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肯的故事

关于林肯的故事,第1张

 美国英雄中,除了可能做到“我没有撒过谎”的乔治·华盛顿外,谁得到的信任都比不上,接下来,我给大家准备了关于林肯的 故事 ,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于林肯的故事

 By Harold Holzer

 No American hero,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George "I Cannot Tell a Lie" Washington, has been more encrusted with myth than Abraham Lincoln Lincoln did boast virtues that required little embellishment He rose from obscurity through hard work, self-education and honesty He endured venomous criticism to save the Union and end slavery He died shortly after his greatest triumph at the hands of an assassin But tall-tale-tellers have never hesitated to rewrite Lincoln's biography On Presidents' Day, it's well worth dispelling some perennial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man on the $5 bill

 1 Lincoln was a simple country lawyer

 This durable legend, personified by laconic Henry Fonda in John Ford's film "Young Mr Lincoln," dies hard Lincoln's law partner William H Herndon, looking to boost his own reputation, introduced the canard that Lincoln cared little about his legal practice, did scant research, joked around with juries and judges, and sometimes failed to collect fees Lincoln himself may have compromised his legal reputation with his oft-quoted admonition "Discourage litigation"

 True, politics became lawyer Lincoln's chief ambition Still, in the 1850s he ably (and profitably) represented the Illinois Central Railroad and the Rock Island Bridge Co - the company that built the first railroad bridge over the Mississippi River - and earned a solid reputation as one of his home state's top appeals lawyers

 Lincoln's legal papers testify to a diverse and profitable practice Had he not been "aroused," as he put it, to speak out in 1854 against the pro-slavery Kansas-Nebraska Act before seeking a Senate seat, he likely would have remained a full-time lawyer and earned fame and fortune at the bar

 2 Lincoln was gay

 Gay rights activist Larry Kramer has long speculated that Lincoln was gay, claiming in 1999 that he'd discovered Lincoln's love letters to onetime roommate Joshua Speed The claim is reportedly featured in Kramer's forthcoming history of homosexuality, "The American People," but historian Gabor Boritt called Kramer's assertion "almost certainly a hoax"

 Still, the idea persists In 2005, "The Intimate World of Abraham Lincoln," written by queer theory professor C A Tripp - a colleague of sex researcher Alfred Kinsey - purported to prove that Lincoln was an active homosexual who married only to conform to 19th-century convention and continued flirting and sleeping with young men throughout his presidency Tripp went so far as to suggest that Lincoln's sexual indifference is what contributed to his wife's mental illness

 Is it true And if it is, does it matter According to Herndon, Lincoln exhibited a "powerful" attraction to women and was a regular customer in prairie brothels before his marriage at age 33 His first son was born just nine months after his marriage, which suggests enthusiasm if not experience Then again, proving that a man loves women isn't the same as proving that he doesn't love men Maybe it's best to throw up our hands - and remember that Lincoln's sexual orientation is but a small part of his historical legacy

 3 Lincoln was depressed

 Four generations of biographers attest that Lincoln was often morose, but Washington College's Joshua Wolf Shenk made the case in his recent book, "Lincoln's Melancholy: How Depression Challenged a President and Fueled his Greatness," that the 16th president was clinically depressed Lincoln certainly had moments of what he called the "hypo," most notably when his first serious crush, Ann Rutledge, died in 1835, and again when he broke up with fiance Mary Todd on the eve of their nuptials in 1841 (They reconciled the next year)

 Though I co-edited a collection of Lincoln papers with Shenk, we disagree on this point Genuine depression was untreatable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its victims often descended into madness or took their own lives It is impossible to reconcile this debilitating disease with the Lincoln who labored tirelessly and effectively during his demanding presidency Clinically depressed people often can't get out of bed, let alone command an army

 Was Lincoln sad Sure - his son Willie died of fever in the White House in 1862, while the president himself led a war that would take the lives of 600,000 other young men It would be far more remarkable had Lincoln remained perennially jolly

 4 Lincoln was too compassionate

 Much has been made by poet and Lincoln biographer Carl Sandburg and other historians over the notion that Lincoln was a serial pardoner This is untrue - Lincoln not only approved the execution of deserters, but 38 alleged Indian raiders were hanged by his order in Mankato, Minn on Dec 26, 1862, still the largest mass execution on US soil

 Meanwhile, Lincoln conducted the bloodiest war in American history to preserve the Union, authorized the deployment of deadly new weaponry such as mines, ironclad warships and niter (a 19th-century version of napalm), and accepted unprecedented casualties for his chosen cause

 The recent scandal over an altered National Archives pardon - a document allegedly changed by historian Thomas P Lowry in 1998 to make it appear that Lincoln spent his final hours pardoning a soldier for desertion -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reconsider the chronic oversimplification of Lincoln's soft touch In light of the Archives melee, historians should re-examine the thousands of pardons Lincoln issued to weigh their authenticity and balance them against the death sentences he did allow

 5 Lincoln was mortally ill

 No shortage of armchair physicians are ready to diagnose Lincoln 150 years after his death He ha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ome say Or he had the rare genetic disorder Marfan's Syndrome Or he had the fatal cancer MEN2B Had Lincoln not been assassinated on April 14, 1865, medical historians like John Sotos imply, he would have died soon enough without John Wilkes Booth's help

 If any of these illnesses wracked Lincoln's body during his presidency, how do we explain his inexhaustible physical constitution Or the rarity of his wartime illnesses, limited to a mild bout of smallpox which killed his valet How do we explain the ease with which the 56-year-old demonstrated his favorite frontier feat of strength - holding a heavy ax at arm's length between his fingers - just a few days before his death

 Like many presidents, Lincoln grew visibly haggard during his presidency He also lost weight But the physicians who attended him on his deathbed marveled at his muscular arms and chest A weaker man, they concluded, would have died the minute he was shot Lincoln fought off death for nine hours - hardly within the ability of a man with a pre-existing condition

 关于林肯的五个流言

 Annuska/译

 美国英雄中,除了可能做到“我没有撒过谎”的乔治·华盛顿外,谁得到的信任都比不上——被捧上神堂的——亚伯拉罕·林肯。林肯夸张地拥有未经雕饰的美德。他通过努力工作、自学,以诚实的品质,从卑微的位置往上走。为保卫联邦,为结束奴隶制,他忍受了恶毒的攻击。在赢得一生中最重要的胜利后,他死于暗杀。但夸张叙事的作者们从来不曾犹豫重写林肯传记。在总统日,消除一些——这男人的头像印在5美元纸币上——流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流言1、林肯只不过是乡村律师

 精干利落的亨利·方达在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中的表演,使该传言形象化,因此深入人心。林肯的合伙律师威廉姆·H·赫唐,为了吹嘘自己,造谣说林肯不关心自己的律师事务:调查潦草;与陪审员和法官开玩笑;有时候,还收不到账。林肯经常轻责自己“对官司漠不关心”,因此可能也糟蹋了自己律师的名声。

 当然,律师林肯的第一追求是政治。然而,直到19世纪80年代,他成功地(也赚了一大笔)代表了伊利诺伊州中央铁路和洛克岛桥梁公司,该公司修建了第一条横跨密西西比河的铁路桥。这项业务确定了他在本州——属于顶级律师行列——的牢固地位。

