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1巴学园是我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了解到的,讲述的是孩子们在巴学园中快乐的生活。在首都北京的郊区李跃儿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式的巴学园,《小人国的秘密》真实记录了2——6岁孩子在巴学园中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
在《小人国的秘密》中,有这样几位小朋友一定让大家记忆尤甚:一个是非常可爱、喜欢探索的锡坤;一个是阳刚之气、但有点叛逆的池亦洋;一个是性格内向、天天在门口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从这三个小朋友的成长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大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巴学园对孩子成长的促进。
《纲要》中提出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理念在《小人国的秘密》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等待,或许是外表最安静的动词,无声无息、不着痕迹;内里却翻江倒海!等待,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却考验着人的耐力和诚意。等一个人可以等多久?10分钟、一小时、一昼夜?久等不来,杳无音信,你会不会还等下去?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答案令人吃惊!孩子们的真诚友谊,竟如此值得我们尊敬!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门后徘徊等待的辰辰。辰辰每天来得早,到了幼儿园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然而南德每天来得晚,等待成为辰辰每天必修课。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巴学园的老师们都非常尊重辰辰的行为,“天太冷了,要不要进屋等一会?”、“老师和你一起等南德”,同时大李老师把自己的围巾围在辰辰的身上。这都足以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辰辰不断的成长、变化——因为辰辰用独特的方式等待,获得了安全感和南德的友情,辰辰对南德感情经营,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起初,她是用物质来交换情感,然后用自己创造的游戏来换得情感,到后来,她会指挥南德去做一些她想让南德去做的事情。这个过程,正是人类的社会性技能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二、适时的正确引导,给孩子指引成长的方向
“一个孩子怎样去理解世界,怎样去看待周围的人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将来的生存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孩子了解他身边的成人是友好的、安全的。”这是李悦儿在书中说到的一句话。池亦洋的变化成长可以说是这句话的诠释。
开始的池亦洋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蛮横、任性、飞扬跋扈,时常欺负弱小、他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并且敢与老师叫板!想想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周围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可想而知,一定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同时是更加严格的批评教育,让孩子越陷越深。然而大李老师给予池亦洋的是正确的教育引导,主要是就事论事,当池亦洋不能及时改正时,便采用的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到反思角去反思,还有大李老师做到了诚信,说到做到,反思时间一到,便会和池亦洋交流,使池亦洋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池亦洋的行为造成家长们反对时,大李老师没有顺应家长,“池亦洋身上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让家长们知道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老师们慢慢引导下,池亦洋一点点的变化,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公正的方法来评判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孩子们公认的***物,成为正派、阳光的男子汉。
三、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纲要》中提到的“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影片中锡坤的每一幕都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是来回往垃圾桶里运鞋子,并使劲踩踏垃圾桶的开关,倒完鞋子后还认真地盖好盖子才离开;
二是带动其他孩子一起攀登将物品架弄翻,还开心的坏笑;
三是把所有的珠子洒落一地,听珠子落地的声音,从他洒落第一次珠子时,他就开始观察周围成人,发现成人允许便大胆的进行更强烈的“进攻”。面对每一次的“破坏”,巴学园的老师们都给予理解、支持,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玩珠子的那一幕,满地狼藉,他还兴奋地满屋跑,大李老师一直在一旁看着,并不阻拦,等着他玩够了,大李老师才引导他如何使用笤帚和簸箕将东西收放整齐。
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给儿童自由,给儿童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计划是儿童天生就带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提供机会和条件。”
“儿童是脚,教育是鞋。”这是巴学园校车上的标语,也是我们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我们要通过教育为孩子量制出适于不同孩子的鞋子。我们不能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担保,那么就请为他守护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2《小人国》是根据昌平的一所叫做“巴学园”的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拍摄的一段真实的纪录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部**,总体感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有趣、感慨、反思。
一、有趣。
影片中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称王称霸的池亦洋、调皮可爱的锡坤、内向敏感的'辰辰、活泼开朗的南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思,每个小朋友也有每个小朋友的思想,他们在集体里生活,或开心,或失落,或兴奋,或伤心,丰富而有趣。最有趣的是锡坤,这是个爱探索的小朋友,还有点自己的“小点子”。比如把大家的鞋子挨个扔进垃圾桶,把放在架子上面的各种珠子打翻到地上扒拉着玩。导演特别在锡坤探索的镜头里,加了跳跃性比较强的音乐,和他“偷偷摸摸”的动作巧妙的契合起来,让人感觉幽默极了,看到此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孩子们的天性吗?观影的我们此刻不就是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窥探到了童年的秘密吗?巴学园的老师们给了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间,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耐心。老师面对锡坤扔鞋子这件事,安之若素地将鞋子们一一捡回来,面对锡坤弄得满房间珠子,大李蹲在旁边陪孩子一起捣鼓起珠子们来,探索不同的玩法,并在最后引导孩子把珠子都打扫起来,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物归原处的习惯,还保护了孩子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我想,换作我,或者有些妈妈,恐怕看到满地珠子,一定会大喊大叫了吧?
