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吐槽:好像孩子不是老公亲生的一样,带孩子吃垃圾食品;哄孩子睡觉,自己先睡了;辅导孩子作文,教的是长大了没出息可以乞讨、可以啃老……网友们直呼,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爸爸。
孩子引发夫妻吵架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何缓解由此带来的矛盾呢?本文详细分析产生教育方法分歧的原因,文后提供解决方法,可供参考。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指出: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是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父母相爱,孩子更懂爱和理解;父母争吵,孩子会把争吵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以身作则,给以正面积极的影响,孩子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老公是撒手掌柜,还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
曾接过一个案例,妻子深受老公相悖的育儿方式的折磨,一度想离了婚,自己带孩子。
小尹常年在外工作,对女儿管得较少,反而在不打紧的事上爱抬杠。
梅子说老公只管生不管带。孩子出生头几年,每次跟他倾诉带孩子的辛苦,老公就不耐烦,觉得带孩子能比上班累?
“他当然不觉得带孩子累,孩子开心的时候,他过来抱抱、亲亲,觉得孩子多可爱;孩子生病难受的时候呢?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呢?孩子哭闹不讲理的时候呢?他躲得远远的,嫌我带得不好。”
管得少就少呗,不体谅她就不体谅呗,架也吵过无数次了,梅子不想再争,孩子最难带的几年都熬过去了。
眼见着孩子懂事些,小尹开始做起了指挥官,时常跟梅子抬杠,她不让做的事,偏偏带着孩子做。
刚说完不许吃糖,老公就买回来各种包装精美的糖果;刚说完早点睡觉,老公就拿出手机开始开视频,引得孩子睡不着;这边教着跟同学和睦相处,老公却鼓励孩子勇敢保护自己……
梅子觉得小尹太幼稚,根本当不好父亲的角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俩人时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严重时,还掐起来过。
其实教育孩子引发的争吵,表面看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区别,反映出的却是夫妻之间未沟通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
前段时间傅首尔和董婧打骂事件发生,两个人的微博骂战热议的纷纷扬扬,这俩人都是《奇葩说》的老奇葩了,参加过那么多集的节目早就积累下来一部分很客观的粉丝数量,因此当她们俩怼起来的时候粉丝也不遗余力的在支持着自家偶像,说到这里就要说一说傅首尔是怎么回应打骂事件的了,毕竟一开始是董婧方面率先挑起战争指责傅首尔抢她的化妆师,因此傅首尔的回应就显得至关重要,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有这空大家看什么电视剧啊,看傅首尔董婧这现实版的职场宫斗戏就行了。
很多节目都是举办的季数越多就越来越忘记了原本的初心,不少观众表示《奇葩说》就是如此,你看刚开始第一季第二季的时候,《奇葩说》的选手虽然也是辩论的热火朝天,但大家彼此之间还是非常的和谐有爱,但是现在不同了,傅首尔和董婧这两位老奇葩居然还能公开打骂,她们一点都没有维护节目的形象的心,对于这样的选手观众们是实力拒绝的,到最后马东也容不下她们俩的存在了。
在傅首尔和董婧两个人的努力下曾经观众们很喜欢的《奇葩说》变成了《奇葩撕》,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董婧9月20日发了一条请道歉”微博开始说起,她在微博里面说傅首尔在化妆间打她,起因是两个人争抢一个化妆师,对于董婧的指责傅首尔断断续续的连发几条微博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还说自己遭到了网络暴力,没想到傅首尔这边还没完全回应呢,另一边董婧又出来道歉了,说自己太冲动,造成了舆论伤害。
大家以为事情随着董婧的道歉就能结束了吗?傅首尔怎么可能会忍得了这口气,于是国庆结束后傅首尔回应打骂事件,表示董婧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其实是白莲花,说自己根本不在意妆发,真正在意造型的人是董婧,我这张脸谁化不一样啊”,与此同时傅首尔还爆出了内情,说公司为了息事宁人,最后处理结果是董婧向傅首尔道歉,并且要发微博道歉,不得删除,本来傅首尔也没打算追究,谁知道转眼董婧就把道歉微博给删了。
