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当众批评。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读书年代,有多少老师是当众批评?有多少老师是私底下批评?绝大多时候是当众批评吧!
作为老师,我很多时候也是当众批评。其实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举个例子,昨天有个学生不戴红领巾被值日生扣了分,我批评他,顺带教育了全班同学,希望大家都引以为戒。
很多时候,当众批评的教育意义就在于此。
再说经常被当众批评。
按我的观察,经常被当众批评的大多数是调皮捣蛋,屡教屡犯的孩子。这类孩子才没有你说的那样自卑没信心呢!他们的心理素质强得很。记得有专家说过,那些常常被老师骂的孩子,长大往往很有出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耐挫力,意志力,承受打击的能力早被老师给骂出来了。有一定道理吧!
又按我的观察,自卑、信心不足的十有八九是胆小怕事或者是比较笨,内向,敏感的孩子。老师是学过心理学的,对于这类孩子,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总是当众批评的,我带的每一届都有这类学生,当众批评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
孩子不自信,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的强势、孩子自身的弱点、老师的打击都有影响。要想孩子自信起来,一定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多让孩子拿主意,尝试独立做事,做成事;另一方面可以请求老师帮忙,注意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与老师沟通,切忌带着不满和抱怨情绪,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自信起来的。
必须家长自己去找老师沟通,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孩子经常被责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我也遇到过,20来岁小姑娘,刚参加工作,一看见家长就皱起眉头,苦大仇深的,一个姓高,一个姓张,刚毕业的毛头孩子,摆起谱来简直不能忍。我家孩子成绩年级第一,男孩子偶尔小调皮,她们没有耐心,她们竟然用学生检举学生、学生出卖学生来相互制衡纪律,一度班级里都是“叛徒”和谄媚者,班级群体关系很恶劣。寄宿学校,觉得是班主任就和天王老子一样,把校园赋予的一些小公共权利当做大牌耍。 换座位,找人监视孩子、使绊子、指使蛮横的孩子打我家孩子,玩的非常娴熟。一次两次,我都耐着性子和她俩沟通,那个姓高的一见面就开始你家孩子这了那了巴拉巴拉一堆,忍无可忍,姓张的竟然还动手打人!第三次我就给两个年轻人分别上了一课,我希望她能摆正位置做一名合格的具备基本教师素养的人!我很是克制了自己,没有去教育局,但也一直保留着相关证据!也算是给她们年轻人一个机会……但愿她们现在以德配位!
这个问题挺心酸的,曾经我也感同身受。我的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不专心上课,在英语课的时候在画画,被老师当众罚站还被撕掉了本子。当时刚开学不久,刚满六岁,没有什么小学生的意识,我当时心疼的不得了,因为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一直都是听话的乖孩子,也不捣蛋。小学是不一样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必须认真学习,不管你是否捣蛋。孩子回家之后,我坚持每天鼓励他,跟他说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怎样做,一个多学就开始习惯了变好了,也极少被罚了。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隐约有一丝顾虑,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一直是敏感话题,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是 老师能教得了孩子,却教不了“豆腐心”的家长。
当下学校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词是一个热点,老师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而学生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弱势群体,年龄小,需要被保护。如何做到家长和学校有效的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呢?
