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精神障碍

01、双相情感障碍症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02、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神经内分泌

遗传或者是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既有抑郁又有狂躁发作的一种精神病。发病早期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变得比较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同时还会伴随着思维迟缓和悲观活动减退,以及情绪比较低落等症状。如果是发病的早期,需要及时的通过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病因并不完全明确,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作为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起初会有很多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并不能很好辨别是抑郁症还是双向的抑郁发作。因为双向的躁狂相发作时很多患者不会选择来看医生,因为他们那时候的症状表现是我的抑郁症康复了,我特别有力量,干劲十足,对原来提不起兴趣的事物现在很感兴趣。所以,如果经验少的医生不多问几句,很容易看到符合抑郁症的诊断,就直接按照抑郁给治了,那样很容易激发出来躁狂相。

然而,听起来双向情感障碍名字比抑郁症名字听起来似乎更“好听”一点,但是双向的治疗比抑郁症麻烦多了。如果有时而抑郁,时而情绪特别好,建议把这些告诉你的就诊医生,并且尽快接受正规治疗!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双相情感障碍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比抑郁症要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症中的“双相”是代表两个情绪的极端,一个是极度自卑抑郁低落,一个是极度自信亢奋。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症的病患,他们会非常痛苦,当经历了极度自信的时刻,再回到极度自卑的时候,他们会非常迷失,自己的痛苦会加倍,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而作为他们的恋人或者家属也是非常痛苦的,没有比看着自己的亲人受苦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更难受的事情。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痛苦。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在她抑郁的时候,倾诉欲很强,都是负面消息,他们听到任何话都会自动脑补成对他们不利的信息,非常的敏感和自我否定。当她抑郁的时候来找我,我的情绪也总是受到她的感染,没有办法开导她。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她会伤害自己,她曾经因为听到楼下人在说话,就认为他们两个在嘲笑自己而跳楼。后来捡回一条命,但是落下了一瘸一拐的双腿。她每次独自出门,我和她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她,总害怕她会再次寻短见。在她亢奋状态的时候,虽然不会伤害自己,但是会抑制不住自己消费,没钱借钱也要买。(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矛盾。

面对亢奋时期的她,我很难做到不管不顾,她借钱的时候我也会借给她。但是当知道她只是去买了一个口红,一个包的时候,我又会非常后悔借给她钱。她的很多做法让我非常可怜她,又觉得是她自作自受没有必要再管她。你觉得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是怎样的呢?非常欢迎你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1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生物学亲属患病风险比一般人群明显增加,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2神经生化因素

递质失衡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3神经内分泌功能

许多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有关,尤其是HPA功能异常。

4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事件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尤其是抑郁发作与患者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患者性格多是胆怯的、安全感缺失、不自信、不自立、过度依恋依赖他人、过度在意他人、强大自我缺失等等,性格不良多与家庭教育抚养方式紧密相关。

5其他

脑电图生化、神经影像学改变等。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为躁郁症,是一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严重类精神疾病。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两大特征

当狂躁发作时,主要的表现有:

心境高涨:极 High的 同时也容易被激怒。思维奔逸:个体的思维比语言表达的频率更快,且能在不同话题之间快速转换。有时候因为想法塞满脑子以致于难以表达。活动性增多:变得极为健谈,语速快,且话语内容夸张。自尊膨胀,伴随冲动行为 。睡眠需求减少:长时间高效率工作还不觉得累,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睡眠。

而当抑郁发作时,他们会表现出心境低落、丧失兴趣和活动性减弱等抑郁表现。双相障碍中的抑郁发作期的症状往往与单相抑郁症的相似,经常临床上难以区分。而只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求助的念头。正是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是在抑郁期就医,双相障碍很容易被误诊断为抑郁症。

因此,当你察觉到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有抑郁的症状时,也要留意 Ta 是否出现过(轻)躁狂的症状。

最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痛苦的是,他们的抑郁和躁狂是交替发作的,可能你会看到他们在某段时间特别 high,high 到觉得自己是人间的主宰。有时他们又特别抑郁,难过到不想再继续活下去。

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说:“有些人光是为了活着就要竭尽全力了,那就是我。”一些关于双相的误区经历过痛苦的人,往往才会更理解别人的痛苦。

没有经历过的人们常常对心理疾病有一些误解和迷思。尤其像「双相情感障碍」这种在字面上就给人的想象力以巨大发挥空间的词,对于它的误读往往是两极化的。

双相并非只是心情的正常起伏很多人会轻视双相情感障碍,认为它可能就是“一阵儿高兴一阵儿难过”的状态,甚至人们会胡乱地把「双相」的标签随意贴在别人和自己身上。

这对于那些真正饱受双相障碍痛苦的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就像以前我们轻视抑郁一样,认为抑郁患者只需要“积极点儿”就可以了。

双相障碍的患者总是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这种飙升和跌入感伴随着他们度过一个个挣扎的日夜。作为正常的人,我们会主动去玩跳楼机寻求刺激,但如果让你想象这一辈子都在跳楼机上过呢?这可能就是双相患者们的痛境。

双相并不是偏爱天才

有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天才病”,是人类为了换取智慧和创造力所付出的代价。许多轶事和传记记录也一直呈现着这样一种趋势,好像患有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人似乎都是天才,都有独特的世界观(比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美国精神病研究者Kay Redfield Jamison在《躁郁症与艺术家气质》一书中,列出了一系列可能患有双相障碍的名人名单,其中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占绝大多数,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他们疾病黑暗中留存的一丝光明(silver lining)。

双相障碍是很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所带来的痛苦足以将人击倒,这些媒体宣传的“天才躁郁患者”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南派三叔自爆患有躁郁症,也加深了这种幸存者偏差的印象。虽然能够创作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听起来极具吸引力,但是双相绝不值得追寻。

切换情绪的开关并不存在

很多人认为双相障碍患者在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切换是一种很神奇的事情。有些躁郁症患者也隐约能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个“开关”,可以自己选择随时开启躁狂的状态。

确切来说,并不存在一个真正的“切换开关”,只是当患者在进行某些活动时,脑内激素的分泌水平影响了神经活动,从而触发了躁狂的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转换的过程(switching process)。

正常情况下,患者并不能预期自己下一秒的状态是怎样的。情绪的波动也不是他们所能够完全“控制”的。

患了双相障碍后的疗愈之路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难以完全疗愈的精神疾病,经药物治疗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内复发率也较高。

除了生理上服药来减缓痛苦之外,心理治疗在康复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如果患者在用药维持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同时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那么复发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正念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等都被证明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措施。

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宽容是缓解病情的重要因素。双相患者会一直处于躁狂与抑郁交替进行的状态,对于家人、伴侣和朋友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心碎又头疼的事情,他们起伏的状态、“不可理喻”,会消耗掉周围人的关心和耐心。

但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宽容是缓解病情的重要因素。来自亲人的社会支持以及包容、陪伴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后环境,是预测患者之后情绪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最后,愿每个灵魂都可有人依偎,不再孤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9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