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对理想校园.理想老师.理想班级或理想课堂的理解(1200字左右)(在2月24号前回答我急用啊)

谈谈自己对理想校园.理想老师.理想班级或理想课堂的理解(1200字左右)(在2月24号前回答我急用啊),第1张

1 每当想起教师这个伟大的名字时,我心里不禁油然而生的想起我的语文老师蔡梓楠,他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他从不严厉指责和训斥犯错的同学,他总是循循善诱地做好思想工作,使同学们自觉的认识错误。

来自:作文大全  我们班是学校编的慢班,调皮捣蛋的同学较多。记得他刚来教我们班的时候,我们班某些同学上课前还在那边“起舞弄清影”,刚好被老师撞个正着,同学们都以为“难逃此劫”了,老师肯定会大发雷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却微笑地说:“同学们有此雅兴,怎么不请老师分享呢?”听完这番话,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了,我心里好像也有一股暖流穿过。老师抓住这个机遇说:“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老师说完这番话后,同学们自觉认错了。此后,这种现象在我们班销声匿迹了。我过后回想,老师善于抓住机遇,引导教育同学,又不会使同学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老师真的是用心良苦。

来源:作文网 zuowenchazidiancom  思想上蔡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教学上更是尽职尽责。在秋冬交际之时,老师感冒了,咳得很厉害。但他还始终坚持给我们上课,虽然他在讲课时声音很小,但我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几次我看见他那憔悴的脸庞,显得疲惫不堪。而老师却不以为然的继续讲课,直至课完。后来,我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蔡老师已经连续打了三、四针了,但他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我心里不禁想起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红烛—是老师最好的象征啊!

作为教师,我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他像一盏明灯照耀我前进,启迪我走向成功,把我从一名“坏学生”,教育成优良生。初一、二的时候,我思想没有开窍,做什么都为所欲为,结果什么都“坏”,一无所长。但蔡老师并不这么看我,而是教育和引导我,并且努力的挖掘我的“闪光点”,给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从上他的第一课时,他就让我出尽了风头。渐渐的,在老师的“重拳之下”,我终于“甘败下风”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还有谁说我一无所长,是“坏学生”呢?我今天有这样的成绩,都是老师引导我的结晶啊!

蔡老师在作文方面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帮助。在他的悉心引导下,我们惊喜地发现,那被同学们视为洪水猛兽的作文,竟是如此的美妙与新奇,它就如一幅人生的画面,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与创作,才能在画面上留下自己所满意的图案。于是大家奋笔疾书,同学们交上去的作文,老师都会精心给我们批改,好的在班上公布姓名给予肯定,或者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的宣传栏里,并把最优秀的推荐到报社去。这使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倍增,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很快提高,第二次月考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品参加全国《白桦林》文学大奖赛,现已进入了决赛,这多亏了蔡老师。我有这样的成绩,老师,你功不可没啊!

蔡老师,你把全部的心血都付在我们身上,你为了我们,为了这群不太懂事的孩子们,呕心沥血。蔡老师,你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我们敬重你,我们永远祝福你 

2 孤独地站在这讲台,掌声还没有响起来,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姐妹弟兄们,别说你的掌声我无所谓!

俗话说,好戏在后头,但愿不出丑。我是最后一位选手,来自新盛中学的冉启兵。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向往的课堂。

曾经年少爱追梦,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伟人,后来高考时只考了一个师专,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我的伟人梦;之后我又梦想成为伟人的丈夫,可我没有姚明那样高大威猛,又没有刘德华那样英俊潇洒,没有彼尔.盖茨那样富甲天下,结局可想而知,黄粱美梦再次灰飞烟灭。最后,1998年的第一场雪还没有下的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被赶上讲台,当上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顿吃不饱,四堂要你吹的老师。

当爱已成往事,我不能不面对现实,既然做不了太阳,只能做一个星星,我就要做一颗最耀眼的星星;既然做不了长江黄河,只能做一条村头的小溪,我就要做一条最快乐的小溪;既然做不了参天大树,只能做一棵小草,我就要做一棵最顽强的小草;既然做不了伟人,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师,那么我就要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怀着这种理念,我开始我的漫漫求索之路。我梦想着我的课堂能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那干涸的心灵;我梦想着我的课堂能像初升的太阳,照亮学生心中的阴影;于是我废寝忘食,虚心勤奋。从魏书生那里我学到了课堂的浓浓的民主气氛;从霍懋征那里,我学会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从于漪那里,我学会了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就这样几年如一日我苦苦追寻,痛并快乐着。

追梦者人生的道路上总是那样坎坷不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一次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诉着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居然听到的课堂上有人唱歌的声音。原来是我班的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唱歌,我勃然大怒,当面讥讽道:原来这位同学唱歌的声音比猪叫还要动听。当时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同学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的脸上挂着胜利者满足的微笑。不过接下来,我马上尝到了冲动的惩罚。此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来上学了,是我亲手伤害了一个学生宝贵的自尊,我追悔莫及。在一个血色的黄昏,我怀着深深地忏悔和无比的眷念给那位同学写了一封信:没有告诉我一声,你走了,这些日子又增添了对你的怀念,我想对你说,回来吧,我会好好爱你,可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样的无力,我又想干脆把你忘记,可我不能欺骗我自己。

过了很久,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日子,我收到的他的回信:“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可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我含着泪,读完了他的来信,心中愈加自责。从此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没有责骂,没有讥讽,有的是欢笑和和谐;理想的课堂应该没有高高在上,有的是平等与民主;理想的课堂应该没有任何偏见与歧视,鲜花和小草都能拥有阳光;理想的课堂没有任何的急功近利,应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

老师们,姐妹弟兄们,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艺作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携起手来一同追求理想的课堂吧。相信在山的那一边一定有我们心中的海洋。