为什么被批评,原因是什么?首先得明确这一点,当今 社会 纷繁嘈杂,人们的经济提高的同时,有些家长的教育意识偏离了主线。 有些孩子总是处于保护伞下舍不得半点委屈,由于在家庭娇生惯养的环境下,孩子慢慢会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习惯。
在学校这种群体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任性和自我,也许老师对于他一开始也会进行单独沟通,但是无奈没效果,所以会有了现在这个焦虑的问题。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性格自我,遇事斤斤计较,长着一副阳光男孩的外表,整天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吵架生气。比如 体育 课跳大绳是学生最爱,他要求只让十人跳,十人以外没资格。
性格态度不是一蹴而就,尝试改变需要持久,如果在三四岁性格养成关键期父母能够准备定位,及时给于正确的引导,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但是,如果问题出在老师身上,老师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当众批评,我觉得家长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询问原因,并且制订方案,请老师协助帮忙。
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碍于老师的颜面,或者不好直接与老师当面对质,很是无奈。但是我想说的是, 老师面对的是学生,一些单纯幼稚甚至有些鲁莽的群体,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来塑造他们的品性。
再差的老师也希望他的工作得到认可,付出的每一份努力能有正确引导作用,端正孩子价值观而提高时成绩,绝不是得过且过。
所以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建议家长在了解问题缘由后制订相关的教育方案,同时以谦虚的态度把想法告诉老师,请老师协助完成,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对老师“劈头盖脸辱骂”,不是说非要家长“尊师重道”,但是最起码的尊重应该要做到。
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多向老师沟通,询问孩子每个阶段的变化,这样既不会伤害了老师的尊严,还能教育了孩子,而且也能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待教育的态度,从而对孩子树立信心。
注意,家长给孩子指定生活和学习计划时,不能让孩子知晓,家长与孩子多方面分析被训的缘由,同时引导孩子向正确积极的方面去努力,让孩子有一个 健康 正确的心态,同时家长再与老师达成一致后,适当向孩子说谎。
往往善意的谎言能改变很多,比如“我今天和你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或者“今天老师说你哪一件事情做的不错,但是怕你骄傲,没当众表扬你,但是心里很认可。”
综上所述,孩子出现不自信或者受到批评的时候,家长应该理性分析问题,找到症结点,和老师有效沟通,配合孩子教育方向。
给于孩子积极的引导,哪怕被批评,或者遇挫折, 健康 的心态和抗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
孩子在班里班外如果总被老师当众批评,越来越不自信,这说明孩子在家都有不良的习惯,缺乏父母的教养。当孩子来到学校又把坏习惯带进了学校。孩子被老师当众批评之前,孩子可能都收到了老师多次责备的目光甚至点名提醒,孩子都不屑一顾,没放在心上,直到不良习惯放大。
比如一个丢东落西的小学生,不是忘了带本就是忘了带笔,老师发现了会想到是第一次,小声告诉孩子下次一定得带来,不然会影响学习的。结果到了第二次,没带语文课本的又是这个孩子,老师就可能会大声问道:为什么又把书丢在家里了?你看什么?孩子可能会说他昨天晚上在家学习语文忘装进书包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下与孩子的家长电话沟通的,让家长在家操心点,让孩子把学习后的用具全部装进书包。像这种当众批评是不会让孩子不自信的,这里就是家长的责任了,家庭教育有点缺失了。
至于有些孩子三番五次地在班上不听老师讲课,甚至在下面做小动作,与前后的学生说话,这可是犯的是学知识的大忌。老师与家长沟通过仍然无济于事,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的学习,老师会慢生细语地教育他(她)吗?再不批评,自信什么时候也找不到。
我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五年级了还经常丢三忘四的,课堂纪律差得很,开始课下课上警告他,接着大声批评他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于是电话联系家长。这位家长倒不错,很关心孩子,来到学校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她说她是光顾开美容店挣钱了,自己有责任。当她看到自己孩子做的作业和写的作文时,这位母亲落下了眼泪。我说这几天你什么都不要干,来学校陪读吧。母亲陪了儿子几次,后来这个孩子的课堂纪律好多了,作业也好多了,孩子的自信也找到了。
当众批评要看什么情况,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当家长与老师齐心管理孩子时,孩子的自信不是就来了吗?
