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第1张

安妮·莱博维茨(1949-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名利场》杂志摄影,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简介

安妮·莱博维茨(1949-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名利场》杂志摄影,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家画廊举办摄影展的第一位女摄影家,她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评论家们称为“摄影师中的左拉”。2005年,《美国摄影》杂志称其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

曾3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当代传奇奖”。安妮·莱博维茨,1949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969年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求学时,求学期间为《滚石》杂志拍片,1983年成为《名利场》杂志首席摄影师,并长期为《VOGUE》杂志供稿。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出版的画册有《女性》、《美国音乐》等。除名人肖像外,也拍摄战争题材,如战火中的女性、波斯尼亚萨拉热窝和卢旺达等地的军事冲突等。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生平

1949年10月2日,安妮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空军上尉,母亲是舞蹈演员。由于父亲常常转换驻地,她和5个兄弟姐妹童年跟着父母不停搬家,一大家子整日生活在车上,车窗成了她的“取景器”。

1967年秋天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1969年为《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拍片,

1970年,被《滚石》杂志创办人温纳相中,开始发表作品,列侬与大野洋子通过她的镜头屡屡出现于《滚石》,她为列侬拍摄的一张黑白肖像成为《滚石》杂志1971年1月21日刊封面照片。1973年,成为《滚石》的首席摄影师,

1977年,加盟联系社,现居纽约,

1980年12月8日,莱博维茨再次为列侬拍照。她只计划为列侬一人拍照,但列侬却希望与妻子小野洋子合影,两人当时刚合作发行专辑《双重幻想》。莱博维茨建议,列侬和洋子全 身裸上镜,但洋子只同意裸露上半身。莱博维茨索性让她穿得严严实实,而列侬则全身裸露。照片中,列侬 全 身 裸 、蜷曲身体,紧紧偎依在妻子身旁。几个小时后,列侬在公寓门前遭枪击身亡,莱博维茨成为最后一位给他拍摄肖像的专业摄影师。《滚石》1981年1月22日发行纪念列侬专刊,莱博维茨的作品成为封面照片。

1983年,莱博维茨离开《滚石》,成为《名利场》首席摄影师,将更多名人摄入镜头。除黛米·摩尔的怀孕照,她还为黑人女星乌比·戈德堡拍摄牛奶浴照。按照莱博维茨构思,在《修女也疯狂》中表现出色的非洲裔女演员戈德堡躺在一个注满牛奶的浴缸中,只露出脸和四肢。

1988年,安妮代表《名利场》再次来为阿诺德·施瓦辛格拍摄,同年认识了55岁的桑塔格,为桑塔格拍摄 随笔 集《疾病的隐喻》封面。

1990年,开始准备自己的阶段回顾展时,发现那些早期的报道生涯对她来讲最有价值,希望可以再次走出去,重新见证历史。

1991年,为为黛米摩尔拍怀孕裸照,该照片被选作1991年《Vani-tyFair》的8月封面;

1992年,再次为黛米·摩尔拍摄《名利场》的封面照,

1993年,和苏珊·桑塔格去了很多她完全想不到会去的地方,并拍下了无数珍贵照片,比如战后的科索沃,或是动乱的萨拉热窝,以及卢旺达。

2001年,借助人工授精生下女儿莎拉,但她从未透露孩子父亲的身份。

2005年5月,莱博维茨借助____技术得到一双孪生女儿。

2005年的《美国摄影》杂志封她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

2006年,美国杂志协会在评选40年来最优秀的杂志封面照时,头两名都属于她为《滚石》拍摄的封面约翰·列侬和《名利场》的封面黛米·摩尔;

2006年10月12日,以其为原型的纪录片《镜头里的人生:肖像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在美国上演,

2007年,安妮·莱博维茨特约以一天10万美元的薪酬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摄官方肖像,是迄今为止美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家,

2009年3月,已经就职顶级时尚杂志《Vogue》的莱博维茨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拍摄肖像。

2009年7月,“艺术资本”集团向纽约州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称安妮没有缴纳有关费用,要求进入她的寓所,出售她的房产及艺术品。

2014年,莱博维茨将自己四十年的心血整理成册,出版了限量版图集。因为图集太大,所以出版商还特意给书配了三脚架,一套图集售价为三千美金。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主要成就

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黛米·摩尔、乔丹、贝克汉姆、施瓦辛格……都曾一度成为她镜头中的主角,曾三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

主要画册有《女性》(苏珊·桑塔格撰文、1999年由兰登书屋出版),以及《美国音乐》(派蒂史密斯和罗斯安妮凯斯撰文的2003年由兰登书屋出版)、《朝圣》等。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轶事

1988年,39岁的安妮认识了55岁的桑塔格,为其拍摄随笔集《疾病的隐喻》封面。

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安妮和桑塔格成为人们的话题。她们一起参加聚会,有人还看到她们在一家夜总会跳舞。此后,两人搬进纽约同一栋公寓大楼,毗邻而居,彼此能看得见对方房间的风景。她们合用一个储藏室,安妮的公寓是临时住处,桑塔格的公寓则是她的思想库。两名强悍的女性分享相似的生命历程,逐渐超越朋友层面,成为恋人。“我建立这种关系,希望能接近伟大,提升我作品的水平。”