3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际还镶嵌着几颗稀落的残星。周围一片静寂。阵阵清风,扑面而来,似乎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似乎蕴含着花朵扑鼻的芬香,又似乎想要唤醒万物。我和伙伴们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来到校园中的草地上,开始我们的早读,渐渐的,草地上的人越来越多,朗读声越来越响。学校没有严厉死板的校规,因为唯一可以限制学生的不是校规而是每个学生心中的自觉性。  

  学校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这是一座回字形的建筑,四面错落,中间有一个音乐喷泉,正面有长长的台阶,干净而宽阔,在平时可以坐在上面发呆、看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偶尔会有鸽子飞落,停在你面前悠然的散一小段步,当你伸出手时它会歪着脑袋看看你,然后飞走。图书馆的里面宽敞明亮,安静自由。午饭后,学生们可以在浩如烟海[注: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的图书中畅游。如果有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学生,可以去科技生态馆。这个科技生态馆就好似王子与公主的城堡,它有三层,第一层是展览大厅,它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陆地厅,它向学生介绍了地球上各种的植物与动物。另一个是海洋厅,它如同一个迷你的海洋馆,数不清的海洋生物在里面繁衍生活着。第二层是实验大厅,里面有许多不同的实验器材,供学生们使用。第三层是天文台,里面有各类的望远镜。  

  下午,我和伙伴们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专心的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  

  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晖中,同学们三三两两[注: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地在校园内漫步。晚风徐徐,送来阵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更觉夕阳无限好。  

  在晴朗的夜晚,小星星眨着顽皮的眼睛出现在黛色的夜幕上。我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写作业,没有老师的督促。  

  夜是静的。明月飘在深蓝的天空中,渲染出一圈冰冷的清辉。群星璀璨。星光在屋顶上、草地上跳跃着。一切是那么的可爱静谧,如同神话般浪漫。我与伙伴们漫步在古韵悠悠的小桥,在这桥上我们将带着真诚,怀着希翼,揣着梦想,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4我想修建一座美丽的、功能完备、现代化的学校。使到这里学习的同学都生活愉快,心情美好,学到更多的知识。

门面是主要的。迎接我们的不再是那又大又厚重的铁门,大家可以通过常春藤缠绕的拱形门,穿过好几条绿茵如带的小路,通向校园内的各个角落。校园中央是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上铺上了绿色环保型地板,当我们在上面奔跑、游戏、做操时,脚底感到柔软舒适,即使摔上一跤,也不再头破血流了,大风吹来时,也不会灰尘满天。

大门正对的是一座高大宏伟的教学楼。大家不再在那拥挤的小教室里了。一个个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就是我们的班级。黑板是一块大大的电视屏幕墙,四周是连成片的电视网,老师通过电视给同学们上课。每个学生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同学们不再背着那沉重的书包了,因为你想要什么,电脑里就有什么。在做作业时,它就直接可以给你判定正误。老师也不再那么辛苦忙碌了,同学们在课后还可以利用电脑和世界各国的小朋友通话、聊天、交朋友,也不必担心语言不通。教学楼里还有舞蹈厅、音乐室、美术画廊、实验室等等。

教学楼的后面,就是我们的后花园。花园的面积很大,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找到一块十分安静的地方独自呆在那里休息看书。花园里还有一片真正的“林区”,长着松树、榕树、梧桐树,草木茂盛,古树参天。在花园一边我开辟出一块小果园,里面栽满了桃树、李树、香蕉,还有我最爱吃的——橘子,当它成熟时,黄澄澄就像一只只灯笼挂满枝头,那样子多逗人喜爱,摸上去软软的,闻起来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剥开外表,里面水灵灵的,真让人垂诞欲滴。不过这些可要靠大家辛勤劳动的、浇水、施肥、杀虫、除草可不能少。劳动是人类的第一活动,这可不能让机器人干。老舍先生不是告诉我们:“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吗?”课余可以安排大家劳动,享受劳动果实,多么有意义呀!

另外还要有一大片的绿茵草地,上面种满了毛茸茸的马尼拉草,躺在上面可舒服了。在四周种子上了丁香花、茉莉花、红玫瑰以及许多的名贵花卉,排成各种优美图案和造型,当花儿含苞欲放时,整个校园都充满了令人陶醉的芳香。

凉亭、楼房错落有致,被五颜六色的鲜花环抱着,弥漫着花香果香。相信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同学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5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干百次地问过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的审视”中的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昨天、今天、明天的语文会有着不同的答案。这不是永恒不变,但却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谈谈我理想中的语文课。

一、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但是在语文课上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师巧于应变,用智慧启迪,用妙语点拨,使课堂充满生成的魅力。

打个比方,预设与生成就如同做一盘菜,材料准备好了,步骤酝酿好了,但在操作过程中火候掌握得怎么样,调料放多少,要根据出现的种种情况随时调整。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烧出可口的菜肴。

如一位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沉浸在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中,整个教室气氛凝重,很切合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旁边的同学在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涂口红。”教室里一片哗然,先前创设的氛围全没了……这位教师用和蔼的语气说:“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晚上,你们想,光着脚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涂口红吗小女孩盼望的是口红吗她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这位教师此一问又把学生拉回到了课文中,而且直楔文章的主旨。

如果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化干戈为玉帛,那么,孙建锋老师在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已不能用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来概括,它饱含着孙老师对孩子深深的爱。

在对话交流中,孙老师突然示意大家放下高举的小手,走到一个孩子面前。

师:刚才我发现你一直没有发言,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想说些什么

生:每片叶子都为大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的爸爸妈妈……(孩子话未说完就泣不成声)

(这一举措让在场的老师都呆住了。孙老师好像立刻明白了什么,他把这个三年级的孩子抱起来,尽管有些吃力)

师:孩子,我要讲一个珍珠蚌的故事。在海边,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蚌,它们的体内钻进了泥沙,特别的痛苦,但它们用自己的宽容和毅力将这些泥沙一层层地包裹,一直把它们变成璀璨的珍珠。孩子,我还要对你说,你的心灵可能受到了伤害,但是,你现在的不幸正是你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孙老师轻轻放下孩子,用自己洁净的手帕擦去孩子脸上的泪水,并送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整个礼堂掌声雷动)

孙老师没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主动询问孩子,直至抱起孩子,对孩子喃喃细语。这一举措完全出平孙老师的预设,课堂上这一不和谐的音符,在孙老师和谐动情的伴奏下,生发出让人回昧的美。如果说,这是一堂理想的语文课,怎能不让人信服!