感谢回答这个问题,孩子总是被批评,首先就要了解下原因,为什么会被批评,孩子如果不愿意跟你说明,就要询问老师和同学,是课上调皮捣乱,或者孩子经常犯某些错误。根据自己了解的结果去和孩子进行沟通,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批评他了,孩子已经不自信,不能让孩子继续受打击,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犯了错,帮助他改正就可以了,让他知道这些错误不能在犯,同时培养孩子的自信新,平常生活中多鼓励下孩子。其次就要和老师协商了,老师的教育方式有一些问题,需要你来协商,批评教育不要总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经常性的打击孩子的自尊,对孩子有害无益,可以找学生单独聊,也许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帮助孩子改正才是重要的。
孩子越来越不自信的原因如果出在老师总是当众批评孩子, 家长要从根源上来想办法 ,去解决老师当众批评孩子的问题。
1,跟孩子深聊。
家长一定要先跟自己的孩子好好聊聊,了解一下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孩子。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原因, 比如上课总是乱说话,比如总是走神等行为问题,要让孩子明白,导致现在结果的原因是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再出现以前的行为。
如果是其他同学总是骚扰孩子 ,导致孩子上课不集中,引起老师的批评,家长要想办法跟其他同学或者其他同学的家长聊聊,解决问题,或者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跟同学的关系。
如果孩子说是老师故意针对他 ,家长要跟老师和其他同学去沟通核实一下情况,如果孩子撒谎就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确实有老师针对孩子的情况,就想办法跟老师沟通。
2,跟老师沟通。
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家长要先听老师说,谦虚的听,不要表现出来不耐烦。
如果确实自己孩子身上有问题 ,就跟老师说我们会帮助孩子改掉毛病,也希望老师帮助我们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我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如果经过多方核实老师针对自家孩子 ,家长要跟老师好好聊聊,看能否改变老师,如果能改变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改变就反馈到学校,让学校解决问题。
孩子的事情没有小事,如果是故意针对孩子,对孩子的伤害会非常的大,不但会影响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而且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无法抹掉的伤痕,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
如果学校也解决不了问题,家长甚至可以考虑帮孩子换一个班,或者换一所学校。
3,跟孩子同学沟通。
为什么还要找孩子同学沟通呢?不管是自己孩子或者是老师,都可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讲,只有其他同学才会站在一个相对来说更“中立”的立场来评论这件事。
家长可以综合自己孩子,孩子同学,老师三者的话,找出来老师批评孩子的真实原因。
1,是孩子的问题 ,不要回避,要坦诚的跟老师道歉,并恳求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这一步很重要,只改变孩子不改变老师也是不行的),恳求老师尽量少批评孩子。要求孩子慢慢的改掉身上的毛病,错误的行为。
2,是老师的问题 ,尽量好商好量的跟老师沟通,不要急躁,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诚恳的跟老师沟通,如果老师能够改变是最好的。如果不能改变,再找学校解决问题。
持续的批评教育很难有效的教育好孩子,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无法恢复的伤痕,希望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尽量的杜绝这种教育方式,还孩子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
一是如何让老师不再继续当众批评孩子;
二是如何帮助孩子重塑正确的自我评价,提高自信。
有些家长很不以为然,谁还没被老师当众批评过?老师还愿意管孩子,说明老师比较负责任。如果老师不批评孩子了,家长才该哭呢。
我们承认,大部分老师批评孩子时,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还没有建立,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评价的影响。
如果是鼓励还好,如果是批评,如果孩子的反脆弱性比较差,不仅容易造成厌学、不自信,还容易造成永久的心理伤害。
我不是夸大其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关于这一点,我在下文会讲到。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解答一下一些家长的疑惑: 当众批评孩子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我们要阻止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要阻止,而且非常必要。
孩子是在学校和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之间切换的,如果在学校里,他受到的是批评、指责、否定、质疑,那么回到家里,不管我们再怎么夸奖、表扬、鼓励、肯定,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所以,阻止老师的当众批评至关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1从老师、孩子、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孩子被批评的真相
老师批评孩子时,我们并不在现场,所以对于当时的情况并不了解,仅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是不客观。
不是说孩子会说谎,而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有局限,会在叙述时掺杂自己的理解,无意间就歪曲了事实。
既然如此, 为什么还要和孩子沟通? 因为这样能帮助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为下一步采取的行动方案打好基础。
同理,和老师沟通,可以明白孩子的哪些行为触动了老师的底线,老师批评孩子的依据是什么,而这些都是家长要了解的。
为什么还要找孩子同学沟通?因为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师,都有可能在沟通时维护自己,而 其他同学作为第三方,相对来说更“中立”一些。
2和老师沟通解决,不护犊子,也不委屈孩子
在我们的眼中,老师不仅要教孩子知识,更要帮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们也常说,老师是润物细无声。
可是,如果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当众批评孩子,而且还不止一次,甚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那我们家长就必须进行干涉了。
但是如何和老师沟通是一项技术活,也要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老师愿意讲道理,家长可以这样和老师沟通。
第一步,点明孩子的错误,并对老师的批评表示理解和感谢。 毕竟,不管老师的方法对不对,出发点是好的,盲目指责只会让情况更糟。
如果家长对老师表示同理,老师也不会让家长太难堪,而且,还有可能说出更多掏心窝子的话。
第二步,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需要同时满足老师和孩子需要,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老师觉得可行,孩子也愿意配合,结果才会好。
