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当一个时代被浪漫化,那就意味着永远也回不去了。”
是啊,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发展和变革,其中也发生了不少时代大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时代的印记。
尽管当时那些参与这些 历史 事件的人对当时发生的事情态度不一,但当时光流逝,岁月染过铅华,曾经的一切,哪怕是当时觉得有些难过的事情,也都成为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事情。
“知青”便是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 历史 。
建国后,为了乡村地区的振兴和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数万名青年才俊开始了“山上下乡”的人生。
“知青”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却是微乎其微的。
在那段日子里,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支撑他们在那里待下去的唯一信念可能就是“回家”。
几乎每个“知青”都想尽快回家,他们并不是不能吃苦耐劳,而是的确思乡心切。
许多人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了回到家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们永远地留在了农村地区, 刘艳杰 便是这么一个人。
1976年,已经成为“知青”多年的刘艳杰和当地的一个哑巴喜结连理,回到了家乡给父母报喜,看着女儿饱经风霜的面孔,忍不住心疼道: “那么多孩子都回来了,就你不回来。”
那么,刘艳杰为何不回家呢?她到底有着怎样的一段知青岁月呢?她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来了解这位名为刘艳杰的女知青的人生。
自从刘艳杰跟随着上山下乡的队伍来到了北大荒,她的母亲就一直很担心她在那边的生活。
刘艳杰是一个性格要强的人,虽然那时候的她年龄还很小,而且在北大荒的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她从不向母亲抱怨。
在书信和电话中,总是表现得像个活泼快乐的小女孩一样:“妈妈,不用担心我这边,我这边过得可不错了,每天的生活都很轻松,而且大家都很友善!”
刘艳杰这么说只不过是不希望父母为自己担心罢了,在她倔强的背后,实际上隐瞒了许多故事。
1973年4月25日,这是刘艳杰来到北大荒的第五年,尽管生活艰苦,但是却从未发生过什么危及生命的事情,但是在这一天,一场大水差点带走了她的生命。
刘艳杰所在的工作地点名为普阳农场,发大水的时候,她们十几个知青都被吓得手足无措,她们都是年轻人,很少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好在刘艳杰率先反应过来,把大伙唤到了附近的一个屋顶上,这才躲过了一劫。
那次大水的水位达到了惊人的一米三,如果她们没能爬上那个房顶,恐怕是无法躲过的。
同行的一个名为小袁的姑娘就是在那次大水里面丧生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小袁正在一片荒地上工作,身边根本没有半个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东西。
刘艳杰的父母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刘艳杰也绝不可能跟他们说这些事情。
不过,虽然如此,刘艳杰的心中也难免有些迷茫,她来到这里许多年了,很多跟她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都回家了,但是她却没回去。
按道理来说,刘艳杰其实是可以回去的,但是她本人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这并不是因为刘艳杰跟家庭关系不好,而是她太懂事了。
刘艳杰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吃饭的嘴,刘艳杰认为,自己如果留在家里,那么就会让自己的父母有更大的负担。
所以,每当别人问到:“艳杰,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家里人口多,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刘艳杰总是这样回答。
刘艳杰是在1968年跟随着大部队上山下乡的,那年她才不到二十岁,刚刚中学毕业。
刘艳杰的个子有点矮,二十岁的时候还不到一米五,家里的亲戚都觉得这孩子估计以后不好讨生活,都觉得会是个累赘。
但是刘艳杰的母亲很疼爱刘艳杰,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一直都对刘艳杰疼爱有加。
或许是听多了流言蜚语,敏感的刘艳杰便产生了不再依靠父母的想法,她想出去打工,但是没有哪个地方愿意收留一个个子不高,没啥力气的小姑娘。
正巧,当时全 社会 都在流行上山下乡当知青,发现这是个不错的谋生之路后,刘艳杰毫不犹豫地跟随着大部队出发了。
和刘艳杰一同出发的青年们有很多,他们都来到了北大荒。
到了北大荒,当地的负责人马上开始给大家安排工作,大部分知青都被分配了一些体力活,但是因为个子矮小,刘艳杰便被分配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工作,那就是炊事班。
在别人看来,和别的工作比起来,炊事班的任务简直太轻松了,很多人都很羡慕刘艳杰的“因祸得福”,但是,刘艳杰本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根本就不会做饭,而且她也不喜欢做饭!
