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孩经常吵架,父母应该怎么办?

家有二孩经常吵架,父母应该怎么办?,第1张

我觉得家里有两个孩子经常吵架的话,作为父母,最好是当旁观者,不要去参与其中。因为只要你参与其中,肯定会有一个孩子认为你偏向的不是他。也会因为这个觉得父母爱自己没有那么多。从而在心理上会有更大的压力。

其实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家里的两个孩子相处是一样的,肯定是会有矛盾的产生,在不断的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会更进一步,所以只要旁观看着他们就好了,有可能他们吵架一会儿自己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呢。

两个孩子在吵架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他们伤害到对方就可以。吵架归吵架,不能动用武器。有的时候其实你可以当一个麻烦的制造者。专门去欺负一个孩子,看另外一个孩子反应。如果那个孩子主动去帮助他的话,就说明他们两个的感情很深厚,平时总是小打小闹。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老大总是最受伤的那一个,所以平时一定要多注重一下老大的情绪,因为在很多突发情况的时候,老大可能会是你最得力的帮手。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分析,尽量不要让最大的那个受委屈。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惩罚犯错误的那个孩子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就会挡在他的面前,不让你去打他。这就是家里两个孩子最亲切最纯正的感情。

不要想着在孩子吵架的时候,你一定要去主动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家长不掺和是最好的。但是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分别于两个孩子沟通和他们说他们两个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对方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其实都是可以听懂道理的。因为你发现只要父母不偏向,怎么样都好处理。

冷淡法

当孩子之间彼此吵闹,家长难以平复他们情绪时,不妨使用这个方法,雷同上面说的“time-out”。

也就是把孩子先分开,按下吵闹,但不要当时就问责哪一个,因为此时的孩子不冷静,肯定会争相跟家长讲自己的道理。

如果是3岁左右的孩子把ta安置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让ta独自待个3、5分钟,然后家长这个时候再把孩子叫出来向他们询问打闹的缘由,静下来的孩子此时也会想明白谁是谁非,才会梳理出对错。

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也不要做缓和状,表情语气要有几分坚定和严肃,否则会把之前冷淡的那几分钟的震慑前功尽弃。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相对延长冷淡的时间,5岁多到6岁的孩子可以让ta在卧室独自待个56分钟。

时间不是越久越好,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胆小一点的时间短些,胆大又皮的孩子可以时间长一些。

关在屋里的时候如果孩子在里面吵闹嚷嚷,家长要无视不理,不可搭话应对,只要等到“禁闭”时间一过,直接告诉孩子时间到了即可,其他就看他们反应,然后随机处理。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容易冲动,脾气大有攻击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暂时冷静下来,是特别有效的情绪管理办法,但这个方法不可回回都用,不然孩子时间长了就免疫了。

躲避法

当两个孩子吵闹时候,家长往往第一时间跳出来,不是训这个就是拉那个,为什么就不想着不去管,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一次。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其实孩子们之间的吵闹也是一种社交,只不过因为是孩子,不懂得冷静和变通,所以往往有了矛盾第一时间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每次家长都冲出来为孩子来解决,就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解决矛盾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依赖家长去为他们明辨是非,长期如此,也就回回吵闹回回找家长。

我建议家长们看见孩子吵闹,不妨假装看不见,躲避一旁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当然也得视情况而定,这种办法适合那种事态不严重的。

大部分孩子之间吵闹如果家长不列入反而他们会和好的更快,之间也不会有隔阂,更不会都觉得父母偏袒任何一方。

只需事后一旁引导他们碰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理,和兄弟姐妹玩的时候可以事先定好游戏规则,一来减少冲突,二来一旦有犯错的按事先的惩罚制度来办这样孩子们也能心服口服,彼此不怨怼。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带一个孩子就够累了,同时带两个孩子家里每天都是“灾难现场”,尤其是大宝和二宝吵架时,当家长的表示最头疼了。骂大宝,大宝觉得委屈;说小宝,小宝哇哇大哭。那么,当两个孩子吵架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晓敏也遇到了上述问题。自从二宝能走路会说话以后,两个孩子吵架早已是家常便饭。她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乖乖的大宝不见了,越长大却越不听话了。

其实,大宝二宝老是吵架,是因为: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兄弟姐妹是争夺父母资源的主要竞争者,和其他亲密关系相比,他们之间有着更强烈的冲突。

家有二胎,他们会因为年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争执,也会因为抢家里的玩具、零食等资源而动手,更会为了获得爸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而吵架。

最关键的是,虽然二宝出生后,家长心理上总想着要“一碗水端平”,但总会由于时间、精力等限制而忽视了大宝,导致大宝产生“爸爸妈妈被弟弟/妹妹抢走了”的感觉,从而嫉妒甚至仇恨二宝,不愿和二宝亲近、玩耍。

当两个孩子一起玩时,一旦年纪小的二宝触犯了大宝的“底线”,两宝之间的战争将“一触即发”。

两个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两个小孩。当大宝和二宝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得当,孩子吵完依旧相亲相爱;处理不当,孩子关系愈加恶劣,甚至“手足相残”。

