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钓竿4年级下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钓竿4年级下册,第1张

2014年台州市中考阅读题:钓虾(鲁彦)阅读答案

  钓虾(鲁彦)阅读答案——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钓虾(鲁彦)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后会有收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2题。

  (一)(17分)

  钓虾(鲁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

  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

  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

  5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

  A《安塞腰鼓》(刘成章)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C《海燕》(高尔基)D《那树》(王鼎钧)

  ⑴与《钓虾》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⑵《钓虾》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⑶抄录《钓虾》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8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虾(鲁彦)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一)(17分)

  5①孩子好玩的天性;②可以享受跟虾斗智的乐趣;③钓到的虾多,可以得到大人们的称赞;④钓到的虾多(母亲拿“我”的虾和邻居分享),让“我”有成就感;⑤在河边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钓虾的自在和快乐。

  评分标准: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只答出“喜欢钓虾”得1分。

  6①写出“我”做钓竿动作的娴熟;②写出“我”想出去钓虾的迫切心情;③写出“我”对自己动手做钓竿的喜爱和自豪;④写出农村孩子的能干。

  评分标准:4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若只答“准确、形象、生动”,不得分。

  7(1)B

  (2)朴素(朴实、质朴、散淡),自然(清新),细腻。平淡而有味。

  (3)示例:△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但我只把线微微的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的说。△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评分标准:共4分。(1)1分。(2)2分。前面三点中能答出其中两点的,得2分。答出“平淡而有味”(或语意接近的),即得2分。(3)1分。

  8示例一:(5~3分)

  我喜欢母亲,因为:①从母亲劝“我”别出去钓虾,心疼“我”“晒黑”,可以看出她的慈爱;②从母亲老是埋怨甚至折断钓竿,却始终放任“我”出去钓虾,可以看出她的宽容;③从母亲老是把煮熟了的虾送给人家吃,可以看出她的大方及跟邻里的和睦相处。

  示例二:(2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唠叨,“我”每次出去钓虾,她都要说上几句。(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严厉,她曾恶狠狠地折断“我”的钓竿,当柴烧了。)

  示例三:(1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吝啬,她老是埋怨“我”只是给人家钓,让她赔柴赔盐赔油葱。

  评分标准:5分。分层赋分,按同级水平给分。

  “示例一”中,答对其中两点,得5分;答对其中一点,得3分。

  若答到从唠叨或严厉中读出了母爱,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3分。

  若发现答“既喜欢……又不喜欢……”,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4分左右。

  “示例二”和“示例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到相应分数。

小寒食舟中作⑴

佳辰强饮食犹寒⑵,隐几萧条戴鹖冠⑶。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⑷。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⑸。

云白山青万余里⑹,愁看直北是长安⑺。

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话,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全诗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1]

1 爸爸的鱼竿作文

爸爸的鱼杆李亚坤爸爸有好多鱼杆,他的鱼杆各式各样,从捆着一根线挂着一个钩的鱼竿,到能甩出三、四十多米,能同时挂好多钩的海杆,爸爸全有。

爸爸喜欢钓鱼,从像我这么大时,他就喜欢到小河边、大水库去钓鱼。爸爸说,边钓鱼边欣赏那清清的水、绿绿的山、蓝蓝的天,心会飞得很高很远。

爸爸常给我讲小时候钓鱼的趣事,我好想去钓鱼。离家二十多里就是汇河,可爸爸只带我去过一次,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打那以后,爸爸的鱼杆就躺进了杂物箱,好多年不再见爸爸拿出来。爸爸说,没了清清的水、绿绿的山、蓝蓝的天,钓鱼就没有意思了,鱼线甩得再远,心也不会飞得高飞得远。

真的好想和爸爸一起,找回他童年的记忆,让我的童年里也有鱼杆。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刚站上窗台鸣叫,爸爸就把我叫起来,“今天咱们去钓鱼!”“噢,太好喽,太好喽!”甩出的枕头一下把鸟儿惊飞了,我的心也跟着小鸟飞到了河边。

几年前的那次出行,也是这样高兴,可到了汇河边一看,草没了,树死了,水黑了,气味简直要把人熏倒,哪里还有鱼啊,完全不是爸爸说的那样,真是让人失望啊。我爸爸是从事环保工作的,那一次,他的心情比我的还沮丧。

我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上得知,我们的工厂原来大都是粗放型生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工厂里排放出来的废水流到河里,变成了五颜六色,微风吹过,不时发出一阵阵使人感到恶心的气味。以前我在电视上也时常看到发生环境污染的报道,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着沙尘暴的袭击的画面,最令人难忘,人们裹着头巾,在沙尘飞扬的马路上艰难行走。