二、语言与精神齐飞共舞

语文课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实际应用”为本,随之产生了支离破碎的阅读分析,或人为地将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一味地进行语法、写法的指导。我们的语文课是”戴着镣铐跳舞”,少了真正的心灵自由。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做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其实,“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它们共生共长。语文内容本从生活中来,离开了人文的文章就不再是文章,离开了人文的语文也不再是语文了。语文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真谛,陶冶学生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走进课文,与作者交流、与文本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有的语文教师为了所谓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而置文本价值于不顾,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一位教师在总结《乌鸦喝水》一文时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1:乌鸦爱动脑筋,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他想的办法真好。

生3: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放进水里多脏呀!

生4: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找根吸管喝水多方便。

生5:乌鸦的叫声烦人,还上过狐狸的当,真笨。

这位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后三种意见大有赞赏之意,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说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教育意义,难道《乌鸦喝水》的作者是想告诉小朋友乌鸦不聪明,乌鸦的叫声烦人吗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这样的“创新”,这样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完全背离了文本承载的教育价值,与《课标》相悖——新课程非常重视培养学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如,浙江省第四届”教改之星”宣敏老师上《田忌赛马》时提的一个问题也有此嫌疑。师出示: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快不了多少”进行了理解,然后问,田忌有没有听懂孙膑的话(没有)师:田忌真是——(生答:真笨,真傻。教师补充:真不动脑筋。)有几个同学还在小声议论着田忌真没脑子。我们说田忌笨,田忌傻吗根本不是。教师这一问题真是多此一举,不仅没对领悟课文主旨有帮助,反而把学生领进了一个岔道,背离了文本承载的教育意义。

三、感悟与对话使课堂闪现智慧

感悟,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学生对文本没有感悟,那么一切的文本对话,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课程提倡“生本”意识,于是课堂上就由教师的“一言堂”,焕然成了学生的“多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这本没有错。但随之而出现的是学生想的少,没有真正做到静心思考、认真感悟,那又怎能有效地进行对话呢面观现在语文课堂中的感悟,一是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感悟,二是感悟不够深入。众所周知,学生对文本的内化有个过程,需要磨合的时间,思考越充分,个性感受才会越深入。另外,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深刻感悟时,个别学生的观点对多数学生近乎空白的思维会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思维或多或少地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整体感悟。

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大胆地进行交流、对话,同时又能切入要害,言之有理,除了平时大量的语言积累外,还必须有深刻的感悟作基础。让我们来看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两个教学案例。

这是篇文章,不是书,是小说集《清水塘》里的一篇。

热妮亚·鲁勉采娃

[苏]尤里·纳吉宾

  我们中学时代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堂课结束了。虽然前面仍有漫长而艰难的考试, 但是中学的课程再也没有了,往后将是讲座、讨论会、或参加就某一问题的学术研究──全是成年人的字眼!──在高等院校的阶梯教室和实验室进进出出。但中学的小课堂和矮桌椅不会再有了,我们中学时代的这十个春秋就在那熟悉的、有点儿沙哑的铃声中悄然逝去了。还记得那铃声从楼下的教师办公室里慢慢悠悠地传上来,传到我们十年级所在的六层楼时,总要迟一小会儿。

我们激动,我们欣喜,同时又不知为什么怀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自己在转瞬间由中学生变成了一个有资格结婚成家的大人而感到腼腆,茫然不知所措。大家在楼道和教室里徘徊,仿佛害怕走出校园,落入一个茫茫无边的陌生世界里去。我们的心头萦绕着一缕不可言状的情感,犹如在逝去的十年当中,彼此还有什么话儿未全说完,中学时代的生活尚未过够,身上依然保持着少年的天真稚气,似乎这一天忽然使得我们茫然无措。

敞开的窗口映出湛蓝的天空,窗口上的几只鸽子从粗嗓眼里发出咕噜咕噜的热烈的叫唤,苍翠的树木散发的清香和洒过水的柏油路所蒸发出来的气味混杂再一起,充满了整个空间。

热妮娅·鲁勉采娃朝教室里探了探头:

“谢廖扎,打扰你一会儿行吗?”

我走到走廊里。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热妮娅也显得与往常不太一样了。她的衣着象往常一样有些古怪:那条去年就显小了的连衣裙,短得遮不住膝盖,外面套着一件瘦小得连胸前都扣不拢的毛衣,里面衬着洗旧了的白绸衫,脚穿一双圆头平底童皮鞋──这身打扮象是从她妹妹那儿拿来的。她那头浓密的淡灰色的柔发虽用许多发卡和小梳子勉强别住,但还是散落了下来,遮住了她的前额和面颊,而且有一缕额发时常垂落到她那短小的鼻子上,总惹得她气恼地把它撩开。与往常不同的是,她面颊上泛出一层淡淡的红晕,那双忽而严肃正经、忽而漫不经心的灰色大眼睛里,闪耀着生气勃勃、亲切动人的光芒。

“谢廖扎,我有句话想跟你说:咱们俩十年以后再见面吧?”

热妮娅从来不开玩笑,所以我也一本正经地问:“为什么?”