与此同时,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要及时向老师表明,自己一定尽全力配合,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
第三步,提出小小要求,用暗示、课后批评,代替当众批评。 虽然我们不提倡当众批评,但这确实也是老师震慑学生,维护课堂纪律的手段。如果不想让老师当众批评孩子,就需要帮助老师找出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可以和老师、孩子约定好,当孩子在课堂上捣乱了,老师就要制止,并维护课堂纪律时,可以用目光示意、敲桌子、轻怕后背等方式来提醒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老师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人,但如果老师难以沟通呢? 就像朋友女儿乐乐的经历,给我们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乐乐比较胆小、敏感,曾经因为数学考得差,被数学老师刁难。在课堂上,即使乐乐没有举手,老师也非要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错了,就当众批评她。
朋友知道后,和老师进行了第一轮沟通,结果导致乐乐又因为向家长告状,被老师继续批评,还暗暗被同学孤立。
因为这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学校并没有对他的不当行为进行处理。 到了最后,朋友只好选择了替孩子转学。
如果多方核实后,证明老师是在针对自己的孩子,而且沟通无望的话,家长必须站出来,及时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是反馈到学校,请校方帮忙解决,还是给孩子换一个班,甚至是转学,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因此让孩子继续接受不公正的待遇。
3和孩子沟通,先使其放下警惕,再共同解决问题
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如果我们一味的说教,孩子会认为,我们和老师是一伙的,甚至是老师的“帮凶”。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 可以调整一下对话内容的顺序,先让孩子放下警惕。
具体可以这样:
第一步,不盲目维护老师,指出老师的不当之处。
多次当众批评孩子,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老师的这一行为显然有不当之处。当我们客观地指出这一点时,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可能会立刻改变。
孩子刚才可能还在想,自己要如何反驳家长的话。可是下一刻却发现,家长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他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对抗了。
这样做,并不是鼓励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或者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而是希望家长能传达给还能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 “你受的委屈我都知道”。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反思,找出家长和孩子各自的问题。
孩子被批评,绝不仅仅只是孩子一个人出了问题,家长肯定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反思,找出各自的问题。
以前孩子出了问题,我们会要求孩子自我反思,这实际上是把责任完全推给了孩子。但是现在, 我们和孩子一起反思,就让孩子认识到,这不仅是他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全家的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避免陷入“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这样的思维误区,还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
第三步,配合老师的意图,与孩子一起解决校园问题。
进行了以上两步后,我们再和孩子探讨老师的意图问题,孩子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而且孩子可能会主动的说:“我知道,老师是为了我好。”
在这一步时,我们不要单方面去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先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再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老师配合我们,没有在继续当众批评孩子,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增加。
因为就算老师的批评是导致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也绝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孩子的自我评价偏低。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孩子的自我评价。
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开始。
第一步,找出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负面评价。
比如,有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习惯性的自我否定,说一些类似于“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太笨了”的话,家长就可以提醒孩子,抓住这些话,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然后, 像一个侦探一样,一句一句检查,看看这些话是否有例子证明。 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口中的负面评价并不是真的。
第二步,将负面评价转变为积极、正面的说法。
语言的力量真的是非常强大,有时候仅仅只是改变一个说法,就能影响我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口中都是积极的话,那么他的状态也能很快自信起来。
第三步,建立心锚,帮助孩子用心锚找到自信。
心锚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可以想象为某一心情、行为、表情的链接。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个工具,就像牙刷,建立心锚的结果就是,看到牙刷就想到刷牙。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而且也不用大脑做过多的思考,是直达潜意识的,所以用这种方法,提升孩子的自信,效果很快。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让孩子回想一个他最自信的场景,这个场景最好能够引发孩子的强烈情绪。同时,可以做一个动作链接 ,比如,十指相扣,或者微微点头,摇头晃脑,任何动作都可以。 然后,再重新回到当下 。
停顿一会儿后,可以让孩子,继续进行这样的练习, 不断地回想自信场景——做一个动作——回到当下。
这样做并不是闲得没事干,而是故意在潜意识中埋下了一个关于自信的情绪体验,而孩子设计的小动作就是自信的提取密码。
当孩子需要提醒自己要自信时,不需要耗费太大的意志力去说服自己,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只要一个小动作,就能让自己联想到自信的感受,从而变得自信。
结束语:
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这是一个需要长久努力的事情。希望家长能多一些耐心,不抛弃,不放弃,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
被人当众批评,没有人会喜欢,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自信心都会极大的受损,换老师、换学校,肯定是不现实的,那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去面对,谈谈我的看法吧!
