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登基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营建洛阳;第二件事就是开通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真实目的何在?明末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称其为流连之乐耳。
隋炀帝实施大运河开凿计划,最初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是史学界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主要有交通说、经济说、政治说、军事说四种说法,从这些说法来看,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完全是出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富国强民的考虑。但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持有异议,其中以唐王泠然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其《汴堤柳》中称: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晚唐秦韬玉也认为,隋炀帝种柳开河为胜游。明末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的评价更为直白:秦政之筑长城,为防胡计,非为游娱也。开河之役,诚有功于后人,若论杨广,则只为流连之乐耳,未可与秦皇并也。
从古人这些观点来看,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的原始动机不过是为了个人游幸的需要,即所谓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在隋朝大运河尚未全线贯通前,即在南运河通济渠与邗沟刚开通时,隋炀帝便乘龙舟,率领着皇后妃嫔、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和大批兵士,大张旗鼓,大讲排场,前往其最早封地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去了。隋炀帝先后巡游了三次,最后就死在扬州。
所以,历代诗人都有隋炀帝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如杜牧《汴河怀古》: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王许浑的《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汪遵的《汴河》: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
显然,认为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是出于私意既不公正也不客观。可是,为何民间会对隋炀帝的评价这么差?这主要是缘于开凿隋朝大运河和后期龙舟巡幸劳民伤财过甚,民众苦不堪言所导致的民怨。
据韩《开河记》记载,当时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斩三族。最后征到民工360万人,但开凿到今天徐州境内时,民工已死了150万人,下寨之处,死尸满野。加上后来的巡幸江南大操大办,隋炀帝自然为天下人所痛恨,巴不得杨广早死,隋早亡。
开凿隋朝大运河动了隋朝地气?唐代学者皮日休认为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
对于开凿隋朝大运河,民间还有一种更为玄乎的说法,称隋炀帝出于凿穿王气的考虑。古代帝王都迷信,隋朝是刚结束南北分裂不久的统一王朝,隋朝皇帝更忌讳他地有王气。当时一位叫耿纯臣的人发现了他地王气。《开河记》开篇即称,睢阳有王气出,占天耿纯臣奏后五百年当有天子兴。于是,杨广的小舅子、谏议大夫萧怀静听风就是雨,提出了一个破王气方案:于大梁起首开掘,西自河阴,引孟津水入,东至淮口,放孟津水出。此间地不过千里,况于睢阳境内过,一则路达广陵,二则凿穿王气。
隋炀帝信以为真,遂开凿了隋朝大运河。明代齐东野人撰写的演义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描写的耿纯臣奏天子气,萧怀静献开河谋,说的就是这事;民间大骂萧怀静也是缘于此事。
所谓王气,又称地气、天子气,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极为荒诞,但古人深信不疑。隋文帝杨坚为灭南朝王气,将陈都城建康(今南京)毁为菜地。所以,继承了隋文帝治国理念的隋炀帝,不可能不迷信天子气这套虚幻的理论。而且,从历史上看,隋炀帝并不是通过开凿河渠泄地气的第一人,秦始皇嬴政当年就曾在金陵凿方山、断长陇、引淮水,开凿河道,以泄东南天子气,形成了今南京市区著名的景观河秦淮河。
隋炀帝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后,民间很快就传出了河不利隋的传言,认为在全国境内开河反而动了隋朝杨姓的地气,让隋之国运江河日下,不要说500年了,连50年都没有,仅历37年隋朝就被唐朝取代了。显然,这是一种附会之说,开凿大运河耗尽了隋的国力、财力、民力才是不争的事实。据《隋书》等史料记载,国家承平日久,户口益多,府库盈溢。隋文帝末年,国库能够隋王朝吃60年,即《贞观政要》中所说有计天下储积,得供王六十一说。大运河从公元605年开凿,到610元完工,仅6年时间就将隋文帝时可吃60年的家底全耗光了。此外,再加上在上隋朝大运河贯通后,隋炀帝加速对外扩张,东征高丽,让本已元气大伤的隋王朝雪上加霜,这些才是隋王朝快速灭亡的真正原因。