前些年可恶的沙尘暴还刮到过我们这里呢!刮的天昏地暗的,不能开窗,不敢大口喘气。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为此还感到十分忧虑呢!“到了到了”。

一下车,就远远地看到那条河,我一下惊呆了,“这还是那条河吗?!”爸爸只是笑,笑得好神秘。我冲到河边,哇,好清的水,还能看到河里的石头和小鱼哩!远处,不知名的鸟儿不时地扎进河面捕捉小鱼呢,成群的野鸭子在芦苇丛前排起了长队。

“别看了,快下钩。”如果不是爸爸提醒,我还一直傻站着看呢。

嘿嘿,“咬钩啦”、“咬钩啦”,一上午,这句话我兴奋的喊了好多次,呵,用足了力气才把一条条足有一斤重的鱼儿拉上来,不到中午我和爸爸就收获了足足有五、六斤的“战利品”。回家路上,我问爸爸:“爸爸你早知道河变好了,对吧?你们真了不起!”爸爸说,现在重视科学发展,强化了环境监管,为了能让老百姓“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不仅在新上项目上严格把关,拒批了好多污染项目,而且市 痛下决心砍掉了100多家严重污染企业。

仅仅几年,我们的环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闻不到呛人的气味,再也看不到烟筒黑烟、污水横流、垃圾成山了的景象了。你看,我们市区内的龙山河,原来是一条“臭河”,如今,工人们把那些“臭水”处理的干干净的,又输回河上游,使河水变清了,水中有了鱼虾,成了市民休闲、观赏的好去处。

你来看,我们西区号称“北方水城”的湿地公园人工湖,湖内碧水潺潺流,两岸翠柳青青,真是如诗如画啊。你知道吗?这湖里的水就是处理后污水,人们无忧无虑在这里游玩的是那么的开心。

你再看,今年“六、五”环境日期间,我们的街道两旁人山人海,企业展示着自己的治理成果和做好环境保护的决心,他们已经由过去的“要我环保”变成了“我要环保”的自觉行动。市民们咨询着各项环保知识,热情的参与着环保活动,就连我们这些小学生也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处处洋溢着“重视环境保护,喜迎北京奥运”的浓厚气氛。

现在人们真正重视了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活更卫生、安全,身体更健康,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所向往的。有大家对环保的这份责任和热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我们这里的环境会变的更好,我们祖国各地的环境都会变得更加美丽。

又想起爸爸的鱼杆,从那天起,我的童年里也有了我自己的鱼杆,一支不会封存进记忆的鱼杆。2008年11月。

2 作文未来的

1 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子呢?你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未来的汽车没有轮子,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在空中行驶。汽车里有一位向导——卫星导航系统。车子的玻璃能防紫外线,使人的眼睛不受到伤害。车子是靠压缩空气释放的反冲力把车子撑起来,再靠另外的压缩空气在尾部排出,汽车就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奔向前方。

未来的汽车速度非常快,一小时就能够跑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你让它开多少公里路,只要对汽车说一声,汽车就会按你的吩咐去做。

未来的汽车有许多先进的地方:汽车里有一样东西,能控制汽车的方向盘。你只要说一声到哪里,它就会自动带你去哪里。它会操纵方向盘,不用你操心。到了那个地方,汽车就会自动停下,然后,会自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提醒你已经到站了。

未来的汽车外形很漂亮。整辆汽车是**的。但是,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上面有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横线,搭配得很均匀。

汽车里有一件东西,能使汽车有隐形的作用。怎么样!未来的汽车神奇吧!相信你一定非常喜欢吧!

1 21世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未来的建筑物,给人类带来了更舒适的生活。 这个建筑物共有二层,采用了核电能发电机、防盗玻璃、钢砖……

走进第一层,空间仿佛扩大了好几倍,和外面看到的大小完全不同。墙上涂刷了有益健康的自然漆,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芳香四溢的大自然中。墙上还安装了最新的立体影像3D播放器,他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只要按一下“角色”键,你就能真正的进入**,成为其中的一员。地板是自动吸尘的,有了它,就算不拖地,地板还是很干净。厨房里,有最新的无点火炉灶、不粘锅的纳米锅……它们都是做饭的好帮手。