1、老师不光教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教育的智慧在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如果靠着当众批评就能教育好孩子,那这方法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既然遇上了这样的老师,建议家长和老师沟通一下,核心意思就是,越批评孩子越厌学甚至逆反,这肯定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同时,家长必须诚恳的告诉老师,一定尽全力配合,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毕竟,总被批评肯定是有原因的。
2、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应该比较清楚,总被批评,家长一定要找到原因,多跟老师或者班上的孩子聊聊,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不要总是以父母的眼光去看:我家孩子挺好的!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核心是跟孩子达成一致:你是爸爸妈妈眼中最出色的孩子,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小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改掉它,爸爸妈妈看好你。从孩子自身着手,改变孩子在老师眼里的固有印象。
3、让孩子有个与众不同的特长。平常报了各种兴趣班,有时候能够让孩子在文艺演出、运动会或者机器人比赛等不同领域,积极参与甚至获得奖项,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升,因为同学的掌声就是最好的鼓励,同时,也会让总批评孩子的老师看到孩子的另一面。
总之,想要孩子不总被批评,最重要的还是改变孩子的现状,改变家长的配合态度,如果做不到,可能这个老师还是会批评!
孩子总被老师当众批评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可能老师对所有同学都是当面批评。不一定全是针对你的小孩。而小孩回家后说给家长听,误导了家长,这时我们家长就要去学校跟老师做一个沟通。与老师说明当众批评对学生的一些影响,这时老师也可能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同时我们要教育学生说这老师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是针对你,从而消除学生在心理上面的负担。其次:在家里教育好学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不要让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学校,影响其他的同学。同时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提高学习成绩,主动回答老师问题,对老师有礼貌。学生自己改变以后,老师肯定会看得出来学生的改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时候老师一定会表扬你的小孩,那么你的小孩的一些想法就会马上改变。他就会变成一个乐观上进有爱心的小朋友了。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心理生理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冲动、任性和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虽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或技能力较差。多动症是"儿童活动过多综合症"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行为障碍。最早为德国霍夫曼 (1846)所描述,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统计的患病率也各异,多数学者认为患者人数3%左右,男女之比为5:1-9:1。各国对此病症的命名尚未一致。在英国多称"多动症",美国曾以"脑损伤"、"轻微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等命名。近年来多以"注意缺陷障碍"命名。
儿童多动症有何特征
1活动过多:从小就兴奋多动,最引人注意的是能走步时就好跑动,或爬上爬下,不能静坐。在幼儿班不能安静听课,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影响课堂秩序。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在家时则到处奔跑,活动不停,想干什么就马上干什么,乱翻东西,对图书、玩具等毫不爱惜,片刻也难于安静。
2 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平时对作业记不住,并粗心大意,边做这玩,随便涂改,拖拖拉拉不能完成作业。轻症患儿,当他们感到有兴趣活动,如看电视、听广播故事时尚能集中注意。
3 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4 学习困难:本症患儿大多智力不低,但由于好动贪玩,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学习困难、不专心、成绩不好,造成父母的重负担。需经常严格督促他们学习,尽管如此学习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甚至多数功课不及格。部分患儿可有种种认知功能障碍,如:临摹图画作业困难,阅读、拼音及书写困难;或有视觉动功能障碍是分不清左右,将"6"读成"9",把"D"看成"B";或有空间定位障碍,如文字倒读、反写字等;或伴随构音障碍、口吃、言语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抽象综合能力差。