“我想知道,你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热妮娅撩开那缕讨厌的额发,说道。“知道吗,这几年来,我一直很喜欢你。”

我一直认为热妮娅是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而且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感情。她的全部身心都扑在共青团紧张的工作上(她是我们的团小组长),沉浸在对星球世界的幻想之中。即使在百忙之暇,她嘴里所谈的也都是恒星、行星、日珥、运行轨道及宇宙航行之类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别的。我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有所考虑,而热妮娅从六年级就立志要当个天文学家。

我和她从未有过亲密的交往。我们俩同级不同班,平时也只是因团的工作才有接触。几年前,我因犯了一个错误,险些被开除出少先队,由于伙伴们的全力保护,我才保住了红领巾。但是,只有刚到我校的热尼娅一直坚持要把我开除。这件事在我对她的看法上投下了一道阴影。后来我才明白,热妮娅当时那么“冷酷无情”,完全是出于她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十分严格的原因,而绝非出于恶意。她的心如同水晶一样纯洁,她是一个对信念忠贞不渝的坚强姑娘,总希望周围的人都象她自己一样。相比之下,我远不是一个“正直勇敢的骑士”。此刻她那突如其来的青睐使我不禁又惊诧又尴尬。我回到往事的记忆中,寻找解开这个谜的钥匙。然而除了我们在清水塘的一次见面之外,别的一无所获……

  假日的一天,我们相约到希姆基水库划船,集合地点定在清水塘公园的一座高大的凉亭旁边。但是天公不作美,一清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应约来到集合地点的只有我、帕夫利克、尼娜和热妮娅。尼娜是因为她一到假日就在家呆不住才来的,我为尼娜而来,帕夫利克为我而来,可热妮娅为何而来,我们就不清楚了。

以前热妮娅从没有参加过我们的小小聚餐会,也从来不同我们去看**,逛文化公园和爱尔米达日公园。但大家都明白,她这并不是自负清高,而是实在抽不出时间:她参加了莫斯科大学组织的一个天文小组,还参加天文馆的什么活动。我们非常敬佩热尼娅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不愿去打扰她。

我们四个人在四面透风的大凉亭里见面了。凉亭犹如一把巨大的木伞,伫立在林荫道中。雨,一会儿倾泻如注,象成千条无情的鞭子抽打大地,一会儿飘飘洒洒,如上万根缠绵的丝线,几乎看不到,听不见,然而它却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密密层层的灰色阴云飘过房舍的屋顶。希姆基水库看来是去不成了,可是热妮娅还是劝我们上什么地方去玩玩,只不过那次她却破例做了一个小小的让步,而在平时,她对于规定做的事是说到做到的。偏偏那天不走运!她那件毛绒外套的纽扣上挂着一小包夹心面包,这个小小的纸包使我不禁有几分感动。显然,热妮娅没想到可以在小吃店、咖啡馆、甚至餐厅里对付一顿早点,那些地方都是我们在外出游玩时经常光顾的。我出于对这个小纸包的一片怜悯之心,提议道:

“咱们就在这湖里划一会吧,”我指了指从湖心亭下露出头来的破旧、干裂的平底木船说道。“咱们就把这儿当希姆基水库。”

“当地中海,”帕夫利克插了一句。

“或者当做印度洋!”热妮娅兴高采烈地接着说,“要不就当做格陵兰岛沿岸!……”

“我们不会淹死吧?”尼娜问道。“要是真出了事儿,那就太遗憾了──我已经接到去莫斯科艺术剧院看首次公演的邀请了。”

船上没有桨,我们就在岸边捡了两块破木板,舀出舱里的水,开始了环球航行。在我们当中,除了热妮娅之外,大概没有人觉得此项航行会有什么乐趣。正当我和帕夫利克没精打采地划着水,热尼娅却在设想我们的航行路线: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途经苏伊士运河,驶进红海,阿拉伯海,绕过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尔后进入太平洋。

热妮娅过迟的童心是那么可爱动人,但却叫人心头油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怜悯之情。

“你们瞧,”热妮娅指着那被雨水浇淋得光溜溜、亮闪闪的柳枝条,及其后面科利泽依**院的那几根湿漉漉的阴沉的圆柱说,“棕榈,藤萝,大象,咱们到印度啦!”

我们面面相觑。十七岁的年轻人总是故作姿态,以蔑视和嘲讽,摆出肆无忌惮的样子掩饰自己那脆弱易伤的心灵的,但她却用出奇的天真口吻来掩饰自己如此天真的情感。

“我们正驶近所罗门群岛!”热妮娅以一种不祥的声调通知大家。

“可不是嘛!”我们的好心人帕夫利克附和道。“瞧,那儿站着一群土著人!”他用手指着一群在贮水池坝旁对火抽烟的孩子──他们就住在清水塘公园附近。

  在雨幕中我们继续进行这次兴味索然的航行。只有热妮娅不知疲倦地发出口令 : “右满舵!”“左满舵!”“升帆!”“降帆!”她根据星座来判断航向,因为我们的罗盘在风暴中打碎了。她还借此机会,给我们上了一堂天文课。在这堂课上,我只记住了一点:赤道那边的星空总是同我们在这里所见到的相反。后来,我们“遇难” 了,热妮娅向我们分发了“最后的干粮”──就是那几块被雨水打湿了的夹心面包。

   我们没精打采地嚼着,而热妮娅却向我们津津乐道她是如何喜欢鲁滨逊的生活。

  我被雨浇成了个落汤鸡,划船划得精疲力竭,手也给木板扎了不少刺儿,这一切都使我悻悻不快,于是便回了她一句话,没有比《鲁滨逊飘流记》这书更庸俗的了。

“书里通篇尽是什么吃、穿、用之类的生活琐事,无休无止的伙食帐,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日常生活的颂歌!……”

“可是依我看,没有比你所谓的‘帐单’更能激动人心的了!”热妮娅眼含泪花说道。“这部书里展示了多么广阔的世界,多少壮丽的自然景色,蕴含着多少幻想啊?……”

我们的争论被尼娜的叫喊声打断了:

“乌拉,前面就是海岸!……”

“在哪儿?在哪儿?”热妮娅惊喜地问。

“那不就是,就在湖心亭旁边,”尼娜平淡地说道。“总算到头了!小伙子们,我已经冻僵了,不喝杯咖啡可不行。”

热妮娅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们,两朵绯红的晕彩飞上了面颊。

“那还用说?”她果断地说,“咱们就去喝个酩酊大醉!”