 林肯的法律文件证明他业务多多、利润丰厚。1854年,在竞选参议员之前,如果他不“出头”,强烈反对拥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那么他就可以依然当全职律师,在法庭上名利双收。(《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使奴隶制得以向北扩张,引起堪萨斯内战,进一步爆发了南北战争。——译者注)。

 2、林肯是同性恋

 长久以来,同性恋权利活动家拉瑞·克拉梅认为林肯是同性恋。1999年,他声称发现了林肯写给以前室友——阿尔弗雷德·斯比特——的几封 情书 。在克拉梅即将出版的同性恋历史《美国人民》一书中,将突出该论断。但历史学家盖博·博瑞特说克拉梅的说法“基本肯定……胡说八道。”

 但,这说法一直流传。2005年,一位酷儿理论教授C·A·特里普出版了《亚伯拉罕·林肯的隐秘世界》。该教授也是性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的同事。在书中,他一本正经地声明林肯是一位活跃的同性恋人士,他结婚只是要符合19世纪的风俗,并且在总统任职期间,继续和年轻男子调情、睡觉。特里普进一步深化,认为林肯妻子由于他的性冷落,才患上精神疾病的。(酷儿理论:最早与同性恋有关的一些理论、说法,随后引申至情色、男女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指前卫观点。——译者注)

 真的吗就算真的,又怎样据赫唐说,林肯对女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在33岁结婚前,他是牧场妓院的常客。结婚后9个月,他的长子就降生了,这说明即使他 经验 不够,也算热情如火。当然,证明一个男人爱女人,并不能证明他不爱男人。或许最好的办法是放开这个问题——要记住,林肯的性取向和其历史功绩几乎没有关系。

 3、林肯性格忧郁

 整整四代传记作家都认为林肯常常忧郁,然而,华盛顿大学的约书亚·沃尔夫·沈克在近期出版的《林肯的伤感:忧郁症如何挑战总统、激励他的伟大》中列出证据,说第十六届总统已被诊断患有忧郁症。林肯自己也说有过不少“抓狂”的时候,特别是遭受了第一次严重打击:安妮·鲁特雷吉死于1836年;随后1841年,在婚礼前夕,他与未婚妻玛丽·托德分手。(第二年,两人复合。)

 尽管我与沈克一起编撰林肯资料,但对该问题,我们意见不同。在19世纪,真正的忧郁症是不治之症,患者经常发疯或自杀。总统的责任繁重,林肯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效率很高。将令人崩溃的疾病和林肯联系起来,真的不可能。确诊得了忧郁症的人,几乎不能下床,遑论指挥军队了。

 林肯郁闷吗当然——1862年,他的儿子发高烧,死在了白宫;当时,他是总统,指挥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还夺走了60万年轻男子的性命。如果这样还要林肯保持开朗,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4、林肯很仁慈

 这个说法很大程度来自卡尔·桑伯格(诗人、林肯传记作家)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他们认为林肯一直慈悲为怀。这不是真的——林肯不仅同意处决背弃者;而且签署了——1862年12月26日在明尼苏达州曼卡托绞死38名印第安袭击者——的命令,迄今为止,是在美国大地上发生的最大屠杀。(“最大”是指美国建国后,不包括殖民时代。——译者注。)

 同时,林肯为保卫联邦,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批准使用了一些致命武器,如水雷、装甲战舰和硝石(19世纪的凝固汽油弹);而且为了他信仰的理由,不顾伤亡如何惨重。

 近来,出现了一个丑闻:国家档案馆内的特赦令被扭曲了——1998年,历史学家托马斯·P·罗瑞有意扭曲了文件的内容,使其表现出林肯在最后时刻特赦了一名逃兵。这件丑闻让人有机会 反思 :长期以来,过于简化林肯柔软的一面。随着各类纷杂档案的公布,历史学家应该重新审视林肯签署的上万份特赦,有多少是真实的;而且,还要对比他签署的死刑令。

 5、林肯身患重疾

 他死后的150年,不少想入非非的内科医生准备给林肯诊断。有人说,林肯有心脏病。还有人说,他患有罕见的马凡氏综合症(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译者注)。还有些人说,他患有致命的MEN2B癌症 (MEN2B为甲状腺髓样癌,粘膜神经纤维瘤和嗜铬细胞瘤。——译者注) 。医疗历史学家,如约翰·所托斯推论,如果1865年4月14日,他不死于暗杀,不用约翰·威克斯·布斯帮忙,他也快死了。(约翰·威克斯·布斯:刺杀林肯的凶手。——译者注)

 如果任职总统期间,林肯真患有这类疾病,那如何解释他力量无穷无尽的体质如何解释战争期间,除了出过一次温和的天花外,他极少生病而那次天花,要了身边男仆的命。在死前的几天,56岁的他,用最爱的边疆方式展示力量——用手指夹着一把重重的斧头,伸出一臂的距离。他轻而易举做到,该如何解释

 林肯和很多总统一样,在任职期间日益憔悴。他也变得消瘦。但临终前,来到他床前的医生们,都对他健壮的胳膊和胸膛感到惊讶。他们说,体格稍微弱一些的人,挨枪子的几分钟后就会死亡。林肯和死亡搏斗了九个小时——如果人以前患病的话,根本做不到。

《行尸走肉第三季》第九集,洛莉是瑞克幻想的(洛莉已经死了的),瑞克精神压力太大出现幻觉,前几集已说明洛莉死亡,之前的洛莉给瑞克打电话,也是瑞克幻想的。

《行尸走肉第三季》第九集讲述了天色大亮,莫尔与达里尔与瑞克团队汇合,达里尔决定跟大哥莫尔走,瑞克苦口婆心挽留达里尔,达里尔去意已决离开队伍与莫尔前往别处。格伦与玛姬返回监狱。

玛姬因为曾在总督的逼迫下脱衣服,格伦产生心结难以释怀,玛姬闷闷不乐没有跟父亲赫谢尔说明原因,赫谢尔见格伦与玛姬像是闹了别扭,心中升起不解决定找玛姬谈谈。

泰尔西与几个伙伴在监狱暂住,瑞克回到监狱担心总督来袭,总督已将瑞克团队当成不共戴天的仇敌,瑞克心知从此以后将会过上担惊受怕的日子。

泰尔西抱着感恩的心提出帮助瑞克做事,瑞克心烦意乱没有立即接受泰尔西的好意,泰尔西性格耿直只想为瑞克做点事情,瑞克产生幻觉看到站在楼道上的妻子洛莉,众人见瑞克神色不太对劲,所有人一脸狐疑看着瑞克,瑞克忽然情绪激动大吼大叫,泰尔西吓得赶紧带领几个伙伴离去。

扩展资料

《行尸走肉第三季》演员表

1、安德鲁·林肯饰演瑞克

1973年9月14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演员。1994年出道,在英国连续剧《Drop the Dead Donkey》的一集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1995年出演**处女作《Boston Kickout》。1999年出现在Justin Kerrigan执导的**《情爱四人帮》里。

2、莎拉·韦恩·卡丽丝饰演洛莉

1977年 6月1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拉格兰奇,Callies从小在夏威夷长大,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1999年在Dartmouth学院毕业,学习的是女权主义,在本色化神学方面获得高级研究基金。