傅首尔和董婧这场大戏实在是有够精彩,如果天天有她们俩这种大戏,大家还看什么宫斗剧,职场戏啊,看现实版的职场宫斗就行了,但像傅首尔和董婧这样的,最后造成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事件发生后《奇葩说》官方微博发声明宣布董婧傅首尔将不再参与《奇葩说》后续节目录制,之前已录制完的节目会保留播出,这种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方案其实才是最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影响到节目本身的办法。
你的孩子是否有过这样的问题:
“孩子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习,聪明劲没用在学习上。”
“放学到家就把自己锁屋里,谁也不搭理。”
“作业写5五分钟,找铅笔花15分钟,拖延大师第一名。”
“什么事也不和家长说,关心一下就炸毛。”
“起床磨蹭,吃饭磨蹭,睡觉磨蹭,做什么事都磨蹭。”
心理学家张国维曾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在家庭治疗中,有一个词叫做“三角关系”。它指的是孩子出生后,父母和孩子形成的共同关系。
健康 的家庭,三角关系是流动的,没有敌对,没有联盟,彼此关爱,互相支持。
可如果父母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怨恨,孩子就会被卡在三角上,成为平衡矛盾的工具,引发更复杂的家庭矛盾。
家长如何保持家庭中“三角关系”的平衡?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三种关系。
与自己的关系:
你选择什么样的情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连续的,无止境的笑声从杨迪的手机传来,这是妈妈张佳丽收到杨迪的转账后,给杨迪发来的一段哈哈大笑的语音。
杨迪在节目中吐槽妈妈在家族群里发语音,全程15秒里不带任何喘息只有“哈哈哈”语音。
平日里的张佳丽随时随地都能笑起来。
付款时网络延时刷不上,她自己哈哈笑半天,老板也懵了;儿子挣钱了第一次给自己转账,她竖起大拇指,在电话里直夸儿子真厉害,笑声再次响彻办公室,同事们也跟着笑翻了
作为妈妈,张佳丽并非没有操心的事。
小时候的杨迪是班里的“开心果”,常常逗得老师同学们捧腹大笑,各类文娱活动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唯一就是学习成绩并不好。
有次杨迪 历史 考了9分,妈妈看到后抱怨说闭着眼睛都比儿子考得高,杨迪解释,题目太难了,她选择相信孩子,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责备过杨迪。
高三时,杨迪经常带着一群同学到家排小品,妈妈也从来不阻止,还会帮忙给同学们弄水果,她始终认为,不用这么严肃,孩子们玩得开心重要。
对于孩子,张佳丽永远是鼓励式教育,不管杨迪做什么,她都会说“好”“棒”。
事业上,张佳丽也没有停滞不前,努力提升学历。她和杨迪说,自己快乐最重要,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即使和丈夫偶尔闹矛盾,张佳丽会和丈夫说,有什么情绪我们两个承受,不能在孩子和两方父母面前表露出来,把吵架的情绪带回家肯定是不行的。
自己的情绪选择自己消化,面对杨迪时,妈妈也不恼火,又是一张笑脸。
我们情绪是主观的,不可控的, 但我们的行为是可控,可以选择的。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一个快乐的妈妈,是一个接纳自己,懂得取悦自己的妈妈。 对孩子表达爱的同时也传递了快乐的能量,孩子也能收获到愉悦的情绪。
如今的杨迪,凭借自成一派的搞怪风格受到广大网友喜爱。
从2005年短视频中的扮丑角色,到如今各大综艺节目的 搞笑 担当,一路走来,出生普通家庭,长相普通的杨迪身边不乏否定、质疑的声音。
曾有一次节目颁奖,杨迪被通知去领奖,但到现场后,主办方一直没有叫杨迪的名字,杨迪还纳闷自己到底有没有获奖。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杨迪长得太“丑”了,没叫他上台领奖。最后,杨迪在后台收到了对他满是羞辱的奖杯。
杨迪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说:“我妈对我影响太深了。她教会我人生没什么可愁的,凡事都有办法,都有路。活着就要乐乐呵呵,开开心心,哈哈大笑的。”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是百炼成钢,是一次次跌倒也能够站起来的勇气。
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就是给了他足够抵抗未来挫折的力量。
与伴侣的关系:你选择如何爱TA
有句话说:你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地爱TA的父/母亲。
关于父母秀恩爱,网友们分享了被“虐”的瞬间:
“一家四口拍照,p图只p自己老婆。”
“两人散步时会十指相扣走在前面,剩我在后面与夕阳相伴。”
“两人‘联手’打斗地主,对,是手牵手!”