  我们把船划到木桩下面,刚一上岸,迎面碰上了我的老对头利亚利克。这个小流氓在近几年既蹲过监狱,又进过劳动教养所,现在却生得身强力壮,肩膀也宽阔了。

   他皱着眉头盯着我们,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强盗相。擦身而过时他用右肩撞我一下,又用左肩撞帕夫利克一下,嘴里还骂了一句脏话。他知道蹲过监狱以后,就更可以肆无忌惮了。我们怕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那狼藉的名声。因此,坏名声反成为他威慑的力量,而我们这些自认为规规矩矩的孩子,在他面前却觉得渺小,象个没能耐的窝囊废。谁敢惹这号亡命之徒呀!……

“小流氓,不许你骂人!”热妮娅冲他喊道。她还不知道利亚利克是个什么家伙。

利亚利克一言不发,转身直冲我们走来。热妮娅上前拦住他的去路,把他那顶耷拉着帽沿的旧帽子往鼻子上一拉,接着,照他胸口用力一推。只见利亚利克连连后退了几步,绊到拦护草坪的铁丝上,随又身子一仰,滚进铁丝后面的草丛里去了。

这一下利亚利克现了原形:他不过是个跟我和帕夫利克一样的小毛孩子罢了,那副唬人的凶相现在根本不屑一顾。

“你干吗推人呀?”他嘟嘟哝哝地抱怨道,一边摘下那顶遮住了眼睛的破帽子。

后来,我们来到一家咖啡馆,坐在一个湿淋淋的花条帆布凉蓬下,喝着冰镇啤酒和滚热的浓咖啡。热妮娅只喝了一杯啤酒,发卡不知怎么一下子从她那浓密的头发里脱落了下来。她满脸绯红,大骂自己是个没用的废物,不可救药的人。当时我们真有点替她害羞,生怕服务员不再给我们添啤酒了。热妮娅从来没有比今天在咖啡馆里更象一个早熟的姑娘──她披散着头发,短小的连衣裙下裸露出两个滚圆的膝盖。热妮娅还说,在第一次宇宙飞行时她甘愿去牺牲;若想征服宇宙,没有牺牲的代价是根本办不到的;她死了,但能保全一个更有价值的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她讲的都是肺腑之言,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灵的高尚;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渺小,即使啤酒刺激了我们的激情,也决不会象她那样热烈,因为我们只怀有一种苟全的企望……

  从那以后,热妮娅再也没和我们一起玩过。我们曾多次请她参加我们的舞会,但她总是推说没工夫。也许,她是真的抽不出时间,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莫非她那唯一的一次是为我而来,又为我才破例第一次做了让步,无可奈何但仍略带傲慢地说一句:“那次没能如愿!”……

  “热妮娅,你为什么早不对我说呢?”我问。

“早说有什么用?当时你那么喜欢尼娜!”

我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沮丧和忧悒袭上心头,仿佛失去了什么一般。

“那我们何时何地再见面呢?”我又问。

“十年以后的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八点。在大剧院正中的两根圆柱之间。”

“要是那儿的圆柱配不成双怎么办?”

“那儿只有八根圆柱,谢廖扎……到那时,我就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她又郑重、自豪、十分自信地补充了一句:“如果我变化很大,你就凭报上登出的照片来认我吧。”

“那时候,我也会成名。”刚说到这儿,我倏地停住了──我根本没想过,将来我会在哪个领域成名,甚至连报考哪个系我还没决定呢。“不管怎么说,我一定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

这个回答实在可笑,然而我却找不出更合适的话来。

“好极了,”热妮娅笑了,“那你就开着带我去满城兜风……”

  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多年。热妮娅在列宁格勒上大学,她的音讯我一无所知。一九四一年冬,我在打听旧友的生死下落中得知,热妮娅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就辍学进了航校。一九四四年夏,我住在野战医院,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授予空军少校热妮娅·鲁勉采娃“苏联英雄”称号的命令。我从前线回来后才知道,热妮娅的英雄称号是在她牺牲之后追认的。

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伸展。有时我会蓦地想到我们约定的那件事,尤其是在约期临近的几天里,我有一种强烈的忧悒和不安压在心头,仿佛我熬过的所有岁月,都是为了这次约会。

我没有成名,没能兑现向热妮娅许下的诺言,但是还有一点我没有失信:我在一堆缴获的汽车当中,以廉价买了一部旧“奥佩尔”。我换上一套簇新的衣服,开着“奥佩尔”向大剧院驶去。假如那次真的能见到热尼娅,我就会对她这么说,我经过无数次的彷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了,目前我正在写第二本。虽然我对这些书并不满意,但我相信,我一定会写出满意的书来。

我把汽车停在街心花园旁边,向卖花女人买了一束铃兰,朝大剧院正中央的两根圆柱走去。那儿果真有八根柱子。我在那儿伫立片刻,把铃兰献给了一位脚穿运动鞋 , 身材纤瘦的灰眼睛姑娘,然后驱车回家去了……