晚唐学者皮日休认为,隋朝大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但同时他也肯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其在《汴河怀古》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他们两人是亲戚,表兄弟关系可查,其他亲戚关系需要考据。
2、他们是岳父和女婿关系,李世民儿子李恪和李愔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
3、李世民是抢了隋炀帝江山的人之一,而且成功了(当然李世民家族都是)。
4、隋炀帝背负骂名留下的政绩工程,比如大运河,给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隋炀帝杨广
战功显赫的皇子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善于伪装 杀父夺位
杨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虽然也是出身名门大族,但他的纨绔子弟的色彩更具有隐蔽性。他的性格中糅合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特性:既有很强的虚荣心,又喜欢私下寻欢作乐;有纨绔子弟的低下素质,又具有过人的文武才能。在他得到想得到的东西之前,很善于伪装。等到继承了皇位,他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没有了约束,纵情享乐,结果走到了穷途末路。
杨广共兄弟五人,哥哥杨勇是长子,第二便是杨广,老三是杨俊,老四是杨秀,最后是杨谅。在隋文帝称帝后,很快将杨勇立为太子。杨广因为自己的战功在哥哥之上,这使他渐渐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
为了实现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梦想,杨广费劲心机地将自己伪装起来。而太子杨勇却缺少杨广那样的心机。明明知道父亲杨坚喜欢节俭,他偏偏要奢侈浪费;明明知道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众多姬妾,他还要很张扬地寻欢作乐,不但如此,还冷落了母亲精心为他挑选的妻子元氏。这使得父母都对他有怨气,加上后来杨勇还过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杨坚更为不满,这就为杨广的夺位提供了好机会。
杨广和杨勇正相反,比杨勇善于伪装。知道父母都很节俭,他也装得很简朴,实际却是很奢侈。在听说父母要来时,他就让美丽的姬妾都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同到门口亲自迎接,还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杨广的伪装讨得了父母的欢心,他还常给父母身边的侍从们一些好处,送些礼物,这些人回去都说杨广的好话,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杨坚夫妻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
为了加快夺太子位的步伐,杨广在一次进宫回来向母亲告别时,突然跪在地上,很伤心地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杨勇想谋害他。母亲因为平时就对杨勇印象不好,听杨广这么一说,就深信不疑了。
在母亲那加了一把火,就等于太子之位得到了一半,因为父亲对母亲的话基本上是听从的(杨坚是个古代的"妻管炎",有一次和妻子吵架,自己赌气跑进了深山,几天后才回来)。杨广又采纳了亲信宇文述的计策,去请当朝的重臣杨素来帮忙。
杨素很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为了说服杨素帮助自己,向杨坚提出废除太子之事,杨广让宇文述先找杨素的弟弟杨约,因为杨约和哥哥杨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宇文述先是经常陪杨约赌博,而且故意输给他很多的钱,借机将杨广的意图告诉了他:"你们兄弟俩现在和杨勇矛盾很深,如果将来他继承了皇位,那那么兄弟俩也就难逃一劫了。"杨约赶忙问怎么办,宇文述便请他说服哥哥杨素,顺应皇上已经有的废太子的意思,推荐杨广继任太子之位。
杨素兄弟最终答应了杨广的要求。在杨素的努力下,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最后使杨坚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杨广让杨素编造罪名,陷害弟弟杨秀,使他也被杨坚废为庶人。到了公元604年,杨坚病倒在了仁寿宫,杨广贪恋皇位,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找杨素要主意。杨素的回信被送错了地方,落到了杨坚的手里,使杨坚非常生气。后来杨坚又听说自己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被杨广调戏,更是火冒三丈,要人把杨勇招来,意思是要废掉杨广的太子身份,传位给杨勇。
杨广安排在杨坚身边的亲信赶忙把这个坏消息报告给了杨广。杨广先是撤掉了杨坚身边侍奉的人,都换上自己的亲信。后来,干脆心狠手辣地将自己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自己踏着血腥之路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听说哥哥篡权夺位,最小的弟弟杨谅起兵讨伐,但不久便被镇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