那是1841年美国伊里诺州春田城郊外发生的事,这位男

主角就是蜚声世界的美国总统林肯。

林肯和他的夫人玛丽陶德**订婚后不久,便发现自己

和这位未婚妻在性格、志趣、修养和思想方面都迥然不同。

玛丽陶德出身于贵族家庭。她的祖父、曾祖父和曾叔祖

父做过将军和州长,还有一位当过海军部长,她本人则是受

过高深教育的女子。而林肯呢,家谱上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

人物,本人才上了不到12个月的学,可以说是个大老粗出

身。这种差异决定了玛丽陶德的傲慢。

林肯为人谦逊和蔼,而玛丽陶德孤傲自大,并且心胸狭

隘,妒嫉心极强,着她看见林肯望了别的女性一眼,她也要

大动肝火。

在服饰外表方面,玛丽陶德是极为讲究的,而林肯对此

却不大在乎,他有时走在大街上竟是一只裤腿在靴子里口塞

着,一只在靴子外面拖着。

林肯觉得和这样的女人结合是不会有幸福的。于是就前

去找玛丽陶德谈心,告诉她不如分手为好。谁知玛丽陶德伤

心地大哭起来,这一下可把林肯弄得慌了神,他是最不忍心

看见女人啼哭的,于是就吻他的手,向他表示歉意。

婚约就这样维持下来了。1841年1月1日是他们的婚

期。到了这一天,宾朋满座,一派喜庆景象。主持婚礼的牧

师到了,可林肯却迟迟没有露面。原来,他因为不满意这一

桩婚姻,患了抑郁病,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到了神志不

清的地步,大白天躺在床上喃喃梦呓,他说他不想活了,还

写了一首自杀的诗投到春田城一家报馆,居然被报纸刊登了

出来。

当然,林肯并没有真的去寻短见,而且和玛利陶德结了

婚,顽强地生活在那个不美满的家庭中。尽管常常会遇到象

前面所述的被妻子把咖啡泼在脸上一类的事情,但他二十多

年始终如一日地忍耐着。这种惊人的大度,不能不令人佩服!

这个地区首府人口不太多,但是与图尔相比,与它的位置相比,可能是巴黎周围最“密集”的地方,享有历史上的盛名。这个城市忠于传统,也朝向未来(技术园,大学)。

可参观圣-十字大教堂(13-17-18世纪),火焰哥特式,克罗斯罗旅馆,以前是市政厅,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大厅。卡布旅馆,收藏高卢-罗马时期诺维-昂-苏里亚斯地区的铜器,美术博物馆,有彩色粉笔画,还有自然科学博物馆。

还可以参观冉达克故居,她在1429年解放了这个城市,还有夏尔 佩吉中心,题献给出生于奥尔良的伟大作家。

在附近有奥尔良-泉源,有开花植物公园,面积35公顷,在圣-让-德-布蛤伊,有全新的康帕奈尔-伯雷博物馆,那里用500平方米展出由铸造厂造出的大钟(钟,钟锤,武器)。

原作博物馆,克罗瓦 德 玛尔特街7号,电话:02 38 54 41 55,传真:02 38 68 03 38。开放时间:星期一,xxx14:30-19:30,星期二-星期五,11:00-19:30,星期六,10:00-13:xx,14:30-19:30,星期日,16:00-19:00。轮换展出非洲艺术和斯堪的纳维亚手工艺品,展出的小型家具与古代环境完美结合;象蝴蝶一样颜色斑斓的小型衣柜,座墩和其他扶手椅漆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看到灯具。

补充:法国中部城市,卢瓦雷省省会。在巴黎西南124公里,卢瓦尔河畔。人口约103万,包括郊区22万(1982)。十至十一世纪时,曾是法国首都。百年战争期间, 1429年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民在此打败英国占领军。卢瓦尔河北岸为城市主要区域,其中古城部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严重破坏,重建时仍保存了十八世纪的风格;南岸有花卉、园艺产品市场,以产奥尔良玫瑰著名。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中心,有汽车、电工器材、拖拉机、炼铝、纺织、食品加工、电机等部门。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

人物----路易菲利普奥尔良

革命有猛烈的臂膀和灵巧的手,打得坚定,选得好。即使不彻底,甚至蜕化了,变了

种,并且降到了雏形革命的地位,例如一八三○年的革命,革命也几乎必定能保住足够的天

赋的明智,不至于走投无路。革命的挫折从来不会是失败。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革命也一样能犯错误,并且有过严重的错误。

我们还是来谈谈一八三○。一八三○在它的歧路上是幸运的。在那次突然中止的革命以

后建立的所谓秩序的措施中,国王应当优于王权。路易-菲力浦是个难得的人。

他的父亲在历史上固然只能得到一个低微的地位,但他本人是值得敬重的,正如他父亲

值得受谴责。他有全部私德和好几种公德。他关心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前程、自己的安全、

自己的事业。他认识一分钟的价值,却不一定认识一年的价值。节俭,宁静,温良,能干,

好好先生和好好亲王。和妻子同宿,在他的王宫里有仆从负责引导绅商们去参观他们夫妇的

卧榻(在当年嫡系专爱夸耀*风以后,这种展示严肃家规的作法是有好处的)。他能懂并且

能说欧洲的任何种语言,尤其难得的是能懂能说代表各种利益的语言。他是“中等阶级”的

可钦佩的代言人,但又超出了它,并且,从所有各方面看,都比它更伟大。他尽管尊重自己

的血统,但又聪敏过人,特别重视自身的真实价值,尤其是在宗枝问题上,他宣称自己属于

奥尔良系,不属于波旁系;当他还只是个至宁极静亲王殿下的时候,他俨然以直系亲王自

居,一旦成了国王陛下,却又是个诚实的平民。在大众面前,不拘形迹,与友朋相处,平易

近人;有吝啬的名声,但未经证实;其实,他原不难为自己的豪兴或职责而从事挥霍,但他

能勤俭持家。有文学修养,但不大关心文采;为人倜傥而不风流,朴素安详而又坚强。受到

家人和族人的爱戴,谈吐娓娓动听,是一个知过能改、内心冷淡、服从目前利益、事必躬

亲、不知报怨也不知报德、善于无情地利用庸材来削弱雄才,利用议会中的多数来挫败那些

在王权下面隐隐责难的一致意见。爱说真心话,真心话有时说得不谨慎,不谨慎处又有非凡

的高明处。善于随机应变,富于面部表情,长于装模作样。常用欧洲来恫吓法国,又常用法

国来恫吓欧洲。不容置辩地爱他的祖国,但更爱他的家庭。视治理重于权力,视权力重于尊

严,这种性格,在事事求成方面,有它的短处,它允许耍花招,并不绝对排斥卑劣手段,但

也有它的长处,它挽救了政治上的激烈冲突,国家的分裂和社会的灾难。精细,正确,警

惕,关心,机敏,不辞疲劳;有时自相矛盾,继又自我纠正。在安科纳大胆地反抗奥地利,

在西班牙顽强地反抗英国,炮轰安特卫普,赔偿卜利查①。满怀信心地歌唱《马赛曲》,不

知道有颓丧疲劳,对美和理想的爱好,大无畏的豪气,乌托邦,幻想,愤怒,虚荣心,恐

惧,具有个人奋战的各种形式。瓦尔米的将军,热马普的士兵,八次险遭暗杀,仍一贯笑容

满面,和榴弹兵一样勇敢,和思想家一样坚强。只在欧洲动荡的机会面前担忧,不可能在政

治上冒大风险,随时准备牺牲生命,从不放松自己的事业,用影响来掩盖自己的意图,使人

们把他当作一个英才而不是当作一个国王来服从,长于观察而不善于揣度,不甚重视人的才

智,但有知人之明,就是说,不以耳代目。明快锐利的感觉,重视实利的智力,辩才无碍,

强记过人;不断地借用这种记忆,这是他唯一象恺撒、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地方。知道实

