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及亲戚关系的处理,我有一些建议:
1、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
2、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
3、二分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
4、二分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
5、四分豁达,人生短暂,应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上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直接肉眼可见的,有些影响是在孩子成年之后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影响可能会便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
一、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内心会非常的恐惧没有安全感,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二、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大动干戈,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把人性丑陋的一面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甚至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三、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四、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每天都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我们大人的想象,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通过观察他们什么都懂,并且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今天在平和堂游乐场看到两个小孩因为玩具吵架。首先小女孩X 在玩堆积木,这时候来了个小女孩B把X 手中的积木抢走,A就对B说把我的积木还给我,B不给,X就想直接从B手中拿回积木,B大X两岁左右,X 力气不够拿不回积木,于是X打了B一下,B仍不给,这时X的妈妈对X说玩具一起玩,不要打人哦,B的妈妈在旁边一直看着,看到自己女儿抢X玩具就不出声,见X打了自己小孩,就大声斥责X,一直把X骂哭为止,这时候X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起身冲B的妈妈走去,说她这行为不对,B的妈妈还反过来说X的妈妈不管好自己的小孩,X的妈妈说自己小孩打人是不对在这里说对不起,但B也不对要玩别人的玩具应该征求人家的同意。B妈确一个劲要B不要跟X玩,还对X说要她走开些。
像B妈这样的妈妈我是见也见多了,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觉得如何处理比较好呢?到底是B妈对还是X妈对呢?
每个妈妈都是心疼自己的宝宝的,这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爱没错,但是爱的方式错了,两个妈妈都应该明白而且让宝宝们也明白分享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妈妈们要让宝宝们明白抢别人的东西或者打人都是错的,无论错是谁先或者谁后,也不要认为这是小朋友之间的小问题,认为小孩子抢东西和打人是正常的,是因为小不懂事,这不能成为袒护自己小孩的借口,该是错的就应该和小孩及时纠正,小不是借口,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在宝宝小的时候错误的行为不去改正,错误的观念不去纠正养成了坏的习惯,长大之后就很难改掉了,爸爸妈妈们的一个轻易的袒护或者教育上的一点疏忽,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成长。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幼龄教育的问题。
为啥孩子到了青春期,最容易和妈妈起冲突?
妈妈是管教孩子的主力军
其实一般的家庭中管教孩子的通常都是母亲这个角色,而父亲是很少参与的。这就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接触最密切的就是妈妈。可以想到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从孩子的生活到学习,几乎到处都有妈妈的影子。可以说妈妈就是管教孩子的主力军。所以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最容易和母亲起冲突,就是因为管教孩子的往往是妈妈。
妈妈付出的越多越不容易放手
上面说道管教孩子的主要人物是妈妈这个角色,妈妈在孩子的身上付出当然也是最多的。根据心理学,人一旦在另一事或人的身上投入越多的精力就越难放手。所以这个时候妈妈还是会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段时间妈妈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控制孩子、管教孩子。孩子的内心当然会有很强烈的反感。
孩子最想脱离对妈妈的依赖
就是因为从小到大管教孩子最多的是妈妈,所以孩子的心里对于妈妈的依赖就是最深的。而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孩子最希望的就是能够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这时候妈妈就是孩子想要脱离依赖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和妈妈爆发冲突的机会是最频繁的。
其实孩子和妈妈经常爆发这样的冲突是很不利于家庭和谐的。这样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回家,那么怎样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妈妈要注意什么呢?
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管教当中来
孩子和妈妈会有更多冲突归根究底是因为孩子管教的任务大多数放在了妈妈的身上。所以想要缓解这样的情况,爸爸在中间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段时间里,应该让爸爸更多得参与到管教孩子的行动中来,这样就能缓解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和妈妈对抗的情绪中出来,这样能让孩子更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才有机会让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也让妈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心理准备,知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叛逆无非就是孩子的思想越来越独立,孩子想要独立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是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对孩子放手的,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开始反抗试图脱离父母的束缚。这个时候建议家长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有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让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成长起来。
家长只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家长在孩子的叛逆期也能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1、和孩子分开要有缓冲时间
每次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先提前准备一段缓冲时间,让宝宝熟悉习惯帮忙来接手的人,减少孩子的恐惧感。同时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父母也可以告诉宝宝自己要去哪里,多久回来,给宝宝一个安心的微笑或亲吻。
2、有信任,才能有安全感
相信不少家长都做过这样的事,因为怕看见孩子哭,就会趁他不注意偷偷走掉,或者骗孩子说:“妈妈出去买个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了。”等到走后,孩子哭得再难受,看不见也当不知道了。
但其实,这里面藏着两个问题:信任和情绪稳定。
偷偷溜走、胡乱答应只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更加不信任你。等到你后来,哪怕是和孩子讲实话,他也很难相信你了。
据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情绪极易受到父母的感染,孩子没有安全感,更多的是家长的情绪导致的。
如果你对一件事泰然处之,孩子就会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要是你先一幅生离死别的样子,孩子怎么可能淡定的下来。
3、妈妈不要偷偷突然消失
因为怕宝宝哭,很多妈妈总是想着趁宝宝不注意赶快溜走,以为孩子不会发现,就不会哭闹,殊不知反正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时刻担心会失去妈妈。
4、给宝宝准备最喜欢的玩具
有些宝宝从小到大会一直抱着同一个玩具睡觉,玩耍,熟悉的东西能给宝宝安全感,在父母要和孩子分开时,这些玩具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定、信任感。

5、多接触他人
妈妈应该多带孩子与他人接触,并让孩子与其他亲人互动,抱抱或者玩耍,减少对妈妈的依赖。
6、欠下的要补回来,情感账户用心经营
养小孩,一定程度上就像在和一个玻璃心的女朋友谈恋爱。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要是男朋友敢出差几天还音讯全无,分分钟分手跪搓衣板的节奏啊。
因此在回去之前,要先想想孩子最近有没有什么小心愿、想去什么地方玩、想要什么样的礼物之类的。之前几天因为出差没有好好陪他,现在还不赶紧补回来。
科恩博士说过:人与人的关系,会经历不断的联结、断裂、再联结。就像和女朋友吵架了一样,要是不加倍的哄回来,怎么可能会原谅你。
情感账户,就像银行一样,你在平时把陪伴和爱存在里边,等到需要的时候取出一点。存的越多,还的越快,自然信用额度也就越高。
7、在必须离开的时候要坚决的离开
离开时告诉孩子,“妈妈很快就会回来,宝宝不要怕哦!”并且不要拖泥带水,不要犹豫不决导致孩子一直哭闹。
8、放下焦虑,放过孩子
给孩子安全感这件事,最重要的是妈妈对这件事别太过焦虑,更别因为这个和自己过不去。
我之前说到的那位朋友,讲到这件事的时候几乎要哭出来的样子。其实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你一段时间忽视了他,之后加倍弥补回来也就放下了,真正过不去这个坎的反而是父母自己。
只要做好自己、让孩子看到一个乐观的、积极的妈妈,你的孩子自然会受到你的情绪感染,充满正能量。
你觉得“欠了孩子”,所以想要弥补,那么,给孩子多少爱才算是足够的呢

多少也不够啊!
既然无法定量,也就不存在亏欠与否。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寸步不离的陪他一辈子,无节制地陪伴,也不意味着孩子会越来越好。
往远了看,想开点。孩子爱粘着爸爸妈妈,也就还小时候的几年,等到长大了,你往身边凑,他都会嫌弃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