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吵完架会和好,干嘛还要生气呢?

明明知道吵完架会和好,干嘛还要生气呢?,第1张

  有很多明知道结果的事,但却并没有改变我们的一些行为,这在于我们的行为不能以结果作为假设,行为发生的时候是来不及想那么多的,也没有那么多的早知道。

   吵架是情侣之间很正常的一些行为,有些情侣就是在吵架和好的过程中感情得以升华的,如果因为想到最终还是要和好,然后把一些问题藏在心里面而不讲出来,那么表面的和好其实会隐藏着大的危机,迟早有一天会爆发,所以适当的争吵是有利于感情升温的,争吵后的再次和好会让两个人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贴近对方的心。当然过分的争吵或者没来由的任性则是不太可取的,过度的争吵或者总是抓住对方的某些把柄不放,或者把很长时间以前的事情拿出来说,这样的争吵都是不可取的,就算能够和好也在彼此的内心中留一道阴影,在每次争吵的时候阴影都会不断加深,直到这段感情的崩溃。我看到争吵得很厉害的是双方会从吵架升级为打架,然后这样像拼了命一样的吵架之后又亲密的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不知道这样的情侣他们自己是什么感受,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在一起,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情侣也算是奇葩的一对吧。

   可见,吵架与是否最后和好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不会因为最后和好而就不会吵架,每一个过程都会去经历,不会因为结果而减少一些过程。当然争吵也一定是事出有因,为了解决问题的争吵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无缘无故的争吵则是不可取的。

夫妻双方经常因各种小事吵架怎么办

01争吵是亲近的契机

01到底是在吵什么

为什么我们很少和陌生人争执,却总跟自己爱的人吵架呢

这其中暗藏一个特别积极的心理意义——相爱的两人吵架,其实是在给彼此的心,寻求融合、亲近的出口。

先来看夫妻吵架的两个场景片段:

片段1:

周六了,她想出去吃点,对他说:“晚上我们出去吃饭吧

“好啊,你想去哪儿”他应道。

妻子顿时兴奋起来了,“嗯我还没想好。”

“那我们去吃火锅”他提了个建议

“不,”妻子想了想,“今天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

他回,“好吧,那你想想我们早点定,早出发,不然高峰期排很久队。

02情境导入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她觉得他太没耐心了,一点也不懂得关心人。

丈夫听到这,顿时不耐烦了,一句话也不想说

看着他这个态度,她也生气了,两人吵了起来。

片段2:

妻子提议,“我想让孩子学编程。”

“孩子才8岁,你给他报这个干嘛”他有些质疑

她顿时不开心了,指责“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报这种兴趣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丈夫很反对妻子的提议,他认为,“孩子这个年纪多睡觉、多运动,参加些户外活动就好,这样学习效率更高。

“你就会惯着孩子”,她立刻说,“上次去吃饭,说了不要让他喝饮料,你非要给他买。

丈夫听着起火了,“我惯着孩子就你教得好也没见你把孩子教到年级第一啊。”两人吵了起来。

03试图通过争吵进行沟通

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2个片段,当你深人复盘事情发展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夫妻的吵架是逐步升级的。

对话的刚开始,一方的内心需求其实很简单——希望对方听听自己的心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些支持

比如,片段1的妻子说“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其实是想在做决定前,跟爱人一起分享、探讨些餐点、兴趣细节,再一起做决定。

这种协力、商量、再达成一致的过程本身,是她的期待

丈夫当时的沉默,则是在表达“我不想跟你吵架,我想两人和平地相处、开开心心地去吃晚饭。

片段2的妻子说“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其实是想表达,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决定,是她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后,用心分析、考虑的结果,不是随意发言。