我真想让时光在霎那间停止流逝,让我回顾一下那逝去的年华和我自己,让我看一眼那身穿短连衣裙、外套绒衫的少女,那缓缓而行的笨重的木船和在浅蓝色的湖面播撒下万点水滴的蒙蒙系雨,倾听一下“咱们到印度啦”那激动的喊声,找回那颗蒙昧无知的少年的心,这颗心曾轻易地错过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雅舍 梁实秋 ①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 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②“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③“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④“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⑤“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⑥“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文章第一段对半山腰房子的描写很有特色,这房子就是文题之“雅舍”,作者在描写中透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本文要写的是“雅舍”,而在第四段要写月色? 3、第五段中说“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句中“我意”指的是什么?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1)乐观旷达。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幽默诙谐的自我调侃,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趣。 (2)对现实不满。从“孤零零”、“瘦骨嶙嶙”、“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对当前的社会、对自己的处境有不满的情绪。 2.①简陋、简朴、不俗。如中间部分就紧紧围绕雅舍的“个性”特征,细致入微地叙写了雅舍荒僻依山的地理位置、猖獗无奈的鼠蚊侵扰、月夜雨天的自然景况、疏落简朴的室内陈设等。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雅舍陋而不俗的特点跃然纸上。 ②衬托、渲染 3.(1)闲适心情。 (2)作者认为是寄是家没有什么分别。雅舍正不妨为家,进一步以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情怀,其中隐隐也渗有一种人生的孤独与苦闷。这一段照应前文对雅舍自足洒脱的态度,同时总结全文.进一步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引人深思,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4.幽默风趣。时时有三言两语的发挥和调侃,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如写邻居间的声息互通时的“荡漾而来”。写对付老鼠窜行的“没有法子”,写聚蚊成雷的“磕头碰脑”。写大雨滂沱时屋顶灰泥崩裂如“奇葩初绽”.写雅舍室内四壁无张的诸种理由等,雅洁恬淡,幽默活泼.又不流于生硬匠气和庸俗滑稽。 解析: 1.(1)可结合《陋室铭》《我的空中楼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分析 (2)从“孤零零”、“瘦骨嶙嶙”、“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 2.①要结合文章分析。不能只答术语;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衬托、渲染 3.(1)闲适心情。 (2)要从作者对待“雅舍”的态度来分析。 4. (要结合文章分析,不能只答术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质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

 2、理解课文对照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疑点:

 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文章。

 2、理解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课型及教学思路:

 (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

 (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

 教具及课时安排:

 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

 2、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看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方。

 二、课前热身

 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

 (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沧篾剁饰嵌棰涮

 (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心驰神往轻描淡写妩媚装饰镶嵌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听录音机读

 (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

 (4)四边互动

 互动1: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第一片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描绘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绘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悠悠野x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

 1、做练习(投影题目):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做课后练习一

 五、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

 二、四边互动

 互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傣族人民打谷子和傣族女人在水中嬉戏这两幅风情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笑对生与死”这一片断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文章五个片断,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具有哪些特点?与总标题有何关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举例说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学生答,

 三、达标反馈

 1、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2、仔细阅读投影的句子,品味其中的含义。(投影)。

 四、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实践探索(找一篇反映山水风光的文章来阅读理解)

 附:板书设计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高高蓝天树(自然景观)

 竹楼映蓝天(自然景观)

 悠悠野x谷(自然景观)

 妩媚傣寨水(人文景观)

 笑对生与死(人文景观)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质课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

 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

 1、 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 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 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 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以“《 》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 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 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 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 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 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 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四、第三板块,表现美:

 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

 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

 (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

 (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质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书写5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请看(多媒体出示第一节)

 (1)指名读,她把这两个生字都读正确了,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朋友,这是中国地图(多媒体出示)。西双版纳在我国的西南边境,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3)老师根据,让学生理解“边陲”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完成填空

 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走进村子,你会看到(一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还会看到(身穿各族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

 2、交流填空

 三、学习课文,练习朗读

 过渡: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呢?

 1、学习植物王国

 (1)学习第2小节

 想一想:西双版纳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

 学生交流并出示句子

 A、课文说望天树是耸立云霄,我们来看“望天树”(出示)你们知道“耸立云霄”的意思吗?

 B、继续出示箭毒木,你别看这棵树没什么特别,可它却是全世界最毒的树,那它乳白色的汁液含有剧毒,一接触到人或动物的伤口就可以使中毒者马上窒息死亡。所以他叫“一见血封喉”。你们看,这是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看图),看了你觉得这些植物怎么样?

 交流:奇特、多

 C、谁能通过朗读把植物奇特和多的感受带给大家?

 D、是啊,西双版纳的植物,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很多,所以课文中用省略号。出示(光棍树、王莲、含羞草)这种没有一片叶子的树叫光棍树,这片能做小孩的叫王莲,这种一碰水就会合拢的草叫含羞草。

 E、用这个句式说说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______的________,有_________的__________,有_______的___________。

 过渡:课文就像我们介绍的这样,其中有两种奇特的植物。

 (2)学习第3小节(出示第3小节)

 ①选择你感兴趣的读一读,用这个句式说说它奇特在哪里?

 ② _________时候,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

 A:扁担藤

 a、这里还有3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拼读。

 b、这水怎么样,喝一口感觉如何,把这样的感受带给我们。谁来读一读,男孩子读一读。

 B:海芋

 瞧!这就是宽大的海芋叶,躲在宽宽的海芋叶下,看雨中的西双版纳,一定感觉更美丽。女孩子们一起来读读,

 ③在西双版纳还有一种植物叫时钟花,人们能根据它的开花知道它的时间,你能学者这个句式介绍这种花吗?

 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

 西双版纳真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呀!

 (3)学习第4小节,

 ①想一想: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物王国?

 ②轻声朗读,选择喜欢的动物读一读,坐在观光车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③西双版纳既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又有你丰富的动物资源,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4)在西双版纳最美的风景是什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齐读)

 (5)理解:情趣

 (6)小结:西双版纳真是景美,人更美。

 四、拓展训练

 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会遇到什么情况?展开想象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比较组词:

 悠()甩()壶()纳()

 愁()用()壳()内()

 3、练习写字等悠

 板书设计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奇特、多)

 动物王国(珍贵、多)

 别有情趣的建筑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介绍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为了激发学生对此地方的向往,对祖国国的热爱,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多民族特色,并通过对“边陲”一词的去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虽然生字的学习,没有细化,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接触文本,去随文识字。我知道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读书没有定性。我利用配乐朗读,让他们能融于课文中,去感受西双版纳的美。在指导书写时,通过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悠”,来进行范写,让学会明白“悠”的上半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设计教案时有几点不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读得少,应通过齐读或者师生配合读,让学生去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色。在学习本文植物的内容时,还可以拓展学习课本上没有的奇特植物,激发兴趣,并能为拓展埋下伏笔。学习最后一节时,“情趣”没有让学生去理解。拓展学习,不够深入。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质课教案 篇4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