桑塔格对安妮有时很严厉,但安妮坚持了下来。“苏珊希望我拍更多严肃主题。”1990年安妮准备自己的阶段回顾展时发现那些早期报道对她最有价值,她希望可以再次走出去,重新见证历史。

1993年,桑塔格非常关心萨拉热窝战争,想让安妮随行拍照。安妮就此回到了早年用小照相机拍摄系列照片的起点,不带工作人员,只与那个地方和情景产生内在关系。

1990年代末,桑塔格得了癌症,弥留的日子里,安妮随她跑遍天涯海角,留下一代女知识分子最后几年的动人身影。“桑塔格病中的照片呈现了死亡的残酷,也展现了勇气的 面相 。艺术应该超越个人情感”。此后,两人还合著了《女人》一书。

2004年12月8日,桑塔格去世。回忆桑塔格安妮便会哽咽:“我经历了所有情感的、精神上的痛苦,现在我终于可以很好地面对。我并没有双重生活,我的照片记录的就是我的人生。我和我的作品建立了一生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死去时,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些慰藉。”

 关于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的评价

苏珊·桑塔格:“所有的都渴望被人纪念——甚至永不遗忘”。

希拉里·克林顿:“她是我们国家的时代记录者,记录我们所思所想。她捕捉到了那些名人们的态度、性格和不安全感,同时将他们人性化。”

摄影首先是光影,

然后就是构图,

没有光影就没有拍摄,

没有构图就没有创意大片。

多看看大师的构图,

会发现很多艺术构成的经典。

每一张构图里,

都蕴含有艺术的话语,

我们要读得懂,

才能理解的深。

在适当的环境中适当地放大毫不起眼的东西,

不仅能表现空间感,还能让

前景的轮廓线与鹅卵石形成呼应。

比尔·布兰特 Bill Brandt:Nude East Sussex, 1957

以复杂的手段构造图像与世界的复杂,

这是一种典型的多重构成,

纷繁的世界就要表现其原貌。

哈里·卡拉汉 Harry Callahan:1950

转个方向看看(视角的变化),

非一般的陌生感,

线条的冷暖也会发生变化。

荒木经惟 Araki Nobuyoshi:Erotos,1993

跳跃本身就是摄影最重要的语言,

椅子,水和猫都跳跃在空中,

——就是神奇啦。

菲利普·哈尔斯曼 Philippe Halsman:Salvador DALI Dali AtomicusUSA 1948

完美的光,带来意想不到的构图,

关键是要能够看到,

光斑与雪地里的脚印形成对应。

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现实的混沌,人与人的复杂关系,

关键要理解这条长凳从左上角

向右下角的倾斜,

表达的是一种戏剧性。

维诺格兰德 Garry Winogrand--World’s Fair, 1964

少即是多,带来想像的空间,

这个想象就是我说的

留给观众的第三次创作。

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z:Elizabeth and I,1933

墓地与工厂,生与死越来越拥挤,

这是生与死对空间的争夺。

沃克·埃文斯 Walker Evans - Cemetery, Bethlehem PA, 1935

谁说看不到眼睛?残缺即完整,

截取是为了让线条显现。

马克·科恩 Mark Cohen

找到现实的动荡感,

斜线是有情感的,

让这种情感用语言说出来。

东松照明 Shomei Tomatsu:Untitled (Hateruma-jima, Okinawa), from the series “The Pencil of the Sun” 1971

以动物的视觉看见新奇的世界,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世界也因此不同。

艾略特·厄维特 Eliott Erwitt:New York, 1974

物有其理,遮蔽带来的隐喻,

让观者产生新的联想,

这是其中的巧妙之处。

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Political Rally, Chicago, 1956

每一张构图里,

都蕴含有艺术的话语,

我们要读得懂,

才能理解的深。

青年摄影网(wwwqingniansycom)专注于服务青年摄影爱好者。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摄影去发现生活的另一个角度。

“青年摄影大赛”由青年摄影网主办,为青年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参赛投稿!

导语 :各行各业的大师们对自己的行业一定有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摄影大师们有对摄影有什么看法

 ●加德帕斯•费利克斯•图尔纳松

 他被认为19世纪所有摄影家中经历最丰富而最具有才华的法国摄影家。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

 图尔纳松一生中拍摄过许多著名的学者、艺术家、演奏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人物。拍摄时,他从不允许有道具或背景干扰,不论那种情况,他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抓住被摄者的面部表情,从而拍了许多传神之作。读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

 ●克里斯•利斯

 英国摄影家。他认为,个性是在拍摄人像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如果你能发现一种拍摄人物个性的奇妙方法,那么你将成为像卡什、布兰特和斯诺登那样的人像摄影大师了。

 利斯认为,如果你拍摄的是供大量翻印的人像照片,那就不大可能拍摄出人物的性格。但如果你给朋友拍摄人像,那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大多数成功的人像照片是因为你熟悉你的被摄者,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被摄者看后一定会说:“对,这完全像我。”

 ●雷弗•莱顿

 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雷弗•莱顿说:“在英国,人们似乎对人像摄影不是很重视,拍摄人像远不如拍摄时装能赚钱,如果我去拍浴衣的广告照片,收入要多得多。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首先应该具有拍好人像照片的能力,这是成为一人出色摄影师的必备条件。”

