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命题为真?人生的悲剧真的往往是从放纵开始的么?严重怀疑,这个题目的导向有问题。可以说,有人事件的失败是自己放纵造成的,但是不能说人生的悲剧是从放纵开始的,可以说许多失败导致某个人人生悲剧,但是不能说放纵是悲剧的开始……
明晰思路后,这篇文章就可以开始了。
什么是悲剧的人生?许多人一辈子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在这条通往成功的路上,必须做到克勤克俭,如果出现稍有放纵,就可能万劫不复、一蹶不振。我们当前的人生就是这样的,没有多少选择——……
我们的评价标准太单一,所以造成对悲剧的认识也很寡味——比如,我们时常认为幸福的人生,要有受尊敬并且收入稳定的工作,要有幸福的家庭,要有和谐的家庭。这样一来,我们所有的作为都要围绕这样的中心前进,这就是一条不得不走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一旦出现意外,我们的人生就被毁灭了。而造成意外的,往往是自己的懈怠和疏忽。比如,对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在生病失去健康后,后悔;比如,因为不能忍受家庭矛盾,一时疏忽和硬气,造成家庭破裂,被冠上悲惨之名……但是,身体损坏的人真的就该后悔痛苦么?难道不该积极向上,要知道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为什么在得知健康受损之后反而放弃了呢?家庭破裂的人就真的悲惨了么?生命的价值真的就是维持一个家庭、传宗接代么?而不管精神的境界?哪怕痛苦也要维持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庭?难道不能寻找真正的能够和谐沟通的伴侣么?……
其实,上面的幸福,是一种幸福而已。而我们还有其他的幸福和满足和追求,有的人会因为寻找真理而满足,有的人会因为获得别人的称赞而满足;有的人会因为带给别人快乐而满足,有的人会因为收获了财富而满足……在这些各自不同的满足后面,当然可能有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标准,但是幸福却不单一。既然幸福不单一,悲剧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生命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自己经历了什么,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如果是生命给予的不平,导致一个人一生浑浑噩噩,落魄潦倒,那么尚可理解,因为这世间本身就是炼狱,能身处世间行走之人,无不是受尽岁月之蹉跎,所以不管一个人因为命运而活成了多么潦倒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因为他或许也曾为生活拼尽了全力。
因为本来拥有着可以增益人生的条件,但是因为自身的愚昧无知,顽固不化,甚至故意作孽,而使自己越发的落魄,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难造成就。
《小窗幽记》之中有一句话,叫: 极难处是书生落魄,最可怜是浪子白头。
在人生中,那些因为命运所迫而不得不接受贫困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落魄,但是通常值得同情,但是“浪子白头”则不然。
世间有多少人身处逆境之中,却仍然奋勇向前,用自身力量突破人生苦难,但是浪子本身拥有好的优势,却因为内心狭隘而让人生一错再错,这都是可悲可叹的命运,也都是因为自身愚昧无知而带来的悲剧。
所以说人生中最大的悲剧根源,都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状态。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世上最难突破的就是内心的障碍,而世间最好的福报根源恰恰是突破了自己内心存在的障碍。
能剃去自己的执念和烦恼,人生尚且能多得福报,正所谓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当心中存在正面的智慧力量时,人生才能变得更好。
《尚书太甲》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说:
