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和我们吵架,咋办呢?小孩脾气大易烦躁是什么原因?

孩子动不动就和我们吵架,咋办呢?小孩脾气大易烦躁是什么原因?,第1张

孩子的气质很容易暴躁。 首先,这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其次,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对事物的错误判断。 此外,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要想改善孩子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找到原因。 找原因找对症下药。

孩子易怒的原因有哪些?

1、成年人的例子。

孩子易怒,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有一个或多个情绪化、易怒的成年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气质、脾气、行动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大人对事情感到焦虑,孩子也会变得焦虑; 如果大人发脾气扔东西,孩子无疑会发脾气,爱扔东西。

2、是育儿方式不当。

过度放纵也会导致孩子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不受控制,而且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疼爱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满足他们的需求。 孩子会倾向于利用父母的让步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愤怒。 这种放纵和冷漠会发展出他们暴躁的性格。

3、不被理解的烦恼。

孩子容易烦躁的原因之一是大人“不理解”孩子,也没有试图去理解。 孩子不理解,所以他们很生气。 用嘴去触摸、摆弄,甚至去品尝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不要脾气暴躁,你必须让你的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努力倾听、理解和尊重你孩子的想法。 一个经常被大人尊重和理解的孩子不会发展成暴力的孩子。

4,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存在问题。

孩子脾气暴躁,难以控制,也是亲子互动不好的表现。 有的孩子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们的情绪总能被父母接受,自然会表达苦恼、快乐、焦虑、悲伤等; 而其他孩子则用抗拒的方式表达出来。

孩子之间有矛盾,还是交给孩子之间自己解决来好,家长不要过多的介入和干涉,让孩子自己来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也是锻炼孩子社交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也是孩子在建立和形成自己的社交模式。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性,自主性,不要过多的干涉。

但是这些完全建立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关系上,如果孩子的一方依靠体能或者别的优势来欺凌另一方,作为家长就要采取行动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如果是强势孩子一方的家长,要适当的约束好自己孩子的行为,教给孩子平等的意识,不能依靠自己的优势去欺负别的小朋友,更要在平时给孩子树立谦逊有礼貌的榜样。

如果孩子是受欺负的一方家长,第一要检讨自己平时对孩子是不是过于严厉,造成孩子胆小胆怯的性格,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营造平等温馨的生活氛围,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敢于对不公平的对待说不。

如果孩子之间因为发生了肢体冲突造成受伤,这个时候就需要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介入了。但是双方家长必须冷静客观理性的对待这件事,采取调解、协商的方法来处理。了解过错方在谁,该怎么把对方的伤害降到最低。

其实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内心是纯洁的,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不经意的,所以家长也大可不必过分关注,过分在意。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客观、理性、冷静,才应该是家长遵循的原则。

其实,小孩子之间前一秒还为某事闹得不可开交,后一秒就忘记了之前的矛盾和不快,又亲密无间地玩到了一起。这就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他们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和提高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

孩子之间发生打闹、吵架、冲突都是特别常见的事,一般情况,起因都非常简单,不是你碰了我一下,就是我撞了你一下;不是你抢我的玩具,就是我手欠抓你,这些事都不大,但要想解决得好,其实也是挺考验家长能力的。

前两天,从幼儿园放学的小朋友都在广场上玩,整个广场上大部分都是3-6岁的孩子,有凑在一起蹲在地上画画的,有三、四个孩子赛跑的,有踩着平衡车满广场“钻”的,也有几个小孩拿着充气气棒互相打的,广场上孩子的叫喊声,大到在小区门口都能听见。

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见一个满脸愤怒的奶奶拉着满脸泪水、哇哇大哭的孩子,冲着另外一个孩子吼道:“你凭什么踢我们孩子,我踢你成吗?”,“来,你也踢他,踢他。”边说着还边使劲拽自己的孙子。

两个孩子看上去年龄差不多,也就是5、6岁的样子,另外一个孩子的奶奶赶紧走过来说:““赶紧说对不起,向人家道歉。”可另外那位奶奶依然不依不饶,“哪有这样的孩子,往哪踢呢,道歉有什么用,我踢你成吗?”说着说着,这位奶奶真的就伸出了脚要去踢那个孩子,这时候周围的邻居们赶紧给两人分开,踢人的孩子奶奶,见势态愈演愈烈,赶紧带着孩子走了。

在整个过程中,两个孩子一个哭,另外一个始终没说话,全程都是两位奶奶在“交流”,结果是不欢而散,问题好像并没有解决,又或者这就算是解决了。那么,面对孩子间发生冲突,家长应不应该出手管呢?