“结婚30多年,一个在客厅,一个在卧室也要视频通话。”
父母之间彼此包容、相互扶持,彼此流动的爱意就如同源源不断的泉水,滋养着孩子。
蛋糕再好吃,听说一千遍也不及尝一口来得真切。 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爱与幸福,自然也学会了如何创造幸福。
一个不需要耗费精力去消化大人的情绪,能够用全部力量向上生长的孩子,又怎么会不优秀呢?
只是,许多孩子没有这样的幸运。
有网友无奈表示,自己思考了30年还是没有好办法改善父母之间的关系,又时时被他们的关系问题影响,被迫做父母之间的传声筒。
妈妈经常对她说:“等我死了,你爸爸再找个年轻的吧,他现在什么都无所谓。”
爸爸也不甘示弱,扯着女儿说:“我辛辛苦苦在外工作,你妈妈整天在家待着瞎说。”
父母互相诋毁的话语,让她无所适从。
孩子无法在父母之间做出权衡,最终选择自己承担焦虑与不安,被迫成了父母情绪的垃圾桶。
心理学中有一个“婚姻倾斜”的概念,是指家庭中父母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成员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柔弱,对其逆来顺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建立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演员景甜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从小就看到父母吵架,尽管父母在疫情之后选择了离婚,但提到父母的婚姻,已经长大成人的她哽咽道:“那么小的孩子看到父母的争吵,真的是特别大的伤害。”
很多人都会有“为孩子好,不离婚”的想法。
事实上,伤害孩子的并不是离婚这件事本身,而是孩子被迫经历父母吵架的恐怖与害怕,感受到父母释放的负面情绪。
貌合神离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痛苦,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对子女最好的教育之一,是父母恩爱。但是当爸爸妈妈无法继续相爱,那么,好的离婚,胜过坏的婚姻。
夫妻之间无论感情好坏,都做到自我负责,不去侵犯到孩子的边界,孩子自然会有成长的空间。
与孩子的关系:
你选择如何与孩子互动?
儿子在学校运动会上,拿了一金一铜一个第五名,开心地回家了。
此时,他的妈妈傅首尔还在外工作。临睡前,儿子把奖牌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还嘱咐爸爸,一定要让妈妈看见呀!
傅首尔忙完工作,到家已是深夜,由于第二天一早还有行程,傅首尔给孩子留下一封信,表白“心意”。
在信中,傅首尔告诉孩子,看到他的金牌感到很骄傲,更为他在思维班里积极、乐观、专注的进步感到高兴。
与此同时,还给了孩子具体的建议,供孩子参考,最后,不忘夸孩子是最好的儿子!
傅首尔看到了 孩子的想要分享,期望得到肯定的情绪,同时,也以自己的理解,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父母在具体的事项中肯定孩子的进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被共情、被认可,内心也是欢愉的,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愿意与家长沟通与表达。
傅首尔工作忙碌,与儿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两人并未因聚少离多而关系疏远,母子俩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
在一次《奇葩说》中,傅首尔在现场念了儿子给她准备的小纸条:“老妈,加油,我支持你!第二名也很好!”
妈妈在日常中看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学会的也是理解家长,成为暖心的小天使。
空闲时间,傅首尔一家在家里办“家庭运动会”,套圈、打乒乓球、零钱大作战……最终得冠军的人,掌握家务分配权。
没有运动场?书桌也可以变乒乓球桌;不会打?爸爸妈妈现场教学。
拿冠军,姿势一定要帅!