5 行为问题和适应困难:行为问题不少,如说谎、逃学、好挑起殴斗、惹事生非、偷窃等。或在外游荡不国家,养成坏习惯。由于行为问题及学习不好,因而适应学校生活困难.不易教育和管理,不遵守纪律,干扰别人,影响较大的患儿往往与别人相处不融洽,不讲礼貌,欺侮弱小,惹人讨厌。因此朋友少。本症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抓紧教育,预后尚好。
6 难以做到眼手协调和保持平衡,特别是在涂色、剪纸、系扣子等活动中明显感到困难。控制力差。
7 不守纪律,行动顽皮,消极,不顺从。
8 行为跋窟,爱指挥别人。
9 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好动的儿童与多动症儿童有何区别
一般来说,小儿活泼、好动甚至顽皮,都是孩子的特性。目前,不少家长见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课上做小动作或作业敷衍了事、成绩不佳而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到处求医服药。但是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真正的多动症只占其中的l/3,其他2/3的儿童都是属于贪玩,缺乏学习兴趣,或有其它精神玉生问题。孩子顽皮好动与多动症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 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的孩子无不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孩子最喜欢看的**、电视、连环画、棋类游戏等,也不能专心致致欣赏;但顽童却全然不同,能一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这说明多动症儿童具有注意力缺损疲状,而顽皮儿童的注意力完美无损。二者上课及作业时虽然都表现为不能安宁,但多动症患儿是注意力缺损所致而顽皮儿童则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引起起的。因此前者应给予相应治疗,而后者应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2 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顽皮儿童的特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常呈冲动式,杂乱,有始无终。
3 自制能力。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安分守已不再胡乱吵闹;而多动症儿童则无此能力,经常在一些严肃的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来。
4 某些药物的应用。如巴比妥类药物的诊断性应用,顽皮儿童服巴比妥类药物后即镇静欲睡;而多动症儿童服用后却更加兴奋不宁。
5 某些动作的差异。正常儿童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6 动作发展上。少数多动症患儿动作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扣纽扣、系鞋带动作缓馒,跑步常摔跤,写字、用剪刀动作笨拙;顽皮的孩子没有这些运动缺陷。
儿童的心理发育决定了儿童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常在玩耍中逐步获得知识,渐渐聪明起来。这也就是说,好动、顽皮是儿童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对于儿童的好动、活泼应视为好现象、好倾向,应正确引导,不能厌烦阻止,否则将会妨碍儿童智力及心理的正常发展。每一个家长,对于顽皮儿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应该掌握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征,加以耐心引导。
多动症儿童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由于不少多动症儿童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和遇到挫折,因而长期生活在失望、烦恼和愤怒之中。这种心境使他们养成孤僻、敏感、多疑、性情暴躁、脾气古怪以及与别人格格不入等个性的特点。他们有时也为避开紧张处境和惩罚而欺骗、说谎、逃学、甚至离家出走。
由于人们对多动症的理解有所不同,诊断标准的掌握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发病率的估计出入较大,从01%到20%说法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发病率在1%到10%之间,发病者大多为男性儿童。
儿童多动综合症一般不会进行性恶化,在青春期以后多数患儿会病情好转。活动过多的症状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异常可继续存在。有人观察约1/3的患者不影响智力,1/3有学习困难和攻击性行为,约1/3-1/6出现其它精神症状,可能成为成年期某些精神病的先兆。有的进入青春期有违法行为,据国内教养所统计,440名中有100名在儿童期有多动综合症。
投诉或者举报
正确做法
1、询问孩子一下当时的情况千万不要劈头盖脸的大骂孩子,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当时可能害怕了,答应不说话了但是以后还是会改不了这个毛病的。所以给孩子话语权,问问孩子说了什么,和谁说的,因为什么说,说完之后有什么结果,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个行为习惯的不好。
