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决策有心理建设只是代表能意识到某些人性可能带来的不好后果,但既然是人性带来的,也意味着几乎不可根治的,只有可能让这种程度降低或者频率降低。而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有相应的沟通原则和沟通技巧。
沟通原则最核心就是把观念和人分开,每个参会的人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大家都要有把它当成是团队的建议,无论这个建议是高明还是拙劣,无论这个建议人在过往有过好表现或者一直很差劲。孔夫子有言,不因言而废人,也不因人而废言,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可以固化沟通流程,譬如,对于需要团队中每个人都要理解透彻并执行的重大问题,可以先轮流发言,在这个发言中不允许有任何人打断或者反驳,等到所有人都把意见发表完成之后再由主持人逐一抛出问题再讨论,这样可以淡化言论和个人的关系,降低跟风效应或者互送人情的概率。
沟通技巧第一条,保持百分百的尊重,就是不仅是心理说是尊重实际上口无遮拦不修边幅,而是把尊重溢于言表。尊重就像空气,当它有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有啥,但是一旦降低或者丧失就会如坐针毡难受异常。具体来讲要体现在无论何时不打断别人的发言;注意称呼,注意语气等。
沟通技巧第二条,营造好的心情或者好的氛围比任何巧舌如簧都重要。哪怕再有理有据,也要考虑到当下的时机是否可以直接讲出。因为有时候情绪比理性更重要,更能左右人的想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是要虚以委蛇,而是要适当的注意时机。理想是要有的,但也要有现实做依托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每日一更321
2020年8月30日
领导终究是领导,既要保留他的面子又要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所以这个很需要技巧,要在合适的场所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法各个条件具备的时候用合适的语气提出来,还有从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利弊在哪里、要有数据和事例。 还不听取,就按照他的意见执行。谁叫他是老板,反正责任他抗。
与领导的关系
1、多拍“马屁”:不要避讳主管、见面点个头、问声好。下班有可能也随便和领导打个招呼。适当也要请教些业务上的事情。很多主管都喜欢求知欲望强的新人的。也都比较喜欢哪种“好为人师”的感觉。满足他。
2、要清楚领导的工作要求的预期,就是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是领导期望的。不是你认为做完了就结束了。
3、接受任务时,要学会向做阶段性回报(反馈),让领导能实时掌握实情的进度。可以在行进间、餐厅等地方做简短的回报
4、遇到问题无法处理,需要裁决时。要先提出几个方案(各有哪些优缺点),让领导打钩。不给领导出难题。
5、“投其所好”:多了解领导爱好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共同的话题
6、在领导面前学会适当的吃亏,学会适当的加班。必要时帮领导抗责任。
7、领导交代的事情,要快速的反应。可以是提交计划等。作为第一要务要处理。
8、这样你才能更块的进入到核心群内(一个部门是个大圈子,领导周围的那几个才是核心圈小圈,大部分的资源都是这个圈内分享的,比如加薪、好的培训机会。不要站在大圈内看小圈喝汤,要进去吃肉)
跟与会人员争吵,并且擅自离会,首先说明这名人大代表素质非常一般,也很不负责任。作为主持人需要驾驭全局,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理由,宣布暂时休会,即休息一会。然后,主动与人大代表进行沟通,晓之利害关系,劝其从大局出发,自觉复会,并妥当地予以致歉。如果其仍不能复会,那也不是没有办法,一个是继续开会,争取把回忆内容进行完,另一个可以再次与人大代表联系,争取其主动给予解释,否则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到其所属的人大常委会或人大办公室进行投诉。人大代表也不能无视法律、无视群众、无视基本道德操守,为所欲为,否则人民的代表就不是代表人民,那也就不具备人大代表资格。
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其复会,避免矛盾扩大化。
在开会的时候吵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时候应该停止争吵,在会议后再用下面的方法解决问题。
1、平复心情。争吵没有胜利者,反而会让双方都很伤感,焦虑,影响工作,这种负面情绪不能留着。无论是谁的错,争吵之后,想办法调节情绪,平复自己波动的心情。可以找其他同事,朋友倾诉,发泄,还可以,出去散散步,散散心。或者,通过听音乐,出去运动来转移注意力,忘掉不愉快。
2、主动道歉。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的争吵。若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说话失误,得罪了别人,尽快主动找对方道歉,弥补错误。一方面慰藉了自己的良心,另一方面弥补了形象,最重要的是维护了同事之间的关系。
3、如果是对方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挑起矛盾,使你自尊心收到伤害,而且还不觉得愧疚,最好跟这种人划清界限,不予理会,用自己的宽容去鄙视他。对这种人不记仇,要学会尊重侮辱你的人,用自己宽容的心感化他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还要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