二、感慨。
**一直贯穿着始终的,是辰辰对于南德的等待。无论是凉风吹佛落叶的秋日,还是漫天飘雪的冬天,都可以在巴学园的小院子里看到辰辰这个小女孩,静静站在那里,时而心事重重地等待,时而翘首以盼地望向大门口。辰辰这个孩子有些内向不合群,她只和南德玩,如果南德没有来幼儿园,不论多久,她都要在门口等待南德,任凭家长的劝告,任凭老师的开导。辰辰眼睛不大,但是流露出来的总是期待与执着。南德来了,奔向教室,辰辰奔向南德,兴奋而又忍耐。继而他们开启愉快的一天,互相喂饭,彼此聊天,一起游戏。后来,巴学园要换地址,两位小朋友要面对短暂的分离,我本以为辰辰会接受不了的,没想到在大李老师温和而又尊重的谈话中,两位小朋友欣然地接受了这样的变化。在辰辰等待的眼神中,我发现小朋友远比我想象的脆弱,在即将接受分离的时刻里,我发现小朋友又远没有我想象的脆弱。辰辰和南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敏感性的孩子,也许他们不善言辞,也许他们在与人交往上有自己的困难或者独特的特质,我们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足够的理解,以及足够的关爱。也许他们还是会执着于自己执着的,如同坚持着自己的最单纯的信仰,只要我们的尊重在先,接纳在前,爱在周边,孩子一定可以适应和改善。
三、反思。
看到池亦洋有的时候霸道,骂人,打人,让人多多少少会觉得这个孩子很没有礼貌,也许是被家长惯坏了,也许是没有得到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其实孩子也是无辜的。在听课的时候,池亦洋并没有太遵守规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老师没有关注他,他就用其他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说不定这个孩子在家庭中是个缺乏爱与有效陪伴的孩子。同时,作为一个词汇量很大的男孩,其中还会说不少骂人的,或者诅咒性的话语。我想,一定是环境给他的影响。人能受到的影响无非是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年龄尚小的孩子受到社会的影响应该没有学校和家庭大,巴学园是个文明、尊重孩子的幼儿园,那么我推测可能家庭给了池亦洋或多或少的影响,也许父母说过类似的话,或者看电视受到影响,总之,一个文明的孩子,一定是受到了良好家教的孩子。作为一名男孩的家长,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天真着他们的天真,霸道着他们的霸道,可爱着他们的可爱,执着着他们的执着。摇摇晃晃地学着长大,学着怎么用礼节而不是拳头去说话,学着怎么用规则而不是情绪去行动。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很朴实的比喻。我们的教育的确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影片中我也有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踢足球的一段,大李老师作为裁判,池亦洋认为是不公平的,大李老师采用的是讲规则说道理的方式,我认为并没有使池亦洋心服口服。那一次游戏之前,假如老师把“预防”做在前面——提前说好足球游戏的规则,就会避免这样的冲突。如果事情像影片中这样没有“预防”的发生了,首先应该同理孩子,理解孩子的好胜之心,说清规则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依然不能接受,再给孩子一次从新来过的机会,“我们再重新比一次,这次我们提前说好规则!”而不是稍显强硬的一本正经的把游戏看得太正式,一定要分清孰是孰非,毕竟,孩子的情绪比游戏本身的结果更重要。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3昨天丫头和我提起写随笔,我也没多想,随口一句:我替你写吧!这可好,给自己捞了一个苦差事。写随笔得先看**,可惜这个**也要拖到今天晚上才断断续续看完,丫头三番劝我不必顽执,随笔不写也罢!可是答应了的事情终究是要做的,何况是我很在乎的丫头,初次亮剑便卷了刃可不是好事。硬头皮赶鸭子上架,这篇随笔算是开了头。
**是张同道导演在09年拍的纪录片,名曰《小人国》,奈何我孤陋寡闻,找了同名的《格列佛游记》看了半天,幸得丫头提醒才知走了岔路,惭愧惭愧!至于网络卡,**播放延迟诸多琐事不提也罢,八十分钟的**竟看了俩钟头,幸亏观阅时随手笔记,否则看到结尾定要忘记开头剧情,被丫头贻笑在所难免
说起教育,依稀记得幼时学校破落的院墙上粉着“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白字,虽不懂其中含义,可也知道教育是比吃饭睡觉还要大得多的事情。时至今日,掐指算来也有二十载光阴,老校不见踪影,教育深入人心。
《小人国》的剧情我不想赘述,权且谈谈观影感悟与丫头分享,错对不论,倘若能对丫头教书育人有些许帮助,那我也算积了功德。
幼儿天性烂漫,最是难管,因此我的第一感悟是“建立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片中大李老师与孩子头池亦洋数次面对面交锋,无论他欺负了小朋友,亦或在踢球时用手接球,都没有惩罚这个小刺头儿,而是和他讲做人的道理,为世的规则,即便被池亦洋痛骂“混蛋”,也不恼怒,心平气和讲礼貌谦让,把一切控制在秩序下。让人欣慰的是当两个小朋友打架,池亦洋竟然有模有样的学着大李老师调节他们的矛盾,让我不禁莞尔,欣喜之余又有些感动,小刺头儿竟也是秩序的维护者了!
