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丁是蒲公英吗,为什么婆婆丁叫蒲公英?

婆婆丁是蒲公英吗,为什么婆婆丁叫蒲公英?,第1张

婆婆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在辽宁方言里的叫法。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东北松嫩平原上,有一位姓丁的恶婆婆,自从儿子娶了媳妇以后就天天没事找事,总感觉是儿媳妇抢去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左右为难却无法化解,一气之下远离家门去外乡谋生了。

自从儿子离家以后,这位恶婆婆就越发的变态了,成天把儿媳妇打得遍体是伤。难得的是这位儿媳妇实在孝顺,依然对恶婆婆百般侍奉。某天,这个恶婆婆突然非要吃苣荬菜蘸酱,就让儿媳妇去野外挖苣荬菜来吃。儿媳妇到野外找了半天没看到苣荬菜,却看到了一种与苣荬菜相似的野菜,为了怕被婆婆打骂就挖了一些回来。

结果恶婆婆吃过以后就发病了,身上起了一片片的红点子,痛得她哭爹喊娘。儿子和女儿接到信赶回家中以后,恶婆婆非要让儿子和女儿去告官,说儿媳妇要害死她。

也幸亏当时的县官是个清官,问清原由后找了一个著名的老中医来当法医。经老中医诊断后才知道,这个恶婆婆是思儿心切,於火攻心导致身上起了疔毒胞疹。

真相大白之后的县官对儿媳妇大加赞赏,并对恶婆婆进行了训斥,倡导大家向儿媳妇学习。事情结束以后,老中医告诉大家,儿媳妇所采的这种野菜叫做蒲公英,它既可供食用充饥,还是一味清热解毒和通便润肠的中药材。

当时的人们联想到丁家婆婆的种种恶行,于是就把蒲公英形象的称为“婆婆疔”,意思就是说恶婆婆吃了它就会身上长疔。又因为这个恶毒的老寡妇婆家姓丁,所以慢慢被传为“婆婆丁”了,一直到今天东北人还是把蒲公英称为“婆婆丁”。

植物文化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封建社会,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

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常言道,自古婆媳难相处,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却因为同一个男人不得不与对方建立婆媳关系。

建立关系容易,相处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儿媳和婆婆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很大程度上,不会有太大的矛盾,但也不能保证绝对没有,因为有些婆婆喜欢背地里黑自己的儿媳。

如果儿媳与婆婆生活在一起,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等都不一样,矛盾和争吵自然会有。

不管什么原因发生了争吵,儿媳妇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往后跟婆婆该如何相处?毕竟没有哪个女人,想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来看看这三位儿媳怎么说?

01不奢望视如己出,能做到互不干扰,再好不过

情感导师涂磊说:“婆媳之间,丈母娘与女婿之间,一定要做到两句话,视如己出的关爱,相敬如宾的对待。”

视如己出的关爱,是让婆婆多疼爱自己的儿媳,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但相处起来,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如此婆媳关系才不会出问题,只可惜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读者董女士和老公结婚10年,一直都是他们自己单过,虽然没和婆婆同住,但两家离得非常近,婆婆几乎每天都会来家里。

偶尔帮忙做点家务,但最感兴趣的是参与小两口的事,比如小两口为某件事情发生了争吵,她直接说儿媳,男人外面工作很累,你就不能让着点?一次两次无所谓,时间长了谁都心烦。

有一次,董女士公司聚餐,回来晚了一些,老公和孩子在婆婆家吃的晚饭,婆婆跟她说:“你挣得也不多,还不如辞职不干了,好好伺候他们爷俩。”

董女士不同意,婆婆说的更难听,她忍无可忍,跟婆婆说:“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喜欢一辈子伺候老公孩子,不代表我也跟你一样。”

婆婆也不示弱,两人吵了起来,董女士的老公抱起孩子,拉着媳妇回家了,婆婆气得直骂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不过,从那以后,婆婆不再参与儿子和儿媳的事。

董女士说: “儿媳和婆婆发生争吵,大多是因为观念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看法,所以才会发生争吵。

儿媳别指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扭转婆婆的错误思想,你又不是她亲生的,说话自然没力度,但是她一定会听儿子的,如果老公站在你这边,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老公保持中立态度,婆婆还偏心眼,那儿媳别指望视如己出,明确地告诉婆婆,不要过多参与,彼此互不干扰。

还要对老公说,儿媳和婆婆能否相处融洽,取决于老公对婆媳关系的态度。“

02婆婆是老公的妈,面上要过得去

同事刘姐和婆婆关系不远不近,不冷也不热,同事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你要是被伤了一次,就自而然学会了。”

刘姐和她老公恋爱时,对婆婆印象非常好,不多言不多语,勤勤恳恳的,刘姐还时不时给她买衣服,可是嫁到婆家后,婆婆像变了个人似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一次,婆婆把胳膊袖子挽起,让儿子看,这都是你媳妇干的,我这婆婆真是命苦啊。

儿子问媳妇咋回事?刘姐一脸懵,我没做什么呀,婆婆咋还冤枉自己?