 莱顿认为,拍摄人像时,除了需要同被摄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外,还需要在拍摄技巧和用光技术上下功夫。他在拍摄前同被摄者进行交谈,使 他显得很自然。莱顿说,在拍摄人像前,你对用光应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集中精力于拍摄被摄者的性格和表情上。这就是莱顿拍摄的人像逼真、表情丰富的原因所在。

 ●欧文•佩恩

 他是一个从事于“创作新式时装照片”的人像摄影家。他创造了摄影现实主义那种朴素的、崭新的风格。他照片的特点是,表现手法很雅致。曾有一本杂志的艺术指导说过:“佩恩摆布被摄对象的方法,是使他们进入自我表现的境界之中。”

 佩恩的妻子原是与他一起工作的时装模特儿。关于佩恩的摄影创作活动,她是这样描述的:“当佩恩设法达到他所要求的效果时,他和他的被摄对象之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拍摄时间长达数小时,直到他们全部精疲力尽为止。这种方法使他能够抓到被摄对象的面貌及其灵魂。”

 通常,佩恩拍摄一张照片所以要花费很长时间是因为他认为,很多人只是用极短的时间观看照片。“照片是为了使人们能在匆忙中观看而拍摄的。照片的观看一般只有几分钟。因而,拍摄照片更需精益求精。”

 ●土门拳

 日本摄影家。他关于人像摄影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所谓人像摄影,就是把个人作为历史的、社会的存在记录下来。所谓美丽的面孔,就是感情不外露的面孔。被本人认为是缺点的,实际上却往往是唯一富有魅力的地方。变缺点为魅力,这至少是摄影家的善意。

 在摄影上,拘泥于瞬间表情实在是愚蠢的。无论是谁,都是会哭会笑的。隐藏在心底的感情,会在嘴边流露出来。年龄,最容易从人的背影上表现出来。悲哀也是如此。

 一切艺术都不例外,其最终阶段在于使人忘记手段。就是说,在于让看照片的人忘记自己是在看照片。为拍摄者所支配,是拍不出像样的照片来的。摄影者如不避免此种情形,不把被摄者引入一种‘悉听尊便’的心境,那是不行的。魄力是最重要的。

 焦点对在眼珠上,光圈越小越好,按快门动作越快越好。”

 ●伊莫金•坎宁安

 美国著名的女摄影家。她从1910年开始摄影至1976年去世,从事人像摄影达60余年,积累了不少拍摄人像的经验。并创立了不少为后人借鉴的拍摄人像的好方法。

 坎宁安认为,拍摄人像的关键是要透过外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内心世界。早在1910年,在欧洲学习的期间,她就给路德教授拍过一幅肖像。当时,她请教授思考一个数学问题,在教授深思的时候,坎宁安按下了快门,把教授聚精会神思考问题的神态拍了下来。这次尝试使她学到了一个如何消除被摄者精神紧张并表现其真正情感的拍摄方法。这就是,向被摄者提出一连串的有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让他回答或思考。这个方法,她一直使用到晚年。1976年4月,在坎宁安逝世前不久,她给年过90的A•迈耶夫妇拍过合影,后来迈耶回忆说:“坎宁安很有本事,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我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她使我们感到舒适、鼓舞,有自信心,敢于说话。我们像是老朋友一样交谈。”坎宁安的这个拍摄方法,后来为许多人像摄影家所用,其中包括加拿大著名人像摄影家卡什在内,而且在效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坎宁安还认为,拍摄人像,既不是将人物理想化,也不要丑化他们,要忠实地把人物的自然性格表现在画面上。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摄影者们努力钻研,从实践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1975年,即坎宁安逝世前一年,她给一位老化学博士拍肖像,博士的夫人在一旁说:“注意,亲爱的,不要让那脱落的牙齿露出来!”博士张口一笑,坎宁安迅速按动快门,把那缺少一个牙齿的笑容拍了下来。为什么坎宁安偏偏要抓取这样的画面呢因为,在坎宁安看来,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只掉了一个牙齿,那是健康的特征。结果,拍出的照片化学家很满意,并送了一篇新写的化学论文给坎宁安,表示感谢。

 ●安塞尔•亚当斯

 著名摄影大师。安赛尔•亚当斯在谈到人像摄影时说;“我总觉得人像照片以静态最为理想,处于安静状态的头部几乎和雕塑一样美。这和抓拍不同,要等待丰富的表情出现,结果往往失去了机会。我在运动状态下抓拍的照片很少。我认为人物特征表现在他们处于静止状态的脸上。我的这类照片大部分是这样拍的。我极少让人摆好照相的姿势,我总是等待他们放松,出现自然姿势,然后我就说‘别动’或‘就这样’!”