况、细节、日期、具体的名字;不知趋势、热情、群众的天才、内心的呼吁、灵魂的隐秘动

乱,简言之,一切人可以称为良知良能的那一切无形活动。为上层所接受,但和法兰西的下

层不甚融洽,通权达变,管理过多,统治不足,自己当自己的内阁大臣,极善于用一点小小

事物来阻挡思想的洪流,在教化、整顿和组织等方面的真正创造力中,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

讲究程序、斤斤计较的精神状态。一个王朝的创始人和享有人,有些地方象查理大帝,有些

地方又象个书吏,总之,是个超卓不凡的形象,是个能在法国群情惶惑的情况下建立政权并

在欧洲心怀嫉妒的情况下巩固势力的亲王。路易-菲力浦将被列于他这一世纪中杰出人物之

列,并且,假使他稍稍爱慕荣誉,假使他对伟大事物的感情能和他对实用事物的感情达到同

样的高度,他还可以跻身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治者之列。

①卜利查(George Pritchard,1796—1883),英国传教士,毁坏他在塔希提岛的

财产是引起一八四三年英法冲突的导火线。

路易-菲力浦生得俊美,老了以后,仍然有风采;不一定受到全国人的赞许,却得到了

一般老百姓的好感;他能讨人喜欢。他有这么一种天赋:魅力。他缺少威仪,虽是国王,却

不戴王冕,虽是老人,却没有白发。他的态度是旧时代的,习惯却是新时代的,是贵族和资

产阶级的混合体,正适合一八三○的要求。路易-菲力浦代表王权占统治地位的过渡时期,

他保持古代的语音和写法,用来为新思想服务,他爱波兰和匈牙利,但却常写成

Polonois,说成hongrais。①他象查理十世那样,穿一身国民自卫军的制服,象拿破仑那

样,佩一条荣誉勋章的勋标。

①正确的拼法应为polonais(波兰人)和hongrois(匈牙利人)。

他很少去礼拜堂,从不去打猎,绝不去歌剧院。不受教士、养狗官和舞女的腐蚀,这和

他在资产阶级中的声望是有关系的。他没有侍臣。他出门时,胳膊下常夹着一把雨伞,这雨

伞一直是他头顶上的光轮。他懂一点泥瓦工手艺,也懂一点园艺,也懂一点医道,他曾为一

个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车夫放血,路易-菲力浦身上老揣着一把手术刀,正如亨利三世老揣着

一把匕首一样。保王派常嘲笑这可笑的国王,笑他是第一个用放血来治病的国王。

在历史对路易-菲力浦的指责方面,有一个减法要做。有对王权的控诉,有对王政的控

诉,也有对国王的控诉,三笔账,每一笔的总数都不同。民主权利被废除,进步成了第二位

利益,市民的抗议被暴力平息,起义被武装镇压,骚乱被刺刀戳通,特兰斯诺南街①,军事

委员会,真正的国家被合法的国家所合并,和三十万特权人物对半分账的政策是王权的业

绩;比利时被拒绝,阿尔及利亚被征服得过分猛烈,并且,正如英国对待印度那样,野蛮手

段多于文明方法,对阿布德-艾尔-喀德②的背信,白莱伊、德茨被收买,卜利查受赔偿,

这些是王政的业绩;家庭重于国家的政策,这是国王的业绩。

①一八三四年四月十四日,政府军曾在巴黎特兰斯诺南街大肆屠杀起义人民。

②阿布德-艾尔-喀德(Abd el kader,1808—1883),一八三二年至一八四七年阿

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袖。

可以看到,账目清理以后,国王的负担便轻了。

他的大缺点是:在代表法国时,他过于谦逊了。

这缺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我们来谈谈。

路易-菲力浦,作为一个国王,他太过于以父职为重;人们希望能把一个家庭孵化为一

个朝代,而他处处害怕,不敢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过度的畏怯,使这具有七月十四日民权

传统和奥斯特里茨军事传统的民族厌烦。

此外,如果我们把那些应当最先履行的公职放下不谈,路易-菲力浦对他家庭的那种深

切关怀是和他那一家人相称的。那一家人,德才兼备,值得敬佩。路易-菲力浦的一个女

儿,玛丽·德·奥尔良,把她的族名送进了艺苑,正如查理·德·奥尔良把它送上了诗坛。

她感情充沛地塑造过一尊名为《贞德》的石像。路易-菲力浦的两个儿子曾从梅特涅的嘴里

得到这样一句带盅惑性的恭维话:“这是两个不多见的青年,也是两个没见到过的王子。”

这便是路易-菲力浦不减一分也不增一分的真情实况。

蓄意要作一个平等亲王,本身具有王朝复辟和革命之间的矛盾,有在政权上安定人心的

那种令人担心的革命趋向,这些便是路易-菲力浦在一八三○的幸运;人和时势之间从来不

曾有过比这更圆满的配合;各得其所,而且具体体现。这就是路易-菲力浦在一八三○的运

气。此外,他还有这样一个登上王位的大好条件:流亡。他曾被放逐,四处奔波,穷苦。他

曾靠自己的劳力过活。在瑞士,这个法国最富饶的亲王采地的承袭者曾卖掉一匹老马来填饱

肚子。他曾在赖兴诺为人补习数学,他的妹子阿黛拉伊德从事刺绣和缝纫。一个国王的这些

往事是资产阶级中人所津津乐道的。他曾亲手拆毁圣米歇尔山上最后的那个铁笼子,那是路

易十一所建立,并曾被路易十五使用过的。他是杜木里埃①的袍泽故旧,拉斐德的朋友,他

参加过雅各宾俱乐部,米拉波拍过他的肩膀,丹东曾称呼他为年轻人!九三年时,他二十四

岁,还是德·沙特尔先生②,他曾坐在国民公会的一间黑暗的小隔厢底里,目击对那个被人

非常恰当地称为“可怜的暴君”的路易十六的判决。革命的昏昧的灼见,处理君主以粉碎君

权,凭借君权以粉碎君主,在思想的粗暴压力下几乎没有注意那个人,审判大会上的那种漫

天风暴,纷纷质问的群众愤怒,卡佩③不知怎样回答,国王的脑袋在阴风中岌岌可危的那种

触目惊心的景象,所有的人,判决者和被判决者,在这悲剧中的相对清白,这些事物,他都

见过,这些惊险场面,他都注视过;他看见了若干个世纪在国民公会的公案前受审;他看见

了屹立在路易十六——这个应负责的倒霉蛋——背后黑影中的那个骇人的被告:君主制;他

在他的灵魂里一直保存着对那种几乎和天谴一样无私而又大刀阔斧的民意裁决的敬畏心情。

①杜木里埃(Dumouriez,1739—1823),法国将军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政治活动家,吉伦特党人,一七九二至一七九三年为北部革命军队指挥官,一七九三年三