颁奖仪式也少不了,新的一家之主诞生后,先奖励自己今天不写作业,安排爸爸给妈妈按脚
游戏 ,是孩子的第一语言。父母与孩子开心互动的过程中,不仅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更拉近了孩子的距离。
对于亲子关系,傅首尔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容:“亲子关系就像内裤,每条都不同,样子不重要,最重要舒服。”
如果说教育的核心是亲子关系,那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的情绪,同理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最需要的。不论什么样的亲子互动方式,让孩子感到愉快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可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历经4代研究者,历经75年,跟踪了724个人的一生,最终得出结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快乐和 健康 。
一个懂得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长,一对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父母,自然也能够与孩子成为好朋友,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教育也就是自然而然会成功的事了。
文学大师马克 · 吐温曾说:
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瞬间,也不要辜负。
这一瞬间是荒芜枯燥还是丰富有趣,选择权永远在我们手里,关键在于我们选择如何自处,如何管理情绪,如何保持家庭中“三角关系”的平衡。
2021-08-03 18:06·尹建莉父母学堂
周末带娃参加了一节美术培训班的公开试听课,本想着如果孩子喜欢,我们就报名。
可最后,却因为上课的老师说了这么两句话,败兴而归:
“知道为什么你们画不好吗,因为你们的画意义尚浅。”
“下节课你们就跟着老师画……落笔要大气,还需要掌握好色彩的饱满平衡。”
连我女儿都忍不住在回家路上吐槽:这老师太无趣了!
要在拿笔之前就思考“画的意义”,要是没有意义,那就不用画了?
顾及着大气、顾及着饱满、顾及着平衡……自己的想法什么时候才能被顾及?
短短两句话里包含着大“坑”——开始前追求意义,开始后顾及规矩,没意义又不合规矩了,紧接着就是强行改造。
这样的事情多干几次,孩子的天赋、创意、兴趣通通就被扼杀了。
“雀鸟”入笼
类似这种用自身经验“教化”孩子,限制孩子自由发挥的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
有次带女儿玩耍,遇见一个小男孩在搭积木,先是搭出一个房子,又在旁边摆了一个“半圆”,然后对旁边的奶奶开心地喊:“奶奶快看,这是我布下的‘陷阱’!”
奶奶瞟了一眼,上手就挪开了男孩摆的积木,要重新帮他摆:“陷阱是一个很深的井,怎么会是这样的?你堆错了……”
男孩立刻气哭,奶奶见状也不高兴了:“你哭啥,我这是帮你。你知道啥叫陷阱不?谁会把陷阱造在家门口,你这应该是水井,水井也挺深,还得有水……”
男孩气愤地对奶奶喊:“你走开,我不要你帮!”
后来隐约听见男孩碎碎念“卡梅利多”这个词,正巧女儿也看过这套绘本,就问了一句:你这个陷阱是捕鸟的吗?
原来卡梅利多(一只小公鸡)曾被困在一个捕鸟的陷阱里(一个倒扣的竹筐),小男孩是在用这个“半圆形”模拟“倒扣的竹筐”。
男孩很惊喜,瞬间就不哭了,挂着泪痕和我们一块玩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玩得开心了,又叫:“奶奶……”似乎又准备说什么。
结果迎来了奶奶的怒怼:“叫我干啥,你不是让我走开吗,别找我呀!”
看着小男孩又快哭出来的表情,不由得一阵心塞,这样的情形在他身上反复上演几次,奶奶的“陷阱”,困住的就是孩子原本优秀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在奶奶眼里,这孩子还会成为一个“好哭、不听话、暴脾气”的孩子,丝毫不会想到这些是自己亲手造成的,日后还会想尽办法“改造”……
“珍珠”蒙尘
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参加过一所小学的公益心理咨询活动。
她遇上了一个一年级小男孩,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不爱学习、成绩跟不上。
咨询的过程,班主任全程旁听,希望通过咨询,能让孩子有所反思和转变。
一开始,男孩盯着陌生的咨询师,不愿多说话,不过还是礼貌地回答着问题。
直到聊到男孩喜欢的自然课时,孩子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孩子特别喜欢看科学、自然故事,蚂蚁、恐龙、吃虫的草……孩子讲得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一旁的班主任不禁感到诧异。
这样的孩子,谁说他不愿与人交流,不爱学习呢?