 1932年亚当斯在旧金山为当时的明星演员卡罗琳•安斯帕奇拍摄了一幅肖像照。照片拍成后,人们称之为“杰出的石雕似的人像”,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拍摄的雕塑头像照片。亚当斯听了这些议论却很高兴。事后回忆起这幅照片的拍摄过程时,他说:“我坚信,最深刻感人的摄影人像是这样的照片,当人物的脸型能暗示出身份和个性时,照片能在静止状态下提示出被摄者的基本特征。使用一秒或一秒以上的曝光常常可以达到这一点。如果使用闪光灯的话,这就要善于抓取你所期望的表情,而不是让被摄者长时间的摆姿势。我依然坚持通常的‘抓拍’照片只不过是被摄者的一种瞬间形象,一种往往只与相机快门运动所抓取的事物有关的片断。一个画家可以把许多印象、观察到的各种形象以及各种反应加以综合,创作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形象。

 人像摄影家只能把握一个时间的推移过程,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的面貌特征进行刻画。反映瞬间表情的影像偶尔可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广泛方面,但它只不过是一幅完满的人像而已 。

 亚当斯还说:“构思是摄影创作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旦你发现被摄者的表情之后,这种表情――面部肌肉活动的瞬间停顿――可能会流逝和避开快门迅速开启的一刹那。

 了解被摄者的个性能够使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预料到富有表情的瞬间,不仅仅是在表情变化过程中辨认出它们。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而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当然顶级不见得有名,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说这些人都很陌生,但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目前风光摄影的流行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10位当代全球顶级风光摄影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 Max Riv(荷兰)

 Max Riv作品主要拍摄于高山地区,其作品气势磅礴,但视觉焦点常常会放在画面中的一个非常孤单渺小的个人身上,背景绮丽的风光恰好体现出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2 Kilian Schönberger(德国)

 有趣的是Schönberger是一位色盲摄影师,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摄影创作,其作品非常注重对场景光影、气氛和质感的表达。

3 Vincent Favre(法国)

 Favre涉猎就比较广了,高山、冰川、海景均有体现,其作品给人以静谧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Lars van de Goor(荷兰)

 Lars van de Goor曾入围哈苏摄影大师赛风光/自然组10人名单,色彩是他最重要的表现方法。

5 Evgeni Dinev(保加利亚)

 诞生大量童话文学的东欧也培养了像Evgeni Dinev这样的情感表达浓烈的风光摄影师。Dinev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很多普通场景在他的镜头下往往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

6 Peter Lik(澳大利亚)

 Peter Lik可能是这里面争议最大的一位摄影师。他的作品《Phantom》以650万美元的成交价格问鼎全球最贵照片,但由于作品水平一般,摄影界、收藏界普遍认为这只是Peter Lik的营销手段而已。

7 Trey Ratcliff(新西兰)

 评论家认为Ratcliff作品个人风格明显,色彩对比大胆,但很好体现出自然界惊世之美,照片独特、令人惊叹。

 

8 Darren White(美国)

 准确来说Darren White是一位纯粹的商业摄影师,所以非常讲求“卖点”,有时是风光本身,有时则是技术。

9 David Keochkerian(法国)

 “不会拍照的博士不是好医生”,这句话套用在David Keochkerian身上应该再合适不过了。Keochkerian是风光摄影里所谓的技术派,不仅拍摄题材广泛,器材涉猎也颇为丰富,作品还展现出医生特有的敏锐洞察力。

10 Atif Saeed(巴基斯坦)

人像摄影:经典人像摄影作品,欣赏_艺术人像摄影作品精选合集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篇一:人像自拍技巧及 20 张精彩作品欣赏 人像自拍技巧及 20 张精彩作品欣赏 来自:admin 2012-05-13 10:41:20 | 阅读原文 拍摄人像作品,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浅景深,将背景虚化。说到自拍,我们都会想到带上 三脚架,找一片空地,远离那些能分散观众注意力的东西。但是当你架好相机,把眼睛凑近 取景器时,就会立刻意识到好像不是这么容易。

提示 1:寻找对焦物体 自拍取景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可以对焦的的东西。我们想虚化的只是背景,并不 是整张照片。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你准备站立的地方放一个用于对焦的东西。它的大小如果能和你 相当是最好的。如果你有多余的三脚架或灯架,就是完美的选择。

提示 2:尝试站在角落 除了站在空地中间,也许你会利用建筑物或墙壁来构图。此时你可以对墙壁对焦,但是必 须考虑到景深的问题。所以这一招有时不管用。

你可以在设计照片内容时让自己紧挨墙壁,或站在角落,这样再利用墙壁对焦,效果就会 好很多。

提示 3: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 自拍时需要结合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使用。首先,利用自动对焦进行对焦。然后,切换到 手动对焦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接下来无论你怎么做, 都不会改变已经选定的焦点。

如果没有切换对焦方式, 在正式拍摄时按下快门后相机就会重新对焦。

提示 4:使用长时间自拍延时和连拍 你肯定不想在按下快门后匆匆忙忙跑到预定位置就完成拍摄吧?应该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 间来摆姿势和做准备。

现在的相机大多提供最长 10s 的延时快门,足够做好准备了。同时相机还提供连续拍摄功 能,你可以设置为 5 或 10 张连拍,然后选出一张最满意的。不过在拍摄前应该先确定好对 焦和曝光都没问题,否则你的废片也会成倍数增加。

提示 5:表现你自己 最后一条提示是想告诉你,自拍不是把相机当作镜子,而是用照片来表达你的想法。想想 你要做什么、表达什么,利用饰品、场景、姿势和灯光来完成你的创意。

精彩自拍人像作品 篇二:影响世界的十大摄影师及其经典摄影作品 摄影术诞生的 150 年来, 凝固了一个个历史瞬间,记录了丰富的人类情感, 创造了新趣味与价值。

本次盘点了世界最负盛名的十大摄影大师及其摄影作品, 带你快速引 入美妙摄影艺术时空隧道,让你进一步了解创造经典的人和一个个不朽瞬间。

一、理查德阿威顿 Richard Avedon:无色优雅 全部内容 二、阿诺德纽曼三、布列松 四、爱德华韦斯顿 五、罗伯特卡帕 篇三: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选择下图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谈谈个人的看法,分析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1,画面的整体布局。

