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冬天的枯黄落叶,就像生命的演变历程,人们会感慨大自然深邃的不可预测,就像是人的生命一样,没人知道生命的“衰亡”何时到来 。
不可预测的生命期限,既让人们有活下去的希望,也让人们升起了对于死亡的敬畏。
突然听闻朋友告知她外婆去世的消息,让我惊讶不已,仅在十几天前我还跟朋友一起去看望慈祥、有趣的外婆。
我跟朋友刚到外婆家时,看着外婆独自坐在木桌前吃饭,桌上放着一小碗油炸小鱼和一碟小菜。
外婆有些诧异的注视着我们的到来,像是没有听到我跟她问好,当朋友靠着外婆耳边大声的说着话,我才知道外婆听力不好,说话要大声些才行,原本寂静的屋子瞬间有了“生气”。
外婆微笑着问我们吃过饭没,准备拿碗要我们跟她一起吃饭,朋友告诉外婆已经吃过饭了,要她不要操心了,自己吃饭。
不论外婆是出于礼貌,还是独自吃饭有些孤单,我们都应该接受外婆的邀请。
我想此时若有人能陪着外婆一起安静的吃饭,也许是最好的陪伴吧。
我坐在外婆身旁试着大声跟她聊天,渐渐的,我似乎注意到外婆眼眸中异样的神色,刚开始我还不明所以。
过了一会,外婆起身朝外面走去,因为右脚关节疼痛,所以她那拄着拐杖的身体依然有些颤颤巍巍,我立马起身陪着她走了出去。
我扶着外婆走在房屋外倾斜的水泥道上,虽然道路并不湿滑,但对外婆来说却是巨大阻碍和危险境地。
刚走到坡下的小卖铺,外婆就要“赶”我回家里去,我问了几次才明白,原来外婆是想买包烟给我,当时我的内心是五味杂陈。
解释了半天我才说明白自己不抽烟,不要这么客气,外婆笑着点点头,说想要在小卖铺坐一坐,让我先回去。
我有些疑惑的坐了一会,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是我朋友的舅舅,外婆的儿子,原来外婆觉得自己听力不好,没法跟我们聊天,所以用小卖铺的电话叫来了儿子招呼我们。
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而外婆坐在一旁微笑着看我们说话,我的目光扫过屋内几个人神情,虽然大家都是微笑着,但感觉外婆有着细微不同之处。
回想来到外婆家里的半天时间,我们虽然坐在她的身旁,尝试着跟她聊天,但我们像是跟外婆不在“同一个世界里”。
老年人会很开心有人来看望她们,但往往看望的过程仅限于有人在身旁陪着,却没有关心老人喜欢什么、想聊些什么、在想什么。
而前来看望的人只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谈论着手机里、朋友圈里有趣的事情,那都是老人不能理解、也无从插嘴的话题。
所以,瞬间我就明白了外婆为何微笑着看我们有说有笑,为何要打电话叫来儿子,为何想要给我买烟,因为这是她表达快乐、善意、真诚的方式。
正是如此,外婆不知该怎么融入我们的世界,我们与外婆的内在 情感 间像是隔着一条鸿沟。
我依稀记得外婆在早晨吃着朋友做的面条,开心说着“好恰、好恰…”,独自坐在门前椅子上遥望远处的寂静,目送我们上车离去时的神色……
随着外婆的逝世,天人永隔,这一幕幕永远成了我们心里最深刻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老的人们都会有衰老焦虑,体力下降、躯体疾病、记忆衰退、孤单寂寞、死亡恐惧,都会让老人们变得无助、弱小。
相比于年轻人,虽然老年人的焦虑、压抑、愤怒情绪会更少,但他们寂寞、无助的情绪会更多。
老年人之所以喜欢在有“烟火气”的地方,即使只是静静的看着热闹的人群,都会让他们觉得安心,因为这可以消减老人的寂寞感。
古话常说:“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也许这是老人最期望看到的场景。
但是,亲人们真诚的、 情感 的和热忱的陪伴才是老人最开心的事情。
趁老人们还有时间与精力,趁我们还有机会时,去打破我们与老人间的“世界壁垒”吧,让欢声笑语可以更好的传递到老人的心里 。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年轻的爱情如柠檬,酸酸甜甜,容易倒了牙;中年的爱情如茶,苦涩在前,甘香在后;而老年的爱情,像是一杯白开,无需任何调料,平淡里透着夕阳的滋味。老人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去爱别人的权利。 老人也和年轻人一样,是有感情的,有时他们的情感甚至比年轻人更真挚,更深刻,因为他们已了解这种感情的可贵,因为他们对这种感情已有患得患失之心,还没有得到时,已唯恐它会失去。晚年的爱情,相濡以沫,对方一切的小举动都为之动容晚年的时候,没有了年轻的活力,欲念,经过岁月的磨砺和沉淀,只剩下了陪伴
当下老龄化趋势逐步上升,尤其以大城市表现最为明显,其中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将近500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幸福指数成了当下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对于老年人自己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逐渐退化,行动不便,认为自己已经无用武之地,此时作为一名年轻人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情感疏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发挥余热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人在长时间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会出现性格转变、脾气暴躁,跟家人时常有语言上的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儿女的应当尽可能的给老年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让他们觉得他们还有价值,有对社会和家庭的价值。