月背叛法兰西共和国。

②路易-菲力浦原是德·沙特尔公爵。

③卡佩(Capet),找路易十六。因波旁王朝是瓦罗亚王朝(1328—1589)的支系,而

瓦罗亚王朝又是卡佩王朝(987—1328)的旁系。国民公会称路易十六为“路易·卡佩”,

意在强调封建君主制的政体是世代相传的,并着重指出互有血统关系的诸王朝是反人民的共

犯。

革命在他心里留下的痕迹是不可想象的。他的回忆仿佛是那些伟大岁月一分钟接一分钟

的生动。一天,他曾面对一个我们无法怀疑的目击者,把制宪议会那份按字母次序排列

的名单中的A字部分,单凭记忆,就全部加以改正。

路易-菲力浦是一个朗如晴天的国王。在他统治期间,出版是自由的,开会是自由的,

信仰和言论也都是自由的。九月的法律是疏略的。他虽然懂得阳光对特权的侵蚀作用,但仍

把他的王位敞在阳光下。历史对这种赤诚,将来自有公论。

路易-菲力浦,和其他一切下了台的历史人物一样,今天正受着人类良心的审判。他的

案子,还只是在初步审查期间。

历史爽朗直率发言的时刻,对他来说,还没有到来;现在还不到对这国王下定论的时

候;严正而名噪一时的历史学家路易·勃朗最近便已减缓了自己最初的判词;路易-菲力浦

是由两个半吊子,所谓二二一和一八三○选出来的,就是说,是由半个议会和半截革命选出

来的;并且,无论如何,从哲学所应有的高度来看,我们只能在以绝对民主为原则作出的某

些保留情况下来评论他,正如读者已在前面大致见到过的那样;在绝对原则的眼睛里,凡是

处于这两种权利——首先是人权,其次是民权——之外的,全是篡夺;但是,在作了这些保

留后我们现在可以说的是:“总而言之,无论人们对他如何评价,就路易-菲力浦本人并从

他本性善良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引用古代史中的一句老话,说他仍将被认为是历代最好的

君王之一。”

他有什么是应当反对的呢?无非是那个王位。从路易-菲力浦身上去掉国王的身份,便

剩下了那个人。那个人却是好的。他有时甚至好到令人钦佩。常常,在最严重的忧患中,和

大陆上所有外交进行了一整天的斗争之后,天黑了,他才回到他的寓所,精疲力竭,睡意很

浓,这时,他干什么呢?他拿起一沓卷宗,披阅一桩刑事案件,直到深夜,认为这也是和欧

洲较量有关的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和刽子手争夺一条人命。他常和司法大臣强辩力争,和检

察长争断头台前的一寸土,他常称他们为“罗嗦法学家”。有时,他的桌上满是成堆的案

卷,他一定要一一研究,对于他,放弃那些凄惨的犯人头是件痛心的事。一天,他曾对我们

在前面提到过的那同一个目击者说:“今天晚上,我赢得了七个脑袋。”在他当政的最初几

年中,死刑几乎被废除了,重建的断头台是对这位国王的一种暴力。格雷沃刑场已随嫡系消

逝了’继又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格雷沃刑场,被命名为圣雅克便门刑场;“追求实际利益

的人”感到需要一个大致合法的断头台,这是代表资产阶级里狭隘思想的那部分人的卡齐米

尔·佩里埃①对代表自由主义派的路易-菲力浦的胜利之一。路易-菲力浦曾亲手注释贝卡

里亚的著作。在菲埃斯基②的炸弹被破获以后,他喊着说:“真不幸,我没有受伤!否则我

便可以赦免了。”另一次,我们这时代最高尚的人之一被判为政治犯,他在处理这案件时,

联想到内阁方面的阻力,曾作出这样的批示:“同意赦免,仍待我去争取。”路易-菲力浦

和路易九世一样温和,也和亨利四世一样善良。

因此,对我们来说,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路易-菲力浦受到某些人严峻的评论,也许还受到另一些人粗鲁的评论,一个曾熟悉这

位国王、今日已成游魂的人③,来到历史面前为他作证,那也是极自然的;这种证词,不管

怎样,首先,明明白白,是不含私意的;一个死人写出的墓志铭总是真诚的,一个亡魂可以

安慰另一个亡魂,同在冥府里的人有赞扬的权利,不用害怕人们指着海外的两堆黄土说:

“这堆土向那堆土献媚。”

