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这一句话相同的诗句

有没有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这一句话相同的诗句,第1张

一、首珠对

将叠词用在句首,最为常见。能够突出叠词所模拟的意象的情态,使诗句描写细腻,具有朦胧婉约之美。

片片花经眼,垂垂柳拂肩。(吴芾《暮春感怀》)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张籍《思远人》)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新亭》)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东流。(王昌龄《万岁楼》)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陆游《鹧鸪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

丁丁弦响村风急,灼灼桃花水岸香。(钱载《小店》)

二、腹珠对

将叠词放在句中,多是对前面词语作补充说明,进一层渲染意象。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杜甫《漫成二首》)

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唐白居易《江夜舟行》)

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陆游《夜登山亭》)

疏林红叶纷纷下,绕径黄花细细开。(王庭珪《九日登鸿飞台》)

远烟芳草年年事,明月青天夜夜愁。(陈襄《悼古》)

三、尾珠对

将叠词放在句尾。二字韵调相同,没有抑扬起伏的变化,所以用得最少。

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杜甫《城上》)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杜甫《绝句九首》)

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戴叔伦《哭朱放》)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许浑《早发天台寺度天姥岑》)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李绅《晏安寺》)

山鸟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王安石《送项判官》)

长白风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陈子龙《辽事杂诗》)

送项判官翻译

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

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注释

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泥滑滑:山鸟鸣声。

萧萧:马鸣声。

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强饭: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

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

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以后。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萧萧马鸣”出自《诗经·车攻》;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作者运用唐代诗人的句子,熟极如流,写情写景,妙到毫瑞,却又各不相犯,足见其艺术手腕之高。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第五句包括了两个典故:“十年”用《礼记·曲礼》中的“十年以长,则兄事之”;“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矜。”据《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这句是说,两人的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是临别赠言。第七句的“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原文:

送项判官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颔联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出处:《送项判官》宋·王安石。

原文: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译文:

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

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以后。

三四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