比如可以向父母请教一些历史知识、农村的孩子可以请教父母一些干农活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只要能让父母高兴,深信自己还有价值,成功转移其注意力,这样他们就不会总是沉寂在因为自己年纪大而什么事也干不了的氛围中,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会改变,整个家庭也会洋溢着和谐美满。
二、答疑解惑
父母的行动不便不止体现在肢体的行动不便,心里也是一方面。比如,现在是电子设备盛行的时代,好多老年人都不能流畅的使用新型电子设备,时间久了,心里就会出现挫败感,认为自己以前是什么厂的技术工人,现在居然连一个五六岁小孩能玩的东西自己都玩不了,所以心里非常难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出手相助”。
一方面我们我们可以告诉他,跟你们一样大的人,他们都不太会用,你们那个时候,这些东西还不发达,大家都没有接触到,所以你现在可以慢慢学,等你学会了,其他老人还不会,你就比他们快了一步,老年人之间的攀比还是挺厉害的,所以我们抓住了他们心里活动,就可以成功化解难题。
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认真来手把手教他们,有时候他们不是执着于玩这个东西,他们觉得我们作为儿女的忽略了他们,尤其是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这一点让老年人感觉最为明显,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手把手教他们,把他们当成小孩一样对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的方法我个人觉得是最行之有效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看法。
二、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某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是个体在其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可以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品质意志、情绪反应、以及理智特征等诸方面。人在两、三岁时,具备性格的雏形;到学龄时,逐渐构成性格特征;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性格也有较大的发展;到成年期性格趋于稳定;到老年期性格又趋于变化。美国老年心理学家皮克曾根据社会心理特征来分析人们自30岁以后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状态:尊重智慧胜过尊重体力枣社会的人际关系胜过两性的人际关系枣情绪的淡漠胜过情绪的丰富性枣心理上的刻板性胜过心理上的随和性枣关心自己胜过关心工作枣关心身体健康胜过关心心理健康枣以自我超脱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感。在个体之间性格的差异比较大,按照老年期的适应程度的差别,可将老年人的性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热爱生活,顺应社会进步;具有自觉、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淡泊宁静,经常处于愉快开朗的情绪状态;有独立见解,善于分析问题,富有创造力。 2、安乐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安于现实,能够较好地顺应退休后的角色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依赖性比较重,期待得到组织和家人的照顾,自己对社会活动缺乏兴趣;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知足常乐;但是懒于思考。 3、自卫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不愿正视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不服老,常常调动心理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恐惧,来抗衡老年期自尊的丧失;他们独立性强,有自制力;经常处于紧张、戒备的情绪状况;凡事力求稳妥、保险、追求完美。 4、愤怒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和新生事物都看不惯,将个人所经历的不顺利均归咎于他人;容易对他人发脾气,暴躁,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自制力差,常抱有对立情绪,对人对事难以宽容大度;以自我为中心,兴趣比较狭窄。 5、颓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一生坎坷或疾病缠身,境遇不尽人意,将所有的不幸归咎于自身,怀有负罪感和自责感;遇事顾虑重重,胆小怕事,踌躇不决;情绪上则常常长吁短叹,抑郁寡欢,萎靡不振,陷于沮丧、悲观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