走进第二层,三个独一无二的卧室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的装饰基本一样,但第三个卧室挂有一幅莲花图,它不但能真正实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且夏天的时候,你还能从中“偷采白莲”。每个卧室都有一个厕所和浴室。厕所里有一个使用光能的马桶,拉完大便后,只要按一下按扭,大便就会被光能所分解。浴室里的浴缸看上去很小,但洗澡时,就像游泳池那么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变化大小的浴缸,小则几厘米,大则几千米,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大小。 这个建筑物除了大楼,还有能自动增大或缩小的游泳池、终年芳香四溢的花园……

这些都是高科技取得的丰硕成果。 可能以后还会有比这更高级的建筑物,人类永远在不断创新。

3 读了《钓竿》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读了一则小故事《钓竿》,读后感触颇深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读到了这里,有人会说:“这个小孩很聪明,'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网'”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我想说的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路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就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钱财;就像观众看演员,以为只要有舞台,就可以舞出精彩,如今的我已拥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可并没有舞出精彩,于是便一味地抱怨舞台布景不够漂亮,固执地认为伴舞的技艺不够娴熟,今天我才明白,伴舞固然重要,舞台背景固然可以添彩,可舞者本身只有具备精湛的舞技才能舞出精彩下午,走进了双语小学的课堂,感受到的是课堂上扑面而来的快乐与轻松,课堂上的老师幽默机智的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惟妙惟肖地表演仿佛把我带入了童年,我和他们一起快乐,我和他们一起鼓掌,我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孩子的天真、可爱、无拘无束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课堂,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啊,我如梦初醒回来的路上,我一路走,一路想,我的舞台还很大,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只要我努力,放眼未来,还会有无限的精彩!想到了这里,我便不再感觉到天气的寒冷,深吸一口气,吸入的也不再是凄神透骨的冰冷,而是沁人心脾的清新,我努力着,我快乐着,我享受着。

4 写作文未来的农具怎么写

我家的农具

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家庭的我来说,农具实在是普通太平凡了,即使这样,它们却很有用。接下来,就让我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我家农具的风采吧!

锄头——这应该是城市的孩子听说最多的农具了吧。锄头分好几种呢,一种是像一块长条形铁皮似的;一种则是只有几根铁棒似的。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前者适用于翻地(挖空地),后者适用于挖作物,这样不会严重破坏农作物。

风车——此风车非小孩举在手里玩的风车。这种风车式用来清理谷子或高粱一类农作物里的不饱满的颗粒的。它操作简单且不费力,只需将要清理的作物倒进上面的口里,再转动把手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转动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背篼——这品种就多了去了,又大背篼,小背篼,柴背篼,还有专门用于赶集背的花背篼等等。有了它们,可以背猪草、萝卜、玉米、麦子……

扁担——扁担可以分为两种。1、长扁担 2、短扁担。长扁担专门用来挑水的,但由于现在农村也逐步发展了,大多数人家都用电动机抽水回来吃,所以,渐渐地,长扁担也用的少了。而短扁担则用来挑粪的。

好了,就介绍这几种吧,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介绍。

就这样,杀年猪就完工了。这时主人家就会请来邻居和亲戚到自家大吃一顿,这能体现出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友好。

5 编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折断的鱼竿 不要续写,也不要读后感

好好的鱼竿为什么要折断?是嫌它太老土,还是另有原因?我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一口气读完了《折断的鱼竿》这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位老爷爷钓鱼的本领非常高超,被人们誉为“鱼神”、“鱼圣”,他感到特别自豪。

有一次,老爷爷去钓鱼,他看到一条奇特的小鱼,透明的身子,一根细细的血管,献血缓缓地流动。老爷爷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就像这条小鱼一样活泼,自由自在。透明的小鱼多么可爱,自在悠闲,如果钓起它,简直是一种罪恶。想到这里,老爷爷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看着自己本来能够钓起的小鱼,折断了鱼竿,扔向湖面,他要让鱼竿为小鱼送行。

读到这儿,我情不自禁为老爷爷鼓起掌来,老爷爷太了不起了,给了小鱼自由的生活。我们小学生就好比是小鱼,现在是漫长的暑假,我们可以自在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假如家长把你一个人关在家里做作业,或者强迫你去上补习班,那你一定很不乐意。小鱼跟人也是一样的感受,它喜欢广阔的湖水,喜欢在这自由的空间里与伙伴们玩耍、聊天……

我记得以前还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飞到一个村庄,一位好心的农民把它请到自己家里,每天用肉和美酒款待它。海鸟异常害怕,不敢吃一口肉,喝一口酒,三天后就死掉了。别人告诉农民:“你用的是养人的方法,不是养鸟的方法。鸟喜欢自由飞翔,你把它关在笼子里,海鸟能不死吗?”