可看了一眼班主任老师后,小家伙却垂下了头,说自己学习不好,老是考不了双百……原来所谓的“成绩跟不上”,只是考不了双百而已。
咨询结束时,转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班主任老师——看着咨询过程中聪明可爱的孩子,想象着他沉默坐在教室里的身影,班主任感到了羞愧:
羞愧于没有足够耐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处;
羞愧于总是用狭隘单一、自以为是的标准做出评价;
更是羞愧于,自己一直认为“需要被改造的是这个孩子”。
花开百种,各有千秋,却非要进同一个模子里去印刻一下,出来的样子都标准化了,就是优质品,否则就是次品。
原本闪耀着珠玉光泽的孩子,被教条化的标准蒙上了一层灰;教育者及时醒悟还有机会拂去尘埃,否则,孩子将面临的,就是“被碾压、被粉碎”的困境。
“困兽”反噬
在孩子小的时候,单一、刻板化的条条框框是——月亮必须是圆的、河流必须是蓝的、好孩子是必须成绩好、活泼外向的……
及至孩子长大,这些固化标准就变成:男孩学文没出息、女孩学理太别扭、必须考好大学、考公务员……听我为你安排的路、遵照我的意愿过一生。
小问题时就不曾在意,不曾反思,最终出现了一个个有大问题的成年人。
比如曾经有个爆红网络的流浪汉。
他原本在一线城市审计局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博学多才又有一定 社会 地位,是许多父母眼里成功孩子的模样。
可是,他最终却放弃一切光环,选择当个流浪汉,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小时候的他,喜欢画画,也非常爱读文史类书籍,还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专业。
但父亲对他的这些爱好极力反对,用自己的标准限制他、改造他。
最后在父亲强烈要求下,他选了审计,毕业以后进了审计局。
被迫走上一条自己并不喜欢的路,让他难以适应,于是毕业没几年,他就离开家,离开工作单位,开始一个人在外流浪。
以他的能力,自我负责,修正道路,过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不可以,可他选择现在这样流浪的生活,更可能是因为被困在“绝境”中太久,一种宁愿自我毁灭也要狠狠报复的心态——
“看啊,你的标准我可以达到,可我偏不如你所愿!”
有人曾问一个执教20多年的老教师:“你教了20多年书,感觉最悲哀的是什么?”
老师回答:“就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庸人。”
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有的孩子刚对某样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就被大人武断地否定:没有意义,不合规矩。
有的孩子天赋初露头角,却因为大人眼界有限又急功近利,被磨灭了兴趣,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的孩子可能在艺术、运动上潜力无限,却因为父母希望TA拥有世俗意义上的稳定工作、稳定人生而庸碌过一生。
擅长的不让做,不喜欢的却被逼着学,多少“千里马”还来不及跑,就先被“打折一条腿”,瘸着腿被牵上规划好的路,却忍不住自暴自弃。
当不了伯乐,也别当绊脚石
小时候听故事,大人总爱在结尾加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XX道理……”
《龟兔赛跑》是“不要骄傲自满,坚持就是胜利”;
《狼来了》是“撒谎会失去信任”;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要有同情心,关怀弱者”
……
这些道理流传已久、正确无比、无可反驳,时间一长,遇到同样的事,我们脑海里自然蹦出那个已经成型的答案。
有时候我们限制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天赋,真不是故意的,是我们自己可能已经被困住了,然后对着孩子刻舟求剑:
比如笃定“陷阱不能像水井”的奶奶;
比如认为“好学生一定要外向活泼、成绩双百”的老师;
比如坚持“写文章没出路,还是选个好找工作的专业更靠谱”的家长。
可尚未形成思维定式的孩子,总能发现不同的精彩和亮点,透过TA们的视角,我们会忍不住感慨“原来还能这样”:
《龟兔赛跑》里的乌龟,答应和兔子赛跑真是太过自信了,赢了是撞大运;乌龟要是没遇到一只骄傲的兔子,输的就是乌龟,还是得有自知之明。
《狼来了》里的小孩一定很孤独,没有家人陪伴,才会撒这么无聊的谎自娱自乐,所以大人要多陪伴自己的小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小女孩,为什么受挫了就要自怜自艾?她可以求救,挨家挨户去敲门,说不定就会遇到善良的好心人收留她,就能活下来。