2、和孩子做角色扮演和孩子做角色扮演游戏,记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中有一集就是爸爸妈妈做小学生,让大头儿子做老师在上面讲课,不过爸爸妈妈可不是很安静的听课,一会儿说话,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打架,一会儿乱扔书本,这样行为让作为老师的大头儿子讲课讲不下去,爸爸妈妈趁机教育儿子,你课堂上的这些行为也很打扰老师上课。所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说话的时候老师的感受,或许他可以从内心承认自己的错误。
现在已经是第一学期末了,如果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影响这名学生的成绩的。老师提醒并教育这名学生,说明老师很负责任。这名学生哭闹,说明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家长应帮助他认识到错误,并认真听讲。其他同学不能受他影响,要专心听讲,这位哭闹的学生由于大家都不看他,慢慢也就不闹了。
我觉得面对这种情况不能用暴力解决,当然也不能纵容,但是我觉得孩子归孩子,调皮是调皮但不能用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暴力对待孩子,但是我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慢慢改正而不是这样强制的对孩子,一种习惯并不是用暴力与强制就能解决的,应该慢慢的纠正,暴力和强制不仅不能纠正孩子还过于过分还有可能扭曲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恐惧与憎恨,我觉得应该慢慢改,而不是逼迫,更不能纵容。
我觉得这个案例两个人都有责任,首先,这位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上课吵闹,又屡教不改。但这个老师强制性的将学生拽出教室赶出门口也有一定责任。
培训什么的,我不是一个老师,我只是一个初中生而已,启示什么的就没有了,但是,孩子往往能更了解一个孩子的真正内心!希望楼主能采纳
学生吵闹,你首先就不能慌,要有自己的立场。先不要说话,看他们还在不在吵,若还是原样子,就不能心慈手软了。把几个行为最恶劣的叫出来处罚处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威严,而不是看着你很好欺负。学生上课不听,也要常常自省,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是不是自己也喜欢这种课堂?若自己都不赞同,那么就怪不了学生了。上课气氛要活跃就要多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并且能从中学到课上应学的东西,不能死板。还要扩充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得空时和他们聊一聊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增加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要正确的告诉同学们不要时常当个小间谍,会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出了比较大的事情时再告诉你,比如说打架等,开玩笑的一些事就不必了。在平时,也要多和孩子们亲近亲近,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这样也会让你在学生之间树立威信与友好的形象。
总而言之,就是该凶就凶,但方法也要合理。告诉他们一个人有了知识是多么重要的。多表扬他们,但不可使他们骄傲自大。最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他们犯错误了,要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还有什么疑问再问我吧!先帮到这
小学生是最难管教的,因为小学生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还专门跟老师作对,老师又不能把他怎么样,到了初中到了高中,孩子基本都懂得害怕,但小孩子不知道。老师制定一个政策也是为了限制孩子不听话吵闹的这种情况,但是客观的说,一个孩子犯错全班受罚的这种有一些不恰当。
自己小的时候就记得自己班上一次古诗文的考试,就是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默写两篇古诗,虽然现在看来很简单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个不是一个小事情,老师说全班如果考得好就增加一节体育课,大家很开心,但老师接着也说了,如果全班有多少个超过不及格的,那么全班受罚减少一些体育课因为有赏就有罚,大家心里倒是很复杂,但是更多的人想自己不能拖后腿,所以这个有了一定的作用,当时还就真的达成了这个目标。
由此可见,这种规定有一定的规范秩序的作用,让学生更听话,但是如果场面是不可控的,学生是几乎达不到这个目标的,那就没有什么用,比如说一人犯错全班受罚,他就真的有那种调皮捣蛋的,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大局观,他想说话他就说话,至于全班会不会因为他受罚他没有那个心理,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他没有那么强的融入心,可能到了初中到了高中,如果一个团体之中有一个人犯错,导致全团队的人受罚,那这个人会感觉很尴尬,它就会控制这种行为,但对小学生来说影响很弱。
应该让小学生受到一定的规范,但是也不能通过这种扩大错误的方式来限制,因为小学生不懂那么多,与其这样你还不如用奖赏的方式,如果全班老师听课不捣蛋的话,那就给学生少留一些作业,或者说多奖励一门体育课之类的,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正向激励比负激励效果要更好,这是管理学生的规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