4、及时沟通消除误会。有时候彼此不了解情况,产生误会从而引发争吵。此时就要及时沟通,问清楚对方为何对自己无礼,刻薄。可能是你或他,当天身体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状态不佳,不配合合作。也有可能是相信了流言蜚语,产生了偏见,从而对你态度冷淡。窗不擦不亮,话不说不明,所以,找个时机好好跟对方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消除误解。
5、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当一起完成任务,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头脑发热,责怪别人会引发冲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此时就需要冷静下来,安抚情绪,开导大家耐心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领导在开会吵架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领导的性格。其实大家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大部分的领导,他们的性格都并不是特别的有耐心,因为领导是会遭受到上司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如果是下属做出了一些问题的话,那么领导就会非常生气的去指责下属,然后让下属去进行改变。特别是当下属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损失,那么,董事会的人就会选择去给领导试压,领导就会选择来辱骂我们。
一、领导开会吵架的时候会发现哪些秘密?在这个时候,小编本人觉得最能够发现的就是一个领导真实的性格。有一些领导他们不会选择跟自己的员工闹掰关系,但是当吵架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一个领导,他们最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可能会非常的暴躁,而且也很有可能会说出要开哪些员工。当一个人情绪非常暴躁的时候,他们会不顾一切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大家也是可以听见自己比较关心的话题。
二、如何避免领导往自己身上发火?当领导吵架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说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话,我们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用特别的去在乎这些问题,不然的话也是会导致我们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总结。当领导发火特别严重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选择给领导送上一杯水,或者是耐心的去记下笔记,看一看这些问题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吃饭的,然后再去进行改变。大家千万不要去,在领导生气的时候跟领导吵架,不然自己很有可能就会被开除。我们应该要认识到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以及员工经常会犯错的一些问题,记下笔记,认真去改正。
1 这是一道重点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情境性问题,答题时,考生要充分分析自己在题目当中的身份定位和题目中所设置的听众的特点,以符合情境要求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2 就这道题目而言,在听证会这个特定的场合,考生身份设定为主持人,要求考生在这种场合做相关的发言。
3 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身份在此种情境下,明确三项内容:一是语境,说话的场合和情境;二是角色,自己的身份和对方身份。三是话题,清楚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智慧。好好说话,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好好说话,话不投机就是吵,最后不欢而散。
一、我们为什么无法好好说话
我们从小读书、长大参加工作,脑子里灌输最多的观念就是:对与错、好与坏、义务与责任、评判与要求、抱怨与指责、惩罚与奖励等。我们从未被灌输过需求,也并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也通常会引用这些概念作为谈话的依据,而忽略真正的谈话目的是满足双方的需求。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对与错)
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就是坏孩子 (好与坏)
要媳妇是干什么?要老公有什么用 (义务与责任)
他这个人很笨 (评论与要求)
你这个人很无聊 (抱怨与指责)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惩罚与奖励)
谈话的一方通常会带着评论、抱怨、指责去与另一方对话,当另一方由于不被尊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开始抵触,随后争吵就开始了,即使在工作中,员工迫于领导的权威没有出声,并不代表他被尊重的需求消失了,只是被压制了而已,这种需求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如每个员工因为领导的一句话突然辞职,许多人看着好像是突然,但也许是这个员工多次自尊被伤后爆发的结果。
二、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说话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包含谈话的双方,这个需求包含两个方面:
提供信息和知识、增进共鸣和了解、唤起行动
被尊重、被认可、被平等相待
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好好说话?