太甲是商朝第一位君王汤的长孙,因为当时君主继承是世袭制,所以太甲顺理成章的成了商朝君王,但他最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继位之初就残害百姓,随便发号施令,不守礼法,做了很多逾越规则的事情。
当时,忠臣伊尹辅佐他建立商朝的元老,他看到这一幕之后,为了阻止太甲的胡作非为,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太甲放逐到桐宫,让他闭门思过。
太甲在桐宫闭门思过三年之后,决定改过自新,当他回到都城之后重新当政,开始学会积善行德的为百姓造福。
而这时他便说出这样一句话,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上天带来的罪过尚且可以宽恕和改正,而自身作下的孽障,会导致自身死无葬身之地。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能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但是本来可以长生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
之所以有这种状态,就是因为心中存在错误的执念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影响,而对于那些浪子来说同样如此,内心的愚昧和无知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自己的后半生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悲剧。
意思就是说:小的罪过就像针芒扎在身体上,要快速剔除,大的罪过就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应迅速将其斩断,不能有丝毫犹豫,这就是《易经》之中风雷之所以为益卦的原因。
这句话就是告诫子孙,要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不管是浪子需要回头,还是愚者需要觉醒,都是只有改正自身过失之后,人生才有真正的福报。
人生当下的利益说明不了什么,只有内心存在长久的善念、正德,才能支撑自己更好的生活,修好自己的心,人生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能从“浪子”转换到“君子”,必然是对人生最好的厚待。
张恨水被称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24年凭借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让他的名声达到巅峰。
张恨水擅长写大贵大富之家的故事,因为他笔调细腻,故事里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饮食、出行具有讲究,再加上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很是受读者的喜欢。
《啼笑因缘》讲的是一位赶考的青年,借住在北京的表哥家,因为出去闲逛,偶识了天桥卖艺的姑娘,从而引出的一系列事情,故事的结局有悲有喜,人物的命运参差交错,让人啼笑非常。
一、凤喜的疯魔,是因为贪婪
富家子弟樊家树本来是进京赶考,寄住在表哥家,闲来无事出去闲逛,结果因为赏了唱大鼓的沈凤喜一块钱,所以被沈家母女认为成恩人。
在一来二往的拜访中,家树被凤喜的直率和坦诚打动,自己动了心。
表嫂怕家树在家里呆的闷,特地拉他去舞厅认识了何丽娜,因为丽娜和凤喜长得很相似。两相比较家树更觉得凤喜不同。自己出钱让凤喜去上学、还出钱帮凤喜养家。
凤喜自然也是喜欢家树的,只是在家树接到母亲病重后的电报以后,赶回天津,说好三个月就回来,结果在这期间,凤喜因为叔叔的牵线,被军阀刘将军看中,强娶为太太。
家树在离开北京前,特地摆脱了行武的关大叔照顾沈家,当关大叔为救被军阀囚禁的凤喜时,意外的发现凤喜并没有极力的发对这门亲事,而是和刘将军谈好了出嫁的条件。
当家树归来得知一切,愤恨的撕碎了凤喜给他开的4000元支票,而凤喜也因为和家树私自见面被将军毒打,最后疯魔进了精神病院。
人性是贪婪的,贪婪者总是一贫如洗。
凤喜的疯魔就是因为她的贪婪。因为家树听完她的大鼓,恰好口袋里没有铜钱,所以就给了1块钱,这1块钱就让沈家妈妈和三叔认为是装了大运,闺女被富家子弟看上了。
按说天天靠背话本子长大的凤喜,不应该这么单纯。第二次邀家树去家里做做,就塞给了家树一张自己的相片,露骨的表白,让家树大胆的面对自己的感情。不仅仅是想把凤喜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而是要把她打造为一个让自己父母满意的儿媳妇。