①卡齐米尔·佩里埃(CasimirPérier),路易-菲力浦的内政大臣,大银行家。

②菲埃斯基(Fieschi),科西嘉人,一八三五年企图暗杀路易-菲力浦,未成被处死。

③指作者自己。作者写本书时正流亡国外,其时路易-菲力浦在英国死去已十年。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身高6呎4吋(193公分),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高的。在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废除了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度,但南北战争之后北方有几个支持联邦政府的州却仍被林肯允许可继续保有奴隶制度。林肯几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个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林肯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美国的肯塔基州,父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属于一个反对奴隶制度的教会,在他年幼时即受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林肯的父亲用积蓄两次购买了土地,但是在相关的法律诉讼中失败而被迫放弃所有权,并于1815年移居印地安那州。这个经历激励了林肯日后学习土地测量,并且成为律师。林肯九岁时丧母,1830年举家迁入伊利诺伊州。林肯仅受过十八个月的非正规教育,但林肯的继母对林肯非常照顾视若己出,通过勤奋的自学,在1836年成为律师,林肯曾说若无他的继母,便无今日的林肯。林肯年轻时代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曾经十一次被雇主辞退,两次生意失败。林肯的妻子脾气差不易相处,让林肯颇为苦恼。[编辑] 进入政坛1832年,林肯23岁时开始涉足政坛,当选为州议员。同时,他也是州民兵连的上尉。1841年他与人合伙的律师事务所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开张。1850年代,铁路与河运公司之间爆发法律诉讼,林肯代表铁路公司在州最高法院赢得了官司。1858年的一场谋杀案诉讼中,控方证人声称在月光下看到被告面孔;作为辩方律师,林肯使用“司法公告”方式——即以生活常识作为证据而无须提供其他人证、物证,成功地证明了:在证人声称的时刻,根据日历月亮刚出现在地平线上,证人不可能利用月光分辨出人的面孔,因此控方证据被推翻。这种辩护方式在当时甚为罕见,林肯遂以此案闻名全国。1847年-1849年林肯任联邦众议员一届。对于蓄奴问题,当时美国存在两种制度——南方以棉花、烟草种植业为经济支柱的各州可以合法蓄奴,而北方各州则禁止。那么,对于欲加入联邦的新领土,奴隶制度的法律地位如何,亦存在两种观点。1854年联邦参议院中的重量级议员、伊利诺州民主党人斯蒂芬·道格拉斯推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即:民主制度下的人民有权对奴隶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自决。但是林肯的主张是,新的领土必须是自由之邦。为此,他发表了着名的《分裂之家》(House Divided Speech)演说:“ 分裂的家庭必不能持久,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政府绝不能持久。我不希望联盟解体,正如我不希望家庭垮掉,所以我的确希望不再分裂。国家将采取一个制度,非此即彼。[1] ” 林肯反对奴役,但是他还不完全是废奴主义者。事实上林肯曾在信中写说若能惟护美国联邦统一,继续维持奴隶制度他也同意。南北战争前林肯与共和党当时都反对自由贸易,并要求立法提高对欧洲工业产品的关税来保护美国北方刚发展不久的工业,美国南方的农业州生产大量农产销往欧洲,担心美国提高对欧洲产品的关税将使欧洲各国对美国外销欧洲的农产品提高关税来报复,南方各州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提高关税(哈佛商业评论,2009年4月号)。[编辑] 1860年总统竞选1854年北方各州主张废除和限制奴隶制的人士成立了共和党。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得到北方各州的鼎力支持,但是他的名字根本就未曾出现在南方九个蓄奴州的选票上。1860年11月6日,林肯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斯蒂芬·道格拉斯,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的胜利成为压垮南方的最后一根稻草。道格拉斯落选后,奔走于各州,呼吁人民支持林肯,维护联邦的统一。[编辑] 南北战争主条目:南北战争在1860年的总统大选过程中,随着林肯当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南部的分离主义者开始谋求脱离联邦。1860年冬,南部七个产棉州南卡罗来纳、佐治亚、阿拉巴马、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和德克萨斯透过公民投票同意宣布成立美利坚联盟国(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或称“邦联”),但是时任总统的詹姆斯·布坎南和候任总统林肯均拒绝承认邦联。当林肯宣誓就职时,邦联已是既成事实,分离州拒绝以任何条件返回联邦。1861年4月,南卡罗来纳军队进攻联邦军队在本州驻扎的桑特要塞,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林肯立即召集了州长会议,派遣75,000人的部队收复要塞。随后,原保持中立的维珍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倒向邦联。1862年7月,国会通过释放所有奴隶的《第二充公法案》(Second Confiscation Act),但并未从宪法上废除奴隶制度。该法案的目的是打击奴隶主控制的叛乱州。林肯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它在道德上是邪恶的,与《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的原则相矛盾。在南方邦联州脱离之前,林肯只是反对将奴隶制度扩展到新纳入联邦的疆域,这是在联邦立法机构权力范围之内的事宜。但国会并没有宪法的授权去废除在南方各州业已存在的奴隶制度。因此,在1861到1862年间,林肯声称北方是为维护联邦而战。废奴主义者对他的立场持批评态度。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在废除奴隶制度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直接催生了美国宪法第十叁修正案。这一宣言把战争的目标明确地定义在废除奴隶制度。他后来说:“在一生中,我确信,我未做过比签署此宣言更加正确的决定。”在联邦军队经历过数次挫败后,林肯任命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为总司令,扭转了战局。1864年,林肯授权格兰特采用焦土战术,以打击南方的士气和维持战争的经济能力。联邦将领威廉·特库赛·谢尔曼将军的部队从亚特兰大向南卡罗来纳海岸进军的沿途,纵火焚烧了许多农场和城镇,给南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久久难以抚平的精神创伤。在战争进行的同时,林肯一直致力于和解,使国家重新团结起来。他提出了相当慷慨的条件,让战线南部的地区参加选举。国会中的激进共和党议员拒绝承认路易斯安娜、阿肯色和田纳西州在战时选举出的国会议席,但林肯否决了相关的法案。1864年的总统大选中,他成功连任。1865年4月4日,林肯由少数随从和法国大使陪同,进入已在联邦军队占领下的南方邦联首都里士满。在欢迎仪式上,他请军乐队演奏了邦联国歌。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联军队总司令罗伯特·李投降,内战结束。[编辑] 遇刺 林肯遇刺 林肯陵墓主条目:林肯遇刺案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剧院观剧时,被奴隶制度支持者、演员约翰·魏克斯·布思刺杀,次日凌晨不治身亡。[编辑] 身心缺陷林肯的长相常被政敌攻击,连名文学家霍桑也称其为其貌不扬,科学家曾针对两个林肯脸部塑造的石膏面模进行雷射扫瞄,发现林肯有半边小脸症的病状。当林肯的左眼往上瞟移的时候,右眼竟然会丝毫不动,即斜视的毛病。林肯左眼眶比右眼眶小,导致控制眼部垂直运\动的肌肉移位。亚特兰大总统山雕塑者格曾·博格勒姆认为林肯左脸不够成熟,未发育完全。林肯的脸部面具一为青铜另一为塑胶,现保存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除此之外在当时的医生以及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林肯患有天花、心脏病和忧郁症。[编辑] 精神遗产林肯被葬在家乡——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他的妻儿后来也被安葬于此。至今,伊利诺伊州的机动车牌照上自称“林肯之州”(Land of Lincoln)。历史学家称华盛顿为国父,林肯为国家的拯救者。在美国,每年二月的第叁个星期一是“总统节”,纪念这两位伟大的***。虽然未曾接受高深的教育,林肯具有卓越的口才和文采,直接的体现就是着名的盖兹堡演说。其中的最后一句话成为现代民主政府的定义之一: 要使我们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永生,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2] [编辑] 宗教态度林肯对基督教的态度:“ 《圣经》不是我的书,基督教不是我的信仰。我从来不可能同意基督教教条冗长繁杂的陈述。[3][4] ” — Joseph Lewis “ 但是我不能把良心的自由给了梵蒂冈教皇,和他的追随者,天主教徒,只要他们告诉我,通过他们所有的议事会、神学家和教会法规,他们的道德命令他们一有机会就烧焦我的妻子,扼杀我的孩子,割断我的喉咙。[5] ” 他在北方宣布解放黑奴以后,有一批马里兰州得到解放的奴隶送给他一本圣经。1864年9月8日《华盛顿早报》报道这事,记载着林肯的回答:“ 关于这本伟大的书,我只能说,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救主赐给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处都经过这本书传达给了我们。如果不是它,我们就无法分辨善恶。所有对人类福祉最相关的事,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都可以在这本书上寻到。[6] ” “ 别人宣称我不是任何教会的会友,这是事实,但是我从没有否认圣经的真理;我也从来没有对任何宗教有不敬的言论,更是没有毁谤过任何基督教的宗派。我自己不可能支持任何一位嘲笑宗教,或是宗教的公开敌人。[7] ” [编辑] 纪念地1867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兰开斯特县的县治改名为林肯市,并成为该州首府,以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坐落于国家广场,是全国最着名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拉什莫尔国家公园中的四位总统巨型雕像,林肯在最右侧。

《林肯传》目录及摘要

[if !supportLists]1   [endif]在哈洛德堡,她养育了八个孩子,并在当地民众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好名声一她的名字此前一度代表一种恶毒的称呼。日后,她的两个儿子成为牧师,她的一个外孙——其母正是她的那个私生女——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if !supportLists]2   [endif]亚伯拉罕林肯在印第安纳州这些年所受的苦,实在要比日后他所解放的数千个奴隶的生活要严重得多。

[if !supportLists]3   [endif]他的第一篇作文正是一 -份司量人们善待动物的呼吁书。由此可见,这个男孩已经显示出了人最珍贵的品质一那就是对苦难者的深深同情。

[if !supportLists]4   [endif]他所阅读的莎翁的作品,比他阅读的其他人的作品加起来还重多,而且莎翁的作品也影响了精确的演讲风格。即便在他入主自意之后,当内战所带来的重负与优道在他的脸上刻下痛苦的皱锻时,他依然挪出大量时间阅读莎土比亚。