她老公生气地说:”我爸去世的早,妈为了我,一直没再嫁,不指望你有多孝顺她,可你不能虐待老人。“

刘姐没做过,哪能接受丈夫的污蔑,于是据理力争,两人吵了起来,婆婆假惺惺地劝架,“都是我的错,人老了不中用,儿子啊,外面给妈租个房子吧,咱们分开住就好了。她老公没同意。

有一次,刘姐下班早,刚进家门,婆婆就开始数落她不懂得如何照顾儿子,说她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媳,借此机会,刘姐问她为什么要诬陷自己?

婆婆说:“我就这一个儿子,把他当成我的命根子,我要随时考验你对我儿子是不是真心的?”

赶巧她老公那天也下班早,门外听到了这些话,晚上两人躺在床上,她老公跟她道歉,说以后不会冤枉她了,婆婆说的话,他也不会当真,希望她不要生气。

刘姐说: “婆媳关系真的不是很好相处,如果发生了不愉快,心平气和地和老公说,别说婆婆的不好,让老公自己分析。

不管好事坏事,要知道纸里永远包不住火,总有一天水落石出,只要不太过分,看在婆婆是老公的妈妈份上,面上过得去就行。

反正又不是跟婆婆过一辈子,两口子感情好,才是最重要的。“

0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先礼让三分

肖婷是一名教师,婆婆是农村老太太,孩子出生以后,婆婆来城里伺候月子,又帮忙带孩子。

都说婆婆和媳妇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不要住在一起,这话一点都不假,长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避免不了舌头被牙齿咬到。

有一次周末,肖婷睡了懒觉,九点多才起床,婆婆很生气地说:“让我帮忙带孩子,自己倒是睡懒觉,真是拿我当免费的保姆。”

肖婷虽然生气,可她还是心平气和地说:“妈,我平时很忙很累,昨晚备课加检查作业,下半夜三点才睡的觉,并非我偷懒。”婆婆没在说啥。

后来因为别的事,又发生了几次矛盾,肖婷都会让婆婆把不满说出来,若是自己做得不对,她真心道歉,若是婆婆不对,她先礼让三分,如果婆婆仍然不依不饶,她直接针对问题,讲出婆婆哪里不对。

肖婷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发没发生争吵,婆媳关系一直在那放着,与其闹得不可开交,对待彼此像仇人一样,不如直接面对问题。

让婆婆知道自己是有底线和原则的,不会因为你是长辈,对于错的事情,我就得一直包容下去,同样,儿媳也要明白,只要婚姻关系存在,丈夫都不希望妻子和母亲相处不愉快。

所以,婆媳发生了争吵,不要记恨在心,两人消了气,儿媳主动跟婆婆沟通,一般都会顺利解决的。

如果遇到不讲理的婆婆,也没必要在意争吵之后该如何相处,做到儿媳该做的,问心无愧就好。“

今日话题:儿媳和婆婆发生了争吵,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

我是丽姐,每天分享情感故事。

一 主动认错

婆婆毕竟是丈夫的母亲,就算她有再多的不是,年纪大了总难免会有些脾气。女人此时该做的不是一味地说是婆婆的错,然后和老公据理力争,力求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只会让你的婆婆越来越不喜欢你,老公就算一开始会帮着你,久而久之也会对你感到不耐烦,觉得你没有容人之心,连个老太太都要斤斤计较,所以女人如果真的和婆婆吵起来了而老公很为难的时候,千万要懂得看局势,如果真的给不出公平就主动认错,这样不会让你没面子反而会让老公越发心疼你。

二 摆出事实

如果婆婆真的做了你不能容忍的事情,而且她的错大于你的错,如果你老公还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帮谁时,女人就不需要再为婆婆犯的错而遮遮掩掩了,摆出事实讲道理就好,如果婆婆一直颠倒是非,就拿出证据,旁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考公是真的爱你的话,他会去试着相信你,也会明白他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性格,既然证据都摆在眼前了,他一定会帮着你不让你失望。

三 不让他掺和

如果你老公真的不知道该帮谁,其实女人也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证明在他的心目中,你和婆婆是同样重要的,所以在分不清对错的前提下,即使他觉得你们都有错,也不会去偏帮谁让另一方不快活。这样的老公对你还是很好的,如果他真的左右为难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女人也不要过多地去为难自己的老公,自己和婆婆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谁对谁错,时间久了自有分晓,男人其实也不清楚女人之间的纠葛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不如置身事外让你们自己解决。

四 让他随心

有些女人往往舍不得自己老公夹在她和婆婆中间。所以对谁对谁错也没有太大的计较,只要老公高兴就好。这样的女人是很善良的,她会站在老公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考虑他会不会因此受累,所以她会让老公自己做主,只要老公觉得谁对谁就是对的,哪怕这件事本身就是婆婆的错,为了婆婆能开心,就算他帮着婆婆,女人也不会过多地计较。只要老公说会相信自己就好,这样也不会让男人感到左右为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36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