闻道不分先后,儿童也是独立人格的承载者,我的第二个感悟便是“平等沟通”。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老师们总是低着身子和孩子们沟通的,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先站到孩子中间来。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或许是孩子最渴望的。锡坤喜欢把小朋友的鞋子扔进垃圾箱,把教室的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大李老师看在眼里却没有阻止,而是一遍遍的在孩子玩过后悄悄把物件归回原位,这份宽容与理解,恰是朋友有的,而长辈缺的。老师的尊重,是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的温床,小小的幼苗在这里萌发茁壮,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校车行过雪地渐渐远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标语却印刻在了我心里,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教育成不成功,只有孩子明白。或许巴学园在当前是个个例,我却依稀看到美好前景,且祝愿巴学园的办学模式在神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发!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4整个儿看来,是暖暖的。太治愈了。
**的最初是辰辰和南德,尾也是辰辰和南德,整个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辰辰和南德。辰辰那张扁扁的不是很标准的小脸,刘海下来一双眼睛尤其明亮,那是属于孩子的,每天都直直的望着校门,等着南德,我心疼。我相信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纯的,即使是不分夏冬每日的等那也是至纯至纯的,这是大人无法理解也做不到的、只因是最好朋友的等待与玩乐。相信这是他们长大后很美好的回忆与友谊,好想知道他们俩以后能不能发展,这就是大人,无论怎样都想到更复杂更八卦的地方。记得片头他们的过家家,心一直暖暖的嘴不自觉的抿着微笑,这也是我们的童年!干净的说出大人会脸红或者忌讳的话语,每一个人原来还是都有至纯的时候。
还有那个孩子王池亦洋,他名字真好听。一看这孩子以后就有出息。但他是那么的调皮,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同学。我对幼儿园没印象了,小学班上有不少调皮捣蛋的,但那时候已经分阶级分化了,成绩好长得漂亮的扎堆,成绩差默默无闻的自己玩。在小学还没遇见猪和包子的时候,我也是默默的,虽然我属于成绩好的那一圈子里。体育课在我呆呆不玩的时候,我看得到成绩差被孤立的男生在一边渴望的眼神,他们在操场和架子旁打着旋,自己玩着沙,孤独不语的。还有成绩最差的女孩,我至今还记得她的名字,因为她的孤单我深深刻着心里,我很难过,但当时我不能和她玩,因为我会被小朋友说的。所以看到池亦洋被大家孤立的时候,我为他难过,但是后来他重拾朋友,成为孩子王的时候,我真心为他高兴,他,被老师们拯救了!
巴学园,这个从此出名的幼儿园,李跃儿老师与孩子对话时处理得是那么的智慧,也不伤害他们,循循善诱,引领他们正确健康的成长,我第一次觉得我们的教育开始慢慢的有救了!只要有这样的老师,这样忠于教育的人!因为我正接触着几个读幼教的朋友,我才去过幼儿园听过她们实习授课,和巴学园完全不一样!巴学园是那么的人性与自由且正确,希望她能影响更多更多的初教育!
我又想起了辰辰睡熟的面容,微张的小嘴,真心的可爱。还有捣蛋鬼池亦洋,还有锡坤,令我又无限怀念小时又厌倦现今了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5今天顺着山村路影社教育系列**活动的足迹看了《幼儿园》和《小人国》两部纪录片。
也许是因为《幼儿园》在武汉拍摄的关系,觉得这样的幼儿园离自己的生活好近好近,好多细节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
我两岁就开始读幼儿园,先后换了三个,尽管真正的记忆也许从三四岁才开始,但是依稀还记得一些幼儿园的生活片段——那个时候的捣乱,跟别人打架,等父母来接,集体午休,问女生愿不愿意跟我玩,一些老师的“恐吓”,毕业表演……一些模糊的画面仿佛又浮现。那个时候天真无邪,想到什么说什么,放肆话语中的无稽却不用在意他人眼光的感觉,爽!
而《小人国》,让我思考更深的是那位中年幼师。我相信她是个十分热爱孩子的真正的教育家。至少,在我的幼儿园生活阶段并没有碰上这样的老师。他耐心的循循善诱班里的孩子王,每次看着那个两岁小朋友胡闹完后和他一起收拾残局……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绝大部分的人性,雕琢了灵魂的大轮廓。童年时候一些东西,也许就在我们都记不太清的情况下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性格,它在最深处埋下种子,种子发芽,树长大,然后高到我们望不到了根。
无论如何,现在的我,也只能回首我的童年了。暮然回首啊,愿童真尚在。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今天中午,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让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巴学园的特色就是承认孩子的独特性,无处不体现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个有着被阳光过多亲昵的健康肤色,满身都散发着活力和躁动的池亦扬,加上个子大,力气大,入学没几天就被许多家长强烈要求开除——-他满身的暴力倾向很容易伤害到别的孩子。但大李老师认为池亦扬身上也有闪光点,他为男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男性的榜样,而且他在不断进步,耐心的对待,反思角的面壁静思,这个孩子确实在进步——-他与身俱来的威壮让他无人封地自然而成孩子王,他还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纠纷,主持正义,还带领大家举行升旗仪式。
两岁的锡坤对垃圾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幼儿园的各种玩具和鞋子都塞进垃圾桶,要看一看这桶到底有多大,能装进去多少东西。老师发现锡坤的秘密时,只是微笑着耐心地把东西从垃圾桶里收起归位。两岁的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锡坤很快又发现了更好玩的东西——-他用脚蹬着幼儿园的柜子往上爬——-想用自己的身体探索一下柜子有多高?又把柜子里的东西都扒出来搞到地上,再故意把柜子弄倒——-奇怪这东西怎么能站着?想尝试一下怎么把站着的东西放倒?抑或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空间中的其他物体的关系?最后,他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把篮里的东西全部倒到地上,再踩着满地跑。大李老师静静地看着他玩,等他玩够了,再教他把地上的东西收起来归位。
辰辰对好朋友南德的等待从夏天一直到冬天,下雪天冷或者有时南德不来幼儿园也从不间断,她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有时候老师会陪着辰辰一起在门口等南德,那份静静的陪伴感觉真是温暖。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父母同一个家庭同一所学校走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血质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圣人就说过:教育要因材施教。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不管中外——-都倾向于批量生产儿童——-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体制,对每个孩子同样的期望——-期待着批量生产出同样的优秀人才!刚好搞反——-学校和教育体制是脚,孩子是鞋,你适应得了就能立于潮头成为弄潮儿,适应不了就只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怪自己命运不济。本来理所应当的因材施教变得那么不现实——即使在今天私立学校林立,也很难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教育之鞋——-要不李跃儿的巴园学干嘛会那么火,那么令人向往?————因材施教。
篇二: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看完这篇纪录片,我感触最深就是那里面的老师。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位小女孩在等待自己的玩伴,并且四季如一日的等待,非要等到男孩南德来幼儿园才肯进屋。虽然她沉默寡言,但我想,也许在她心里,只有南德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以缠着他一起睡觉,缠着他给她穿衣服……这算是孩子自己固执的一种方式吧。可是,这在一般大人眼里,或许会认为她性格有点问题,会强制地干涉她。但这里的老师从未如此,她们总是询问她的意见,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在雪天陪她一起等待。其实,这又何尝不好呢?我们不是看到,当南德终于出现时,辰辰那欢快地跑过去的步伐和突然发亮的眼睛么?这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喜悦,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
池亦洋应该算是一般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了,总是闯祸,打架,所以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远离了他,家长们甚至联合起来要赶走他。可是,老师却没有如此片面地对待他。即使池亦洋犯错误了,也只是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考虑,就算他骂老师“混蛋”,老师也依旧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话,让他一个人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我想,让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错误应该是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像池亦洋这样的,让他一个人呆着,也许会比骂他,惩罚他更让他难受,何况其他孩子都在一起做游戏,听故事,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这肯定能在心理上给他孤独,失措等等的感觉,心理都屈服了,还能不认识到自己错误么?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都已经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有了评判事情的标准,即使这个标准可能只是个雏形,可能会有些错误,但并不影响这个标准的形成,运用。所以让孩子单独思考,或许会比强制地改变他的行为更有效果。同时这也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很敬佩这里的老师,耐心,并且尊重孩子。就是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池亦洋不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发掘出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呢!