打开思路,会发现孩子也像这些故事一样,从不同的细节、不同的切面,都自有精彩和意义。
那些最后幸福而成功的孩子,都不是靠死守一套教条支棱起来的,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对于我们来说,比盲目铺路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时刻审视自己紧攥的评价标准,做一个不碍事、不挡路的大人。
尹建莉父母学堂:教育学者尹建莉创始,1000万家长信赖。0-18岁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里都有解决方案。关注即赠限时免费 育儿 咨询专业服务。
作者介绍
碎碎,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记录我与这个世界的天马行空。
《做家务的男人》是一档聚焦家庭生活的综艺节目。
这样的节目里,总会或多或少地带着爱情的元素,第一季中,袁弘和张歆艺就手牵手在节目里秀足了恩爱。朱丹和傅首尔,作为节目中的两位女主持,也把自己对爱情的想象带进了这个节目里。
傅首尔每次在镜头前提到老刘(傅首尔老公)几乎都是一种吐槽的态度,用她的话说,她对老公和儿子采取的都是"毒鸡汤"式教育,告诉你残酷的现实,并且相信你一定能坚强地接纳现实。
谈到爱情和婚姻,她表示"在一起十年以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能过到十年以上基本都是对命运投降了……",就连真"毒鸡汤大师"李诞都听不下去打断,"什么投降,这太不正能量了"
但是。
即便傅首尔女士是如此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消极态度,四处播撒毒鸡汤,提到老刘总是一脸嫌弃,但每个观众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份让她满意的、让她能放心去依赖的爱情。
朱丹更是对爱情更是有自己的构想和期待。
第一季中,朱丹讲起自己和周先生(周一围)的生活日常,把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又一次推到了话题中心。
当时的节目中,朱丹表示自己有个毛病,一生气就不爱说话,而周一围摸准了她的脉,直接让朱丹自己冷静两个小时,然后像没事人一样抱抱她,严肃地表示,"我现在是在给你台阶,如果你不走下来的话,待会这个台阶就没有了哦"
朱丹当即冒出了冷汗,再也不敢和周一围吵架了。
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朱丹眼里是泛着崇拜的,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她自己或许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表示不理解,"这会激怒我"、"我需要你给我台阶?"
但即便一众观众表示不理解,朱丹还是坚定地表示"其实我真的很幸福……为什么很多人好像觉得过得我不开心"
第一季中,李诞带着他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代表了这个节目的下限"加入,仿佛是专门为了打破朱丹和傅首尔的幻想而来的。
刚开播时,朱丹问到"你最后一次做家务是什么时候?",李诞经过沉着而冷静思考后,表示:好像没有……挣扎了半天后道"叫外卖叫了一箱啤酒,我把这箱啤酒抬到了冰箱,然后一瓶一瓶放到了冰箱里,算做家务吗?"
果然能够代表节目的"下限"……
新一季中,朱丹和傅首尔继续合作。两个人的主持中,也偶尔会透出小女孩对恋爱的想象。主持过程中聊起恐怖片,两个人都很开心,"特别适合恋爱的时候看,害怕的时候男生会安慰你抱抱你,就很有感觉"
王祖蓝伸伸手就戳破了两个人幻想的泡泡"男生也怕啊",然后亲自演示:可能就闭着眼睛,看似淡定地安慰:"没事没事,还没到",但其实也不知道演了什么
一番表述下来,比傅首尔的毒鸡汤更加"残忍"真实,且好笑。
如果说讲述还没有那么直接,两人家庭生活的第一个镜头,就更直接地戳破了幻想中的小泡泡。
作为本季"甜蜜"代表的夫妻组合,第一个镜头,却不算愉快。
先是王祖蓝看着发霉的厨具发起一连串问句:"你把这个放这里干嘛?"、"你洗干净也没有用啊,你放这里都潮了",语气里隐隐有不耐烦
一旁的李亚男一边配合王祖蓝做消毒工作,即使情绪逐渐低落,也还是努力保持着微笑,还能抽空"恭维"一下老公,"幸好你发现了",但气压还是不可避免地持续降低
后来看视频时,李亚男自己也不免苦笑,"为什么我还在笑"
观察室中的嘉宾们纷纷感叹"亚男真的好温柔哦"
平时,你也能从李亚男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一种清晰的经营感。不仅仅是打理生活的琐事,更是照顾老公的情绪。