[if !supportLists]5   [endif]从安妮离去那天开始,林肯就变了一个人。尽管他有时也能摆脱这种伤悼情绪,但是哀伤与日俱增,最后林肯成了整个伊利诺伊州最悲伤的人。

[if !supportLists]6   [endif]出于极度的失望,玛丽决定想方设法激起道格拉斯的嫉妒心,于是她向他的政治宿敌——亚伯拉罕·林肯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然而这并未能刺激道格拉斯回心转意。于是,她的猎捕目标,最终朝向了林肯。

[if !supportLists]7   [endif]从前山盟海誓的情事,现在变成了矛盾、争吵和挑毛病。林肯终于发现,其实他和玛丽在经历、背景、性格、品位和精神世界等方面,完全不同。他们总是互相激怒。林肯觉得这样的婚约应该结束,否则婚姻生活将是灾难性的。

[if !supportLists]8   [endif]现在我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生命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来平分我的感情,那么世上将不会有一张笑脸。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好转,可怕的预感告诉我,这不可能。我再也不能像先前一样了。我觉得如果死掉会好些。

[if !supportLists]9   [endif]“亚伯除了做梦,什么活也不擅长。”玛丽,林肯同意此言。林肯总是处于走神状态,他经常陷入抽象的冥想当中,而看似对周遭的一切具体事物毫无察觉。

[if !supportLists]10[endif]他的律师事务的收入本来就不多,为了付清账单,他经常得东拼西凑。如今他一进家门,就有一张数额巨大又毫无必要的账单来加重他的负担。他说这次他很悲伤。

[if !supportLists]11[endif]随着时间向前推进,林肯夫人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林肯的朋友们深深地同情林肯。他没有家庭生活可言,他也从不邀请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像荷恩敦或者大卫法官等来家里吃饭,他害怕会出事。

[if !supportLists]12[endif]在从1849年直到遇刺时的这段生命历程中,林肯的性格特质中最主要的,就是他那深不可测的忧伤。正常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感知或者估算出他那忧伤的深度的。

[if !supportLists]13[endif]那天下午,林肯进行了生平的第一次伟大演说。 在这一天进行演说的林肯,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林肯了——一个面对着强大的恶势力敢于悍然动容的林肯,一个为劣势种族请命的林肯,-个能被一种庄严的道德律令所感染并付诸行动的林肯。

[if !supportLists]14[endif]最终,林肯缓缓地站起身,对这群谨小慎微的人说,自己主意已定,就以“一幢内部分裂的房子,绝不可能长久屹立”这句话结束讲演,还说这是被全人类的实践所检验了的真理。

[if !supportLists]15[endif]报务员冲到门外,在楼梯口大声喊道:“林肯先生,你被提名了!你被提名了!”林肯的下嘴唇微微抖动,他的脸也红了。有几秒钟他甚至都喘不上气来。这是他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经过了十九年悲凉的失败,他在一夜之间就登上了令人晕眩的胜利之巅。

[if !supportLists]16[endif]此番离去,我不知何时还能回来。前方等待我的任务,比当年华盛顿所肩负的使命还要重大。上帝曾经帮助过我,今后没有他的帮助,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有他的帮助,我就不会失败。既然主能与我同在,那么只要你相信主,他也定会与你同在,你的一切都会好转的。让我们充满信心地希望一切终会变好吧!

[if !supportLists]17[endif]如果单看死亡人数,那么桑特尔要塞的轰炸无足轻重,因为双方皆无一人丧生。 不过要按它对紧随其后的一系列件的影响程度看,那么任何-场战役都没它重要。这是一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的开始。

[if !supportLists]18[endif]对于林肯而言,打击与失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这一辈子从没离开过这两件事。因此它们打不垮林肯。他对最终的胜利依旧坚信不疑,他的信心未曾动摇。

[if !supportLists]19[endif]全国上下心惊胆战。华尔街一片恐慌,江山社稷顿时陷入阴郁之中。林肯身体消瘦,形容枯槁。他说自己已经是伤心至极。

[if !supportLists]20[endif]林肯被悲伤击倒了,他的绝望感无边无际。他几乎无法投入日常工作。他的桌上堆满了等待答复的信件和电报。他的肉体有一种恐惧感,他怕自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也许悲哀要把他彻底征服了。

[if !supportLists]21[endif]我不能全凭自己独断专行,”林肯劝慰她说, “不过西华当然也不能。我所选定的唯一统治者,是我的良心,是上帝,还有那些终将明白这两样东西的人。”

[if !supportLists]22[endif]即便共和党内部,也开始对他有了意见:他们把他叫过去,强迫他离开白宫,让他改变政治路线,并且解散整个内阁。这是一个极其耻辱的打击。林肯承认,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没有什么事件能比这一次更令他痛苦的了。

[if !supportLists]23[endif]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不仅仅是一篇演说,它更是一个高贵的灵魂的神圣表达。苦难的历程铸就了它的伟大。林肯在无意之中写就了一首诗,一首史诗,一首宏伟、庄严而现丽的史诗。

[if !supportLists]24[endif]举国上下被起了一-阵愤怒声讨的高潮,公众叫器着要免他的职,不过林肯说:“我不能开除这个人,因为只有他还在作战。”当人们对他说,格兰特饮酒过度时,他却问道:“是什么牌子的酒我还想送几桶给其他几个将军呢。”

[if !supportLists]25[endif]“我们真切地希望着,同时诚挚地祈祷着,这场战争最酷烈的祸根能够尿快消除。但是,如果老天不愿如此,那我们将一直战斗下去,直到由奴隶们历经二百五十年的无信劳作所积累的财富全部被消灭为止,直到宝剑上每一滴战土的鲜血偿还掉皮鞭上每一滴奴隶的鲜血为止。”

[if !supportLists]26[endif]造成五十万人为之丧生的美国内战,就这样在一个叫怍阿波马托克斯的弗吉尼亚小村庄落下了帷幕。投降仪式在春天的个样和的周日下午举行,茉莉的清香充盈在空气中。

[if !supportLists]27[endif]林肯一生中最大的悲剧,不是他的遇刺,而是他的婚姻。当布斯向林肯开枪时,林肯并不知道是什么在击打他。然而在长达二十三年的岁月中,他几乎天天都在承受荷恩敦所谓的“婚姻不幸的严重恶果”。

[if !supportLists]28[endif]第二天,小泰德问一个白宫的来访者,他的爸是否上了天堂。对方的回答是:“对此,我没有任何疑问。”“那么我倒是挺高兴他走了,”泰德说,“因为自从他来这以后,就没有一天开心过。对他而言,这里不是个好地方。

[if !supportLists]29[endif]整个国家都处子一种异常激烈的情绪之中。历史上还从未有过此等壮观的舞礼。到处都有精神虚弱者由于压力过大而突然崩溃。纽约的一个年轻人甚至用刀片割裂了自己的咽喉,他哭道:“我要加入亚伯拉罕林肯的行列。

[if !supportLists]30[endif]当他在弗吉尼亚州的报纸上看到“自己亲爱的南方人民”觉公然反对他的行为,对他予以请责和否定时,失薯、绝望的情绪让他崩溃。他本以为自己将光荣地成为当代第二个布鲁圈和威廉退尔,现在他却发现,自己居然被骂成是胆小鬼、傻蛋、被金钱收买的卑劣之徒、杀人凶手。这些攻击就像毒蛇一般咬着他,这种滋味比死还难受。

[if !supportLists]31[endif]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自相矛盾、令人困感的流言之外,一个更加惊人的谣传出现了:士兵杀错了人,真正的布斯已经逃走了!