锡坤真是个可爱又闹腾的孩子。偷穿大人的鞋,倒腾满屋子的玩具,尤其是他为了研究门口的垃圾桶的肚子到底能装下多少东西时,就看到什么就往里面丢,有时因为个矮丢不进去,仍锲而不舍地继续丢,真是让人又笑又无奈。课上有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只是从直观上去感觉事物,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想,老师能如此的宽容地,任他在一定的空间内探索,研究新奇的事物,不会制止,甚至在事后把丢进垃圾桶里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该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同时这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保持也能有很大的帮助。
整段纪录片,老师都是很礼貌的讲话,每次都带着“请”字,这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就算是在伤心,愤怒的情况下,也还是礼貌地,带着“请”字说话。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行动永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了。
纵观整个纪录片,耐心,尊重,自由,言传身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我认为,教育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在于它能感染儿童,引导学生向上,向前。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与理论,这样才能深层次地引导儿童,挖掘儿童潜能,全面自由的发展。
篇三:小人国观后感
原本以为小人国是一部动画片,可看着看着,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影片带着我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孩子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老师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们的行为必定有其原因,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巴学园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们尊重每个孩子。感情细腻性格执着的辰辰。老师们一直赞同她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看到这里,我在想辰辰一直坚持每天都等,可南德真正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了吗?就像大李老师不经意间对南德说的一句话:“辰辰每天等南德,南德来了却装着没看见一样”可接下来的镜头,我知道南德也同样把她当做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起床后顾不上自己穿衣服先帮辰辰穿。或许只是南德来得晚了不好意思表达而已。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只有孩子能够理解。
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己的工作。佩服大李老师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篇四: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而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导演利用三年的时间才把片子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始终纠结于心的就是自己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老师。而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是含着泪把片子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老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是给成人以警示,虽然我们每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但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你必须这样……你可以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很唯美的一部影片,也是近年来儿童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篇五: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今天在总园看到一部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本来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学校,在大家聊天时知道那所学校是巴学园。看了这部记录《小人国》心理有很多感触。
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一张正在等待的稚嫩脸蛋。这个沉默寡言的辰辰,在我们看来觉得她性格有点问题,而影片却呈现给我们一个情感细腻的小公主。4岁的辰辰,日复一日,等待和他同龄的小男孩南德,每天早晨总要在幼儿园门口等到了南德才愿意进屋,两个小不点喜欢玩过家家,一个当爸,一个当妈,说起话来整个小大人一样,每天一起游戏,吃饭,午睡也在一起,让我们惊讶于他们的“早熟”。可是,这却是我要去学习理解的儿童情感世界!
另一个镜头里,我们看到了霸道的池亦洋,抢走了一个小男孩的棍子。那个小男孩害怕池亦洋会打他,不敢跟他要回棍子,哭着请求老师帮忙。老师却鼓励他自己开口问池亦洋要,小男孩开始依然害怕而不敢开口,但老师却坚持鼓励他自己当面向池亦洋要回棍子,最后小男孩终于勇敢地开口了。期间,另一个很够义气的小男孩站出来帮腔讨要棍子,这个小男孩先是威胁池亦洋,不还人家就不和他做朋友;这招不奏效,小男孩又来软的,还人家我就送个玩具给你。哈哈,真可谓威逼利诱!然而,池亦洋却蛮不讲理的拒绝,还扬言要打人,甚至真的举着棍子朝老师打去……
当看到池亦洋这个“孩子王”犹如一个“小流氓”影响着集体生活时,我和巴学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有意见,认为这个孩子王太没教养,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了威胁,让其他小朋友对幼儿园失去安全感,觉得应该开除这个“小流氓”。可是,大李却看到他的闪光点,这个孩子王的身上,体现出了男子气概,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而另一方面,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气势凌人的人存在。今天,也许出于保护之心,我们可以为孩子赶走这样的人,刻意营造一个安全的童话世界,可是,当孩子走进真实的社会时,他又该如何去面对?