当刘将军看上了凤喜,要娶她为太太的时候,凤喜先是觉得自己同意就会是背叛了家树,转念又一想,既然胳膊扭不过大腿,将军对自己不错,而还了家树为自己所花的钱,就能一别两宽了。
凤喜的看似单纯,无非就是人性的贪婪,一步一步把自己送进了牢笼,直到崩溃。
二、丽娜的失落,是因为无缘
在整个故事中,和家树最般配的对象,是何丽娜。这位富豪的千金,对家树一见钟情。知道他不喜欢奢靡,自己就减少了很多开支。应该说,也算是为了爱情,低到了尘埃里。
丽娜知道家树有喜欢的人,也不戳破,还在表嫂面前帮他掩护。真的是人一到爱情里,就会冒出许多自己未曾察觉过的付出来。
知道家树母亲病了,还托人送了礼物,又把家树送到车站,最后也塞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给家树。
等着凤喜终于嫁做人妇,家树伤心的离开了北京,她又追到天津去偶遇。可以说,丽娜对家树真的是爱的卑微。
最后家树被绑票,被关大叔救出来后,又遇见了丽娜。在偌大的屋子里,昏暗温暖的灯光,照着丽娜慵懒的身姿,这时候,丽娜是累了。连说一声“我喜欢你”的力气都没有了。家树经历了生死以后,心里也晃过神,也对丽娜有过刹那的好感。只是这种好感在他深爱的凤喜面前,不值一提。
作者并没有给出家树选择的任何结局,丽娜与家树而言,就是一个人的情深缘浅。
感情是个很难讲的东西,家树对凤喜的付出,丽娜对家树的付出,仿佛是一个轮回,求而不得,求而不舍。
要说丽娜,并没有什么不好,出身富贵但是能为家树着想,为了迎合家树的爱好,愿意做出一些改变,并不为此邀功,可以说挺懂事的一个姑娘。
无奈家树因为读过一些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喜欢丽娜的生活方式。这个其实是人的一种认知局限,也是作者对于人物的设定。
作者说,在很多读者来信中,很多人都希望丽娜和家树在一起,因为般配,也因为丽娜的善良和隐忍。
三、家树的命运是理想和现实
家树出生在小富之家,家里经商,并不是什么大生意。父亲希望他通过考试,用文凭来赢得一份前程。
到了北京备考的家树,并没有真正的看几日书,内心深处以文化青年自居。鄙夷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自己去天桥那种地方看戏,但又不是真正的喜欢贫民生活。
见了凤喜,误打误撞的因了1块钱结下缘分。然后想着把凤喜从困苦的生活中捞出来,给她学费,供他上学,还供养他的家庭。最后觉得凤喜嫁给刘将军是背叛了他,撕毁了凤喜给他的4000元支票。
家树忘记了,当初凤喜之所以喜欢他,和那1块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树就是一名听戏的普通人,听完大鼓只给几个铜板,估计也没有什么机会认识凤喜。
与其说家树喜欢凤喜,倒不如说他更喜欢自己对凤喜的塑造。
在得知凤喜和他见面后被刘将军毒打的事情,自己也是心痛,然后原谅了凤喜的选择认为那是一个普通女子无法抗衡的诱惑和压力。
说到底,家树是一个有着理想的青年,但是面对现实,又暴露了自己的妥协和懦弱。不敢和生活抗争到底的一面。
有很多人把书中人物的命运归结为一个时代的悲剧,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类似的悲剧都在不断上演。
被命运裹挟的人们,在时代的洪流下,如一粒微尘。但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也都会有和命运抗争到底的人,比如,关大叔和他的女儿关秀姑。
关秀姑也喜欢家树,但是她有分寸,知进退。最后在同情凤喜的遭遇中,和父亲一起谋划着,假借婚娶杀了刘将军,隐匿山林。在家树遭遇绑匪的时候,又和父亲一起,把家树救了出来。
秀姑是家树生命中的过客,或者说只是一个朋友,但是秀姑对待感情是有情有义,更值得读者唏嘘。
家树的命运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他的性格注定他只是一个平凡善良的人,也就仅此而已。
《啼笑因缘》书中,啼笑的担当笔者认为是刘将军,即暴躁又短视,无视规矩,对于自己太太这一身份,他觉得谁都可以。娶了凤喜是太太,看上了秀姑以后,也立马允诺可以娶为太太。虚伪又自私,暴虐无天。他被秀姑设计杀死倒是让人觉得作者颇有狭义之风。
还读过张恨水的散文,写得很好。这部小说现在读来,也颇有意思,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类似的故事,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一直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