感 送别 其他 场景 初中古诗 景色 惜别
译文 注释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
李白
译文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山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颔联从友人和作者两方面来写离别之情。此时友人即将告别远游他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行踪会如浮云飘荡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游子的心绪。前句蓬草是从友人的整个形象来说,此句浮云则是从友人的心境来说的。“落日故人情”写送者的心情。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别,落日对人或人对落日,似乎都有一种不舍之情。但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留恋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样,对友人十分留恋。但既称“落日”,终究要落,朋友最终也要分别,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难受的。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自兹去”照应开头的“青山白水”句。“挥手”本来是作别时互相挥手致意,但这里主要写诗人站在那里,对骑马远去的朋友,长时间的挥手,以示难舍之情。“萧萧班马鸣”一句,诗人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此外,语言流畅,情意婉转含蓄,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参考资料:
作品介绍
《送友人》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7卷第3首。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诗中三联对仗,自然妥帖,是的韵律工整和谐,殆天授为非人力也。
原文
送友人
作者: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②绕东城。
此地一③为别,孤蓬④万里征⑤。
浮云⑥游子⑦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⑧去,萧萧⑨班马鸣⑩。
注释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清澈的水 。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⑤征:远行。
⑥浮云:飘动的云。
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 :声音词。此。
⑨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⑩班马:离群的马。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背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行踪不定,就像浮云一样随风飘荡,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鉴赏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结尾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诗中青翠的山峦,清澄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颔联是应该用对仗的。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佛教将“爱别离”视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谙人性的;今人犹视出远门为畏途,何况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离愁别苦?之语。离别之苦是双方的,但诗人在此最为关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风霜,“孤蓬万里征”一句有不尽的关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当时难”,更何况此行是。“万里”长征呢!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无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不舍不忍的离愁别苦是沉重的,但又是应该排解掉的,否则太累。接下来颈联则感情平缓,止住了伤痛。离别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我们铭记此断肠时刻,牢记住对方,慢慢的将一种相思化作两地闲愁吧。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从语法修辞角度看,此联是名词语,四个名词短语之间不用谓语连接,其间留有空隙,可由读者去填充创造。
浮云既有飘忽不定的特点,也有相对静止的特点,当无风之时,云的凝重常让人看不出其动态,杜甫有“云在意俱迟”诗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如此理解又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潇洒自然,余味无穷。再见了,朋友!挥手之余,友人身影渐渐远去,不可复识,但那可亲的友人坐骑似谙人性,仍从看不到的远处萧萧长鸣,娓娓辞别而又报导平安的信息,将离别的场景及情绪变得很长!很长!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颔联是应该用对仗的。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佛教将“爱别离”视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谙人性的;今人犹视出远门为畏途,何况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离愁别苦之语。离别之苦是双方的,但诗人在此最为关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风霜,“孤蓬万里征”一句有不尽的关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当时难”,更何况此行是。“万里”长征呢!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无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不舍不忍的离愁别苦是沉重的,但又是应该排解掉的,否则太累。接下来颈联则感情平缓,止住了伤痛。离别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我们铭记此断肠时刻,牢记住对方,慢慢的将一种相思化作两地闲愁吧。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从语法修辞角度看,此联是名词语,四个名词短语之间不用谓语连接,其间留有空隙,可由读者去填充创造。
浮云既有飘忽不定的特点,也有相对静止的特点,当无风之时,云的凝重常让人看不出其动态,杜甫有“云在意俱迟”诗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如此理解又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潇洒自然,余味无穷。再见了,朋友!挥手之余,友人身影渐渐远去,不可复识,但那可亲的友人坐骑似谙人性,仍从看不到的远处萧萧长鸣,娓娓辞别而又报导平安的信息,将离别的场景及情绪变得很长!很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