但是,组织分配的工作还是要接受的,于是,刘艳杰便强迫自己热爱这份工作,久而久之,刘艳杰真的成为了炊事班里的得力好手,能够烧出一锅美味的饭菜。
刘艳杰在炊事班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把刘艳杰锻炼得更为坚强,在炊事班里,她是大家公认的最能干的人,而且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刘艳杰还被提拔为了炊事班班长。
1971年,刘艳杰申请去农工班工作。
负责人很不理解,因为众所周知,农工班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但是看到刘艳杰的革命热情如此之高,负责人还是将其调到了农工班。
在农工班,刘艳杰还是秉持着原来的工作作风,虽然个子矮小,力气也不比别人大,但是她总是热情最高的那个。
当别人都在想尽办法偷懒的时候,刘艳杰总是在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一年后,刘艳杰成为了农工班的班长。
刘艳杰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因此,即便她的个子不高,但是还是很受大家喜欢的。
25岁那年,农场的朋友 陈姐 找到了刘艳杰,提出要帮刘艳杰找个对象。
陈姐说的那个男人是一个当地人,比刘艳杰小三岁,个子很高,也很能干,浑身上下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说话——是个 哑巴 !
这个男人名为 陈建华 ,陈姐之所以帮他说媒,是因为陈建华的母亲特别喜欢刘艳杰,觉得这是一个好姑娘,于是便找到陈姐,希望她能帮帮忙。
虽然刘艳杰个子不高,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 健康 的女性,要想说成这个婚事,难度着实不小。
陈姐本就是抱着“成不了”的心态来说的,但是刘艳杰却对这个名为陈建华的男人有点兴趣,在打听了一番之后,点了点头。
“你同意了?”看到刘艳杰的反应,陈姐又惊又喜。
“没有,我是说他是个不错的男青年,但是我现在希望先把工作搞好,暂时不想考虑个人感情的问题。”
刘艳杰这么说并不是随便找个借口,而是她真的很在乎工作。
在这批知青里面,刘艳杰算得上是最有责任感的人之一,自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时间用在了工作上。
刚来的时候,北大荒还是个真真切切的“荒地”,方圆几里除了杂草什么都没有,但是五年过去了,在刘艳杰等人的努力下,这里有了农场,有了平房,还有了几条可以供车辆驾驶的小路。
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刘艳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日子就这么过着,这期间,还有不少人给刘艳杰说媒,但是刘艳杰都婉拒了。
1976年,这一年是知青的返乡潮,许多当年和刘艳杰一起来的知青都回家了,但是刘艳杰却没走,看到刘艳杰这样,陈姐显得很疑惑:“你不打算回去了吗?”
“家里人多,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这一年刘艳杰已经28岁了,早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地结婚生子,刘艳杰也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人陪伴。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姐再次向刘艳杰提起了陈建华。
刘艳杰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人,陈建华有一米八多的身高,而刘艳杰却只有一米四九,这让刘艳杰觉得有些自卑:“听你的描述,陈建华确实是个好人,但是我这么矮,要是人家不嫌弃,那我也不挑了。”
就这样,刘艳杰和陈建华走到了一起。
结婚是一门喜事,刘艳杰专程回了趟老家,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可是,当母亲听到女儿的结婚对象竟然是个哑巴的时候,顿时就不高兴了:“你怎么找个这样的人,话都不会说,这婚怎么结?”
刘艳杰也理解母亲的心情,但是婚姻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看到女儿还是跟从前一样倔强,父母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默许了这门婚事。
1976年10月,刘艳杰和陈建华结婚了。
这门婚事对两家来说都是一门大喜事,但是总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很多人在背后说刘艳杰是为了陈建华家里的钱才嫁给他的,是因为陈建华的爸爸是当官的才嫁给他的。
这纯属是无稽之谈!