当看到两岁的小捣蛋鬼坤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把园里的玩具和小朋友们的鞋统统扔进垃圾桶时,奇怪老师怎么不制止,而是回头再到垃圾桶里捡出来。探索完垃圾桶,小坤坤又跑到教室,把一篮子的教具珠子掀翻,撒落满地,而一旁的大李,竟袖手旁观,兴致勃勃地陪着他探索世界,看他饶有兴趣地踢着地上的珠子,最后,又陪着小坤坤收拾满地的珠子,教给他归位的习惯。
当镜头转到足球比赛那一幕时,池亦洋因为手球给大李裁判罚点球。池亦洋不服,坚持认为大李不懂规则,不该判罚他,甚至委屈得哭了。而大李却“无情”的告诉他,这是集体的比赛,不是他一个人的游戏,比赛就必须遵守规则,赛场上必须服从裁判。是的,池亦洋还只是个孩子,在这种时候,大人们也许会迁让孩子,可大李的“无情”却教他懂得,这就是真实世界“残酷”不争的现实!现实的世界,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不是任由个人为所欲为的!
又一个镜头里,两个小女孩闹矛盾了,互相打了对方,老师过来调解,让她们自己说说刚才的情形。其中一个女孩向另一个女孩表示她开始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碰到她。而另一个女孩竟掩耳不听,爆发式地冲着对方喊出“大-发-雷-霆”四字!还重复喊了两遍,最后委屈地哭起来解释说:“大家都欺负我,所以今天我要大-发-雷-霆!”这可爱又让人心疼的一幕,引来全场笑声!而安静下来,我们却发现,孩子也需要有发泄的时候!
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小孩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平等看待,老师们理解孩子的行为自有其道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将之看成一个小社会,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篇六:**《小人国》观后感
看过**《小人国》吗?说是**,其实是在北京巴学园实景拍摄的,应该算是纪录片吧。现谈一下我看完的感受:
1、班车上印着一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印象很深!是呀,鞋子只有适合脚,脚才会舒服,才会正常发育。如果鞋子不舒服,脚就会出现问题!
2、**里的孩子没有惧怕。而我们的孩子,怕什么?怕老师批评,家长批评。正是因为怕批评才会守规矩!**里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勇于表达自己。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受大人的呵斥。但却要遵守规则、集体的规则。我们的孩子可以吗?他们由于怕受批评,而不愿流露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不要畏惧大人。但要遵守规则!
3、**里有一个反思角,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们就要坐到这里反思,这么大的幼儿能够真正反思吗?我想不会!只是通过和集体的隔离,使他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违反了规则。我想这个反思角我们可以借鉴!
在**中还出现了三个个性小孩:最大的池亦洋,最小的锡坤,还有四岁的辰辰!巴学园老师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池亦洋,一个调皮捣蛋,有暴力行为,经常欺负小朋友的小男孩!曾经有一群家长要求池亦洋离开幼儿园,可是大李老师却说:“池亦洋确实有他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但是我看到,池亦洋给我们整个园的孩子做出了一个非常男子汉式的示范!”的确,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在许多小男孩缺的一些品质—坚强、洒脱、敢作敢当、果敢……而且,他在小伙伴中也很具领导才能!我想这应该是老师对他的调皮捣蛋不打压的结果!后来在大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他的暴力行为少了很多!
锡坤,一个2岁处于探索期的小男孩!这时的他还未建立起规则。当他把球和许多鞋扔进垃圾筐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批评,而是旁观,直到他失去兴趣。当他把一筐珠子全都撒到地上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指责,而是陪他一筐一块探索,并引导他把珠子放到筐子里。我想这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老是对他探索的兴趣保护、支持、引导。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发展。
辰辰,一个非常执着的四岁小女孩!他喜欢南德这个小男孩,每天比南德早到幼儿园,但都要站在教室门口等南德!从夏天、秋天、到下了大雪的冬天。哪怕感冒流鼻涕也要站在门口等南德,直到南德来;哪怕下大雪也要等南德来一块换鞋进教室!然而把学院的老师并没有干涉,强行让辰辰进教室。而是询问了辰辰地意见,尊重了她的选择!我想,辰辰收获的不止友谊、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她无比细腻的情感和耐心被很好的保护了!
巴学园的老师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同样也能!加油吧!
现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下。看完谈一下您的感受!
篇七: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纪实**《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
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
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篇八: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今天在儿童教育学的课上第一次看了以往不会特意去注意,去观看的纪录片《小人国》。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服饰住宅,但是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带来欢乐,同时也使我产生了诸多感慨。
首先是在情感方面。
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巴乐园里,孩子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和听故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做了什么事情,没有责备,没有漫骂,没有体罚,有的只是和风细雨般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是张扬的个性和幻想的空间,还有无尽的体验与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每天都开开心心,不需要考虑以后做什么,不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真的,特别的羡慕他们,可以活出自我!