丈夫当时的反对,其实是在表达“我对这个家、对孩子也是用心,付出的。

之后,两个人的沟通演变为争吵,甚至越吵越厉害,是因为彼此都希望用“吵”来让对方听到自己话。

04争吵背后隐藏的期待

每一次争吵,究其核心,都存在着未得到满足的渴望。

想要正确吵架重点在于,两个人要在争吵中,发展出共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样每一次争吵中的“渴望”都得到满足,变成亲密感的基础。

02正确吵架的三个步骤

正确吵架,有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分辨情绪

之前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永远不要在饿的时候逛超市,可能你会买不需要的东西;永远不要在孤独的时候开启一段感情,可能你会遇见错的人。

争吵也是如此,永远不要在情绪不明的状态下表达,可能你会让说出的话,到头来,都封住了自己的本意

比如,之前的举例中,有这样两句话,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

“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

05沟通的假设与想象

一直、总是,这类极限化、绝对化的词,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

当吵架中出现这样的词,其实是一方在宣泄情绪。

如果你是说的那方,那要即时识别出来,自己这么大的情绪下,有怎样的渴望或期待。(具体详见下文步骤三)

如果你是听的那方,那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ta辩论事实真相,而是承认、接纳ta的感受,安抚ta的情绪。

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缓和下来了,彼此才有沟通的基础

步骤二:理清事实补齐信息

事实有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时间、空间

如果语焉不详,那我们听到的很可能不是事实。需要补齐信息

比如:之前的案例,妈妈想给孩子报编程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种兴趣班报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听完,爸爸马上反对"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

这两句话,都是在陈述各自大脑中的假设与想象,需要双方各自补齐事实信息

06沟通并不是单方面表达

妈妈可以说“我发现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前两次看邻居小孩XX在玩机器人编程,一直专注地站在旁边,不肯走。他现在学校课程不算紧张,我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

爸爸的语言可以变成“我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过得轻松、自由些,不要有太多压力,保证休息、多运动,再去报个兴趣班

这时候,你会发现,彼此的对话,变得更加共创、更加有建设性了。

步骤三:感受期待

什么是感受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不同的角色、身份,有不同的期待与隐性契约,这也是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面。

比如:之前我的朋友和学妹,问了我同样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学心理学

学妹的期待:问我职业规划,期待我作为心理行业的工作人员,给她一些职业发展建议。

07共同感受彼此的期待

朋友的期待:想学习相关知识来经营的家庭,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与支持。

显而易见,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对你说,有不同的期待。

尤其是当对方用“争吵”的方式表达时,内含的是更加强烈的渴望。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了解情绪、结合事实,来判断、回应。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就是我们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的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与亲密的人连接,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需要。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并不只是搭伙过日子,还想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频繁争吵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是因为对方的错才导致争吵的。而这种思维也正是两个人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08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吵架者的基本心态是“这件事一定是我对,TA一定错了”。问题是当两个人都这样想时,吵架就层出不穷了。

事实上,家庭纠纷、夫妻争执等经常都没有固定的答案,纯粹是角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

“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努力地去体会对方的真正意思,给予对方情感的满足,或比较两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找到能够达成一致的点儿

“不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会批判对方,极力地要驳倒对方,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只是要证明自己的“无误”,结果反而两败俱伤。

因此,当两个人发生了争吵,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个事情,可能也有我自身的原因,TA可能是对的。

当我们跳出“我对你错”的思维模式,在言语中不批判、攻击对方时,矛盾才不会升级,真正的解决之道才能浮现出来。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毫无幸福可言。

再好的感情,也会消耗殆尽。

没办法!

干嘛要吵架呢?

虽然说,“打是亲,骂是爱。”

生活中,也不一定非有这些不可吧?

既然要跟他吵架,

是要个刺激那,

还是图好玩,

或是闷的荒。。。。

你想过,如果吵了架的后果吗????

会不会是最后在一起的时光呢!

如果 你真的想玩玩儿,那就找到他的短处/或害羞的事

使他难堪,或是让他觉得你很烦人,

你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不过,可能这是最令你会后悔的一件事。

助你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01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