 以导入

 二、预习展示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

 心弛神往 无声无息 可见一般 色彩斑斓 水中戏喜

 积善修行 善男信女 为防不恻 狼狈撤退 除苦积善

 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 掩映 映衬)

 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 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三、问题探究

 (一) 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

 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馈检测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西双板纳()澜苍碧水()色彩班斓()

 以防不侧()心弛神往()青描淡写()

 得义洋洋()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西双版纳的景物以及傣族人的特点。

 课内练习

 3、请在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

 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热爱明月;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

 4、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5、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1 引言 中国古代园林以其迷人的意境、细腻的主题、深刻的内涵、隽永的魅力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朵奇葩,其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观照天地万物的审美气质,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显示出朴素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关,道家所运用的概念、范畴在美学中更具普适性,常常被中国园林设计者们采纳和运用。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2 道家精神与艺术追求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本无为而能生化万物,"独立不改,周行二不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庄子和道家哲学看来,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比如《老子》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是自然,三国魏晋哲学家王弼释"道常无为"云:"顺自然也。"顺自然即顺从万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规律而不加干涉,这是"道"的根本性质。另一种含义是推崇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视之为安放身心的家园。比如《庄子知北游》云:"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在庄子看来,人只有归化于宇宙自然,回归天地之境,才能游于至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战乱的年代,社会动荡,黑暗,许多文人雅士对此大为不满。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他们影响很大,于是他们就在名山大川中求超脱、找寄托,自然山水成了他们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现实生活中亲切依存的体形环境。但是,人又不可能实现其游遍天下名山大川的理想,于是就在家庭园中布置山水花木,既可实现其山林简朴的生活理想,又可籍之获得神游宇宙的乐趣;既可以之寄托神仙境界,又可视其为超越尘俗清心养虑之所。另外,文人雅士们为了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也喜爱营造山水园林,以寄情遣性,抒发其自身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道法自然"的这一美学立场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设计提供了方向。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更多的是与自然亲和、平等,并融为一体。道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无论从园林立意布局到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层涵义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从园林的物质表现到精神追求,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自成一格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代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道家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最重要的文化底蕴。3 道家精神对中国古代园林选址的影响因受"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影响,中国建筑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的,平和的,故而古寺应"藏"于山中,而不是像欧洲的古堡一样突兀暴露,这一精神在园林中更突出。明朝末年就有园林专著《园治》将造园选址的过程,称为"相地"。相地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由于占地面积有限,环境也受到已经存在的周围条件的制约,可以建园的基址多是不规则的,中国古代名园的平面图,几乎都是一个不规则的平面。面对这些难以处理的地形,造园匠师们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光照、水源、风向,又要考虑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甚至造景的寓意,都要事前有所构思。另外在选址的过程中,"风水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运用,中国园林风水理论中的阴阳、无极、气、道等既是《易经》理论的继承,也是道家天地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总结。古人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自然与人际是相通相类的。庄子说:"天地也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强调天人相符、天人混一,力图追索天道与人道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最突出的哲学思想,也是风水观念产生的思想根基。风水观念的理论前提就是认为天、地、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天时、地利、人和存在着密切的制约关系。风水观念奉老子的名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经典,认为天、地、人的统一就集中体现在这个阴阳冲和的"气"上,这种观念虽多有不经之处,但也包含了人要适应和遵循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朴素认识,引发了建筑活动对于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极度重视和对人与自然的认同、和睦、协调、一致的高度关注。风水术热衷于追求天时、地利、人和融合的"天人合一"境界,风水师信奉的原则,有不少是切合天时、地利的,或者说是与天时、地利吻合的。李约瑟认为:"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遍布中国的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皆可藉此以得说明。"他还对由风水观念中重视自然,顺应自然的环境意识而形成的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充分交融的传统给予极高的评价:"再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么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理想: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正是这种纯朴浓厚的重视环境、顺应自然的风水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与自然环境充分交融的理性传统。4 道家精神对中国古代园林结构空间的影响中国古代园林因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要求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返朴归真,所以园林的布局采取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基本原则,力图使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色。其建筑不求轴线对称,没有任何规则可循,山怀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林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和谐地融合,使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这就要求中国古代园林要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出无穷的意境,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不能照搬自然山水,必须通过造园家对自然的理解与造园者的主观创造。具体在造园活动中,这主要靠园林空间的创造来得以实现,而虚实空间的变化与小中见大又是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的两大特色。中国古代园林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颇富虚实的变化:山为实,水为虚,敞轩、凉亭、迥廊则亦虚亦实,再加上园林中花木的配置,都造成了虚以接实,实以亲虚的效果。在平面布局上,像西方园林那样规则、几何、对称,而是参差、曲折、错落有致,空间布局上相互穿擂流通,前呼后应,花草树木穿插其间,使景物或隐或现,或藏或露,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虚实变化。虚实相涵的空间处理,同时造成中国古代园林的另一特征:"小中见大。"在空间处理上,经常采用含蓄、掩藏、曲折、暗示错觉等手法并巧妙运用时间、空间的感知性,使人莫穷底蕴;另外借景、对景,隔而不死,对比等手法如能灵活运用,均能丰富空间层次,使人感觉景外有景,园外有园的感觉,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苏州留园的人口处理最具代表性。在其人口流线上,有意识地安排了若干小空间,运用明暗、虚实、曲折闭合,狭长等欲扬先抑的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此外,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为了达到多样统一和在有限空间中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还运用了对比、渗透与层次等多种构图手法,使中国古代园林成为时空流动的典型,让我们找不到诸如轴线分明、严格对称、几何造型之类的痕迹,却能在变化与散淡之中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统一整体。人们只有一步步地观赏完整座园林,才能体会到匠心之苦。