其中让我比较感动的是辰辰,四岁的辰辰每天早上都要等一个小朋友——南德。夏末的早晨辰辰感冒了还给南德带奶片,等南德,秋天的早晨辰辰依旧在等南德,然后是下雪的冬日,再到春天,每一天辰辰都耐心地等南德。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耐心的人,我讨厌等人,对此我深感内疚!当我看着辰辰时候,儿童之间这种真挚的友谊深深地打动了我,成人之间还有这样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友谊吗?在这一方面,我想我们有太多人需要向儿童学习,不要过于功利。人活着终究会空手离开,名利是你带不走的,而友谊是我们一辈子可以回忆,可以带来欢乐的东西。
另外我发现现实世界让我们慢慢地变得圆滑,喜欢隐藏自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担心自己惹到别人;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担心……但是儿童却很纯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豆豆大发雷霆,佳佳和池亦洋争吵之类,联系我们的生活不觉感到惭愧。我想,很多时候其实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也许才是解决事情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在教育方面。
不容置疑,学校的教育很重要。片子中那个敢骂老师、打老师、经常欺负人、让其他小朋友惧怕的“小霸王”池亦洋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个坏孩子,但这个幼儿园大李老师的话让我很受震动,她说这个孩子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他给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所以老师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但同时老师也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改造”他的机会。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聪明、个性鲜明的孩子,只要有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将来必定能成为不一般的人。确实在片子的后面,这个孩子带着男孩子们打仗,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很有一种领导才能,而那些原先一直被他欺负的孩子还从内心特别地拥护他。这样一个“孩子王”,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越来越少了呢?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生而都有智慧,道德,信仰的种子,教育应该提供条件促进它的发展。
从这部片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南德打“电话”然后说要出差,还知道死了要上天堂,让辰辰一定要把他埋葬了。王子等公主时焦急地来来回回的徘徊,踱步。尹尹公主自己戴耳环,去和王子结婚时说忘了带结婚证。佳佳要打110举报池亦洋等等。尽管我们看到这些都会忍俊不禁,但是这些不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可以接触的吗?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行为举止一定要慎重,因为你不会知道自己一个不好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被孩子学会了。
再次就是个人一些简单的想法了。
我还有一点深切体会就是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探索和懒惰的天性,在儿童时期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探索,儿童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他们喜欢探索,喜欢“研究”,教育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小锡坤穿大人的鞋子才会发现他不适合。小锡坤爬柜子然后从柜子上摔下来了,家长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有的家长就不让孩子爬,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小锡坤掉下来以后说了一句爬这个柜子会掉下来的,这就是探索的奥秘,它能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不尝试的话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会疼,有多疼!教育应当满足探索的需要,给予科学的方法。
姐姐的儿子四岁,看到锡困的时候便想到了他,记得那次吃瓜子,他拎着瓜子袋晃,结果瓜子掉出来一部分,然后他就索性把袋子反过来拿往地上倒,还跺着脚开心地笑,结果瓜子全洒出来,挨骂了。现在想想其实孩子都一样,对新认识的事物会充满好奇,但是好奇心是一阵子的,过一会儿他就玩腻了,然后再去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教他收拾整理。儿童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权利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巴乐园的孩子们要转园了,希望他们的生活依旧幸福快乐!
教授们跟拍的北京幼儿园的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孩子吧?我想他们更想做的是唤醒这个社会,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花朵们”的成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人生而都是一块白板,由后天来绘画,塑造。我想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责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吧!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人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原本以为小人国是一部动画片,可看着看着,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影片带着我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孩子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老师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们的行为必定有其原因,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巴学园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们尊重每个孩子。感情细腻性格执着的辰辰。老师们一直赞同她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看到这里,我在想辰辰一直坚持每天都等,可南德真正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了吗?就像大李老师不经意间对南德说的一句话:“辰辰每天等南德,南德来了却装着没看见一样”可接下来的镜头,我知道南德也同样把她当做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起床后顾不上自己穿衣服先帮辰辰穿。或许只是南德来得晚了不好意思表达而已。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只有孩子能够理解。
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己的工作。佩服大李老师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在一次和教育同行的分享中,我用《小人国》做反面案例,来分析成人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如何在孩子的行为中产生作用的。讲完了,我对同仁们说,有人不相信这部片子是真实的记录,看到这些教育的漏洞难道还会有人认为它是假的吗?当然我把这些都说出来有点自毁家门,但教育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客观务实的心态。
我们先来看这部**中的第一组教育漏洞:
“孩子王”的那组镜头,那时“孩子王”刚刚跟爸爸妈妈去美国旅游回来。那个早晨,他的忠实随从都不愿意再接受他的领导,他下了一早晨功夫用各种手段又把他的手下笼络在一起。这时他开始实验自己的权利还有没有用,于是,他抢了小朋友的小木棍来看小朋友们的反应,其实他根本不需要那些木棍。在这一段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孩子探索权利时,是怎样利用物质做媒介的,物质对他们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三岁前了。
当时,我试着把其他孩子都集合在一起,我认为这样孩子们就会感觉到来自团体的力量,他们就不会觉得在一个强大的对手面前自己那么无助,同时也使孩子们了解到在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时,可以组织很多人在一起来共同达到一个目标。
没想到这完全是我的异想天开,孩子们的团队在共同发出对“孩子王”的第一次宣言后马上就自行瓦解了。好在我之前对孩子们说,“咱们一起试试”,而不是说“如果我们团结起来一起要,就肯定能要回来”。如果我是这样说的,那些孩子们发现结果根本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孩子们就会不相信我。