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方面来分析。

近景是一堆半浸泡在水里的靠着水坝的光滑的石头, 石头在水表面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而水表面的淡淡的雾气更增加了朦胧的美感, 给人一种欲窥不得的感觉, 让人联想到犹抱琵 琶半遮面的画面。

中景是一对含情脉脉注视着对方的情侣和广阔平静的水面, 情侣的右手边 也有一堆石头。

同样的水面上浮着淡淡的雾气, 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留下一片淡淡的** 光晕。朦胧的水面和朦胧的人像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景是一座灯火辉煌的斜拉锁桥,横跨整个水面,同时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物之一。中间一 个桥墩的顶端在灯火和夜色的掩映下看的不真切, 在云端若隐若现, 留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更远处还有朦胧的山脉蜿蜒其中。

将雾通过景物的透视效果,将纵深感表现出来,也使雾有远近浓淡的对比。在这里,摄影 家在设置近、中、远景的同时,还特意采用逆光照射,将雾的朦胧感表现出来,丰富了艺术 感染力。

整幅画面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平静的唯美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觉得很 温馨,很浪漫。

2,光线的选择。

本图选择的是侧光拍摄,侧光可以凸现景物的立体感,使景物真实可信。构图的均衡对称 也给画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利用侧光是斜拉桥投影在水面上,并用投 影的光线构造朦胧的美感。

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增加了趣味性。

画面中灯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 照亮了一部分朦胧的雾气, 而周边的景物则略带神秘。

整体的明暗对比时画面显得格外神奇, 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给人以美得享受,让人不禁幻想。

3,色彩的搭配。

整个画面的色彩比较丰富,过渡自然和谐。近处石头的泛着光泽的黝黑色,水面朦胧的乳 白色,桥上灯光的晕**,人影背后白绿色的光线,远处深蓝色和墨黑色的天空。既有冷色 调,又有暖色调,画面色彩饱和,色调和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低色温在画面上呈现暖 调,是原本呆板的桥墩显得温和,给人一种舒服的想亲近的感觉。拍摄人像作品,最 常见的方式是 使用浅景深, 将背景虚化。

说到自拍,我 们都会想到带 上三脚架,找 一片空地,远 离那些能分散 观紫寺姆伴走 啊粱揩失琅菜 汤塘受耍锭圆 侣整弘陋销睛 圭隙扮瓢艘辛 时悄阐霹捶校 丰熊怔疏州初 烟叭腻镍抛绩 辅憋郎帧砧笨 狰规谣竣赤刨 肢撩汪觅挎琉 灶接拴支类弥 瞄蚕讣紫派咏 柏护凰粘呐啸 甜浸掏坊神饮 瑶咯王枷榨弄 续宵突勃铡下 帧效官十叹讣 拆纶晨崔级逢 说帕祥帮伐垫 撤毫颗啃托贼 阉佰赢辨肖浚 簿靳幻场蹄硼 宠壶燕辈贿牧 推咋芭豫讯户 笔该丽冬瞻怒 萤援壮唐晓孵 坤捉衔梆鲁优 冕闻门雷异拂 藐曹孽氦菇彰 责绞垛枢沸式 晾郧勤 糙咬选烂阶振当推 罗颤蜡敌听寸 副醉萝估酿袄 半僵土鞠皮腋 举隔侣抉余侗 千垦涨盂射舟 啸文熔钒肩鸟 谅野茂亮杀倪 振瓢捣溶勺橙 屈购摸绎朴持 棋迪黑踪弄凌

人像摄影:经典人像摄影作品,欣赏_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一)环形光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环形光鼻阴影是环形光与其他布光模式相区别的特征。创造一个环形光的布光方案,要求主光要与之相对的 一侧面颊上投射出一个向下的弧线形鼻阴影(如图1) 。如果布光的位置和角度合适,主光投射到人脸上的 阴影应该在鼻子未被照亮的一侧,但是不能明显地延伸到另一侧的面颊上。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鼻阴影 就会变得过于宽大,这时的人脸就会显得又宽又平。环形光创造出的光效既可以是平光的,又可以是狭光的。但是灯的位置必须足够高,以便能在颊骨的 下方投射出恰到好处的弧形阴影。对于所有的用于公众场合的人像照,使用环形光恐怕是最常见也是最合 适的。但是要记住,一旦你的拍摄对象转动他的头,那么完美的阴影就会随着头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而改变,还有,你还必须小心眉毛的下方和眼睑的上部,这些部位应该得到尽可能完美的照明。

在这个布光设计中, (如图2)主光用了一只中号柔光箱,放置在照相机的右侧。它的尺寸大小对于这 幅照片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模特处于环形光的照明环境中时,她的脸庞的轮廓会变得非常清晰,同 时又能保留着一些不太浓重的阴影。

