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躁狂和抑郁常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抑郁发作时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考问题费力,兴趣活动减少,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饮食差,睡眠差。躁狂时,病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无诱因的出现兴奋话多,食欲增加,睡眠减少,不知疲倦,情感高涨。以上两种情况交替发作,每次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有时和正常人无异,但兴奋之余还隐藏着自杀倾向,必须引起家庭高度重视。
其预警是,在躁狂发作之前会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这是可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患者要做到五点:
1,鼓励患者应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2,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
3,保持轻松的心态。使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积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4,给患者创造发泄的环境。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社会所接受了;
5,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存在单一的原因。相反,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疾病或使风险上升。
大脑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就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基因: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
家族史:双向情感障碍往往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向情感障碍,那么儿童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较高。但务必要注意到,大部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患这种疾病。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病的原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与其他心理情绪疾病一样,医学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病原因。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抑郁发作;二是相反的状态就是躁狂发作;三是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即心境低落,甚至可有自残自杀倾向;躁狂发作时精神激动兴奋且难以抑制;混合发作兼有两种表现,临床少见。
双相障碍可能无法自愈,至少目前尚无先例。虽然疾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不进行正规治疗,疾病发作间歇期会逐渐缩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出现双相障碍,必须到精神科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严重的抑郁与躁狂阶段交互出现为特征的。
他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者混合发作。混合发作是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
抑郁发作的特征主要有:
(1)悲观的情绪:悲哀忧郁,日常大部分的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
(2)食欲:体质差,食欲显著减少
(3)睡眠:失眠和睡眠增多
(4)运动活动:显著减缓,运动迟滞或激增
(5)内疚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自责
(6)注意力:思维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健忘
(7)自杀:反复想到死,自杀的观念或举动
躁狂发作的特征主要有: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不稳定,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患者常常以愤怒、易激惹和敌意为特征,甚至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
(2)思维奔逸: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语言增多,口若悬河。思维飘逸,缺乏意义,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做事马虎,往往虎头蛇尾。
(4)躯体症状:睡眠需要减少,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入睡困难,食欲亢奋,暴饮暴食等。
混合发作的表现主要有:
患者在躁狂发作的过程中突然转变为抑郁,几小时后又突然转换为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是这种混合状态持续时间比较短,多数会快速转入躁狂或抑郁。混合发作时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比较严重,这种身心的快速转换会消耗患者大量的心理和生理能量,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在各种学派中都有不同的说法,各大学派也是和而不同,对于双相情感的治疗既可以生理因素治疗也可以从心理,但是对于他的治疗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而方案或理论,因为心理的复杂性,不同患者病发症状的变异性,要求我们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患者是很容易和正常人区分出来的,因为双向情感障碍症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一会儿兴奋的不得了,一会儿又没有什么话说,整个人显得非常的抑郁不欢,双向情感障碍症是比较严重的,那么我们来说下双向情感障碍症吧。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病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症并不多见,那么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病来的呢?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一种比较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也叫躁狂抑郁症,这是它历史上的第一个疾病名称,从这个疾病的名称可以知道,发病的两个典型的状态,一个是躁狂状态,就是表现的情绪情感高涨,人显得兴奋,话也比较多,经常显得兴高采烈,做事情特别有自信,活动多,闲不住,甚至很容易做一些轻率的决定,比如乱花钱、比较轻率的性行为等等。但是这种高兴的状态也是不稳定的,就是他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信息的一些刺激或者干扰,而突然变得比较愤怒、比较生气,这是比较常见的。
双向情感障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双向情感障碍症能治愈吗
双向情感障碍症治疗有一定措施,那么双向情感障碍症能治愈吗?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比较复杂、比较严重的疾病,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本身病情的特点、病情的复杂程度,不同人病情复杂程度也不一样,还有身体方面其它疾病的情况,家庭、社会的支持,经济状况,家人对他的关心、照顾情况怎么样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和最后的治疗效果有关系。作为家人最需要做的是配合医嘱进行系统治疗,由医生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方案的必要调整,这样是保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好的、最正确的做法。
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达不到治愈、治好的程度,有部分患者可能最后出现精神残疾的结局,在精神残疾里面双相情感障碍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以要配合医嘱治疗,对病人进行更多的理解、关怀和适当帮助是保证疗效正确的做法。
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症状
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症首先需要确定才行,那么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症状呢?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活动行为频率高。双向情感障碍症患者除了说话滔滔不绝之外,还会出现好管闲事、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等异常行为。患者在躁狂的时候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计划,例如想要当美国总统、打算在一天内赚上几个亿,而实际上,北京古楼疑难病研究院精神科于永祥病人们都不具备这个能力。在他们的思想基础上,采取部分行动,但任何事都不能静下心做好,可能仅仅是因为一时有一个念头,就立即去付诸行动,热度维持几分钟就会觉得没意思。总让自己不闲着,整体活动行为偏多。
双向情感障碍症又可能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自己原本喜欢做的事,现在也没有兴趣参与。其思维能力下降,大脑反应速度慢。抑郁症发作时,说话速度缓慢,声音较低,让人觉得很难回答问题。有时候病人不想出去,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工作,甚至不想做个人的基本卫生,喜欢整天独自呆在一个地方,封闭自己。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原因
双向情感障碍症需要对症治疗,通常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非常复杂,没有确切的病因,但是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性别、年龄、人们的心境、精力、活动水平等有关,可能是患者遭受过特殊的生活事件,有罹患的躯体疾病等导致双相情感障碍。
工作因素也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病因,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速,每个人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是繁忙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地完成的,很多人会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遇到挫败的状况。这种情况对于自尊心强的人来说,是存在很大打击的,从而让他们出现双向情感障碍症。其实多数双向情感障碍症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都能够保持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所以一定要接受规范的专业治疗。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二、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场所,招蜂引蝶。
三、精神病需要注意什么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理治疗
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回到宁静平和的情绪当中。
四、什么原因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双向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障碍。受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生物节律因素、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因素、神经免疫因素、神经影像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几个重点
1、遗传。关于遗传,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是几号基因上面有对这个病有直接的影响,但是肯定是会有一些遗传的。
2、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的环境,比如有没有污染或者是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会有影响。另一个环境是指的个人的社会环境,比如家庭环境,包括后期的与人相处的这些方面的内容。
3、跟性格因素有关系,当然性格跟刚才成长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治疗?
第一、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病人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者是复发,既往治疗史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的剂量开始,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应该及时调整,提高病人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第二、综合治疗。应该采取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的措施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第三、长期治疗。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了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