在**中当孩子们一起说“池亦洋请你把棍子还给陈炳栋”时,孩子们还自发地创造了更多的宣言“如果你不还,我们就不跟你玩了”,到第三句话时,就有一个平时很难进入群体的孩子说:“如果你不把棍子还给陈炳栋,我也跟你玩”,这时,其他孩子也纷纷说:“我也跟你玩”,“我也跟你玩”。我发现,这才是他们的自然心声。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即使大脑认识到事物比较高的本质,由于年龄还没达到那种成熟度,他们的行为还是会按照比较低的自然方式进行。
比如,他们即使认识到如果自己一起跟池亦杨要那根棍子,多半会成功的。但他们的自然心理还是会害怕,他们灵魂中还是想跟“孩子王”玩,他们抵抗不了自己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说,儿童无法抗拒自然的控制。
因为无法控制住对自己利益损失的担心,所以他们选择和曾经被证实强势的一方在一起。如果是现在我就会知道孩子们还不能脱离自己的害怕,无法总结归纳并评估出团队的价值和力量。而达到这一点,需要成熟。那是十几岁的孩子的能力,不是六岁前孩子的能力。
在**中我们还看到,当孩子向老师求助时,老师说:“这是你的棍子,我没权利要。”在这里,我必须要着重强调,在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成长起足够的力量面对强势时,我们一定要及时伸出我们的手,对孩子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在这个情节中,虽然我们老师的本意是希望那个被抢了棍子的孩子,能勇敢地自己要回自己的棍子,但老师的这句话,会让孩子很无助。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孩子的依靠、是权威、是安全依恋对象、是导师、是教练。在家里,这个角色当然是父母。有的人可能会想,我们可以用如士兵突击老A的帮助理念帮助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成人和孩子的心理需要不同,我们需要找出真正适合孩子的手段和语言,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好在老师做的不错,她一直跟孩子在一起,她的身体语言告诉孩子们,她是他们的哥们。她给他们的感觉是:我会跟你在一起!这也是对孩子很大的支持了。
因为故事当中的老师所用的教育当时很可取。老师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他们自身的差异性,没有厚此薄彼,有耐心的教育他们。针对班上一些落后的学生,老师同样一视同仁,给予孩子们公平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可以说故事当中老师的教育方法非常理想化,也值得现实生活当中来借鉴与学习,如果每个同学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一定对成长十分有利。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爱心和耐心——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自认为很帅的小伙子池亦洋,他总是打人骂人欺负小朋友不遵守纪律而且还不懂礼貌,他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每个班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这样让老师感觉到头疼或束手无策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呢发火责备影片中的大李老师是这样做的,她针对孩子的每一个过错,逐一的、不厌其烦的及时进行教育,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并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来赏识他,哪怕着闪光点微如荧光,哪怕这个进步转瞬即逝,为孩子性格萌芽阶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池亦洋小朋友后来的表现,如:帮小朋友劝架,逐渐能接纳李老师等,可以看出,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正在使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在改变。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还体现了老师的耐心教育,是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
尊重与平等——叩响童心世界的敲门砖。还有一位小主人公,那就是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那个性格有点内向而又很执着的小女孩——晨晨,她每天早晨都要一如既往的等待着南德小朋友,南德来了她就非常高兴的和他一起玩,南德不来她就一直傻傻的等,让人看了很心酸,孩子非常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重要。在这里我很佩服大刘老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陪着晨晨一起等好朋友的到来。体现了教师尊重孩子的原则。
赏识孩子——孩子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影片中的那个爱探索的小家伙锡坤,把鞋、玩具、球等往垃圾箱里面扔,原来他是要探究一下垃圾箱的肚子到底有多大,还把塑料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爱给老师添乱的孩子,而影片中的大李老师却很赏识孩子,说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影片里校车上写的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只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教育,因材施教,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记得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时,Y宝刚出生不久,我被书里描述的巴学园深深吸引,觉得那里是尊重人性发展的真正的理想学园,心想如此乐园要是哪一天也能走进国人的生活,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一次读到一篇文章介绍北京李跃儿老师芭学园里的玫瑰门仪式,我怦然心动,想想马上升级为学前班学员的身着“正装”的小朋友经过漂亮的玫瑰门时的庄严和接过小哥哥或**姐手里代表“升级”的玫瑰时的欣喜,那场景应该会一辈子深深烙印于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吧!连我自己都渴望时光倒流,能从这神圣的门下经过!而一部记录发生在这个美丽的芭学园里普通点滴的纪录片《小人国》让我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充满爱心的地方,像极了小豆豆笔下的巴学园,那里也有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和耐心指引的老师。《小人国》里有欢笑、有童真、有争吵、有捣蛋、有探索、有捧腹、还有老师的真情和感动!孩子的成长是生活点滴的累积,让我们来看看芭学园普通点滴里的教育吧——
主角之一:每天早晨都坚持在院子里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
辰辰早上起床早上学也早,而南德每天总是起的晚上学也晚,于是每天等待南德成了辰辰的晨课,南德每天的出现也会让等待中的辰辰满心欢喜。不管天气如何,辰辰都是一如既往的等待。大雪的天气里,园里的老师建议辰辰到屋子里去等,但被辰辰拒绝了。想想辰辰每天见到南德时的开心的模样就让人感到放心!那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悉心的老师发现了辰辰不善言语不爱结交新朋友的性格,对孩子给予关爱的同时也极其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
芭学园要搬家的时候,南德和辰辰被分到了不同的学区,两个好朋友要彼此分开好几个月的时间。李老师特地找来辰辰和南德,跟他们讲清楚情况并耐心建议辰辰积极结交新朋友,辰辰表示同意。李老师注重培养孩子易于生存的人格特质,也极其尊重孩子内心世界!试想第二天早晨辰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等不到南德时的焦急与不安!
主角二:集霸道任性不讲理于一身但认为自己长得很帅的池亦洋。
简直就是那种让自己家长头疼也让别的小朋友家长头疼的典型,因为不少小朋友挨过他的打,曾有不少家长建议将池亦洋转学,但李跃儿老师一边说服有意见的家长,一边用自己的方法指引调皮的池亦洋。李老师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涉及到原则问题的时候,她也是极其严格,教导孩子要遵守规则。慢慢地,池亦洋不像以前那般任性,而且还主动调节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主角三:对垃圾筒充满好奇的锡坤。
总喜欢将皮球、小朋友的鞋子、各种玩具一股脑扔进大大的垃圾桶,之后老师默默的将被扔之物归位;李老师更是耐心的陪伴他玩珠子,将珠子洒到满地都是,玩好后再和锡坤耐心的将房间收拾打扫干净。李老师很注重孩子的自我探索,积极保护孩子们的探索空间,正如她的教学理念里提到的“儿童亲身发展出来的直接经验对儿童认识这个世界和形成生存的基本能力更有价值。”
主角四:不被“公主”们重视的“王子”林予沨。
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时,“王子”林予沨受到冷漠,无人理睬,一个人默默的难过。李老师借此机会给小“公主”们上了一堂关于“尊重”的课,“培养易于生存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我很认同!