如今的家长,就如那位农民一样,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常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只知道让孩子“做”这个字,暑假都不能好好休息,学这学那,枯燥无味,甚至连读些好书的时间都没有,这叫我们怎么长大?

学学《折断的鱼竿》里的老爷爷吧!动物都需要自由的空间,何况是小学生呢!

6 写作文未来的一一

我们未来的教室功能奇特,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教室里的墙壁和地板都是软的。这样同学们滑到的时候就不怕疼了,教室的墙可以随着季节变化,自动改变图案,春天的时候,墙会变成绿油油的,小草悄悄的钻出土地,春风在给柳树梳头,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夏天到来的时候,有山清水秀的景色,有茂密的树木,有鲜艳无比的鲜花。到了秋天,绿叶都变成了金**,凋落在土地上,美丽极了。到了冬天图案变成了白雪皑皑,银装包裹的世界,孩子们在雪中玩耍的情景。

教室里的窗户也很神奇。夏天,天气闷热,窗户就像一台‘大空调’,可以给我们带来冷气,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没精打采了。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这台‘大空调’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暖气,这样不但能节约电源还能给我们带来温暖,让我们不会感到寒冷。

教室最有趣的就要算课桌和椅子了,桌面就像一台电脑屏幕,假如你上课‘睡懒觉’‘做美梦’,课桌就会提醒你上课不能睡觉,如果你坐姿不正,椅子就会震动提醒你坐正。老师的讲台就是一台大的电脑屏幕,上课时,老师只需坐在讲台用电脑屏幕给我们讲课,这样教室就不会被粉笔灰污染,也不会污染我们这个学校。

教室里明亮的灯也很有趣,上课时,电灯可以自己打开,放学时,它过三十分钟就会自动熄灭。

教室的门那就更有趣了,上学的时候,门就会自动开,它还会自动确认,你是不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走进教室后,门就会自动关闭,这可真是太有趣了。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教室,是不是很有趣。

7 作文600字未来的

未来的青春 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因此,我们应该在雨季中,放飞自己青春的梦想想停下来深情的沉湎一番,怎奈行使的船却没有铁苗;想或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的颠簸为何我们不在年少时,放飞自己青春的梦想呢? 想停下来深情的沉湎一番,怎奈行使的船却没有铁苗;想或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的颠簸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从冬说到夏,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歌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呢?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青春梦想,敲开这神奇玄妙的门。

8 作文重要的不是鱼杆

一天,一个老人去河边钓鱼,他的钓技高超,一会就钓上了许多鱼,钓鱼时,一个小孩在一边兴致勃勃的看着。夕阳西下,老人准备回家,可看小孩天真可爱,就对他说:“我把一筐鱼送给你把!”而小孩却摇摇头:“不,我只要您的鱼杆!”老人惊讶的问:“为什么呢?”小孩回答:“因为鱼再多,总有一天要吃完!而有了鱼杆,就可以自己钓鱼,这样就会有吃不完的鱼!”

可能你会说,好聪明的小孩!可你错了,他是有了工具鱼杆,可是,他不懂钓鱼的技术,所以及时他有鱼杆,最后也还是一无所有。就像有的人,自以为有了人生路上的鱼杆,就可以无所顾忌,可这样的人,总会在人生路上摔的满身泥泞。

9 写未来的作文三百字

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呢?就有一个最想实现的理想,就是当船长。

因为我想看看大海的景色,乘着一艘庞大的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航行,船上有大炮,这些大炮是为了在我们中国的海域上不被外国人占领。虽然钓鱼岛被日本人占领了,但是总有一天,我会长大的,我驾驭着自己的船,把钓鱼岛给夺回来。如果以后会有能潜水的船,那就太好了啊,我就可以到海底探索人们还没有探索到的生物,而且可能会有许多惊险的故事,会有美丽的海底风景,然后我用相机拍摄下来,让大家看到海底美丽而又神秘的海底景色。但是,我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只要我认真的学习,掌握好各项知识,我想我的梦想就不会那么遥远了。

我一定要把学习学好,我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

作者:杜甫

原文:

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

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

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

仰视皇天白日速。

赏析:

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小寒食舟中作》

作者:杜甫

原文: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

1、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2、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3、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鹖(音h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仇兆鳌注:赵注:鶡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4、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5、娟娟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6、云白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7、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翻译: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

