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我是一只蜗牛公开课教案

诗歌我是一只蜗牛公开课教案,第1张

一、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攀登的好品质。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

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童谣《蜗牛》。 

2、师问:同学们会唱这首童谣吗?有机会的话让音乐老师教教你们哦。

在你们心中蜗牛长什么样? 

3、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4、学生齐读课题。 

      5、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几组蜗牛的。(出示课件:蜗牛的) 二、朗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问题) 

问题1: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

到的呢?画出相关语句。 

问题2: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敬佩蜗牛呢?敬佩它的什么?画出相关语句。 问题3:你从作者和蜗牛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二)、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 2、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 

3、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第一句话写出了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句话: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重复朗读这句话理解“总是”、“藏”、 “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圆圆的、螺旋形的”写出了蜗牛的样子。 

       第3、4、5、6句话写出了作者以为蜗牛胆小的样子。课件出示词语:“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让学生仔细品读这些词语从而感受蜗牛的胆小。 

4、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师指导:语气轻柔上扬诙谐,语速要慢) 5、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2。 

6、分析第四段第二句话中的“坠”字。 

7、边分析重点词语边板书情感线索在黑板上。 8、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3 

(1)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

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得生动、具体。      (2)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要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攀登的好品质。 

9、分析最后一段中的词语“惆怅”从而分析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呢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 

    很努力地爬                  不耐烦 

还在不懈地爬 喘了一口气,继续爬       担心摔坏,以为畏惧、以为退缩 

又爬(挪动)                     开始敬佩 教学反思: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诗歌鉴赏感情类型归纳

一、别离诗

1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别恨离愁。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表达自己的志向。

5离愁别意: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贬谪诗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报国无门之激愤、怀才不遇之寂寞、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三、爱情怨女诗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思乡怀人诗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思乡怀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游子迁客之凄凉,思念亲友、边关思乡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六、山水田园诗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或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

3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或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时光易逝

七、咏史怀古诗

1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讽喻现实。

3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自比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八、边塞征戍诗

1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2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情感,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

3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4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5抒发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1

  一、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等人的诗形成田园派,南朝谢灵运、谢脁等人的诗形成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形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父的劳动为题材。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勤劳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思想内容往往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书法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②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内容为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边塞诗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情别绪;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民俗。

 ③咏物抒怀诗

 这种诗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通过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诗人笔下的物具有美感,并寄寓作者的情怀和志向。如于谦的《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接对梦游仙境的描绘抒发了不是权贵的傲岸性格。

 ④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一般来讲,咏史怀古诗不是叙古诗,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借古讽今,曲折的反应对现实的关注,或者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借古讽今,或者怀人伤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赠友送别诗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人写作的重要题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赠友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或对友人的劝勉、祝福,表达别时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如柳永的《雨霖铃》。

 ⑥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过游历名山大川,或探访亲友。所谓羁旅就是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三、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四、感念亲情至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五、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六、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⑦即事抒怀诗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战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山河。

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2

  一.审视标题

 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

 例1、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2、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题目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既然是送给友人的,那就决不仅仅是告诉友人一个客观事实,而是另有深意的。所以,答案应该是:因为严寒培育了橙与桔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说明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二、了解作者

 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例3.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三.借助注释

 有时,拟题者为降低理解的难度,便于考生理解,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作者简介,或写作时代,或语句、词语的注释等。这些资料往往可以用来帮助理解词意。

 例4春行即兴张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借助提供的小注,就很容易答出:1、抒发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2、写出了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茂盛野草的景象。

  四、理解诗句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

 例5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例6、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言志,歌咏言。”《礼记·经解》记载了孔子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余秋雨先生也曾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可见诗歌这种短小、简洁、含蓄的韵文,是最能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的一种语言形式。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歌,都是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不愿学生多走弯路,使很多诗歌教学课堂过于强调理性分析的教学模式,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过程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应该最爱诗的高中学生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努力背诗。可是对高中语文老师而言,上好一堂诗歌赏析课并不容易,尤其是如今高考诗歌赏析考查得分率不高,很多学生喜欢读诗歌但是害怕做诗歌赏析题目,所以上好一篇诗歌课文绝不是像基础教育阶段一样会读会背就能解决问题。面对诗歌赏析的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好诵读,体会诗歌音韵之美

以朗读贯穿整个诗歌教学已经成为不少语文老师在诗歌教学中达成的比较一致的共识,很多老师确实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堂上,个人轮流读、小组接龙读、全班整齐读,教前教时教后不忘读,总之形式多样,书声不断。如在《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让学生用两种读法:一为天真的节奏明快的疑问式,声调稍高,读出后显得俏皮;而另一种读得深沉、缓慢,为痛苦又关爱的表白,让人感到诗人饱经风霜后仍然痛苦执着的追求,那份爱国青年对受日寇践踏的故国的爱就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了。

二、创设情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教古诗时,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是能够相通的。现在很多中学已经有了多媒体设备,诗句描写的情景,都通过媒体再现了出来,使原本难以意会的诗句变得形象可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之自由地在思绪的天空翱翔。在一次《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我自己进行了一次有感情的范读,同时配乐和加以画面提示,给课堂增色不少。在传统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单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采用理论分析和进行板书来达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且还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所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如今社会所欠缺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是需要得到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丰富的。

三、披文入情,体味古诗的情感之美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情感美。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到诗中的情感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己之情来激发学生之情,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和老师一起进入诗中或欢喜或悲伤的情感中。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有着丰富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毫无效果的。教师可以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诗中具体的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住一首诗的情感,又要去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情感。朗诵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采用这样一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来解析,那么学生最多只能感受到教师所表达出来的教学情感,对于诗歌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四、正确理解,把握作者思想之美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诗词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词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产生诗词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中国诗歌从《诗经》到《楚辞》,从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日渐深入,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总之,语文教师只要以这个标准为中心,就不难上好诗歌赏析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6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