陈建华的父亲确实是个不小的官,家里条件也确实不错,但是刘艳杰根本不在乎这些,两人结婚之后,刘艳杰完全没有利用过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好处,依旧是以知青的身份默默地在基层工作着,而且干的还是最脏最累的喂猪的工作。
而且,自从两人结婚后,两人的工资全部交给了陈建华的父母,每个月发工资都是由陈建华的妈妈代取的,两人只能拿到一些生活必需的支出。
这并不是陈建华的父母刻薄刘艳杰,而是老两口害怕两人乱花钱,帮他们做理财,两人的工资老两口分文未动,一直帮他们存着。
而且,陈建华的妈妈还十分照顾刘艳杰,经常给她做一些好吃的饭菜,还会询问刘艳杰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如果有需要了尽管向她提。
两人的婚后生活还算幸福,但是因为陈建华不能说话,生活中难免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刘艳杰不懂手语,刚开始根本无法跟陈建华交流,只能用夸张的口型和手势传达想法,陈建华也无法理解刘艳杰的意图,两人常常弄不清楚对方想表达什么。
但是,日子过得久了,两人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都能够理解对方的意图了。
陈建华是一个好男人,生活中十分照顾刘艳杰。
1977年,刘艳杰怀孕了,孕期的产妇总是想吃一些比较特殊的东西。
那天,刘艳杰表示自己想吃水果罐头,听了这话,陈建华二话没说,立马跑到小卖部买了一瓶水果罐头,还亲手喂给了刘艳杰。
怀二胎的时候,刘艳杰想吃肉,但是当时想买来肉起码得到远处的团部去,见状,陈建华当即将自己家里的老母鸡逮了过来,抬手就要杀了给刘艳杰吃,但是刘艳杰发现这只老母鸡马上就要下蛋了,不舍得吃,只好作罢。
两个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平日里都是粗茶淡饭,老二出生的时候,陈建华想给刘艳杰补充下营养,于是便宰杀了一只鸡,一口气煮了十个鸡蛋。
因为害怕老大跟刘艳杰抢东西吃,在把饭做好之后,陈建华便带着孩子出去了。
两人虽然不能用语言沟通,但是生活得十分默契,别人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但是他们两人却恰恰相反。
因为刘艳杰平日里工作比较忙,而且经常开会,常常顾不上家务事,而陈建华工作比较轻松,而且不用开会,因此便担负起了做家务和看孩子的工作,这让刘艳杰省了不小的心。
婚姻是平淡的,但是却不能一直平平淡淡,生活是需要一点刺激和激情的。
对于刘艳杰来说,她那几年最希望的,便是和陈建华“吵架”。
刘艳杰常常在村里面看到别的夫妻吵架,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在刘艳杰眼里看起来十分有趣。
其实她并不是希望和自己丈夫闹矛盾,只是单纯地想跟丈夫“说说话”,进行一些言语上的沟通,但是陈建华是个哑巴,两人永远也不可能“吵架”。
后来,刘艳杰发现,“吵架”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她看到许多经常吵架的夫妻都离了婚,唯独自己和陈建华一直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但是,刘艳杰还是打心底里希望陈建华能说话的,于是便想尽了一切办法让陈建华“开口”。
每当有时间的时候,刘艳杰总会一边张嘴一边拿手比划,试图带着陈建华说话,久而久之,陈建华真的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了。
1979年,这是刘艳杰成为知青的第十一年,这一年,大部分知青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按照当时的政策,知青想要返乡,需要向组织上报告,如果是单身的话,打个报告提交申请就能离开,但是如果在当地结婚了,就不能离开了。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离开其实也是可以的,只要搞一次假离婚就可以了。
刘艳杰本是可以离开的,只要跟别人一样,搞一个假的离婚证明就可以了,但是刘艳杰却不愿意这样做。
在她看来,不管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都是需要做一张证明的,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不管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都已经是离婚了的。
刘艳杰已经三十多岁了,离开家乡多年,她或许可以忘记家乡的风土人情,但是却始终无法忘记自己还在老家的父母。
刘艳杰的母亲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女儿,在返乡潮中,当老母亲看到别的孩子陆陆续续都回来,唯独自己的女儿始终没有回来的时候,别提有多难过了。
刘艳杰没有想过要离开吗?
并不是的,她也想回家,但是彼时她已经结婚了,如果回家,必然要带上陈建华,但是陈建华是个哑巴,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在新环境中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就这样,刘艳杰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虽然没能回到家乡,但是刘艳杰在农村地区依然过得很不错,在两口子的经营下,小家庭也是有模有样的,两个孩子也先后长大成人,而且也十分孝顺父母,这是刘艳杰最为欣慰的了。
“知青”已经是一个 历史 名词了,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忘却这个词语,但是,这其中包含的许多故事却一直流传着,或许在部分人眼里看来那个时代太过辛苦和劳累,但是也有人认为,那个时代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是值得怀念的时代。
在当代海派文学中,王安忆无疑是最具代表的一个人。在王安忆八十年代的作品中,已隐约托出她对上海的深切感情。流徙四方的知青,原来是无数上海穿堂弄巷出身的儿女。这座老旧阴湿的城市,包含——也包容——太多各等各色的故事。九十年代的王安忆,则越来越意识到上海在她作品中的分量。她的女性是出入上海那嘈杂拥挤的街市时,才更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与卑微;是辗转于上海无限的虚荣与骚动间,才更理解反抗或妥协现实的艰难。
由于历史变动使然,王安忆有关上海的小说,初读并不“像”当年的海派作品。半世纪已过,不论是张爱玲加苏青式的世故讥诮、鸳鸯蝴蝶派式的罗愁绮恨,或新感觉派式的艳异摩登,早已烟消瓦灭,落入寻常百姓家了。然而正是由这寻常百姓家中,王安忆重启了大家对海派的记忆。在如此新旧夹缠、混乱迫仄的世界里,上海的小市民以他们自己的风格恋爱吵架、起居行走。他们所思所做的一切,看来再平庸琐屑不过,但合拢一块,就是显得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这里或许有“奇异的智慧”。套句张爱玲的名言:“到底是上海人!”