[if !supportLists]32[endif]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人能受到如同亚伯拉罕林肯一般的尊敬与爱戴;很可能,也同样无人能受到如同他妻子一般的猛烈诋毁。

[if !supportLists]33[endif]1876年,一个制造伪币的团伙曾经想要盗走林肯的尸体。这是一个非常刺激的故事,没有本有关林肯的著作提起过它。

说起林肯,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美国第16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这个出生在贫寒家庭,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的穷小子又是如何走到让世人所仰望的高度的呢而且还被称之为最完美的领袖。我想,这与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同样,也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分不开。

一、露西·汉克斯—林肯的外祖母,一个美丽又想认字改变命运的白人女佣

汉克斯家庭贫穷无比,男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机会,更不用说女儿露西了。露西的命运改变来自于法国拉法耶特将军。1781年,打完胜仗的将军受华盛顿邀请到教堂做礼拜,期间对7个有好感的女孩子献上了问候之吻。

露西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教徒当中有个农场主的儿子,是单身汉。他对将军的眼光深信不疑。因此聘请露西到家中担任女佣,即使家里女佣已经够多了。

这位牛津大学留学归来的单身汉有一天发现露西在书房看着图画书,看得津津有味,不仅没有责怪她,反而把门关上,坐在她的身边为她讲解书中的内容。露西趁机表达了自己想要读书认字的愿望!

单身汉是个合格的老师,露西也是个聪慧的学生,然而,幸福来得突然,同样也结束得快。露西发现自己怀孕了。单身汉分析了与露西的社会阶层差异以及娶了露西可能带来的后果。新鲜感不再后,便花了一笔钱将露西打发走了。

露西剩下了私生女南施,这个女儿便是以后大名鼎鼎的总统林肯的母亲。那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私生女的儿子也能当上总统。

林肯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思维能力与进取心方面不同于家族里的其他后辈,这该归功于自己的外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乡绅。而这也归功于露西,如果她是个又笨又愚的女孩儿,肯定不会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机会。

二、南施·汉克斯—可怜又短命的私生女,却坚信该让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露西因为未婚先孕,被称为“娼妇”,哪怕她美丽又坚强,经常被人告上法庭,被要求为她的罪行负责。

后来露西嫁给了一个名叫亨利·史帕罗的年轻人。女儿南施就归兄弟抚养。这个可怜又善良的女孩儿没受过教育,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22岁时嫁给了一事无成的“流浪汉”托马斯·林肯。

汤姆真的太穷了,花钱又没有计划,做事情又是半桶水,经常赚不到钱。南施的日子过得很是辛苦。林肯9岁的时候,南施因病去世。她的一辈子被贴上了“私生女”的标签,经常被辱骂,从来没有得过过幸福。

然而这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女人,不管多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临终时还告诫林肯姐弟俩“在未来的日子里,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记住平时她所教的道理,对上帝怀有敬畏”。

在1888年何恩敦出版的《林肯传》中,记载1850年林肯提到母亲时的悲伤,以及“我拥有的全部,和我渴望拥有的全部,都来源于我的母亲”。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南施对于林肯的影响力之大。

三、沙拉·布希 ——一个慈祥的后母,为林肯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沙拉是一个寡妇,也是汤姆的初恋情人。当南施去世一年以后,汤姆续娶沙拉,以求有人能料理家务。

沙拉的到来让这个家焕然一新,同时也改变了林肯的命运。汤姆是个目光短浅的人,不让孩子读书,好留在家里干活儿。是沙拉说服了汤姆,让林肯姐弟读书。哪怕是一个简陋的、流浪老师开设的小学校——其实也只是个低矮的小屋子,这也是来之不易的机会。

教育打开了林肯的认知之门,他逐渐喜欢上了读书。没钱买纸,便用炭条当笔,在木板上写字。没有课本,就找人借了一本,把内容抄在纸上。没有书,便通过当短工偿还的方式获得看书的机会。

林肯的父亲汤姆一直反对林肯读书,尤其是林肯读书耽误做活儿的时候。有一次,林肯讲书中的笑话,大家都沉迷于笑话,耽误了干活,被农场主责骂太懒惰。林肯回复农场主“我父亲只告诉我怎么干活,从没告诉我该怎么喜欢干活”。

生气的汤姆当着大家的面揍了林肯,林肯伤心地哭了,由此和父亲产生了隔阂。直到1851年汤姆去世,这隔阂都没有消失。如果这其中没有继母沙拉从中调停,父子的关系可能还会更僵。

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去华盛顿任职前,还特意绕道回去看望她的继母,和她道别。林肯所说的“我所拥有的一切,来源于我的母亲”,这个母亲,肯定也包含了这位慈祥的后母。

四、玛丽·托德——只教夫婿觅封侯的富家千金

林肯与初恋情人安妮约定,考上律师便结婚,当他还在努力之时,安妮却因为伤寒而去世。两年之后,也就是1837年,林肯到伊利诺伊斯州的普林菲尔德当了见习律师,经常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银行家千金玛丽因为与继母吵架,前来投奔在普林菲尔德的姐姐。她是一个美丽、受过良好教育但又脾气暴躁的富家千金。她的野心也与她的容貌匹配——和一个能当上美国总统的人结婚。

她的姐姐评价她是一个“我见过的野心最大的女人”。

1841年,林肯和玛丽订婚,然而到了婚期,新郞却逃婚了。他认为自己与玛丽各方面都不相配,结婚了也会相处得一塌糊涂。

玛丽却不这么想,她以进为退,先是同意解除婚约。脾气暴躁又傲气的玛丽要向其他嘲笑她的人证明,她一定能和林肯定结婚,而且非他不嫁。

1842年,玛丽用她最擅长的哭,让林肯愧疚自己的逃婚。著有《林肯传》的何恩敦曾说“我总认为林肯娶玛丽完全是因为道义”。1842年11月4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的林肯向玛丽求婚,玛丽吸取教训,要求马上当天就结婚。这天是林肯受人同情的不幸的二十几年的婚姻生活的开端。

林肯是个清贫的律师,玛丽开始后悔自己选错了人,可能不会有机会当上总统夫人,脾气更是暴躁了,经常有人看到林肯被太太赶出家门,甚至脸上被泼咖啡。连家里的女佣都做不长久,连林肯想请继母上门过圣诞节,由于玛丽看不起林肯家族的人,硬是不上继母上门。

林肯以基督般的耐心忍受下了这一切。林肯忍耐婚姻中的不幸的功力,在他的入主白宫期间也起了重大作用。

当林肯当选总统时,毫无施政经验,他的内阁成员对他多有轻蔑,比如后来当选国务卿的斯坦顿也是律师出身,他曾经侮辱林肯是“笨拙得像只长鼻猿”,林肯虽然伤心,也忍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对斯坦顿的任命是最为恰当不过的。

为了统一国家,林肯忍受的委屈不比在婚姻生活中的少。

同时,事实也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最伟大、精神最完美的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68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