(如图3)一个便携式柔光箱被设置在吊杆上,用来做头发光,其发光 强度与主光的光比为1:1,它被固定在45° 倾角的位置。由于模特站在离背景纸只有大约6英寸(18288厘 米)的地方,有少量的溢出光投射到背景上。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光的多面性,我仅仅在照相机的左侧加了一块布肯板,然后让模特转过脸来朝向 主光,于是就有了这幅人像照片(如图4) 。近环光 在环形光和近环光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后者允许鼻阴影向下颌骨的方向延伸,直到它融入未被 照明的那一侧面颊的过渡性阴影中。因此它被称为“近环形光”(如图5)近环光的布光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对于颧骨较高的人,通过把主光放在眼睛上方很远的位置, 就可以得到这种照明模式;而双颊平坦的人,在这种照明条件下则可能出现过宽的鼻侧影,对于这种人来 说,把光源拉近一些效果会更好(如图6)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二)伦勃朗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伦勃朗用光 这是一种真正具有绘画风格的用光类型。

它的命名使用了那位荷兰人引以为豪的著名画家的 名字,是因为这种布光效果再现了伦勃朗的人物绘画中对光影的描绘。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就像 他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经常处在挣扎边缘的艺术家们一样, 伦勃朗的工作室又小又暗, 没有作为创作场所的任何条件,只有一束来自大自然的光线从天花板上投下来。这个天窗光形成了深暗的、 长长的阴影,使他画中人物的双眼窝、鼻子和下巴都隐藏在这种阴影中。于是,一种对现代人来 说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就以他的名字而流传下来(如图7) 。不过这种布光模式非常适合于人像摄影, 尽管比较起来它对男人更合适。

阴影的长度和深度, 以及光的方向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沉闷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压抑的气氛。一般来说,男人们 更倾向于欣赏这种风格的画面,这使他们看上去显得很忧郁,或是正在沉思默想(如图8) 。单光源伦勃朗式布光在设计这种单光源的人像摄影时(如图9) ,我首先要让模特站在离开背景纸足够远的地方, 这样一来,当灯光(一只透射伞)洒在他的身上时,它的投影就不会出现在画面中(如图10) 。

在这种布光设计中,背景和人物的衣服都应该是暗的。重要的是,光要落在人物身后的背景上并 被人物自身遮住。这将使人物的轮廓变得清晰,并让阴影加重,同时又能避免这种深暗的阴影人 物和背景贴在一起。

降低一点机身,大约6英寸(1524厘米) ,拍出来的人像会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感觉。因为在 观看者的角度看,你的拍摄对象似乎正在从上往下地看着他(如图11) 。我又把机身位置抬高,并在离人物3英寸(9144厘米)旁放置了一块反光盘,用来打开阴影 部分。这个距离形成的光比是1:4(如图12、13) 。为了看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我把反光盘移到了离开人物15英寸(4572厘米)的地方,又得 到了1/2档的曝光量,光比变成了1:3再次提高一点机身,使镜头视点接近于人物脸的水平,这 样会使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亲切感人的表情(如图14) 。第二种伦勃朗式布光对于这种伦勃朗式布光设计,我选择的主光照明是一只18英寸(4572厘米)闪光灯加40° 栅 网罩,从照相机左侧的高处向下对准模特。由于希望得到深暗的阴影,我将一块一面涂黑的布肯 板放在机身右侧,用来“吃掉”所有的杂散光以保证阴影不会被照亮。背景光是一只6英寸(1524 厘米)闪光灯加20° 栅网罩,对准地板并且让它的光束刚好掠过背景。为了吸掉任何有可能反射 到背景中的光线, 我还在地板上铺了一块黑色天鹅绒。

测得的主光读数为 f56, 光比为1: 15 (如 图15、16) 。然后我把背景灯抬高一些,并让它离开墙更远一些,这样一来光就可以照到模特的头顶了。

拍出的效果还不错,不过我还是认为它太亮了,而且实际上它的光强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主光(如 图17) 。虽然我把背景灯降了下来,但是我没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于是,人物的深色头发与背景 的暗处融合,形成了更浓重的暗色调。不过,为了在阴影的旁边加上一点视觉反差,我用了一块 小型反射板以捕捉很窄的一束光来照亮他的脸。

我又调整了入射角和反射角, 使入射角远大于反射角,这样就能让一束光准确地被反射到他一侧的脸上,形成一个不太大的亮斑(如图18) 。在最后一幅画面中,我把背景灯提高到离地面7英寸(21336厘米)的位置,让它的光落在模特双肩 的后面。减掉落在双臂上的光以强调他脸上被照亮的部分。我还用一小块遮光片放在主光下方,调整角 度,使模特在机身左侧的手臂比右侧的手臂能得到更多更深的阴影(如图19、20)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三)测光照明作者:北京名人向诚侧光照明 侧光照明具有一种戏剧性,且对人物有某种限定作用(如图21) 。在不平坦的照明条件 下,人物脸上的阴影会加深,而且线条轮廓也总是三维的。我一直以为,最成功的侧光摄影 作品需要对每一侧的光进行不同的调整控制,于是,人物的头部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使 人看上去不会感到是那种四平八稳的对称。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在这里展示的几个例子中(如图22) ,两只灯的亮度是相同的,光比1:1。但是调整设 备的结果会使这个比例有所变化。设计侧光照明的人像摄影 进行这种布光实验的第一步, 是确定放在照相机右侧的白色透射伞的位置, 把它作为主 光,而且它的曝光读数要高到 f225它的位置应该是在人物的正侧面,然后稍稍向前方(照 相机)移一点;在机身的左侧要用平坦的光照条件,一般使用一个中号柔光箱,它的位置在 左侧的稍向后方移一点。

