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征人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第1张

征人怨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原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诗中不着一个“怨”字,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工整,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

  1、译文

  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2、原文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简析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

  4、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李白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他写了大量气势磅礴、风格豪宕的诗篇。而他的绝句超妙隽逸,神韵天然,也超诣独步。明代李攀龙《唐诗选》谓“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明代胡应麟《诗薮》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李白那么个壮思逸飞的诗人,也写了些闺情怨诗,且细及毫巅,柔似静水,却是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怨情》,以态写情,情蕴态中。“卷珠帘”,意在寻望思念之人。“深坐”,未见情人,长坐而沉入深思;“颦蛾眉”,深思之情爬上眉心,其愁苦不言自明。“泪痕湿”,较“颦蛾眉”又深一层:愁苦得竟止不住泪流满面。从美人的形态上, 已足见其内心的怨恨,结以“不知心恨谁”,则含蓄蕴藉,引人冥想,更觉其有苦难言的深衷。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隐而不露,较直言心恨谁来得更有隽味。胡震亨《李诗通》中说:“‘心中念故人,泪堕不知止’,此陈思王(指曹植)《怨诗》语也。明说出个‘故人’来,觉古人犹有未工。”胡震亨认为曹植之作不及李白此首之“工”,也就是说明言不如隐语有味。用“不知”,使人虽可揣知其为思情人,但更增加了美人将思念深藏心底的意味。薛惟翰的《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复不语,珠泪纷纷落。”所写意境与李白此诗近似,可是也是由于情词太明,不如李诗动人。李白说“不知心恨谁”,虽字面上也出现“恨”,但因“不知心恨谁”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悬念,就比“美人怨何深”直说“怨”委婉转曲。“不笑复不语”与“珠泪纷纷落”重复,泪落自然“不笑”,显得冗赘。李白写“泪痕湿”, 自然写了“不笑”;说不知心恨谁, 自然写了“不语”。“颦蛾眉”, 自然显示了“含情”,是“泪痕湿”,当然为“怨何深”。从上述比较中也可看出,虽然题材、主题,甚至所叙状态基本相同,而李白却独具手眼,这也是李白成为大家的原因吧。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诗中不着一个“怨”字,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

《征怨(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原文为: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

作者简介:

柳中庸,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征怨

  《怨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有两首,一首五绝,一首七古,所写的是弃妇的怨情。  其中五绝原文很简单: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中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从“怨”字落笔,写女主人公“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七言古诗原文为: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意思是:  新恋的女人娇媚如花,娇气可宠,老婆可是像美玉一样端庄尊重。  要知道花性飘扬不稳重,玉心晶莹皎洁情不移。  老婆当初也是新人,昨天新人今天故人,今天的新人明天也是故人。  你看:陈太后当初是金屋藏娇,后来却是珠帘结满蜘蛛网,孤寂下半生。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有诸多著作流传于世,为世人所传颂。而这首《怨情》相比较就小众一些,但是却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中,可见这首诗有着过人之处。一是因为在《怨情》一诗中,毫无怨气可言,却又处处都有着一股哀怨之情。二是因为诗意非常浓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境。

《怨情》是一首五言绝句,全文共20个字,只有一个恨字有一丝埋怨之情,其他的均无有凸显。虽抒写了一位美人的幽怨,但却没有直截了当的写埋怨之情,只侧面通过描写美人的神态:含颦独坐,泪痕满面,从而让读者猜测出了美人心目中深深的愁恨。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就是通过一个意境,表现出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是就如此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却能捕捉到几个清晰可见的形态,从而再神态上面做文章,通过这几个动词,简单的勾勒出来了一副女子思念图,更是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到底思念的是何物、何事都不清楚,全部留给读者去想象,但是又和题目完美的契合起来了。

在整首诗当中,李白相当于是采用的是一种导演和制片人的手法,在远处,通过描写女主角的神情,抓怕她的动作,来引起观众们的共情和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际上女主角的身形未曾偏离半分,但是她的心却早已远去。这样的一种意境和感怀,给不同的读者看了,会有不同的感觉出来,共鸣不一样,自然就有了多种意境。因此每个人读该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时而觉得相思之情,时而觉得是哀怨之情,抑或让人觉得是缠绵悱恻,也会让人有怜惜之意。寥寥几句,就有了万千思绪。

唐宋诗人多如牛毛,能名垂千古的,为世人所熟知的定是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而他的诗不仅仅内容丰富,意境更是如在高楼,正如这首《怨情》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0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