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第1张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某句、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解题技巧

 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探究一首诗的情感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诗歌本身。

 01、标题乃是诗歌情感的风向标突出关键字标题

 古诗词中有大量即事作品,所涉事情常常在文题中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也由此可以推知。所以在回答思想情感类题型时应首先看清题目是否有助于答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月圆二字对解读诗歌的情感大有帮助。因为中国人最看重月亮,最讲究团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不圆是旅居在外的游子最大的心头之痛,本诗中的杜甫即是如此。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就表达了出来。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解析

 题目中有新居二字,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讲,诗人当然得送上自己的祝贺了,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意味深长之意之情之感。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和向往之情;作者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可以看出他们志趣相同。

 02、看作者是否为自己所熟悉的诗人

 文学史上大多数知名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的经历会在创作上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考生应根据平时所学对名家诗词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与积累来帮助自己判别、解答此类题目。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

 此诗为陆游所作,问诗人的情怀,就是问陆游的理想报负。南宋就那么几个爱国诗人,所以学生对陆游的情怀不可能不了解。第三联写秋夜病卧,天气渐凉,在半梦半醒之间诗歌写成;第四联则写诗人不忘大散关,尤其念念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由此可看出诗人是多么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啊!

 03、凡有注释绝对重要

 题注是作者创作诗词时,用以交代创作的缘由,写作的背景等。尾注由出题者根据解题需要附加的注释,用以帮助考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中典故或是关键词意义等。扣住诗词的题注、尾注对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大有裨益。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本诗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学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常受打击,偶有重用,自然高兴,而黄庭坚作为苏轼的学生兼好友,自然也为他高兴。这样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诗人到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如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等。诗人这样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忙中偷闲的快乐,从颔联还能看出诗人的踌躇满志。

 04、诗若用典,典中必含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少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启人心智。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用一个典故,胜过多少豪言壮语,因此考生务必留意诗中的用典,其中必有诗人寄托于斯的情感。

 例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

 这一题命题者问得很具体,针对诗中的一个典故发问,既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学生读题的细心程度。起舞闻鸡酒未醒借用祖逖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同时酒未醒也显示出作者志向难以实现的无奈。潮落秋江冷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表达出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壮志难酬的悲凉。

 05、似曾相识的关键动词能见出诗人情感

 古人炼字,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抓住了诗句中一个关键的动词或形容词,就能打开作者思想情感的大门。这就叫诗歌鉴赏的敏感意识。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解析

 高卧仰看,这是两个非常形象的动词,在诗句中很是关键。这两个动词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考生不可能不知道。只要稍微去想象一下就能猜到: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由此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

 对这首诗进行理解,没有什么外界信息可供参考,能给考生最大帮助的就是最后一联中樊笼这个词。因为陶渊明有一句名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知道的同学就可依此推测作者的情感了。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以上从五个角度给同学们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提供帮助。当然这几个角度不是孤立使用的,应当视具体情况,有多少角度就用多少角度。只要能最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就去试一试。

 答题模式

 情感题的答题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回答,最基本的答题模式是:

 模式1: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了(表现)诗人的感情。

 模式2:表达了作者之情。通过,表明他内心;通过,表明他

 温馨提示:牢记表现诗歌情感的答题术语,这样才会将自己理解的情感与术语对接,从而准确答题。

 

扩展资料:

 高考(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文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是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考于每年的6月7、8日举行,部分地区因其科目安排而将考试延长至6月9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2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历史沿革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

 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

 二是西方现代的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实行3+1方案(除语数外,再任选一门)。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思想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思想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中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思想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

 2020年3月31日,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总体上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1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2020年7月25日,从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

 2021年9月15日,江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江西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

 2021年9月,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方案发布,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省(区)作为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高考采取“3+1+2”模式。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2高考全国统考时间,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问题一:找一个情感调解类的节目 目前有两个比较好一点,一个是北京卫视的选择,一个是江西电视的金牌调节两个节目

问题二:情感综艺节目有哪些 情感综艺大致也要分两类。

一是情感调解类,重庆卫视《有话好好说》,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湖南卫视《8090》,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安徽卫视《复活天使》,青海卫视《下一站幸福》

二是相亲类,重庆卫视《凡人有喜》,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百里挑一》及姊妹篇《谁能百里挑一》,贵州卫视《非常完美》,浙江卫视《转身遇到TA》及《爱情连连看》。

希望可以帮到你。采纳吧!

问题三:找有一个情感调节的综艺节目名字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这两句对白很经典,几乎谁都知道,但却很少人知道故事的全篇。鱼儿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她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安静。她喜欢在水里蹿来蹿去,先是个50米冲刺,然后来一个急刹车或是一个急转弯。每每这时,水儿总是微笑地看着有时,鱼儿会碰到一些令人丧气的事,但在这时,温柔的水儿总是静静地倾听着,抚慰着鱼儿。白天,水儿把鱼儿轻轻抛起,让她跃出水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再将她稳稳地接住。

问题四:调解情感的节目有哪些?联系电话 我认为调解情感最好的是江西一套的(金牌调解)调解员胡剑云最厉害,说话可以直插心窝。

问题五:江苏卫视情感调解节目 以前有《人间》吧!现在江苏综艺频道的《一转成双》很棒,很火!