孩子吵架,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

1、一味让大的让着小的

不少家长看到两个孩子吵架,首先想到的是“做哥哥姐姐的要让着弟弟妹妹”。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着大宝来一句“你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一点吗”,或者“弟弟/妹妹还小,还不懂事,你要有做哥哥/姐姐的样子”。

2、不弄清楚真相

也有的家长在处理孩子吵架问题上,不先将事情弄清楚,自己直接“站队”某一方。通常,家长都会选择让哥哥或姐姐给弟弟妹妹道歉。

4、不闻不问

觉得孩子闹矛盾很正常,不管孩子闹成什么程度,只会在一旁默默看着,也不问,更不管,直接等他们吵够、打够、哭够,然后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4、对孩子大发脾气

正在忙其他事情,一回头就看到两个孩子又吵架了,有些爸妈会瞬间“火冒三丈”,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着孩子就是一阵吼“吵什么?”“别再吵了”“再吵我打你们了”

5、动手打孩子

更有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看到孩子吵架,不仅大声吼孩子,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一人一巴掌。

孩子吵架,家长应该这样做:

1、不急着参与其中

大人之间会因为性格、处事方法等的不同而吵架,小孩之间吵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两个孩子吵架,未出现身体伤害之前,家长可以先旁观,不要急着介入进去。

2、让孩子冷静下来

如果孩子吵得特别厉害,甚至到了动手的阶段,家长就要开始介入了,并且先想办法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比如将他们分开或者带离“事发”现场。

3、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大宝二宝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不光要在心里有这个意识,在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时,更要对孩子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分别让两个孩子说清楚吵架或打架的原因,知道孩子们此时的心理诉求,并根据这个诉求想办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比如小编有个朋友饭饭,大宝4岁,小宝2岁,经常吵架,也动过手。但每次两个孩子打架时,她都会先将他们拉开,然后让他们都说一下为什么打哥哥/弟弟,然后再处理,而不是主观地去判断谁错谁对。

4、多从宝宝的角度想问题

孩子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如果家长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他们的行为,可能永远都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或那么做。

如果孩子吵架了,不妨先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做。比如二宝推翻了大宝刚堆的积木,可能就是想碰一碰,却因为没掌握好力度而导致积木塌了。

5、不忽视孩子的心情

另外,无论大宝还是小宝,都不要忽视他们的心情,多听一听他们的诉求,更不要着急下结论。

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因为抢玩具而打架,二话不说,将玩具没收。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次数多了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差距三岁以上,父母平时就要加强对老大的引导,给他立下玩玩具玩游戏的规矩,比如谁先拿到谁先玩,也可以各自玩各自的,如果想玩对方的需要经过允许。而且小孩的脸就像6月的天,忽晴忽阴。刚才还打的不可开交,一会儿就会玩得不亦乐乎。父母总是做法官来评判,或者做和事佬,就减少了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着讲道理、惩罚谁,而是处理情绪。冲突时,两个孩子都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即使是占上风的大宝。无论多么强烈的情绪,一旦被接纳了,就会很快降低。

最好不要去帮忙,让孩子之间自己解决。你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事情。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出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这样出去外面你也会很放心,其实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要过早的急于介入。孩子发生冲突,情绪有了波动的时候,这时候一旁的父母一定要冷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父母不是要做和事佬,而是要引导孩子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最好能够不偏不倚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对事不对人。不要让孩子产生,比如我比较小,我可以不讲道理。

明白了我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发生冲突的关键点,她就会把对方心里的想法,对我有益的说出来,让我理解,也把我为什么生气的关键点说给对方,让她理解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会先观察,看看他们各自的表现,有没有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吧。冲突,也是孩子自我提升的最佳时机。给孩子机会和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团结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家庭生活其实是特别锻炼人的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以后步入社会后更快的融入群体生活,并学会互帮互助。

第一,千万不要随意的帮助其中的任意一方,这样可能会在无形中形成偏爱和冷落

第二,将双方分开,分别对争吵的原因经过等进行询问,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要教会大的一方学会谦让,尽量的容忍小的,但不能因此惯纵小的,让他更加的肆无忌惮

第四,要让孩子相互之间充满爱和关心,而不是相互的嫉妒、争抢和吵闹

第五,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合理的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已出现问题就争吵

第六,可能孩子正在经历叛逆期,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一味地指责,要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来疏导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发生争执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所以每当发生争执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孩子、自己生气。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争执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父母的从中调解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父母能够用心引导孩子,他们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发生争执的原因

每个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还是因为年纪小不懂得控制自己,所以就会因为一些事情发生吵闹。另一方面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是孩子会发生争执的原因,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有些父母的性格急躁,他们的孩子就会形成火爆的脾气,有些父母性格温和,那他们的孩子就会温柔、沉默,这些都是造成孩子们性格差异的原因,所以孩子们发生争执也是正常的。

二、处理这种现象的方法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争吵时,父母首先要搞清楚发生争执的原因,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孩子,要给孩子“说话”余地,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在发生争吵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的思考,捋清事情的原委,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和谦让,是在原则问题上也要教会孩子,不可以随意让步。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父母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盲目的批评和寸步不让,会影响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狭隘的性格。

在生活中,父母不可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要让孩子远离争执是不现实的。因为人与人的交往都是会产生摩擦,孩子们不可能回避交往,自我封闭。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积极面对,在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时,善良理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0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