面对王祖蓝,李亚男的彩虹屁就没有停下来过,永远是优雅大方的笑容,永远是不遗余力的夸奖,王祖蓝说到自己头发都没洗,李亚男接道,"还是那么帅",王祖蓝准备了烛光晚餐,李亚男恨不得把他夸到天上去,听得王祖蓝自己都不好意思,"够了,迷妹"。可以说,李亚男爱情里的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经营出来的。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沉浸在爱情里的人,对自己的爱情生活也会在潜意识里进行美化,这就成了一个个小泡泡,这些泡泡也是感情生活的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李诞和王祖蓝的配合,也算是这些泡泡的"克星"了
我觉得是不会糊,恰好是因为这个新闻,更是多了许多人知道《奇葩说》最新一集即将播出。
事情是这样的,董婧说自己在化妆间准备化妆,这时候傅首尔就过来推开了化妆的老师,让他先帮自己化妆,还说就算马东来也是这样的,后来经纪人来了调节,但傅首尔不听,继续骂个不停,还直接上来打董婧,她是这样形容自己的伤势,“我左膝盖和右大腿都被踹破皮淤青了。”
这个新闻恰恰给了《奇葩说》一个热度,随之马薇薇离婚,马薇薇和姜思达互撕的旧闻也重新上了热搜,可以说是免费的宣传广告了,站在节目粉来说,也正是这次的热搜让我知道《奇葩说》要播出了,这次来了李诞,还是相对挺期待的,因为对于我来说,我喜欢这个节目的有趣,他们的辩论话题,然而是谁辩的,辩手个人私生活怎样,我也不太感兴趣,毕竟我感兴趣的姜思达也离开了这个节目,所以作为老粉来说,我觉得《奇葩说》不会糊。
当然,这次的热搜也让《奇葩说》有了热度,毕竟奇葩说的辩手连撕逼都不带一句脏字,却火药味十足,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成功引起这些未来粉丝们的注意,当然这也不过是个笑话,不过抛开这件事来说,我还是挺期待这次奇葩说会有怎样的主题,毕竟里面的许多辩手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人,加上我们时常未能接触到的故事和经历,也是一档好的节目。
傅首尔是从去年开始参加《奇葩说》的辩手,这位女辩手可是不得了,在节目中能把对手说的哑口无言,并且还有理有据的让人信服,看到她的表现后很多人都觉得如果第一季傅首尔就来的话,说不定现在还能捞个奇葩之王”当当呢,当然虽然她来《奇葩说》来的有点晚,但这并不代表她不能后来者居上,那么多人都觉得傅首尔是个很好的辩手,她怎么可能就没有翻盘的机会呢,可惜前段时间傅首尔和董婧的争议可能真的会让她彻底离开《奇葩说》的舞台,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及早了解《奇葩说》傅首尔的个人资料简介吧。
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奇葩说》才知道的傅首尔,但大家了解到的信息可能也仅仅如此,对傅首尔的其他详细资料很多人还是不了解的。据了解傅首尔之前的职业是作家,她曾出版过长篇小说《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流着泪一读再读》,《我见青春多妩媚》、《凹凸相对论》等,从去年开始傅首尔参加《奇葩大会》,因为长相和说话方式的问题导致好多观众都调侃她是女冯巩”。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傅首尔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参加《奇葩说》遗珠争夺战后成功晋级成为《奇葩说》辩手中的黑马段子手,她在《奇葩说》的舞台上给大家贡献了很多的笑料和段子,时间长了大家是真的很喜欢傅首尔的表现,她自称吵架是为了维护内心世界秩序”,从她最里面说出来过父母眼中的完美,有时并不是孩子眼中的完美。”‘定制’的完美带来父母的疏忽和大意。”等很多经典的话。
就辩论这方面来说傅首尔的表现确实不错,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网友支持并且喜欢傅首尔这位辩手,但在性格这方面因为傅首尔和董婧之间的争议,还真是会导致她有不同程度的人气下降。傅首尔董婧事件的风波是在第五季《奇葩说》开播的前一天,董婧发了一条请道歉”微博,说傅首尔在化妆间打她。起因是董婧只差一个发带,傅首尔等不了非要抢化妆师给她做,二人发生口角后动手了。
董婧发文后大家被带节奏认为是傅首尔的错,可没多久就遭到打脸,傅首尔表示董婧是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其实她是白莲花,尽管到了最后故事出现反转,但大家都已经不再去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了,只知道因为她们俩的争议导致《奇葩说》形象受损,最后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就是傅首尔和董婧双双退出《奇葩说》的录制,这下好了,世界终于清静了,也不知道以后大家还有没有机会在看到傅首尔的辩论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