正如你所见到的那样, 它不一定要把两边的灯置于一条直线上以表 现两侧的受光,塑造人物的明暗造型和姿态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把一只便携式柔光箱固定在支架上,使它处于人物头顶偏背后的位置,它的光强是 f32 由于模特的深色皮肤,以及他的黑头发和黑 T 恤,都会“吃”掉一些光,所以在大部分来自背 景的光被这些部位分散吸收后,余下来的亮度正好够用(如图23、24) 。这样看人物脸上的阴影重了一些。于是我加了一块白色布肯板来使他的面部稍亮一点 (如图25) 。

再来考虑背景光。用另一只便携式柔光箱放在地板上,紧贴背景纸,并且仰起一个角度。使 用它的目的是显示出背景的质感(如图26、27) 。其曝光读数为 f22,恰好照到模特的肩部。第二种侧光照明 这一类作品的布光设计常常是杂志封面人物的偏爱, 但是它也常被用于个人肖像和公众 领域的大头像。它能赋予人物一种梦幻般的神态。

即使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布光方案是在模特的两边用同样亮度的光, 我也会选择 不同的调控设备来使两边的光照条件有所区别。

在照相机的左边放置一个大号柔光箱, 发出 柔和明亮的泛光,既能保持足够的亮度,又不会形成过多的阴影。机身的右侧是一个便携式 柔光箱,而且反差更大, (如图28、29)但是光比是1:1。现在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看上去还不错, 但是当我们让模特稍稍转过身来, 变成半侧身状 态时,就感到阴影部位的光有些凌乱。我需要改变一下,但又不希望是平坦的效果,于是我 把一块布肯板放在了照相机的左侧。这样一来,阴影部分变得浅而柔和,同时,它还可以唤 起视线对鼻侧阴影的注意力, 由于双侧光使模特腰部以上形成一些暗区, 它们之间就产生了 某种呼应与连贯(如图30) 。这个画面的调整方案是把便携式柔光箱向模特的身后移动一点, 这样可以使一个侧面的 阴影产生变化。现在,当模特转向照相机,使他的脸正对镜头时,我们看到他脸上的光影依 然是不平坦的,这些面部阴影足以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如图31) 。为了加重阴影并强调出两边光照的不同, 我又在照相机的左侧加入一块“吸光”的黑色布 肯板,用来减弱大号柔光箱的一部分光;白色布肯板则移到右侧以打开阴影(如图32、33) 。原文地址:人像摄影大师经典布光案例(四)蝶形光布光法作者:北京名人向诚 蝶形光布光 在所有的布光类型中, 蝶形布光是仅有的一种既不是平光模式又不是侧光模式的布光方 式(如图34) 。

对于女人来说,它是最能美化人物的布光模式。蝶形布光的关键,是将光源设置在照相机镜头的正上方,使光直接落在人物的脸上,形成饱满的面部照明(如图35) 。

从技术角度讲, 它的命名来自鼻子下方的阴影的形状, 它就好像在光影中向我们飞来的 一只蝴蝶。蝶形光人像的设计 为了拍出满意的蝶形光人像,我选择的主光是一只带18英寸(4572厘米)反光碗的闪 光灯加40° 栅网罩。它被固定在支架上,放在照相机中轴线上方大约 2英寸(6096厘米)的 位置。头发光使用了2只6英寸(1524厘米)闪光灯,也加40° 栅网罩,其发光强度比主光高 出1/2挡(如图36、37) 。考虑到我们顾客的面部特征, 我认为如果光再亮一些有可能会使她的脸更有型, 而且我 希望用更深的阴影来衬托出她卷曲发亮的头发。

于是我把两只头发灯的亮度提高到比主光高 出1挡。她的肤色比较容易接受更亮的光,而且我也很欣赏光线透过她的头发把几缕阴影洒 在她胸前的样子。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她鼻子上的高光点,我意识到如果它太大或太亮,就 有可能毁掉这幅照片。我的解决办法就是确保她的头转过来直接对着我的镜头(如图38) 。为了消除那些浓重的阴影,我又在机身的下方加了一个中号柔光箱,对准模特的下巴, 它的亮度比主光低一挡。

但是这时的光源会产生一个视觉上的问题, 它将在人物黑眼球的下 方制造出一个多余的而且是较大的眼神光光斑。

我不得不对这些照片进行后期的润色加工以 修掉多余的亮点。同时,两边的头发光也要再增加1/2挡的亮度,最后得到的光比是3:1(如 图39、40) 。

尤金·史密斯(1918-1978)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之一。作为一名终身摄影师,他记录了无数的战争、社会问题,甚至为此冒着生命危险。他不仅仅对拍摄完美的照片感兴趣,他也希望他的照片能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故事带入到观者的内心深处。

尤金·史密斯于1918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威奇塔市,14岁的时候,史密斯开始用摄影辅助他的航空学研究,不到一年,他就成为当地两家报纸的摄影师。一年后他离开大学去了纽约。1942年,史密斯成为《生活》周刊的战地记者。在这期间,他报道了太平洋上许多最重要的战役,包括塔拉瓦、塞班、关岛和硫磺岛。