支持观点:孩子打闹,家长必须要管,该出手时就出手。

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上大家想法是“凭什么你们家孩子打了我们家孩子,我们就得吃亏,我打你成吗。如果我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侮了,作为家长如果都不管,那还能叫父母吗?”,“再说了,孩子淘气、不懂事,难道不应该管吗?你们家长不管,那就我管。”

同事小李就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有一次,小李带着3岁多的女儿去公园玩,玩的时候女儿被一个5岁多的男孩撞倒了,孩子没伤着,只是被吓了一下,小李心疼女儿,气得找那个男孩的家长要说法,那边家长问清情况,知道理亏,赶紧又是道歉又是哄,最后,说了半天这才结束。

小李觉得,“别说什么孩子是无心的,孩子无心但要是真出了事,没有家长能担得起这个责任。”,“现在大部分家庭还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心肝宝贝,凭什么总叫我的孩子吃亏。”

另外,小李觉得,经常打人的孩子一定在家庭教育上是有问题的,这是孩子家长的责任,既然家长管教不好造成的结果,凭什么就得我去理解呢。这种孩子就是不能不管,越不管将长大了就容易出大事。

反对观点:孩子间冲突要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不要介入,否则会将冲突升级。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并不会出面去解决,而是希望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出现打闹、抢玩具的情况很正常,问题是出在孩子的父母身上,不能因为孩子父母的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这样是不公平的。

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一点亏没什么,“吃亏是福嘛”。如果孩子能够解决,这对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如果家长介入,反而能让矛盾、冲突升级。有很多新闻里都报道过,两个孩子出现矛盾,结果双方家长大打出手,最后都进了派出所。

邻居乐乐的妈妈觉得,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很闹、很调皮,出现问题与其去教育孩子,不如让家长先教育好自己,就算你去骂孩子,又能怎么样呢,只是为了出口气吗?那自己怎么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呢。所以,家长不要过于去管孩子间的问题,其实孩子是有能力解决的。

教育专家观点:管或不管没有绝对,适时插手、理智处理更恰当。

在讨论孩子间冲突的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明白道理,但更多的时候是冲动扩大了矛盾。家长自己不理智,孩子还没怎么着呢,家长先急了,恨不得冲上去把人家孩子揍一顿才解气。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可以理解,但一个成年人去打别人家的孩子,就是理所当然的吗?这肯定是不对。

其实,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管或不管并不是绝对的,从教育以及保护孩子的双重角度去考虑,当孩子间出现冲突时是可以理智解决的。

1在确保自己孩子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宽容对待。

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矛盾时,家长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没有受伤,这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都受伤了,再谈什么大度或者体谅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如果没有受伤,那么作为家长来讲,也不要过于计较对方,应宽容对待。

2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面对问题,提前做好预警。

与其发生时去解决,不如提前做好预警。家长应该提前叮嘱孩子注意安全,并且不要撞到其它小朋友,如果发生冲撞应该第一时间找到父母。不要让孩子在问题发生时手足无措,除了大哭之外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然,这需要家长耐心引导教育。

3面对无理家长,既然无法讲理,那就秉公处理。

不讲理的家长肯定是有,而且可能还很多,面对这样的家长,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错,首先要保持理智,不能因为对方的蛮不讲理,而让自己也同样失去分寸。是自己的错,该道歉道歉,如果对方不能原谅,那么,可以通过报警解决。如果是对方的错,但对方家长却置若罔闻,那么,也不需要留什么面子,直接报警,让警察处理。

总之,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要以身作则。那么,当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冲突时,就是体现家长智慧的时候,家长做得好,不仅可以教育到孩子,也能树立好的榜样,否则,给孩子带来的除了心理上的阴影之外