问题六:调解感情的节目有哪些 爱情保卫战

问题七:求一个情感调节类节目名称 50分 句怡文

是不是这个,情感密码的主持人,眼睛很有吸引力,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八:昨晚的情感调解节目都有什么 金牌调解、

问题九:湖北卫视有感情调解栏目吗 山东卫视:《天下父母》《说事拉里》

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

江苏卫视:《证明》、《人间》

湖北卫视:《往事》

贵州卫视:《人生》

北京卫视:《身边》

湖南卫视:《发现》

问题十:我记得有个节目就是专门调解夫妻之间,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的一档节目,是哪个电视台,节目叫什么名字,求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组 今年3月,江西电视台和省司法厅合作,推出一档新栏目《金牌调解》,成功地将电视节目与人民调解有效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电视调解新模式。 节目自2011年3月21日开播到2011年11月7日以来,已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谁言少年不识愁滋味》

  《剪不断 理还乱》

  “成长的烦恼”话题作文题解及构思示范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请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说]

  这是典型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命题方式。学生可以自行拟题,自行选材,自行立意,自行选择适合于自己所长的文体,只要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就行。

  (一)素材的广泛性

  “成长的烦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首先,成长的烦恼的类型很多,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总之,只要是烦恼,对人、对事的任何感悟,任何思考均可纳入本文题的写作范围。考生应注意选材力求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写出来不会引起反响,而新颖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则能使人耳目一新,引起共鸣。

  (二)文体的多样性

  如果考生平时常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议论往往能折服读者,那么,可以选议论文写作来展示才华;如果考生头脑中感悟较多,可以取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形式成文;如果考生有切身经历,而且自以为比较感人,平时,又长于记叙和描写,可选记叙文这样的文体写作。“文体不限”这一条件为考生驰骋文思,发挥所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考生在中考作文时应掌握以上“应战术”:以熟取胜。

  (三)思维的独创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如果写自己的烦恼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考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写出有个性化的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佳作示例]

  成长的烦恼

  暖风阵阵送来了初夏,蝉声阵阵伴随着盛夏,在不知不觉中,烦恼已经伴随在我的身边。《成长的烦恼》这个作文题目让我一见到就有无限的感慨要倾诉,有一肚子的牢骚要发泄,有满肚子的惆怅要吐露。

  好亲切的题目!

  烦恼,像雾,像雨,像风,死死地缠着我不放。烦恼是我的家常便饭,是我的常客。考试、作业、练习的烦恼毫不留情地向我袭来。无数的已知、求证、证明、解答等着我。

  例1:已知:现在是沙田时间,夜间22时25分,有两篇作文、十几页的数学题、几页的英语作业、历史的论文……大脑正在催促着我去睡觉。

  求:继续做还是去睡觉?

  分析:去睡觉吧。不行,不行。如果没完成作业,老师明天将用怎样的脸色和眼神对待我?我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早知道这样,下午就不该去玩了。可是我还是个孩子,哪有不玩之理呢?我首先是个孩子,其次才是个学生……唉,睡吧!

  批改:快把作业完成,谁叫你下午去玩。你首先是个学生,其次才是个孩子,而且是个听话的孩子!快做!

  批改者:老师

  订正:继续做吧,苦海无边嘛。

  证明:我不想长大,不要长大。

  例2:已知:去年的衣服,今年已经不能穿了。

  解:我的个子比去年高了,我在长大。

  批改:光长个子,不长脑子。

  批改者:父母

  证明:我不想长大,又不得不长大。

  例3:已知:每天都有7节课,还有两节晚修,一学期20周,读过的书,做过的练习不下几百本。

  求:我学会了什么?

  解:○1我会写作文;○2我会阅读文章;○3我会做阅读题;○4我会解方程;○5我会解应用题;○6我会电脑;○7我会绘画;○8我会打字……看来我没有浪费光阴,十年前我只会吃、喝、拉、撒、睡。

  批改:我要长大,成长的烦恼我不怕。

  批改者:自己

  证明:我要长大,我要快快成长。

  我要说:

  少年不畏愁,

  少年识得愁滋味,

  少年成长的烦恼不烦恼。

  [评点]

  本文写出了当代一些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态,意在提醒教育管理部门尽快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立意深刻,文章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青少年有启发作用。

  成长的烦恼

  成长——烦恼并快乐着,而更多的是被烦恼的矛盾所包围。对于一个快要成为花季少女的女孩来说,应该是天真烂漫,充满快乐。然而——我却在为一个双面的我烦恼着。

  在家里,我要充当乖乖女的角色,只有在外面没有妈妈在的地方,才是真正展现自我的天地。我已经长大了,骨子里已经萌发出一种叫做活力的东西,本应有的活力却被妈妈压迫得不敢透露出来。这个双面的我,使我困惑,我无时不刻不想重新绅士自己,做回自己;而妈妈却一直在为有我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自豪。可是,在我心中却有难以言语的悲哀……