王安忆这一海派的、市民的寄托,可以附会到她的修辞风格上。大抵而言,王安忆并不是出色的文体家。她的句法冗长杂沓,不够精谨;她的意象视野流于浮露平板;她的人物造型也太易显出感伤的倾向。这些问题,在中短篇小说里,尤易显现。但越看王安忆的作品,越令人想到她的“风格”,也许正是她被所居住的城市所赋与的风格:夸张枝蔓、躁动不安,却也充满了固执的生命力。王安忆的叙事方式绵密饱满,兼容并蓄,其极致处,可以形成重重叠叠的文字障——但也可以形成不可错过文字的奇观。长篇小说以其庞大的空间架构及历史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诉求,真是最适合王安忆的口味。张爱玲也擅写庸俗的、市民的上海,但她其实是抱着反讽的心情来精雕细琢。王安忆失去了张爱玲那种有贵族气息的反讽笔锋,却有意无意的借小说实践了一种更实在的海派生活“形式”。
当代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 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 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三盅:作品多为现实题材小说。 反映社会与家庭伦理,深刻演绎新时代、新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下正发生着微妙转变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变迁,具有厚重的人文思想,重视传统,尊重人性,体现人文关怀,敬畏义理之天,极力宣扬信仰对构建良性社会秩序的灵魂作用。 长篇都市小说多为描写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产阶层的脆弱与失落,新贵阶层的诞生与崛起,及在普遍社会投机心理的驱使下,小人物的人生悲喜剧。
“如果你跟老公吵架了,不要告诉我,因为你很快会原谅他,而我不会。”这是张国立在最近热播的《老爸当家》中的台词,把电视机前的姐姐妹妹们感动得眼泪哗啦啦的。
张国立在《老爸当家》里演一个做得一手漂亮川菜的厨子老爸,有四个让人操心的闺女,戏份最多的是老二和老幺。蒋欣姐姐挑大梁,演二女儿权薇,是个漂亮女主播,霸气泼辣,斜嘴一笑,分分钟华妃娘娘上线。
小女儿权爱是个警察女汉子,一出场就飞腿抓毛贼,可是脱下制服,在老爸面前傲娇又任性,经常把张国立演的老爸气得脑门充血、鼻孔冒烟,老幺“权爱”在网上被各种怒怼和吐槽。
可是任性的女儿“权爱”和倔强的老爸张国立之间的对手戏是全剧最接地气的,也是最有父女真实感的。所以忍不住去扒了一下演“权爱”的姑娘,没想到居然扒出来一个影后。
“权爱”的饰演者韩丹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顶尖院校、科班出身。
中戏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是不允许接戏的,一来是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二来也让刚挤过独木桥进入中戏的学生们沉下心。
“你要时刻记住:你是个演员,打碎那些不切实际的明星梦吧。演员和明星,不是同一个工种。”韩丹彤说,这是她在中戏上的第一课。
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临近毕业,韩丹彤第一次走入荧屏,在《大宅门》导演郭宝昌的新剧《红云的幸福》里演了一回“叛逆的女孩”。四年在中戏的积淀,韩丹彤牢牢地把自己定位为演员。
2009年,法国导演Fabien Guilard,要拍一部折射中西文化差异的爱情文片《老外》。女主角“眉”,是一个单纯、质朴又极具个性的中国女孩,她邂逅了一场 中法异国恋 ……
中戏的老师,把韩丹彤推荐给了导演Fabien,结果她被一眼相中。韩丹彤的外形与“眉”很吻合,明朗的脸部线条,神采飞扬的双眼,结实而健美的身材,她有西方人眼中东方美女的特质。韩丹彤眉眼中透露出的坚定的气质,也和人物特立独行的性格很契合。
第一次拍**就是女主角。虽然,第一次拍**的韩丹彤,她的表演有些稚嫩,但她的自然、生活的表达,也许正是法国文艺片一贯喜欢的风格。凭借在《老外》里的精彩表现,韩丹彤在第33届 莫斯科国际**节上拿到影后 ,她的第一个、沉甸甸的 国际A类**节的影后桂冠 。