危害一: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经常吵架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孩子会变得逐渐内向和不自信,以及会无法正常与人交际,对爱情不信任。由于孩子还小,无法正常判别这个属于正常现象,会让孩子在深夜里独自哭泣,让孩子变得内向。

危害二:让孩子多想,产生负面情绪。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顾不上孩子的情绪,在双方冷战的同时,也无意间冷落了孩子。这可能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消极体验。

危害三:缺乏安全感。孩子看着爸妈吵架,他会担心爸妈分开,然后不要自己了,怕没人管自己了,可能由此变得特别“粘人”,不容易哄。如果父母吵架频繁,更会使孩子整日担惊受怕,容易留下心理阴影,或者造成安全感极度匮乏,影响心理健康。

危害四: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长期争吵,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社会人的不信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在工作中,也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和分享,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长大后对另一半,也只会挑剔,吵架、甚至有暴力倾向。

关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到佳来教育家校讲堂,回复“100” 领取家庭教育学习资料

我们不必把孩子吵架看得太严重,反倒该利用吵架的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或留机会给孩子自己处理。只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不愉快的经验就会带来人格成长,换位思考会使他在情绪发展上更成熟。

父母其实不应介入孩子的吵架。如果成人不介入,孩子自己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当孩子争吵时,也有一些家长倒是不偏袒,为了安慰别人,就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也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最难过的就是认为妈妈偏心,不喜欢自己,这种念头过于强烈,就会造成兄弟不和。

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不可以说“你是老大,让弟弟一点!”我就看到有个老大某次受了父母责骂,气急败坏地坐在地上大哭,说:“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老二!”凡事公平第一,孔融让梨是美谈,我们希望孩子这样做,但不要强迫他做,一强迫就是错。让他学会谦让,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花心思让他疼爱弟弟妹妹。

孩子吵架也一种沟通,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我小时候跟姐妹吵完架之后,父亲会叫我们反思,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用这种方法训练我们的人际关系。母亲则叫我们罚站思过,结果罚站时都在思别人的过,心中不平之气也越想越高,一罚完就立刻再吵一架。所以,惩罚孩子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吵架的过程中能学会沟通。因为对方会把本来隐藏在心中不说的感觉说出来,孩子以后就会避免碰触别人的痛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不敢跟城府很深的人交朋友,因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总跟自己吵架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沟通、情绪管理和价值观分歧等。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孩子的争吵:

1 保持冷静:当孩子与您发生争执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至关重要。避免情绪升级,以免冲突升级。

2 倾听孩子的观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尽量保持耐心和尊重,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

3 确立边界:明确家庭规则和行为准则,并确保所有家庭成员都了解这些规则。通过设立明确的边界,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争吵。

4 设定适当的期望:了解您的孩子的能力和局限,设定适当的期望。避免对他们施加过高的压力,以免引发冲突。

5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示如何有效地沟通、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

6 进行有效沟通:教育孩子如何以理智和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时,争吵可能会减少。

7 练习同理心:教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分歧。

8 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仅靠争吵来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用和平、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讨论、合作或寻求第三方的建议。

9 调整家庭氛围: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关爱。这将有助于减少冲突和争吵。

10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争吵持续不断,或者您发现自己难以应对,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您更好地处理孩子的争吵问题。

小孩子之间出现了吵架的情况之后,父母可以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跟其他人吵架。而且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保持冷静才行。如果父母表现的非常生气,大家会发现孩子也不会愿意说出自己的理由。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也不要去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

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朋友,而且跟朋友在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吵架的情况。每当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有很多父母都会担心自己家的孩子会不会受欺负。所以他们会选择支持孩子的想法,甚至还会选择帮助孩子去找别人的麻烦。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也会让孩子的价值观受到影响。所以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之后,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好好的聊天。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先问一下孩子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

因为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去责骂他们。但是也有一些父母会选择维护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父母会直接带着孩子去找别人的家长。但是父母的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同时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所以说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管两个孩子的事情,同时还要选择告诉孩子,遇到了事情之后可以先选择冷静。如果是因为自己家孩子犯的错误,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跟对方道歉。

如果在小朋友吵架的时候,现了动手的情况之后,也会对两家的关系造成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还会引发大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处理事情非常的讲究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动手。而且在私底下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遇到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学会换位思考。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同时又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52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9
下一篇2023-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