  每次出门之前,妈妈总要唠叨一番:女孩子坐要有个坐样,站要有个站样,不能大声笑,见到熟人要问好……其实这一切,我已经听得滚瓜烂熟,差点就可倒背如流了,妈妈只不过是“例行公事”,重复一遍罢了。可是这些在我看来,是在我真实的外表披上一层虚伪的外套。只有在外边。没有妈妈的约束,我才能和同学们大声地笑,尽情地舞,随心所欲地唱……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成长的欢乐。尽管街上路人看见了都感叹我们这些少年太疯狂,没规矩。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我们,我们依旧进行着我们的欢乐。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妈妈的乖乖女?活力的青少年?还是路人眼中的疯狂少女?不,我就是我,我不必掩饰我自己,我是一个活力的青少年。我不再受大人控制了,我长大了。以后,不,从现在开始,在家里,我文静但不死板;在外面,我活力但不疯狂。这又是一个双面的我,可是,我爱这个我,这个双面的我。

  成长的脚步离不开烦恼,我成长着,感受着成长,享受着快乐,也享受着烦恼!

  、

  不知从何时起,成长的烦恼组合了起来,对于有着许多牢骚要发泄的我来说,这个题目好亲切。辛弃疾曾经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或许是他老人家的少年时代无忧无虑,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把越来越多的烦恼,统统留给了我们。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有很多的烦恼围绕着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大多不愿与家长谈论,因为只要一谈,他们就要长篇大论,不准我插一句话,而且我的耳朵也受不了那么多话的进出,所以我不愿让耳朵受罪,就不想与家长说啰!然而,我就把一切想说的话,每天都写在一个本子上,也就是日记。写完后,让自己欣赏,自己来解决自己的事情。开始进行的很好,可是渐渐的,我觉得家长们看我的眼神很不自然,似乎我有一些事情瞒着他们。(的确有些是不想让他们清楚)

  那天,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按照常规,去拿日记本,忽然,我发现日记本被移动过,我顿时火冒三丈,一想便知道一定是他们。我走出卧室,大声问他们是不是看过我的日记?他们反而正大光明的说,了解我的全部,是他们的义务。

  我受不了了,我只是想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你们为什么这样自私的夺走它,就是想要了解我吗?我回到房间里,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唉!为什么家长在我们长大后总想了解我们,不想让我们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唉!太残酷了!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但即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一转成双》,最是转身那一刹那的感动。从2013年1月5日播出至今,节目调解了数百对夫妻的矛盾,拯救了超过一半嘉宾的婚姻。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就是在告诫我们婚姻的弥足珍贵。

《一转成双》存在的意义,对于已经走进婚姻的人来说,是对于现状的思考和对于岁月静好的珍惜。而对于尚未踏入婚姻的年轻男女来说,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如何经营好一段婚姻的借鉴。

凡是看过《一转成双》的观众都不难发现,那些在演播室争得面红耳赤,口口声声叫嚣着要离婚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可一旦夫妻双方互不相让,没有一个人肯做出让步,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会出现。曾经在节目中看过这样一对夫妻,在婚前协议里丈夫曾经答应妻子,如果将来生了孩子,那么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随后他们第一个女儿按照约定随了父姓,可是小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味。当妻子一方办理完一切手续后,丈夫方却开始反悔。尤其是婆婆,死活不同意孙子随了媳妇的姓,认为自己对不起老祖宗,没有尽到延续香火的责任。而丈夫也完全忘了当初的约定,以一副理所应当的强硬态度直指妻子极其家人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的,一对原本恩爱的小夫妻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只因为一个姓氏的问题,两个人不顾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子和刚刚六岁的女儿的将来,执意要离婚。

虽然最后在《一转成双》几位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妻子选择转身与丈夫和好。但在和好的那一刻,妻子却仍在流泪,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有时候我时常在想,那些在节目中已经原谅了彼此的夫妻,在离开节目后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可是这些,我们无从知晓。《一转成双》能做到的,也仅于此。节目组能给予当事人的只有理性的分析和建议,而真正的生活仍旧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

有人说《一转成双》中的那些矛盾都极其的狗血,甚至负能量满满,不具现实的参考意义。而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谁又有那个闲心愿意去管别人的家事。我只想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阳光下,都过得太幸福了。那些不曾曝露在人前的阴暗面,不是我们接触不到就不存在。节目中那些被你无比嫌弃的狗血故事也许就存在在离我们不远的生活中,存在在我们曾熟悉的家庭里。《一转成双》的初衷虽然是挽救婚姻,捍卫爱情。可是我认为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教会你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幸福。

希望看过《一转成双》的男男女女们,不管成婚了也好,抑或是正在热恋,记得珍惜彼此。爱情也好,婚姻也罢,从来都是需要小心呵护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9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