这是一部值得家长好好观看和学习的纪录片。芭学园的校车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的提前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
我想,家长们更是应该细细感受孩子的性格特征,尽可能多的参与孩子的活动,由点滴开始,从小处入手,爱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引导孩子培养易于生存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我观看纪录片《小人国》后最深的感触。在这部片中,我们所有的情感:快乐,悲伤、孤独感、等待、挫折感、领导欲和我们的等待,在所有这些孩子身上我们都看得到,只不过他们比我们更坦率,表现的更无遮无掩。
看着片中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的熟悉,这些正是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可是当离开参与者的身份来审视他们时,觉得这些孩子可爱无比。我不禁反思:自己每天都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每天都以“爱 ”的名义规定孩子只许这样,不能那样,是真的爱孩子吗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吗片中大李老师用其尊重、平等、宽容的教育方法给了我启示,也很好的阐述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含义。“脚”会长大,“鞋子”也要根据脚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鞋”又是“脚”的保护者,在教育这双鞋的关爱、呵护下,作为脚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和自由。
片中的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可以和你一起等吗”“棍子是你的,你有权利把它要回来”。“你觉得这样可以吗”……一系列的语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它却触动着我们,试问自己平时我们做到了吗
片子中池亦洋敢骂老师、打老师、经常欺负人,是让其他小朋友惧怕的“小霸王” ,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个坏孩子,但大李老师的话让我很受震动,她说这个孩子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他给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所以老师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但同时老师也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改造”他的机会。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聪明、个性鲜明的孩子,只要有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将来必定能成为不一般的人。确实在片子的后面,这个孩子带着男孩子们打仗,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很有一种领导才能,变成正义使者,而那些原先一直被他欺负的孩子还从内心特别地拥护他。这样一个“孩子王”,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越来越少了呢
**结束了, 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耐心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也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们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这部片像场及时雨,让我从中汲取了营养。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记得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时,Y宝刚出生不久,我被书里描述的巴学园深深吸引,觉得那里是尊重人性发展的真正的理想学园,心想如此乐园要是哪一天也能走进国人的生活,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一次读到一篇文章介绍北京李跃儿老师芭学园里的玫瑰门仪式,我怦然心动,想想马上升级为学前班学员的身着“正装”的小朋友经过漂亮的玫瑰门时的庄严和接过小哥哥或**姐手里代表“升级”的玫瑰时的欣喜,那场景应该会一辈子深深烙印于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吧!连我自己都渴望时光倒流,能从这神圣的门下经过!而一部记录发生在这个美丽的芭学园里普通点滴的纪录片《小人国》让我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充满爱心的地方,像极了小豆豆笔下的巴学园,那里也有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和耐心指引的老师。《小人国》里有欢笑、有童真、有争吵、有捣蛋、有探索、有捧腹、还有老师的真情和感动!孩子的成长是生活点滴的累积,让我们来看看芭学园普通点滴里的教育吧——
主角之一:每天早晨都坚持在院子里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
辰辰早上起床早上学也早,而南德每天总是起的晚上学也晚,于是每天等待南德成了辰辰的晨课,南德每天的出现也会让等待中的辰辰满心欢喜。不管天气如何,辰辰都是一如既往的等待。大雪的天气里,园里的老师建议辰辰到屋子里去等,但被辰辰拒绝了。想想辰辰每天见到南德时的开心的模样就让人感到放心!那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悉心的老师发现了辰辰不善言语不爱结交新朋友的性格,对孩子给予关爱的同时也极其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
芭学园要搬家的时候,南德和辰辰被分到了不同的学区,两个好朋友要彼此分开好几个月的时间。李老师特地找来辰辰和南德,跟他们讲清楚情况并耐心建议辰辰积极结交新朋友,辰辰表示同意。李老师注重培养孩子易于生存的人格特质,也极其尊重孩子内心世界!试想第二天早晨辰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等不到南德时的焦急与不安!
主角二:集霸道任性不讲理于一身但认为自己长得很帅的池亦洋。
简直就是那种让自己家长头疼也让别的小朋友家长头疼的典型,因为不少小朋友挨过他的打,曾有不少家长建议将池亦洋转学,但李跃儿老师一边说服有意见的家长,一边用自己的方法指引调皮的池亦洋。李老师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涉及到原则问题的时候,她也是极其严格,教导孩子要遵守规则。慢慢地,池亦洋不像以前那般任性,而且还主动调节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主角三:对垃圾筒充满好奇的锡坤。
总喜欢将皮球、小朋友的鞋子、各种玩具一股脑扔进大大的垃圾桶,之后老师默默的将被扔之物归位;李老师更是耐心的陪伴他玩珠子,将珠子洒到满地都是,玩好后再和锡坤耐心的将房间收拾打扫干净。李老师很注重孩子的自我探索,积极保护孩子们的探索空间,正如她的教学理念里提到的“儿童亲身发展出来的直接经验对儿童认识这个世界和形成生存的基本能力更有价值。”
主角四:不被“公主”们重视的“王子”林予沨。
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时,“王子”林予沨受到冷漠,无人理睬,一个人默默的难过。李老师借此机会给小“公主”们上了一堂关于“尊重”的课,“培养易于生存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我很认同!
这是一部值得家长好好观看和学习的纪录片。芭学园的校车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的提前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