梁秋实说:“说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古人云:”话到嘴边咽半句“就是思考说话的主题、层次和头尾的结果。具体而言好好说话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灵性导师基督·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在描述事实时,不带评论的描述也是描述的最高形式。
2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清楚的叙述感受,不解读他人的行为,不要暗示对方的责任、不要企图让对方自责,因为这些都会激起对方的自我保护,从而引起争吵。
3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提出你希望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正向语言更倾向于请求,负向语言倾向于命令或要求。
4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要求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想要操控对方。警惕使用“必须”、“应该”等词语。
不带评论、不带指责、正向语言、请求协助都是要求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满足对方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只有这样,谈话的需求才能真正被满足。
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案例
男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回到家里在饭桌上板着脸一言不发
通常的沟通方式
女人看见后,挺不高兴地说:“我一天累死累活,忙里忙外容易吗,回到家里还要看你的脸色(指责),你对我有什么意见直接说吧(操控)。”男人心里正烦,于是没好气的来一句:”你有病哇。于是一场争吵开始了。
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
女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老公,今天你饭桌上一言不发,脸色也不好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我感觉家里的气氛有点压抑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们每天工作很忙很累,到了家里我希望咱们全家能开开心心的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看你能不能说一下,你今天怎么了
男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我在思考工作的事情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没什么大事,你别担心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一会儿想一个人静静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和孩子一会儿不要来打扰我
四、好好说话要警惕陷入以下误区
即使了解了好好说话的方法,我们通常也会因为陷入以下误区而导致争吵。
概念混淆的误区
李笑来说:概念是一切认知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我们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正确的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思考,从而正确地行动。
1、 混淆了想象与事实
单看想象和事实,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很好区分啊,但实际生活中,不一小心就会混淆。并且由此而引发争吵。比如上例中女人所说的:“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就是想象,男人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里,女人想象男人的情绪是对她有意见,并且将想象当作事实,由此引发了一场争吵。
2、 混淆了评论与事实
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情况,而评论却是主观的判断。这两个概念也经常会混淆。例如:丈夫陪妻子逛街逛累了,走了一下午都没买到合适的衣服,于是就有点不耐烦,脱口而出:“你可真难伺候,买件衣服有那么难么。”这个“难伺候”就是丈夫给妻子的评论,妻子被贴了“标签”以后。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不满,于是开始了与丈夫的对抗,一场争吵开始了。
3、混淆了操控与要求
比如:某公司的老板,为了让员工在低薪的情况下也能努力工作,在公司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文章的意思是那些假装高逼格的公司因为薪酬福利待遇太好倒闭了),并且在公司会议上跟员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最贵的员工,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工作的员工。”本来他想通过这样的沟通,操控员工的思想,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员工当时没有与公司领导争吵,但是随后多名重要的员工开始用脚投票,陆陆续续离职,表达了对公司操控自己思想的不满。
自说自话的误区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只嘴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卡耐基说:”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乐于倾听的人“。艾默生说:”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由此可见,听非常重要,但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只顾说而忽略听。正如“鸡同鸭”。
甲:你去哪儿了
乙:我刚吃了饭
这个例子中,甲和乙都在自说自话,根本不存在沟通。
人为设定标准
说话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个好那个坏 ,而是为了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况且生活中许多事情本来就很难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直接指出对方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很容易引起对方防御性反击,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比如有人喜欢给别人做形象指导“你这样穿不对,你那样穿不好”。很容易引起不满,甚至是一场争吵。
道德挟持的误区
道德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不能以道德挟持别人的行为。比如,甲在地铁上看见有人随便扔瓜子壳,于是上去阻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甲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企图通过压制对方来达到不让对方乱扔垃圾的目的,哪知激起对方的防卫心理,对方不不仅不理甲方的要求,还与甲展开了一场争吵:”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
胁迫惩罚的误区
在说话时,通过提出惩罚,使对方害怕,而达到沟通目的。这样对方即使满足你的需求,也是在压制了自己被平等对待和尊重的需求后被迫做出的让步,因此,很容易将不满堆积起来,引起日后的爆发。比如:‘你再这样,你相信不相信我会揍你’,对方也许会说以后不了,也许会出于自尊回应:“好啊,我看到底谁揍谁”,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以上所有误区看着简单,只有经常刻意练习才能避免。
有一句话说的好:“说话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听完后理解了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