整个过程犹如欣赏一幅山水长卷,步移景换,达到了深邃幽远的艺术境界!5 道家精神对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显得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缀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代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受到这一基本逻辑的影响,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道法自然"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深刻的敬意。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的景观设计艺术。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山、水、植物和建筑是主要的构景要素,对景观设计的美学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他们在特定环境的意义,而不是其数量的多少。园林设计师通过对场所的认识,在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逻辑依据安排其空间秩序。通过展现园林合理的功能、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就可以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以用"石"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为例,石头是静止的、无生命的天然材料,而中国的古代思维却把它拟人化了,石头的功能、用途和它表现出来的情绪被赋予了生命的象征。山石在园林特定的时空里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湖石假山如同从地下生长出来一般,无论放置在厅前、窗下、水边,都能起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联系。石头作为一种立体的构景要素,起到向上引导视线的作用,可以丰富园林中光影的变化和视觉效果;作为屏障,同时又起到分离空间的作用。可以说,山石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使园林完美地从有秩序的建筑空间向自由的自然空间转变。从抽象和象征意义上讲,它成功地完成了从人到地、从地到天的过渡,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同样的原理,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其他的造园要素如:流水、游鱼、花草、树木,通过组合也同样能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中国园林石求奇、廊求回、水求曲、路求幽,假山叠置,奇花异木,四季更迭。中国古代园林之水有湖泊、河流、泉水、渊潭、水渠等多种形式。平静似带的河流,潺潺有声的溪涧,深邃空灵的渊潭,气势雄壮的瀑布,精巧细腻的泉水能把浓浓的生命力注入古代园林。水绕山行,山静水流,动中有静,静中伏动,山水相得益彰,赋予了古代园林无穷的活力。设计者们之所以这样精心打造,目的在于给人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李渔在《闲情偶记居石部山石》中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种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也,不得以小技目之。"意思是说,在园林建筑的小天地里,变城市为山林,搬奇峰于平地,目的在于使"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的人,借园林山水补偿对自然山水的情怀,从中纵情领略山水之乐。古代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把自己喜好的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追求秀逸、超脱的意境。历代许多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如唐代的白居易、王维;宋代的苏东坡;明末的计成;清朝的李渔等都是杰出的代表。文人画家参与所造之园,往往以山水为蓝本,诗词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画,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楹联、诗词与园林建筑结合,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以杭州西湖为例,苏堤犹如飞架在湖面上的一条长虹,连接百花洲、芳华、点翠、浮碧、荔浦和西新。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又起到分割水面的作用。它能顺应自然,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景色随晴空而变化无穷:旭日东升之前,在苏堤西新桥远眺,湖水似沉睡于梦中,不见涟漪,碧彻清莹,此时西湖,格外柔美恬静。远处群山环抱,近处亭前水清如镜,亭后林密浓荫,山清水秀。当皓月当空,月光明媚,碧空万里,波光闪烁,泛舟湖上,微风拂面,远处飘来悠扬南曲,可谓人间之极乐世界。正是"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园。"而在细雨霏霏之时,纵目湖光山色,云山迤逦,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卷。清代初年江南画家挥寿平曾记述了他在苏州园林中的感受:"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叠石峻赠下临清池,硝石间路盘迁,上多高槐、柳、桧、柏,傲然挺立,迥出林表,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壕膜闲趣。',不难看出,在他眼中,园林俨然成了自然与人的心灵交相融会的处所,成了他的诗意栖居和精神家园。古代园林的设计艺术不仅是功能的反映,而且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精神的理解。正是这样一种反映着自然无常变化和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的道家哲学思想指导着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6 "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道家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认为这种境界即最高的美。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极为重要的"意境,渊源正在于此。在任何时代,总有不如意的人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这些人来说,描画丹青,营造园林,寄情山水,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寻找精神联系,是获得愉悦和安慰的方法。而道家哲学恰恰能为人创造一种精神境界,不能解决问题但能取消问题,也就是所说的"消解"。因而,从诸如各种园林、名山寺观中,不难发现老庄的影子。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式的园林不会是一处用以展示炫耀的场所,而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交流的对象不是世俗的世界,而是自然一个更为本质的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精神。园林中的"天人合一"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整个造园理念讲究以造化(自然)为师,以自然天成为最高的美。明代园林大师计成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清代乾隆皇帝在《静明园记》中就描绘过这种自然生态之美:"若夫崇山峻岭,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亭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第二、园林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水地势而造园,园林中的人造景观亦要与整体气氛相和谐,既合自然之势,也顺社会之理,切忌人力穿凿。曹雪芹在《红楼梦》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原无邻村,近不负廓,背山山无脉,邻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曹雪芹《红楼梦》十七回)第三、园林的建造主张有法与无法的统一。造园有法,但亦无法。有法是规则,无法是创造。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成法、死法。第四、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与宇宙的精神相通,与神灵相通,与道相通。苏州拙政园中梧竹幽居亭的对联云:"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借风借月,观水观山,人与自然,何等亲和。这种亲和,建立在人的移情之上。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联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不仅移情,而且移意。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成为智慧的象征,山成为仁德的象征。在中国人看来,人之所以能从自然找到知音,是因为人与自然的本质统属一个本体--道,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使中国的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亲和,让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其含蕴丰富的自然意境给人以启示和遐想:"观烟波浩渺而思其意境,仰崴嵬嵯峨而感其气势。"移天缩地,在于君怀,人世之外,别开幻境,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虽身在园中,却似在真实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使得"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从观赏落霞孤雾、秋水长天而进入"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的幻境;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中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于有限,达到物我两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发。天人合一宇宙观、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在中国园林创作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展示。7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代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和意义。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顺应自然的存在与人文精神的需求,从而将自然与人文毫不牵强地整合起来,无形地造就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应,使精神上获致舒解与徜徉。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园林的艺术风格是自然的、感性的,它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是建筑美和自然美的统合;它是山水诗画意境的再表现;它是古人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情趣体验和人格依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