2010年韩丹彤莫斯科**节折桂
《老外》让韩丹彤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新人,能够与世界顶级的**人交流,她很珍惜这样宝贵的机会。**和角色被认可,让她收获了自信,更坚定了她继续演艺这条道路的决心。
“中戏的四年对一个演员的塑造是深入基因的,不仅教会了我怎么演戏,更时刻提醒我不忘初心,好演员是一辈子的修行。”
在中国的女艺人里,拿过国际A类**节影后的真可谓凤毛麟角,张曼玉、巩俐、宁静、范冰冰……大多是在演艺圈沉浮多年的演技派演员,韩丹彤的这个起点是多少女艺人梦寐攀登的顶峰。
2013年韩丹彤携《老外》亮相北京**节
中戏毕业之后,她卸下影后的光环,回归演员的本色。2011年,韩丹彤在张晓光导演的《战地花开》中饰演投身抗日救亡的富家千金乔依依。
2012年在山东影视出品、张新建执导、梁晓声编剧的电视剧《知青》中饰演上海知青汤洋洋,韩丹彤说在《知青》剧组,她切身感受到国内一线剧组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
同年韩丹彤还参演章子怡、张东健、张柏芝等主演的**《危险关系》。随后,在胡玫导演的《开天辟地》、孔笙导演的《父母爱情》等电视剧中都有精彩表现。
2014年在惊悚**《虐面人》中,韩丹彤再次担纲女一号,将女主角苏瑶身上无忧无虑与疑神疑鬼两种分裂性格演绎得丝丝入扣,据说她拍完**好久都走不出“面膜”的阴影。
韩丹彤《虐面人》剧照
2015年伊能静的导演处女作《我是女王》云集了宋慧乔、陈乔恩、邬君梅、窦骁、姜武、郑元畅、秦昊等一大票的大牌艺人,韩丹彤在其中和陈乔恩饰演一对闺蜜,“和乔恩拍戏那会儿,把真实的爱情感受带入,很多时候不由自主会动情。”
毕业的前5年,韩丹彤演绎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或执着或泼辣,或清新或诡媚,演技一点一滴地在磨练。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经验的传递是学校里上表演课时无法获得的,拍戏时抱着学徒的心,可以说在每位导演身上,我都偷师了,而每一部戏的拍摄经历都在塑造现在的韩丹彤。”
2015年韩丹彤接下了《老爸当家》里老幺权爱的角色,和张国立、蒋欣飚戏,演了个爽。可是“权爱”因为小霸王的人设和干涉老爸二婚的剧情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
“权爱不是完美无瑕的小公主,被争议是正常的。讲真,观众骂得这么凶,我会有点暗爽,挺有成就感的。”角色性格丰富的层次让韩丹彤很满足。
有了前5年的积淀,2016年韩丹彤就一口气接下了四部大剧。谭嘉言执导、与杨玏搭档的民国推理网剧《被催眠的催眠师》,林丛导演、《家有儿女》原班人马出演的《家有儿女初长成》,还有郑晓龙导演的新剧《急诊室的故事》,以及流潋紫经典大IP《如懿传》。
当拍摄200天,剧组公开发布全员定妆照的时候,韩丹彤饰演的“怡贵人黄绮莹”把大家都给惊艳到了,眉目含笑,清秀可人。韩丹彤又一次塑造了全新的自我。
剧中“黄绮莹”这个角色一路从皇后侍女晋升到贵人,在深宫的斗争中倾尽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跟如懿上演厮杀大戏。
一开始的娇俏温婉演到腹黑狠毒,对韩丹彤来说要把人物的蜕变过程自然地演绎出来,这个挑战着实不小。
“演技永远没有最好,回看我的每一部戏,其实都会有很多成长空间。有句话说stay hungry and stay foolish求知似饥,虚心若愚。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人,事业的开端遇到的都是一流的团队,没有乱撞、也没有走冤枉路。我很感恩。”
年轻的韩丹彤珍惜自己所演的每一个角色,怀着感恩的心一次次地挑战自己,这样的心态在浮躁的演艺圈着实珍贵。
“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即便再累,那也是快乐的。当每一部戏呈现出来的时候,回想起之前为之付出的努力,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