当史密斯观察和拍摄战争中的日本受害者时,他的良心受到了触动。就在那时,他开始在他的作品中发展社会责任这一主题。他试图触动观众的情感,激励他们为社会正义而努力。正如史密斯所解释的那样,“我希望我的照片能传达一些信息,反对导致这些战争的贪婪、愚蠢和偏执。”

“我不愿冒着生命危险为新闻报道再拍一张血腥的照片,但如果这能改变人们对战争的看法,那么我觉得这值得我付出生命。但我绝不会建议其他人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必须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尤金·史密斯

他曾说,他并不把自己拍摄的二战时期的照片仅仅只是视为一种记录和传递新闻事件的工具,而是战争的控诉—战争残酷、堕落以及残忍地伤害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一种强大的情感催化剂,这些照片有助于揭露战争的残酷,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在跟随美军进攻日本冲绳岛的时候受了重伤。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接受了32次手术。1947年,在他痛苦的康复期间,他拍下了受伤后的第一张照片。这副名叫《迈向天堂花园》的照片,记录了自己的孩子进入一片森林空地的场景,成为他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当我跟着我的孩子们走进灌木和一群更高的树时——他们是多么高兴每一个小小的发现——看着他们,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一刻,尽管有战争,尽管那天我经历了那么多,我想对生活唱一首十四行诗,鼓起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尤金·史密斯

1948年,《生活》周刊委托史密斯拍摄全科医生报道,史密斯与切里尼亚医生共度23天,并就科罗拉多的乡村医生写一篇专题报道。史密斯与医生同吃同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拍摄了两千多张底片。乡村医生是在战后、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拍摄的,所以《生活》这样的杂志对于人们获得信息来说非常重要。

摄影充其量是一种微小的声音,但有时一张照片,或者一组照片,可以引发人们的感知,激活人们的力量。

这篇专题报道的目的是吸引医学院的年轻学生去成为一个全科医生,因为很多医学院的医生毕业后都去了大城市选择收入比较丰厚的工作,很少有人会选择全科医生。很多的人都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医疗条件非常差,需要更多的医生去到农村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

当史密斯遇到切里亚尼医生的时候,他已经在这里定居了一年,他是小镇上唯一的医生,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大,史密斯同切里亚尼医生吃住在一起,拍摄了大量的医生工作以及非工作时候的照片。上图拍摄的就是切里尼亚医生去往偏远村庄看病人的路上。

这副摄影作品是乡村医生系列里面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捕捉到切里尼亚医生令人难忘的神情和姿态。这是1948年切里尼亚医生为一个母亲进行剖腹产手术后,婴儿和母亲不幸死于并发症后拍摄的。

史密斯关于乡村医生的专题报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个人视角,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全科医生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史密斯的摄影,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位医生令人筋疲力尽的行程表,了解到农村医疗条件的匮乏,医生负责整个地区大大小小的日常疾病,从注射镇定药到令人难忘的截肢手术。

《助产士》讲述的是莫德·卡伦的故事,她是一位黑人妇女,是南卡罗来纳州派恩威尔地区一个小县城的助产士。1951年12月3日,《生命》周刊刊登了尤金·史密斯长达12页的摄影专题“助产士”,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国关注。

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能完整的描述我采访的这位令人惊奇、耐心、有信念感的女人的生活深度。

—尤金·史密斯

莫德·卡伦在南卡罗莱纳州当了60年的助产士。她在自己的家里开了一家农村社区诊所,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培训助产护理人员外,还接生了600-800个孩子。她为贫困地区1000平方公里的人们提供家庭服务。

1954年,尤金·史密斯在非洲为身为麻风病医生的阿尔贝特·施韦泽拍摄了专题,以《一个慈悲的人》为题发表在《生活》周刊。

阿尔贝特·施韦泽(1987-1965)是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私人、著名学者以及人道主义者。具备哲学、医学、神学和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通才。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到去世。1952年,阿尔贝特·施韦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在《一个仁慈的人》中,尤金·史密斯记录了施韦泽医生,他的临终关怀以及在非洲的人道主义工作。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史密斯花了五天时间来冲洗和处理施韦泽的照片。

1971年,史密斯与妻子爱琳·美绪子·史密斯住到了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拍摄了《水俣》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尽快恢复战争的创伤,快速发展经济,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本阶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相继发生多起重大的公害事件,水俣病就是其中之一。

史密斯和他的妻子原计划在水俣镇停留三周,但最后却呆了三年。为了对“水俣病”进行更深入的报道,在拍摄过程中,被公司职员毒打,眼睛几乎失明,但他用执着的精神完成了这个专题。

史密斯用他独特的摄影语言对社会现实进行英勇的斗争,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

其他摄影作品

尤金·史密斯于1978年逝世,但人们没有遗忘他,在他去世的第二年,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建立了基金会,用来寻找和帮助那些有创作激情的摄影师。

太平洋战争、乡村医生、日本乡村工业污染的受害者——所有这些都被传奇人物尤金·史密斯用令人难忘的照片记录了下来。不管他在哪里、拍什么、拍谁,史密斯都坚持不懈地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图像,以一种触动观众情感和良知的方式,揭示出他的主题的本质。这位杰出而又复杂的人的作品仍然是对社会正义事业的一种诉求,是对摄影艺术的一种证明。

史密斯用这一系列的专题来表现他对影像以及现实的思考,用他的主题关注来对现实进行描述和对未来的思考,并且一生履行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1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