靠着乌几,席地而坐,

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

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

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

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

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

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杜甫 燕子来舟中作

《燕子来舟中作》

作者:杜甫

原文: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

1、朱瀚题注: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2、湖南: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

3、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王嗣奭: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4、这句里已经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影子。

5、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6、处处巢居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7、此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8、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此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9、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

赏析:

杜甫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公元769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所以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诗人所青睐,经常置于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意思是: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我老病一生,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诗中表现的场景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因病滞留在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诗人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没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读者感动的了。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诗人自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读者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评价说: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孟浩然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

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语,特别是“秘密、直瞪瞪、机灵”等。

 2、体会课文含义,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的用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一个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板书:秘密

 师:谁会读?这两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这两个字不仅读音一样,而且字形上也有相同之处,让我们再来边读边记住这个词。

 生读。

 师:你有秘密吗?那钓鱼竿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钓鱼竿里的秘密》,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学习故事

 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你知道抗日战争吗?在1937---1945年,我们全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日本鬼子进行了勇敢地斗争。故事中又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同时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交流检查:

 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三个左右)

 随机板书:机灵的李勇送情报

 (理解词语小交通员)

 师:对,你像李勇那样为八路军秘密送情报的人课文称他为小交通员。

 三、学习语言

 师:老师觉得文中这几句话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你读读看,你有什么要说的?

 出示句子:

 李勇晃着手里的小铁桶,满不在乎地回答:“卖鱼去!”李勇故意把铁桶往身后一藏。这时,李勇上前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呢!”李勇嘴里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

 交流:理解词语满不在乎故意嘀咕

 试读——评读——齐读

 师小结:是呀,课文就是通过抓住李勇的这些神态、动作、语言,把他给写活了,一读起这些话,我们脑子里马上闪现出这么个活生生的小李勇,让我们再一次来读好这些句子,体会李勇的机灵。

 生读

 师:文中像这样能抓住人物的这一系列描写的句子还有吗?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

 出示句子:

 1、日本鬼子跑过来,搜遍了李勇的全身,连扎在头上的毛巾也解下来查过了,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还不死心,嚷道:“小家伙,把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

 2、日本鬼子一把抢过铁桶,只见两条鱼在桶里活蹦乱跳,他两眼直瞪瞪地瞧着鲜鱼,连口水也要流出来了。

 生理解后读句子

 师:课文不是在写李勇的机灵吗?干吗还把日本鬼子给写得活灵活现的。

 生答

 师小结:对呀,我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他自己来表现,还可以通过旁边的人来表现他。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不仅知道了李勇的机灵,还学会了一个本领。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小交通员李勇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秘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交通员、情报、满不在乎、直瞪瞪、恶狠狠”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秘密”一词,谁来读读?发现这两个字相似的地方了吗?找到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来写一个“秘密”,什么叫“秘密”?(不公开的)

 2、出示:“钓鱼竿里的秘密”,钓鱼竿里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就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再想一想。想什么呢?(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秘密是什么?)

 2、交流:能把你思考的答案告诉我们好吗?(一份情报、抗日战争)

 3、出示第一段,知道抗日战争吗?老师带来资料让小朋友来读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情报里可能与那些事情有关?

 4、写这个故事的作者想换一个题目,该取什么好呢?

 三、重点品读,感受形象:

 1、李勇给游击队送情报要经过日本鬼子把守的岗哨,但还是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是怎么做的呢?老师请小朋友再读这个故事,找到写李勇的句子用横线划出后多读几遍。

 2、哪位小朋友先来读读?还有哪几个句子?老师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了。你觉得从哪些字词中你可以体会到李勇的机智和勇敢呢?(⑴、假装扮成卖鱼的,有好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边做做动作,边读一读。⑵、能把“晃”做准确吗?谁能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⑶、为什么要故意一藏?⑷、谁能很有勇气地读一读?⑸、“嘀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嘀咕?

 3、李勇真是一个机灵而勇敢的孩子,在狡猾、凶狠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能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吗?先在四人小组中分配角色,合作读好课文的第三小节?

 4、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5、哪一组再来试试,争取超过他们?老师想请男女小朋友来赛一赛,看看哪个李勇最像?旁白谁来读?(男女小朋友都很厉害,把李勇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积累内化,表演故事

 五、读后总结,拓展延伸: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象李勇这样的儿童也加入到战争中去,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海娃也是个机灵的小交通员,队长让他把一封鸡毛信送给八路军。想读他的故事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2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